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1例71岁女性患者出现夜尿增多(2~3次/晚)2~3个月,门诊查血钙3.11mmol/L。追问病史,患者因骨质疏松症及骨性关节炎近2~3年规律服用碳酸钙D3(含元素钙300mg/片,1片/d)、阿法骨化醇(0.5g/d,1.5年前增加为0.75g/d)及两种保健品(多种维生素,每片含维生素D31000U、元素钙500mg,1片/d;关节王,每个剂量含维生素D32000U,2个剂量/d)。另外,患者因高血压长期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每片含氯沙坦钾50mg和氢氯噻嗪12.5mg)、1次/d。入院后查25-(OH)D〉280μg/L,故考虑患者为维生素D中毒及高钙血症。停用钙片、保健品及氯沙坦钾氯噻嗪,多饮水增加食盐摄入,给予硝苯地平,予以水化。4d后查血钙水平稳定在2.33~2.41mmol/L。

  • 标签: 维生素D 高钙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肝胆管结石病人中癌症分布位置及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4例胆管癌肝胆管结石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仔细观察患者癌症分布位置及不同手术切除类型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左叶、右叶及中叶者分别为40例(74.07%)、9例(16.67%)、5例(9.26%),肿瘤位于左叶比率明显高于右叶及中叶,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生存率均高于未切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将使肝内胆管癌肝胆管结石病人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姑息切除病人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根治切除,癌症发病多在左叶,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 手术切除 临床意义
  • 简介:当前麻风的漏诊和误诊率居高不下,通过培训加强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于麻风临床与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将会更为可靠地降低麻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现报道1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患者,初诊时误诊为Sweet综合征,后经组织病理和抗酸染色确诊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I型反应。

  • 标签: 麻风病 多菌型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非负荷量静脉补钠对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钠水平、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及住院日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经静脉补充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同时予以利尿与限制水摄入<1000mL/d,治疗时间共6d。对照组采用负荷量静脉补钠法,治疗组采用非负荷量静脉补钠法。在试验前及试验的第3天、第5天、第7天各测1次空腹血钠水平,记录急性左心衰发作次数及住院日。结果:在治疗过程中,2组血钠水平及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治疗组的血钠水平与对照组是等效的(P<0.05),而治疗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vs40.00%,P<0.05)。结论:采用非负荷量静脉补钠治疗中重度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地纠正低钠血症,同时可预防急性左心衰发生。

  • 标签: 低钠血症 高渗氯化钠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颈部外伤所致颈内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A诊断效果予以探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8例颈部外伤后颈部肿胀的患者作为实现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对患者行CTA又行DSA的结果展开探讨。结果从诊断检出率方面对比,行CT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行DS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组间无差异,没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DSA是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应用CTA诊断颈内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时,以诊断明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越性,大大提高了颈内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疾病的检出率,可部分替代DSA诊断检查。

  • 标签: 颈部 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CTA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盆腔自主神经保留术治疗男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男性直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例均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盆腔自主神经保留术治疗,对照组(39例)则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排尿功能障碍25.6%、对照组患者排尿功能障碍51.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勃起功能障碍28.2%、对照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56.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射精功能障碍33.3%、对照组患者术后射精功能障碍61.5%,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盆腔自主神经保留术治疗男性直肠癌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勃起、射精以及排尿功能障碍的并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盆腔自主神经保留术 直肠癌 男性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患者采用前列地尔与清胰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江西省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收洽的116例急性胰腺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知情同意。将11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常规治疗.n=29)、B(单纯前列地尔,n=29)、c(单纯清胰汤,n=29)、D(前列地尔+清胰汤,n=29)四组。对比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D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A组、B组、C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假性囊肿发生率、转外科手术率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C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患者采用前列地尔与清胰汤联合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局限性腹膜炎 前列地尔 清胰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名发生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人。实验组实施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分别记录比较两组所用止血时间、输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采用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实验组的平均止血时间为(20.02±4.96)h,明显低于对照组(35.23±8.21)h;实验组的平均输血量为(1.37±0.32)U,明显少于对照组(2.21±0.33)U;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5±1.0)d,明显短于对照组(8.1±2.2)d。两组治疗后再出血情况相当,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不明显,对症治疗后很快消失。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能够有效快速止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状况,具有较高的综合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剂量泮托拉唑 奥曲肽 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多模式疼痛控制对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84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多模式疼痛护理方案。比较2组围术期疼痛评分、不良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差异,记录护理满意度。结果:(1)护理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降幅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87%(P〈0.01)。结论:对骨折患者予以多模式疼痛控制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及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模式疼痛控制 骨折 围术期疼痛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把医院感染放入护理管理质量检测中的一项,把护理质量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的结合,建立起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理想流程管理模型。从多方面做相关工作已达到增强了手术室内各级人员对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和主动性,提高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能力和相关护理的工作效率,降低无菌手术所致的伤口感染率以及医院感染率。

  • 标签: 流程管理 手术室 院内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为不同的研究阶段,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不同研究阶段医院感染控制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感染发生率为0.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观察组的医院卫生质量合格率为99.2%,远超过对照组91.7%;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率为5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9%;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大幅度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卫生执行情况,显著改善了医院的卫生质量,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医院感染 控制感染 优质护理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及措施,为手术室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工作的95名医护人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及措施,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隐患情况,分析比较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及措施实施前后相关情况。结果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隐患为医疗流程不熟悉、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医疗器械清洗不洁净、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医疗废物处理不当、自身防护不当和消毒器械使用不当,比例分别为比例分别为24.21%、30.53%、26.32%、18.95%、33.68%、28.42%和22.11%,实施前,管理情况评分为(56.75±9.52)分,满意度评分为(78.42±4.64)分;实施后,管理情况评分为(86.85±3.52)分,满意度评分为(90.51±2.43)分;实施前管理和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手术室医院控制感染管理及措施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的评价,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 医院感染控制 管理及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的临床免疫标本200例,分析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临床免疫检验中,标本质量、试剂平衡时间、洗液更换情况、实验室湿度与温度及实验员素质,都会对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产生较大影响(P<0.05)。结论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很多,通过分析,最重要的因素依次是实验员素质、试剂平衡时间以及实验室温度。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可以提升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质量,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准确参考。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4年1月至2014年12的4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的4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率和空气菌落总数。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常规管理的对照组手术室空气菌落数明显高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手术室感染控制,能明显降低手术室空气菌落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手术室 感染控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分析医院手术室控制感染的管理方法及实施效果,对医院手术室的感染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测,主要是采集手术室内的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的手、手术室中用到的消毒剂以及无菌物品等进行检测,分析导致超标的原因,制定实施相关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对实施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加强对医院手术室中感染的质量监测和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适的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按要求实施,有效预防因手术等原因引起的相关感染。

  • 标签: 感染控制 实施效果 手术室 自测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行集束护理干预策略严格消毒隔离;体位管理及早期康复训练;饮食管理;加强呼吸道及口腔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误吸及死亡情况。结果通过集束干预策略,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的依从性,SAP的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干预策略能减少卒中相关性肺炎、误吸及死亡发生率,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集束化干预策略 卒中相关性肺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制备锝[^99mTc]替曲膦注射液的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方法:核医学科使用的放射性药物锝[^99mTc]替曲膦注射液在国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笔者对于药物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并进行了总结,为临床使用和推广积累了数据。结果:2014年本院制备3批次锝[^99mTc]替曲膦注射液的质量均合格。结论:锝[^99mTc]替曲膦注射液制备方便,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替曲膦 制备 质量控制 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