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失效模式效应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具体表现,为临床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析组100例实施FMEA,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分析,对比两组在不同指标的差异。结果:分析组FMEA实施后RPN值、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的应用有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手术室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上对PICC早产儿展开护理,选择施用失效模式效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院此次研究选取90例进行诊治的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这一期间的PICC早产儿,将其研究对象划分,建立试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经由随机法选取)。此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受试者,失效模式效应护理模式为具体的干预措施,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受试者具体的干预措施。结果护理服务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RPN评分方面,试验组患儿状况评估评分、用物准备不完善评分、置管困难、送管困难评分于对照组,试验组置管后日常维护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效模式效应护理模式投入临床PICC早产儿护理中,所得干预的评估结果更好。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早产儿 PICC 安全管理 护理
  • 简介:介绍利用中效原理设计电脑程序分析化疗联合用药体外药敏实验的效应,本程序所需要的试验次数较少,不但能确定两种药物是否协同,而且能分析药物剂量变化时联合效应的变化情况,可为癌症化疗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中效原理 化疗联合用药 效应分析 药敏试验
  • 简介:以人胃癌细胞BGC823和人肺癌细胞PG—BEl为对象,研究乙烷硒啉顺铂的体外联合抗肿瘤作用是否表现为协同增效。MTT法检测乙烷硒啉顺铂单药及不同联合给药方案对BGC823及PG.BEl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经典的中位效应理论计算不同联合方案时两药的联合指数CI,比较单药联合时顺铂所需剂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乙烷硒啉顺铂联合可以产生协同作用。设置不同的给药剂量比例时,最明显的协同作用表现为:在人胃癌细胞BGC823中,顺铂乙烷硒啉比例为2:3;在人肺癌细胞PG-BE1中,顺铂乙烷硒啉比例为1:3。乙烷硒啉顺铂联合后,明显降低了顺铂的用量,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减量作用逐渐提高,起到了联合增效的作用。

  • 标签: 乙烷硒啉 顺铂 协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牙种植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根据口腔修复材料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钛膜修复、探究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两组患者均进行牙种植。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植骨厚度、骨厚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探究组患者修复成功率、植骨厚度、骨厚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材料 牙种植
  • 简介:吉西他滨,一种参与DNA合成和修复的细胞周期特异性抑制剂,是目前胰腺癌化疗中唯一的一线药物,但其单药化疗仅能将中位生存期延长5.65个月。因此,临床胰腺癌的治疗仍需要开发新的药物和或联合方案。本次研究观察戊烷硒啉吉西他滨联合应用体外抗人胰腺癌细胞的效应。MTT法检测戊烷硒啉吉西他滨单药及不同联合方案对人胰腺癌细胞JF305和MiaPaCa-2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Chou-Talalay的中位效应法计算不同联合给药方案的联合指数CI,并比较单药联合时所需吉西他滨剂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戊烷硒啉吉西他滨联合可以减少吉西他滨起效时间,降低IC50值和提高最大生长抑制率。在不同的联合给药方案中,药物同时作用48小时后,戊烷硒啉吉西他滨比例为2:1和1:1时分别对JF305和MiaPaCa-2细胞显示出明显协同作用戊烷硒啉吉西他滨联合作用两种细胞后,随给药浓度的升高,吉西他滨剂量明显减少,尤以药物作用48小时突出。戊烷硒啉联合吉西他滨体外抗人胰腺癌细胞有协同增效作用。

  • 标签: 戊烷硒啉 吉西他滨 协同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以西罗莫司为主的联合免疫治疗方案(SCTR)对肝癌肝移植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和效应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应用SCTR干预的肝癌肝移植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CD3、CD8+的表达,并对其Treg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CTR干预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12个月内,FoxP3+Treg的比例从术前峰值降低到术后1个月谷值,随后逐渐升高,3个月时在正常值水平(P〉0.05),术后12—18个月水平逐步维持在较低水平,正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2和18个月FoxP3+Treg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呈反向趋势。FoxP3+TregCD3和CD8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6.37、-7.12,P〈0.001)。肝癌肝移植术后白介素-10、B型转化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其变化Treg呈正相关。结论SCTR可降低肝癌肝移植术后FoxP3+Treg、IL-10、TGF-β的表达,并不增加排斥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西罗莫司 联合免疫治疗 肝肿瘤 肝移植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27例不良反应中,心血管药物77例,占60.63%;其它为内分泌、激素药物22例,占17.32%;抗生素11例,占8.66%;抗癌药3例,占2.36%;其它14例,占11.02%.重症不良反应48例,占37.79%;死亡6例,占4.72%.结论:心血管药物可能引致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心血管药物 临床表现 预防
  • 简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s)危害的严重性正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并成为当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ADRs监测体系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相当健全,我国一个比较完善的ADRs监测网正逐步形成[1]。通过ADRs监测报告制度的实施,能减少ADRs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标签: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医院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理论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患者5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研究起止时间:2022.05-2023.05,并依据随机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理论管理),对比不同的干预价值。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的满意度更高。结论 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管理中开展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理论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失效模式 影响分析理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理论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患者5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研究起止时间:2022.05-2023.05,并依据随机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理论管理),对比不同的干预价值。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的满意度更高。结论 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管理中开展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理论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失效模式 影响分析理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2月收集的ADR报告278例,对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ADR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133例(占47.84%),女性患者145例(占52.16%)。ADR病例数前3位的科室为精神科、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及用药后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安全合理用药
  • 简介:氨曲南是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好作用,它在我国使用有10余年,广泛用于各种严重感染。本文对1994-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献报道的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收集氨曲南导致ADR13例,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造血系统损害。

  • 标签: 氨曲南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20年8月~2022年6月,从我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中抽选出48例发生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系统调查,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应激反应。结果:48例患者发生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药品有碘海醇23例、碘佛醇15例和碘普罗胺10例;诱发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年龄、药物过敏反应、高危基础疾病、药品自身毒性、渗透压和黏稠度等相关;经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评分、心率和呼吸频率指标均比护理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碘对比剂 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20年8月~2022年6月,从我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中抽选出48例发生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系统调查,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应激反应。结果:48例患者发生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药品有碘海醇23例、碘佛醇15例和碘普罗胺10例;诱发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年龄、药物过敏反应、高危基础疾病、药品自身毒性、渗透压和黏稠度等相关;经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评分、心率和呼吸频率指标均比护理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碘对比剂 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整理我院2021年上报的107例ADR报告,分别从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所涉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汇总分析。结果:2021年上报的107例ADR报告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9岁以下未成年人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发生比例更高,引起ADR的药物品种以抗感染药和抗肿瘤药为主,ADR累及最多的系统是皮肤及附件。结论:我院需进一步加强ADR监测,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及对结核病患者的危害程度,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某时间段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抗结核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肝胆系统,多发生在用药后50天以内,预后较好。结论为保障结核病治疗的有效进行,临床医生要熟悉抗结核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尽可能有效地减少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后果。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品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
  • 简介: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乳腺内科应用曲妥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38例,又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和PubMed筛选出的曲妥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10篇(39例),合并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我院38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0~90min者21例(55%),1~2d者9例(24%),3~7d者8例(21%);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为2例,表现为严重输液反应(过敏反应),永久终止曲妥珠单抗的治疗。在数据库检索到的39例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0~90min者30例(77%),大于7d者4例(10%),未报道发生时间5例(13%);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为9例,包括非感染性肺炎和心脏毒性,未影响治疗。结论:曲妥珠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多在第一次输注时发生;用药前先给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加强监测,预防心脏毒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在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125例使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68.8%)显著高于静脉给药(17.6%)和外用药(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中酮康唑、伊曲康唑以及氟康唑比例最高,分别为32.0%、28.8%和19.2%.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系统中,过敏反应比例最高,为29.6%,其次为消化系统24.0%.结论采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在治疗时会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机体多个系统,在使用时需要提高安全性.

  • 标签: 吡咯类 抗真菌药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