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神经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尤其关注其对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100名带状疱疹神经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疼痛护理干预组,各50人。干预措施包括个性化疼痛管理计划、心理支持、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教育等。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生活质量问卷(QoL)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疼痛护理干预组在治疗6个月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带状疱疹神经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护理 生活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方位护理干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的疼痛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25)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n=25)全方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10、IFN-γ)、带状疱疹皮疹评分以及疼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IL-10、IFN-γ、带状疱疹皮疹评分以及疼痛评分比较(P>0.05),护理,观察组患者的IL-10、IFN-γ、带状疱疹皮疹评分以及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通过全方位护理,可有效降低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疼痛程度
  • 简介: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在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基础上加针灸治疗,观察带状疱疹神经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70例经治疗,痊愈即症状完全消失65例,有效即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夜间能正常入睡5例。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针灸治疗 带状疱疹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神经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79例带状疱疹神经忠者。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纽(43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纽患者则仅采用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治愈23例,显效儿例,有效6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8例。结论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常规药物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神经痛 腰椎旁神经阻滞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神经中腕踝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合并神经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两组的上述评分均明显降低(P

  • 标签: 疼痛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两组的上述评分均明显降低(P

  • 标签: 疼痛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疼痛护理用于带状疱疹神经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带状疱疹神经病人(n=9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6人,前者采取程序化疼痛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VA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VAS评分,在干预结束之时:试验组的数据(3.21±0.97)分,和对照组(4.68±1.07)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7.83%,和对照组82.61%相比更高(P<0.05)。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用程序化疼痛护理疼痛感减轻更为迅速,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带状疱疹神经痛 满意度 程序化疼痛护理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疼痛护理用于带状疱疹神经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带状疱疹神经病人(n=9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6人,前者采取程序化疼痛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VA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VAS评分,在干预结束之时:试验组的数据(3.21±0.97)分,和对照组(4.68±1.07)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7.83%,和对照组82.61%相比更高(P<0.05)。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用程序化疼痛护理疼痛感减轻更为迅速,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带状疱疹神经痛 满意度 程序化疼痛护理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临床治疗中针灸治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法)、42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法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单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妥乐平 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在皮肤科是常见的病症,临床表现集中在神经疼痛,也是造成神经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深究其发病机制可能和周围相关的神经出现一系列病理性改变有直接的关系,如常见的周围神经炎症、神经传导异常病症或是其他电生理改变病症,也可能与中枢神经机制、神经社会等各类因素有关系。就此笔者重点对发病机制展开详细的分析。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带状疱疹是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体内的病毒因二次复苏和复制,使得感觉神经节、神经或的其支配的皮肤出现病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作为一种专一性的人类噬神经病毒,病毒会留在整个神经轴突的颅神经节、自主神经节等部位。一旦病毒二次大量复制,年龄在逐渐增大的同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会很容易致使神经疼痛。机体年龄的增加,免疫功能会因新陈代谢而下降,带状疱疹的发病概率也增加,在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时研究这类病症是非常有意义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带状疱疹皮损完全治愈,机体仍旧伴有剧烈、持续的疼痛,这类疼痛表现出非常强的顽固、难治。这种疼痛会表现为深部疼痛、针刺疼痛或是电击疼痛,少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异常性、感觉异常或是感觉迟钝等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详细的发病机制在临床尚未完全被了解,大多数学者在研究时认为可能是病毒性急性感染,致使神经组织内炎症、水肿、出血或是遗留的瘢痕造成这类疾病。国外也有专家认为可能患病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的病毒有关系进而被严重损伤,致使神经元细胞的数量有非常明显的减少,脊鞘中粗神经纤维轴突出现显著胶原化,慢性炎症细胞因此被浸润,致使中枢敏感化。笔者重点为周围神经发病机制、中枢神经发病机制以及神经社会因素的发病机制展开分析。一、周围神经发病机制周围神经发病机制可分为周围神经炎症、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电生理改变三种。(1)周围神经炎症。病毒复苏在体内大量复制,知识外周神经纤维坏死,支配皮肤表现出疱疹,炎症反应出现。感觉神经节出现炎症、出血性坏死、神经元坏死或的缺失,治疗后患者可能表现为痊愈,但部分患者会因此累及外周神经节、根,一旦表现出病理改变机体的外周神经结构和功能会出现“非正常愈合”,致使疼痛遗留1。(2)周围神经传到异常。疼痛和费疼痛在传入神经纤维,能够参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病理过程,致使发生疼痛。其中Aβ纤维作为非疼痛传入纤维,功能表现异常疼痛直接作用在机体上,邻近的C纤维被改变。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可能存在严重的失神经支配,轴突因出现退行性变化,外周神经轴突、中枢神经残留的神经细胞知识疼痛发生。选择辣椒素对机体进行研究,辣椒素受体主要表达部位是初级传入神经。辣椒素受体在体内的异常热刺激有明显反应,激活,初级疼痛传入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并出现异常敏华,故而造成慢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2。(3)电生理改变。神经损伤致使初级传入神经元中少部分钠通道的复制RNA表达增强。钠通道聚集了部分异位冲动,点位阈值下降,致使初级传入神经被损伤。外周神经炎症会因此持续,致使脱髓鞘甚至硬化。神经轴突膜因异常聚集致使动作点位逐渐传递,小刺激便可造成大面积动作点位,痛觉异常出现。二、中枢神经发病机制新生成的疱疹病毒在体内随着感觉神经元轴突的转运,进入外周远端轴突,外周感觉神经和皮肤表现出验证和病变,中枢投射纤维也因此出现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表现出中枢敏化。选择动物模型试验分析时,中枢C纤维末端在释放神经肽等物质,作用在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的受体上,中枢因此表现出敏化,同时Aβ-机械感受器也会作用使得中枢疼痛信号神经元功能表现,最终出现疼痛3。但实际上,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中的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有明显的缓解疼痛的作用。外周神经受损还会是的板层素中C-纤维初级传入末端被受损,表现出变性,但神经素和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避免Aβ纤维的新发芽。粗有髓纤维传入,触觉即便是在高频刺激下也不会出现疼痛;但中枢敏化一旦形成,正常非伤害性的刺激也会刺激Aβ低阈值机械受体,使得脊髓背角疼痛信号出现。在脊髓和大脑中,一般而言痛觉和触觉是分开的,但通过对动物进行试验发现二者的纤维分离表现不完全。三、神经社会因素在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对数和线性回归分析时,角色功能和个体的差异、患者治愈信心其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发生或是病情影响占比较高。所以在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或预防疾病阶段,从社会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角度对机体进行分析,也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此外因机体自身的某些基因的差异,部分患者可能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高频发生者,与之相对的部分患者则是非常不容易感染者4。四、结束语带状疱疹就是人们常说的水痘,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人体的神经造成感染从而导致患者的神经周围出现带状疱疹现象,最终形成疱疹类型的皮肤病。当患者患有带状疱疹疱疹时,身体会经常感到疼痛,而且这个疼痛感的持续时间较长,给患者的身体以及精神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抑郁、焦虑、失眠、神经高度紧张等症状。水痘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等现象。一般来说,水痘的潜伏期较短,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患者会在两到三周的时间就会出现发病症状,尤其是春冬两季,容易爆发水痘,并且具有传染性,传染方式为皮肤接触与唾液等。因此,在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同时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病症,其是神经性和病理性结合的疼痛病症,是神经受损之后的表现。复杂的发病机制致使对这类患者展开治疗困难重重,如何对急性带状疱疹后患者的外周神经损伤,致使出现“完全愈合”,钠通道的异常表达减少,残留神经芽突再生概率减少,使得外周感觉损伤对中枢的后续影响也减小,最终中枢敏化减少,这是非常重点的研究内容。未来科技发展,这类病症的发病机制一定有所突破,对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新药开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张颖,顾晓虹,朱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脊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21)4256-4261.2陈云婷,蒋宗滨,张爱民,等.夏天无对带状疱疹神经小鼠脊髓疼痛和凋亡的影响J.中成药,2018,67(4)72.3张爱民,蒋宗滨,周增华,等.带状疱疹神经模型小鼠脊髓的自噬变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45(3)11.4舒伟,胡永生,陶蔚,等.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8,6(1)0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治疗中采取中医针灸干预的疗效。方法: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抽签方式将以上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以及疗效。结果:治疗两组患者疼痛均缓解,而观察组疼痛轻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分别为95.0%及7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中医针灸的模式可快速缓解其疼痛,对于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中医针灸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神经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常见的并发症,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病程较长,病情反反复复,患者长期受到疼痛的折磨,往往精神状态较差。针灸作为一种常规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对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舒筋活血、通络化瘀,并且可以对患者体内肝火进行疏散,从而止痛、行气。利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可选择针刺方法、艾条热敏灸法等。针对皮损彻底消除依旧严重疼痛感患者,可将其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治疗时运用针灸治疗疗效更为确切。

  • 标签: 针灸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治疗中刺血拔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是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通过盲选法,将部分患者分成对照组,另外部分患者分成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各占一半,总共有90例。前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普瑞巴林治疗法,前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刺血拔罐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就止痛效果VAS评分来讲,观察组显然优于对照组,有很大的差异,p<0.05;就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来讲,观察组显然优于对照组,有很大的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治疗中合理运用刺血拔罐治疗法,治疗效果相当不错,能够使患者身体疼痛得到明显减轻。

  • 标签: 刺血拔罐 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患者
  • 简介:【摘要】神经带状疱疹患者并不少见的病症,对其日常生存质量形成负面干扰。所以,针对带状疱疹患病后遗神经患者需开展积极治疗干预,而针灸康复治疗方法是相对安全、治疗效果优、病症再次复发情况低、耐受程度高的方式,在带状疱疹患病后遗神经患者中运用较为广泛。此文对于针灸康复治疗形式使用于带状疱疹发病后而后遗有神经患者的临床相关研究新进展情况予以总结。

  • 标签: 针灸康复治疗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巴喷丁用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神经的价值。方法:2019年8月-2021年7月本科接诊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神经病患78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加巴喷丁,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V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VAS评分,研究组治疗(2.16±0.45)分,比对照组(4.03±0.68)分低,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7.44%,比对照组高79.49%,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10.26%,和对照组12.8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神经中用加巴喷丁,药物副作用轻,且利于疼痛感的减轻,及疗效的提升。

  • 标签: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疗效 神经痛 加巴喷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