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6月骨科住院患者抗贫血药物使用情况,发现不合理使用包括实验室检查不完善、适应症不明确、给药时机不适宜和用药监护不足等,上述问题提示临床作针对性矫正,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围手术期贫血 药物治疗 不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株住院患者的用药合理及干预对策,为合理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住院患者107例资料,统计其标本的来源、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抗菌药物用药合理,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标本来源、治疗方案、治疗结果及药学监护情况。结果:革兰阴性菌是多重耐药主要感染菌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第2位,其中尿培养出大肠埃希菌为最高,其中不合理用药为49例。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多重耐药的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有效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避免了医源性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合理用药 多重耐药 干预对策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医改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和评价其用药合理。方法回顾性调查以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为核心的朝阳区南部医联体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抗菌药物处方3436张,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制定的抗菌药物合理评估标准进行用药合理评估,对处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结果该医联体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范围为0.86~1.12;处方合理评估发现不规范处方271张(7.89%),用药不适宜处方352张(10.24%),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为主要问题。结论医改后该医联体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部分不合理问题,开展医联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与合理分析,为合理用药干预管理及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 标签: 抗菌药物 医联体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2015年—2017年某院住院患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及其合理,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期间收治的住院手术患者75例病历资料,分析其患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药物治疗后的有效率和药敏符合率及其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结果:75例患者中,按经验性用药的48例(占64.00%),治疗性用药的27例(占36.00%),联合用药二联的为40例(占53.33%);抗菌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53.33%)、药敏试验符合率(60.00%)均较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为10种,其中使用例次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42例次(22.22%)、青霉素类33例次(17.46%)和碳青霉烯类28例次(14.81%),使用的总合理率为66.67%。结论:医院2015年—2017年间住院患者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用药监管,避免滥用和经验性用药,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抗菌药物 相关因素 合理使用
  • 简介: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对提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2014—2017年每月随机抽取我院某日的全部门急诊处方,对处方评价指标和不合理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7年,我院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分别为1.49、1.37、1.36和1.42种;处方平均金额分别为35.09、37.40、31.19和33.49元;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57%、6.68%、6.48%和6.18%;注射剂使用率分别为1.89%、1.38%、0.98%和1.25%;激素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59%、1.19%、1.63%和2.06%;药品通用名使用率均为100%;处方不合理率分别为0.66%、0.52%、0.43%和0.34%。结论:我院各项处方评价指标均较为合理,各年度处方合理率均较高,可见持续开展的处方点评促进了处方合理的提高。

  • 标签: 门急诊处方 处方点评 处方评价指标 不合理处方
  • 简介:目的主要对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对象,随后对其治疗中药物使用情况、疾病分期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探究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来看,本文研究中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使用药物中比例由低至高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42%)、利尿剂(62%)以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72%)。另外,高血压患者120例临床治疗用药中二联和三联最高,比例达70.83%。结论相对于高血压在临床治疗当中,对于药物的合理应用是确保治疗效果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医务人员来讲,需要在对高血压患者实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了解的基础上对药物合理应用。

  • 标签: 抗高血压 药物 药物使用
  • 简介:目的:研究合理应用和制度对西药药剂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定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开具的1000例西药处方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改进管理,选定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开具的1000例西药处方作为试验组,进行改进管理。比较两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合理使用率比较,试验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联合用药不合理、滥用抗生素、重复用药以及给药不合理率比较,试验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进管理可有效提高西药处方的合理使用率,控制并减少药物滥用情况,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合理用药 管理改进 西药药剂 合理性
  • 简介:目的:分析门急诊医师用药规律,以期找出出现不合理处方的可能环节,提高处方审核的成效。方法:对医院信息系统中门急诊处方记录按科室分组,随机抽取处方记录,采用ABC分类法对医师的处方数及药品品规、数量进行汇总分析。对照门急诊处方审核发现的不合理处方,分析出现不合理处方的药品临床应用频度。结果:收集到门急诊用药处方记录19万多条,涉及药品490种。纳入分析的门急诊医师有297位,个人使用药品数量为30~253种,中位数为156种,Q1、Q3四分位数分别为111、182种。在样本医师的不合理处方记录中,无"适应证不适宜的"、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记录。药师判断为"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并获得医师修正的处方涉及8位医师、10条记录,有5条记录的药品属于医师最常用的A类药品,另5条记录的药品属于医师常用的B类药品。结论:门急诊医师的处方用药数量与专业科室有关,普通内科医师个人使用药品种类范围和平均数均高于普通外科医师。有不合理处方记录的医师情况符合工作量大、压力大容易出错的一般规律。不合理处方的出现属于随机小概率事件,难以发现其中规律,提示药师审核处方要持之以恒,全方位审核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处方审核 合理用药 不合理处方
  • 作者: 王谦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审核并分析中药汤济处方的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保障中药汤剂处方的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1月这期间来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病人的中药汤剂处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分析,总共分析有1200份中药汤剂处方。分析之后找出其中村咋问题的药方给与更正建议,让患者的中药汤剂处方更加的安全和有效。结果在分析的这1200份中药汤剂处方的时候,发现可有36张药方存在问题,存在多多少少的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在这36份不合理的中药汤剂处方中,有27份是剂量问题;有3份是用法上的不合理;有2份是辨证用药问题;还有4份是用药禁忌的问题。结论通过对这些中药汤剂处方的审核和分析了解到,不合理用药情况是存在的,良好的审核分析能够检验出这些不合理的问题,帮助患者合理用药,所以,对于中药汤剂不合理用药的审核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的用药健康。
  • 简介:目的分析基于处方点评的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关键要素。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开具的中成药处方500张,由临床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与点评,分析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并分析促进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要素。结果(1)使用频率:只含有1种中成药的处方共348张(69.6%),含2种或2种以上中成药152张(30.4%);(2)药品种类:主要包括安乐片、乌灵胶囊、甜梦口服液、天麻素胶囊、七叶神安分散片等类型,使用情况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乌灵胶囊201张(40.2%)、甜梦口服液142张(28.4%)、安乐片88张(17.6%)、天麻素胶囊49张(9.8%)、七叶神安分散片20张(4.0%);(3)不合理用药情况:有19张处方用药不合理,构成比为3.8%,包括用法用量不合理11张(2.2%)、重复给药3张(0.6%)、药品配伍不合理2张(0.4%)、用药禁忌证2张(0.4%)、诊断与用药不相符1张(0.2%)。结论分析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关键要素,并由临床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与点评,可有效预防并减少中成药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对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处方点评 中成药 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要素
  • 简介: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在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之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42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性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管理,观察组患者通过药学干预促进抗生素的科学合理应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以及患者使用抗生素费用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的抗生素临床使用中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有效地较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率,在减轻患者治疗费用负担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抗生素 临床 合理应用 药学干预 方法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门诊处方审核以及点评对提高用药水平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4月医院开出的门诊处方1835例次。在调配处方时审核药物使用的合理,并在审核后做出点评分析。对临床合理用药中处方审核以及点评的作用做出评价。结果不合理用药136例次,主要涵盖儿科、妇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口腔科;审核不合理79例次,点评不合理用药为57例次。结论在对药方进行审核时可以审查出部分不合理用药情况,但在事后的评价中,仍有同类型问题的出现,应当提升配药师及其审核时的专业技能水平,参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执行,加强临床用药的合理

  • 标签: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审核与点评
  • 简介:目的分析含毒性成分中成药安脑丸的合理应用以保证患者用药时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的处方进行统计(用药科室、患者的年龄及用量、疾病类型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并分析。结果安脑丸处方用量在4~10盒的人数最多(846例,88.49%),其中4~9盒406例(42.47%),10盒440例(46.02%);每日服用1丸的人数为921例(96.34%);每张处方用药疗程多为12~30d,870例(91.00%),并且存在我院存在着超剂量超疗程以及禁忌配伍用药的情况。结论安脑丸在临床的使用上具有诸多不合理现象,其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使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保障,药师和医院应建立对处方点评机制,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处方要及时进行干预。

  • 标签: 安脑丸 毒性成分 合理应用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以及促进合理用药的控制方法,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120例血管内科具有不合理用药情况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选取的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有和比例,最终对控制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经过对选取的患者进行调差发现,心血管内科用药最常见的问题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用法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配伍不合理、用药禁忌以及溶剂错误等,而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结论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问题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用法用量不合理,因此为了降低用药问题的发生,需要对抗菌药物规范使用,注重药物的用量和用法以及关注患者联合用药的禁忌。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常见问题 临床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开展相应的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病例数为7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患者接受常规指导,观察组患者接受药学服务。分析两组患者的对头孢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用药及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更好的指导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将我远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120名患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药物的临床给药方式,分析患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阶段,不良反应的高发系统范围。结果患者在41-50岁年龄范围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且在药物使用中主要不良反应系统范围为皮肤系统及神经系统。患者在静脉给药时的并发症发生率较药物口服高。结论若要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将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需要对药物的给药方式进行优化,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能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关键字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抗菌药物,该类药物抗菌种类多,抗菌活性强,在对应用泌尿生殖系统临床治疗及呼吸道肠道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药物在临床的使用中,存在着使用方法不合理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在过敏、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等部位。这不仅会对患者的药物治理效果产生影响,还会造成不良反应加深患者的痛苦。故我院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级临床用药方法进行探究,旨在对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原因分析,并研究如何合理用药,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远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共计120名患者纳入研究,共计男58例,女62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年龄为(42.5±7.2)岁,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第四代加替沙星。患者对研究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情况、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范围、药物使用状况、用药方法等数据进行分析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临床药物类型,使用人群比例;记录患者药物使用类型对应的不良反应类型;2结果2.1人群占比在12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多,且41-50年龄段发生概率较高。如下表1表1.不良反应的年龄性别分布年龄性别占比男女20-3011916.6631-4010815.0041-50201529.1651-6091318.3361-709814.1671+547.502.2不良反应表现范围例数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类型中国,皮肤过敏反应较其他系统更多。见下表2.表2.不良反应系统范围及临床表现统计系统反应类型例数占比皮肤皮疹、瘙痒、潮红6251.66神经系统头痛眩晕1512.50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1915.83心血管系统胸闷、静脉炎1310.83呼吸系统鼻塞54.16全身性发热65.003讨论氟喹诺酮药物抗菌谱广且体内分布广泛,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使用中,由于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少、反应症状较轻而受医者用药青睐,但如用药不合理或未针对病症用药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神经系统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剂量的依赖性,主要有头晕、噩梦、困乏等症状,如有不良反应出现则应立即停止治疗。胃肠系统与肝胆系统环丙沙星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症状,胃肠系统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循环系统在左氧氟沙星河环丙沙星使用中,有心悸、胸闷、心慌等不良反应。血液系统长期或大量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血液系统会有白细胞与血细胞减少的情况,有乏力、低热,严重的有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运动系统氟喹诺酮类药物会对年幼动物的关节软骨产生损害,影响患者发育,故严禁18岁以下儿童使用。皮肤反应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后有光毒性皮疹出现,此反应春季为高发、女性患者多发,多在用药后几周内,症状在停药后症状消失。皮肤过敏主要发生在用药30分钟内,但可以通过口服其他药物治愈症状。经研究发现2,静脉给药的用药方式虽然能够实现药物快速融入血液,加快疗效,但在此种用药方式下,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所以医者必须尽量使用口服用药方式,减少静脉注射方式使用次数。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时必须进行停药观察,并判断患者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根据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本次研究中,虽然加替沙星还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但结合目前其他国家的情况,还是要对加替沙星持有谨慎的态度3。综上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途中,需要医者对各类药物的使用禁忌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严格把握,认真分析患者过往病史,谨慎进行药物使用的选择,准确调整剂量,合理的临床用药,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叶月华,许伟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2)261-262.2黄塘娟.120例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研究J.海峡药学,2016,28(10)269-271.3冯亚奇.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6)28-29.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会诊病例的合理用药及其案例会诊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典型病例会诊中提供的给药建议,分析细菌培养结果的正确解读、根据抗菌药物PK/PD特点优化给药方案和特殊人群的用药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置。结果:临床药师基于药学专业知识制订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和用药监护方案,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解读药敏报告,提高了抗感染治疗的成功率。结论:运用抗菌药物PK/PD特点优化抗感染用药方案,为特殊人群设计用药方案,并及时处置抗感染过程中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得到临床的认可。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抗感染会诊 用药方案 合理用药 案例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西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是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1900张西医处方药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这1900张处方药平均的分为两份,各95份处方药,其中采取用药管理措施之前的划分为对照组,采取用药管理措施之后的划分为实验组。本次实验主要是分析这些处方药中不合理的地方,如,不合理用药、重复用药等,对所有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究,并且找到所有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寻找到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结果根据两组处方药实际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处方药中,合理用药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处方药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处方药中重复用药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西药用药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情况,这严重的影响着实际的治疗效果,因此根据这些不合理的因素针对性的制定一些解决措施,才能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治疗的效果也就更为的明显。

  • 标签: 西药 合理用药 安全性 解决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及正确使用原则。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8年4月在本院所任职的10名临床医师为研究对象,将该10名临床医师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5名。同时,择选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所收治的108例病患,围绕着基层医院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实际情况,做问卷调查分析。常规组实施基础用药管理措施,干预组实施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措施。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临床医师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情况主要表现在选药不当、换药频繁、用药剂量不够合理、用药不明指征、用药时间长。两组临床医师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指标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两组临床医师采用不同的抗生素应用管理措施后,足可以表明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临床医师抗生素使用管理效果指标评分,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实施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措施,能降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情况实际发生率,提升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促进基层医院临床治疗工作专业水平的提升。

  • 标签: 基层医院 抗生素 不合理 使用原则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使用喹诺酮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师对药物使用要求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耐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实施药学干预,能提高药物使用合理,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药学干预 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 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