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为1/100,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异位妊娠依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种植部位不同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1]。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与盆腔炎症、肿瘤、手术、输卵管发育不良等多种因素有关,以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发展迅速为特点。彩超检查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辅助手

  • 标签: 妊娠诊断 彩超 输卵管发育不良 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减压、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浆内毒素值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APACHEⅡ和BalthazarCT评分也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军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重要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且副作用小.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是更符合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对肠道损伤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3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宫腔填塞、背带式缝合、介入治疗、子宫切除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结果10例患者行宫腔填塞,成功止血4例(4/10),成功率40.0%;9例行背带式缝合术,成功6例(6/9),成功率为66.67%;12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数,成功12例(12/12),成功率100%;7例患者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成功6例(6/7),成功率96.88%。1例患者因出现多功能脏器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而放弃抢救。结论宫腔塞纱可压迫止血,失败后对背带式缝合术成功率进行评估,以提高救治成功率,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技术,止血效果肯定,而且可保留子宫,当子宫成为凝血功能障碍的病因时,主张行子宫切除。

  • 标签: 难治性产后出血 宫腔填塞 背带式缝合 介入治疗 子宫切除术
  • 简介:生长抑素是存在于胃黏膜、胰岛、胃肠道神经、垂体后叶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肽激素,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包括胰腺、肠道、肾上腺、肾脏和免疫细胞在内的外周组织中广泛分布,它可作用于包括脑、垂体、胰腺、肠道、肾上腺、甲状腺、肺、肾脏和免疫系统等靶器官。

  • 标签: 生长抑素 姑息治疗 肠梗阻 腹泻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测定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检测的妇科肿瘤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良性肿瘤患者34例的血清CRP含量极微,均为阴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1例中,血清CRP阳性的有18例.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较高.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扫描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cm)在平扫和皮质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实性15例,囊实性1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1例呈明显全瘤性强化,密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4例呈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2例呈不均匀或分隔状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肿瘤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强化进一步减退。5例肿瘤边缘可见假包膜。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加扫静脉期图像有利于观察小肾癌与正常肾皮质强化模式的区别,避免假阴性或假"驼峰肾"的出现。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 标签: 小肾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 简介:目的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对皮肤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的超声检查能够感知识别身体颜色病变但无法检测组织病变类型.这种体系能够评估肿瘤的存在,渗透程度和在此种程度上肿瘤的类型以及扩张强度.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能够识别有斑点和达到深度1.5cm的模块色素病变.结果成像诊断是对皮肤和其具体状况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评估判断方法.结论高频率的皮肤超声检查在色素病变危险决断的筛查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贡献.

  • 标签: 超声检查 高分辨率 皮肤 皮肤色素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超声对105例乳腺肿块患者病变的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肿块的血流分布特点以及频谱多普勒测及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的大小,进行综合观察分析。结果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达87.6%(92/105)。结论超声诊断乳腺癌为临床首选,费用低,无创伤无副作用,可反复使用。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头部动脉血管造影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60例行头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检查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部动脉血管造影,观察组患者应用双筒注射器静脉推注,比较两中检测方法的图像质量、造影剂用量及造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高、造影剂用量少、造影时间短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动脉血管造影时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既可以得到高质量图像,又能够减少造影剂用量,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压注射器 头部动脉血管造影 造影剂 图像质量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经腹及三维超声对节育器(IUD)移位、异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6例IUD移位异位患者先行二维经阴经腹超声,后采用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方法,系统观察IUD形态、位置及与官腔、肌壁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对比分析。结果2564例患者中,178例下移,58例异位,二维超声检查能准确定位,三维超声立体感强,能提供大量图文信息,有助于取环方法的选择。结论二维超声在诊断IUD移位异位及为指导临床取环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直观清晰,立体感强,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手术更安全。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经腹彩超 三维超声 节育器移位 节育器异位 取环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78例中晚期孕妇的胎儿脐动脉血流,其中510例为正常脐血流动力学指标,168例出现异常脐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与脐带异常、临床病理妊娠、胎儿畸形等关系密切,并可以借此预测妊娠结局,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结论产前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判断胎儿宫内变化及胎儿畸形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 胎儿宫内窘迫
  • 简介:目的介绍肠内营养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方法搜集近年来的国内外医学文献,阐述肠内营养制剂分类、配方、适应证、禁忌症及临床合理应用。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供能量和蛋白质,满足一般患者对营养的需要。加入一些特殊营养物质的代谢型、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可以对特异性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代谢进行调理。结论肠内营养剂不是万能的,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症,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 标签: 肠内营养剂 分类 合理应用
  • 简介:运用SWOT法分析我院的发展战略,充分认清集团医院所处的环境,切实掌握现有的优劣势所在,积极把握发展机遇,提出集团化战略、学科精品战略和人才战略三大发展战略。

  • 标签: 医院 军队 SWOT分析法 卫勤保障
  • 简介:目的:调查我院儿科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儿科2010年10—12月间住院患儿的病历56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儿科病区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偏高,应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其次是头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5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唑肟、头孢甲肟、阿奇霉素、头孢美唑和头孢他定,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儿科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知识的学习。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 简介:医院是一类特殊的人员密集场所,内部可燃物多,住院患者人常与电器、贵重仪器相伴。特别是住院部有大量的棉被、床垫,乙醇、氧气罐等易燃易爆物品,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医护人员应该有条不紊地进行扑救和疏散患者,抢救贵重器材,使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 标签: 防火 应急预案 病房
  • 简介: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2011年1—6月1289份出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采用Excel表对患者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情况、转归、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等方面进行汇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1%,以静脉滴注为主(96.6%),联合用药率为25.2%。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9.2%、37.9%和18.6%;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的用药频次分别居前3位。联合用药集中在大环内酯类和卢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不足3%。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给药频次、溶媒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及表格式专科护理单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在内分泌一病区的护理工作中试点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及表格式专科护理单,同时在内分泌二病区仍实行传统式的护理病历。结果表格式护理病历简化及规范了临床护士的书写工作,节省了书写时间,792份出院表格式护理病历经终末质检,合格率达到了97.34%,每天临床护士记录时间不超过30min。结论从形式上改变了护士书写记录时费时费力的现状,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和效率,保证了护理病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表格式护理病历 临床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转移皮瓣联合应用在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例42指损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指,根据手指损伤的部位、形状、面积设计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明显疼痛,指间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局部转移皮瓣联合应用是修复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创伤和损伤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根据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内涵,从思想认识、职能发挥、制度落实等方面分析了医院医学伦理学应用与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主动负责,坚持以人为本等解决的措施办法。

  • 标签: 医院医学伦理 应用与管理 措施办法
  • 简介:乌灵胶囊是从我国珍稀药用真菌乌灵参中分离获得的菌种,经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据四川中药志记载乌灵参(Xylariasp)是生长在土栖白蚁巢中的一种真菌的菌核,具有利尿,补心神,治失眠、吐血及产后失血等药用价值。近年来,乌灵胶囊在各种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乌灵胶囊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