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传统中医药研究带来了巨大进步,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出现,中药治疗感染伤口,尤其是伴有耐药菌感染的伤口,逐渐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复习近年来有关文献,对中医药在治疗治疗感染伤口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草药 伤口感染 耐药性
  • 简介: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泌尿系肿瘤的第二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治手术仍为肾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统计数据表明,约30%的肾癌在诊断时即发生远处转移,术后患者约30%-40%发生远处转移。转移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预后较差。

  • 标签: 转移性肾癌 靶向治疗 CARCINOMA 晚期 远处转移 泌尿系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糖尿病并骨质疏松患者200例,回顾分析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2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00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采用西医治疗;B组1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两组的骨密度、血钙、空腹血糖和体重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骨密度、血钙、空腹血糖和体重指数有显著差异。B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病程、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指数是糖尿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并骨质疏松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发病机制 临床治疗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相关性疾病,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是继病毒性肝炎后第二位常见肝病,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症状并存,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引起慢性肝病及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非酒精脂肪肝病与遗传基础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脂肪酸代谢、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等与非酒精脂肪肝病相关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遗传变异 基因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研究氯沙坦钾胶囊及其片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两种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50mg,清洗期1周,LC-MS/MS法测定血浆氯沙坦和代谢物氯沙坦羧酸(E-3174)浓度。药代参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使用DAS2.0软件。结果: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受试者的氯沙坦和E-3174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氯沙坦Cmax分别为(183.83±91.30),(176.45±93.97)μg.L-1;AUC0-t分别为(333.18±105.00),(323.75±101.92)μg.h.L-1;AUC0-∞分别为(344.88±104.15),(341.32±106.13)μg.h.L-1;t1/2分别为(1.84±0.52),(1.99±0.60)h;tmax分别为(0.70±0.22),(0.98±0.62)h。E-3174Cmax分别为(344.85±114.33),(329.95±106.42)μg.L-1;AUC0-t分别为(2445.09±608.97),(2332.54±564.72)μg.h.L-1;AUC0-∞分别为(2503.45±612.62),(2390.92±567.03)μg.h.L-1;t1/2分别为(4.17±0.49),(4.13±0.66)h;tmax分别为(3.14±0.72),(3.39±0.96)h。试验制剂氯沙坦钾胶囊中氯沙坦和E-3174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4.9±20.7)%和(105.2±12.1)%。结论:本试验采用的氯沙坦钾胶囊和氯沙坦钾片为生物等效制剂。

  • 标签: 氯沙坦 氯沙坦羧酸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生物等效性
  • 简介: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12月收治的符合临床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的78例患者,按照随机抽取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治疗,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肺功能、嗜酸性粒细胞(EO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18%(34/39)、79.49%(3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两组肺功能的改善、EOS降低幅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治疗效果无影响。结论小青龙汤可以提高西医常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且对肺功能的改善及降低EOS水平方面比常规西医治疗更有效,同时不良反应较轻微,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小青龙汤 哮喘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夏天无总生物碱(TACDR)对鼠血管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以跳台实验检测行为学;将大鼠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CCA)结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低血压的方法制备大鼠VD模型;以Y型电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并检测大鼠大脑皮层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AChE,SOD,MD的含量。结果:TACDR能明显改善VD大、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效地降低模型大鼠大脑皮层AchE的含量,提高大脑皮层T-AOC,升高SOD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结论:TACDR对鼠VD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AChE的含量,减轻自由基的损伤有关。

  • 标签: 夏天无总生物碱 血管性痴呆 ACHE 总抗氧化能力 SOD MDA
  • 简介:目的观察阿片类药物依赖康复期患者对替曲朵辛注射液的耐受。方法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设计,以年龄18~45岁的阿片类药物依赖康复期患者(性别不限)为观察对象。给药方案分为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单次给药分3个剂量组(5、10和15μg/次),多次给药分2个剂量组(10和15μg/次,3次/d,连用7d),均肌内注射。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受试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用药前后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0名受试者,接受单次给药方案的18例受试者被分为5、10、15μg组,接受多次给药方案的12例受试者被分为10和15μg组,每组6例。试验期间,所有受试者生命体征均未出现异常改变;用药后单次给药方案5μg、10μg组和多次给药方案15μg组受试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高于用药前(均P〈0.05)。单次给药5μg组1例受试者用药后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较用药前升高,试验结束3d后复查未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多次给药15μg组4例受试者用药后肌酸激酶明显升高,试验结束3d后复查3例恢复至正常水平。单次给药方案中4例、多次给药方案中1例用药后24h(前者)和用药7d后(后者)出现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变,试验结束3d后复查恢复正常;7例受试者出现与替曲朵辛注射液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6例),乏力(2例),舌麻和肢体酸痛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不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或消失,无需停药或减量。结论阿片依赖康复期患者肌内注射替曲朵辛注射液5~15μg/次、3次/d,可良好耐受。

  • 标签: 替曲朵辛注射液 Ⅰ期临床试验 阿片依赖康复期 耐受性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且灵敏的液质联用法(LC-MS/MS)检测人血浆中吲达帕胺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经叔丁基甲基醚(tert-ButylMethylEther,MTBE)萃取后,选安定作内标。色谱柱为LunaC18柱(150mm×2.0mm,5μm);流动相为10mmol/L甲酸铵(含0.1%甲酸):甲醇=(20∶80,V/V);流速为0.30mL/min;采用ESI+MRM方式监测;源电压:3.5kV;源温度:100℃;吲达帕胺和安定的离子选择通道分别为:m/z366.2→132.1,285.2→154.1。结果:吲达帕胺线性范围为0.536~45.733ng/mL,最低检测浓度为0.536ng/mL,提取回收率在69%~81%,日内、日间RSD均〈15%。由湖南协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的吲达帕胺缓释片(1.5mg/片)与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吲达帕胺缓释片(商品名:纳催离,1.5mg/片)经单次及多次给药试验研究,具有生物等效。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可准确检测人体血浆中吲达帕胺的浓度。

  • 标签: LC-MS MS 吲达帕胺 药物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 简介:建议产后3个月再同房正常分娩情况下,外阴10余天恢复产前状态;子宫约42天恢复产前的大小;子宫内膜56天左右愈合;阴道粘膜的恢复最慢,要待卵巢功能恢复正常,即月经来潮后才能恢复。若是手术助产,器官组织恢复缓慢,同房时间则应相对推迟。

  • 标签: “性”福 新妈妈 子宫内膜 同房时间 分娩情况 阴道粘膜
  • 简介:许多人不把失眠当成疾病看待,总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其实,失眠并非可治可不治之病。长期的失眠会导致很多心理疾病及躯体疾病,例如抑郁症、高血压、心脏病等。同时,长期失眠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早衰等。因此,一旦出现长期失眠的问题,就应及时对症治疗。

  • 标签: 焦虑性失眠 中成药 躯体疾病 长期失眠 免疫力下降 心理疾病
  • 简介:患者,男,43岁,职员,汉族。因进行智力下降3个月,肢体震颤1个月入院。患者逐渐出现计算力、记忆力下降,伴睡眠障碍,情绪波动,易激惹,有幻觉,躁狂不安,曾于外院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遗忘症、智能损害。

  • 标签: 麻痹性痴呆 梅毒螺旋体 精神障碍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与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代谢综合征组(42例)与非代谢综合征组(34例),根据磁共振血管成像或CT血管成像比较2组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较脑梗死合并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相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代谢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系统全身免疫疾病,其发病原因不明,发病过程中有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发的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五种蛋白类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 类风湿关节炎 灵仙新苷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期检测血脂、脂蛋白[Lp(α)]、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起始hs-CRP正常参考值3mg/L为分界点分为CRP正常组(54例)与CRP升高组(66例),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CRP升高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CRP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CR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血管 C-反应蛋白
  • 简介: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是一种持续、进展性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单独采用肺功能评估不能很好地反映疾病的状况,应对症状、肺功能、急性加重风险和合并症等进行综合评估。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够阻止疾病进展并有效地抑制气道炎症,支气管舒张药、抗炎药物(主要是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应该根据患者综合评估的结果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许多新型的支气管舒张药和更有效的抗炎药物正在研发过程中。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支气管舒张药
  • 简介:目的研究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及安全。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1篇文献研究中比索洛尔与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安全进行同质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同质检验的有效:χ2=9.3473,df=10;安全:χ2=4.0549,df=10;P〉0.05。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1.53~3.06。安全:OR合并的检验:χ2=19.5929,P〈0.001。结论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总体上优于目前其他药物,而且安全比较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比索洛尔 高血压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治疗侵袭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9月-2011年8月入住呼吸科并诊断为IPFI的患者病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身体体征和临床表现的变化过程及不良反应,比较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卡泊芬净组36例,有效率为58_3%,伊曲康唑组31例,有效率为38.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泊芬净组和伊曲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和54.8%;卡泊芬净组和伊曲康唑组因毒性反应停药的病例数分剐为0例和4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侵袭肺部真菌感染时,卡泊芬净比伊曲康唑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需合理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卡泊芬净 伊曲康唑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