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孕妇发生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10462例孕妇均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对合并梅毒孕妇的新生儿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分析妊娠合并梅毒及围生儿感染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2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中,年龄21~30岁(20/27)、初中及以下学历(17/27)、暂住人口(16/27)、多性伴侣(23/27)、职业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15/27)、多次妊娠(21/27)、未行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20/27)、配偶为梅毒感染(22/27)的比例较高。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居民类型、多性伴侣、多次妊娠史、配偶为梅毒感染者是妊娠合并梅毒的危险因素,而教育程度、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是妊娠合并梅毒的保护因素。结论孕妇年龄、居民类型、多性伴侣、多次妊娠、配偶为梅毒感染者是妊娠合并梅毒的危险因素;而孕前检查、受教育程度是妊娠合并梅毒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妊娠合并梅毒 围产儿
  • 简介:目的:评价抗感染治疗与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伴有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与传统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7.78%(P〈0.05)。结论:采用抗感染治疗和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确切,并发症发的生率较低。

  • 标签: 上尿路结石伴有感染 经皮肾镜取石术 传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抗感染治疗
  • 简介: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tissuedisease,CTD)是骨与关节以及肌肉、血管、皮肤等结缔组织发生弥漫性病变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代表病种有系统性红斑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Sjgren’ssyndrome,pSS)等临床常见的风湿免疫病。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ERYTHEMATOSUS 类风湿关节炎 CONNECTIVE 弥漫性病变 生物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药剂师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60岁女性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从包括药代动力学、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药学监护计划。结果:患者经过20d的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病情好转,带药出院。结论:对于应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药剂师应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监护患者的用药剂量、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从而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 标签: 伏立康唑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药学监护
  • 简介:你知道吗?超过20%的人类肿瘤都和病原体感染有关。但是为什么感染能控制,而恶性肿瘤的控制就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渐渐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感染和肿瘤在表观遗传学上的改变。1911年,Rous从生长肉瘤的鸟身上提取去细胞滤液,接种到健康鸟身上。他发现接种滤液的健康鸟也长了肿瘤。当时人们对病毒能引起肿瘤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随后多年,这一发现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

  • 标签: 病原体感染 人类肿瘤 癌症 表观遗传学 恶性肿瘤 科学家
  • 简介:目的观察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接受MRI动态增强扫捕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纽曼系统护理模式,采用汉密尔顿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HAMA)、抑郁(HAMD)指数进行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HAMA、HAMD指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HAMA、HAMD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低于对照组的31.7%(P〈0.05)。结论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负性情绪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并发症也有较好控制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纽曼系统护理模式 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 负性情绪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甲级愈合45例,乙级愈合4例,丙级愈合1例,对照组甲级愈合31例,乙级愈合9例,丙级愈合10例;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应用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和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此方式。

  • 标签: 护理干预 手术室切口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早产儿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点人群,由于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等特点,造成其抵抗力低下,加之其住院时间长,各种侵入性操作多,极易发生医院感染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儿住院费用。因此如何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是早产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调查山西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期对今后防控早产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 标签: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发生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生素干预对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本院血流感染患者及其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抗生素干预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并分析对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共纳入201例血流感染患者,对照组104例,干预组97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经验用药比例无统计学差异(96.2%vs92.8%,P=0.294),对照组恰当使用抗生素比例低于干预组(68.3%vs81.4%,P=0.032)。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8.9±16.5)vs(20.6±14.7),P=0.027],干预组30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6.2%vs14.4%,P=0.056)。结论:抗生素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

  • 标签: 抗生素干预 血流感染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出现导管相关感染伴上肢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抗凝及抗感染治疗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从初始及后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和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用药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治合理性。结果该患者PICC相关血栓和感染的治疗基本合理,但利伐沙班用于PICC相关血栓的抗凝治疗循证药学证据不足。结论PICC相关感染伴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抗凝和抗感染治疗是必要的。但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影响,并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 标签: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上肢静脉血栓 结肠癌 用药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替硝唑与甲硝唑对妇科厌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妇科厌氧菌感染患者46例资料,征得患者同意后,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分为甲组23例与乙组23例;甲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治疗,乙组患者给予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乙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甲组为73.91%(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04%稍低于甲组为17.39%,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硝唑治疗妇产科厌氧菌感染患者疗效优于甲硝唑。

  • 标签: 甲硝唑 替硝唑 厌氧菌感染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收集2015年至2017年我院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1例,检测PCT水平,并进行CURB65、PSI评分。根据PCT水平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比较CURB65、PSI评分差异性,分析PCT水平与CURB65、PSI评分相关性。结果显示,CURB65评分,PCT≥0.05ng·mL-1组为(0.959±0.634)分,PCT〈0.05ng·mL-1组为(0.531±0.3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I评分,PCT≥0.05ng·mL-1组为(88.29±25.5)分,PCT〈0.05ng·mL-1组为(71±3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CURB65、PSI评分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0、0.344,均呈正相关。血清PCT检测有助于判断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的程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下呼吸道感染 CURB65 PSI
  • 简介: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1例腺病毒感染引发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研讨腺病毒感染引发爆发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临床工作需警惕的方面,以期在临床工作中尽早识别,早期积极救治,减少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爆发性心肌炎 腺病毒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普通外科手术护理管理对手术感染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12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护理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手术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感染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理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护理管理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手术感染发生几率及疼痛程度。

  • 标签: 普通外科手术 护理管理 感染 疼痛程度
  • 简介: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在我国发生率高达13%~18%[1]。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是手术部位感染高危人群,我国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为6.37%~9.60%[2]。一旦发生感染,不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累及颅内器宫腔隙极易引起患者死亡[3]。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本研究运用病例对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目标监测表,对手术中各个环节严格监控,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室管理 手术部 病例对照方法 医院感染 目标监测
  • 简介:目的:评价达托霉素治疗住院高龄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使用达托霉素治疗的8例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90(89~100)岁。6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复杂性尿路感染。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3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3例,耐甲氧西林溶血性葡萄球菌1例,头状葡萄球菌1例。6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并细菌学清除,体温正常中位时间3.5(2~5)d,首次培养阴性中位时间3.0(3~7)d。1例出现与达托霉素相关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度皮疹及瘙痒。结论:达托霉素治疗高龄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达托霉素 85岁以上 革兰氏阳性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p感染率,分析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Hp感染率为44%(22/50),低于对照组的66%(3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Hp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等级越高,Hp阳性率越低。结论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呈负相关关系,Hp感染严重时,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情会减轻,所以Hp对于反流性食管炎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反流性食管炎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对比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方法将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病菌清除情况以及成本—疗效比。结果2组总有效率与病菌总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疗效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均能有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但从药物成本上考虑,使用左氧氟沙星明显有优势。

  • 标签: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泌尿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