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例64岁和1例46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服用来氟米特后出现双手麻木、痛觉过敏、足下垂等症状,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后,及时停药,上述症状好转;并对来氟米特致周围神经进行文献复习,总结其发生特点、诊断、危险因素等,-旦明确是由于药物导致的外周神经后,应立即停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来氟米特 周围神经病变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强调糖尿病早期干预,严格长期地控制血糖,加强患者教育,重在预防。从现有的治疗手段看,可分为针对病因和针对症状的两类治疗。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 药物 优选 早期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神经电生理特点以及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检测。结果:全部患者神经电生理异常率81%,其中运动神经异常率67%,感觉神经异常率76%;腓神经传导异常率71%,F波异常率62%。病程超过10年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率96%,且神经电生理异常情况和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水平有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的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手段,特别是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测更有利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早期诊断,积极良好的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保持血糖稳定,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电生理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已发现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微血管病变等可以导致DPN的发生。同时,Schwann细胞学说、免疫因素、神经生长因子及维生素缺乏等也被认为是DPN的发病机制。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代谢异常 发生机制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神经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常见为一种以上周围神经受损,以感觉缺失为主,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其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对糖尿病的科研提示:在糖尿病神经的发展过程中,代谢紊乱与血管受损为重要因素,其它如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因素等也至关重要。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机制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纳样本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在院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采取抽签分组,实验组以常规+针灸分析,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指标评估包括临床疗效、触觉神经传导效率、运动神经传导效率数据。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较好;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照组较差;住院周期:实验组较短,临床有效人数对比实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针灸+西药治疗后有效提升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的疾病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周期,改善患者神经系统,恢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保证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针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否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疗效。方法通过单纯西药(弥可保)、加用中药(川芎嗪及“降糖通络胶囊”)及物理疗法的多组观察,进行疗效对照。结果多种方法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糖尿病神经病机复杂、影响因素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才可提高疗效,尤其对顽固病例。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中西医结合 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56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拉米夫定100mg,1次/d.3年后患者出现四肢麻木.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2个月,未见好转.停用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2个月后,患者四肢麻木症状明显好转.

  • 标签: 拉米夫定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1例35岁男性患者,因前列腺炎伴泌尿系统感染,服用甲砜霉素0.5g.3次/d及盐酸黄酮哌酯0.2g,3次/d。5个月后出现双足疼痛,随后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呈触电感。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提示周围神经。停用甲砜霉素及盐酸黄酮哌酯,给予B族维生素及加巴喷丁,1周后症状缓解。

  • 标签: 甲砜霉素 周围神经病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60%~90%。目前本病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因素有关,该病虽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却是致残的主要因素;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日久而致的“痹证”、“血痹”、“痿证”范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在控制症状、改善客观指标及远期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中药注射剂(针剂)治疗DPN的近况综述如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全面检索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对单独使用α-硫辛酸治疗和应用甲钴胺等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合并RR=1.31,95%可信区间(CI)为(1.2,1.45)。结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由于入选文献存在的方法学问题,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有待进行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 标签: Α-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附子汤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救治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附子汤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疗效相对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相对较低(P<0.05),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应用加味附子汤治疗可有效增强治疗疗效,使患者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提升,并促进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加味附子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4.62%),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与神经传导速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较低,神经传导速度较高,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中医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中医针灸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效果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神经肌电图在检测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临床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期间内我院接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1例。对对照组予以常规检测;研究组予以神经肌电图检测,检测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检测疗效予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应用显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供血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最后诊断结果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的应用中,其效果显著,可及时发现周围神经病变,提高诊断效率。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独活寄生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区别进行分组。常规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中药组加服独活寄生汤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疗效。结果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90.00%)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独活寄生汤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熏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均按照糖尿病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A组患者加服依帕司他片,B组患者加用独活寄生汤熏蒸治疗,C组患者采用依帕司他内服联合独活寄生汤熏蒸进行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C组TCS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C组治疗后胫前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熏蒸治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独活寄生汤 熏蒸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寒凝经脉型糖尿病患者120例进行分组试验观察,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实施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疗效为12周,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流变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寒凝经脉型糖尿病周围神经效果明显,是值得推荐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糖尿病 神经病变 黄芪桂枝五物汤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