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颅压增高患者采取对症处理,抗脑水肿降颅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40例颅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对症处理及药物治疗,治愈20例,病残12例,死亡8例。结论快速降低颅压,控制温度,及时止惊,兴奋呼吸,保护脑功能,提高对症治疗症状,争取机会得到缓解,尽早明确病因与颅压增高的原因是早期的消除治疗选择。

  • 标签: 颅内压增高 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长期膀胱造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长期膀胱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优质护理前50例膀胱造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后50例膀胱造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膀胱造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膀胱造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满意度干预组患者为100.00%,对照组为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分干预组为(87.45±5.58)分,对照组(78.51±5.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能够减少膀胱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膀胱造瘘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鼻镜下联合应用光导纤维引导,电刀、丝裂霉素C、耳脑脑胶及明胶海绵行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护理效果。方法98例(106眼)在鼻镜下联合应用眼光导纤维、电刀、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耳脑胶及明胶海绵行鼻腔泪囊造1:2术(不置管),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6个月、12个月有效率分别是94.59%、89.19%。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和术中配合的训练,术后定期护理随访,进行有效泪道冲洗及鼻腔冲洗清理,保证了造孔口的通畅。是提高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的关键。

  • 标签: 泪囊炎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造口术 护理
  • 简介:目的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并发混合感染患者的进行药学监护。方法通过剖析临床药师在具体病例中开展的药学监护服务,探讨如何从临床复杂的用药环节和病情变化中选择适宜的药学监护切入点开展工作。结果通过全程的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患者药物治疗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意见。结论临床药师应服务于临床,与临床医师密切合作,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监护,协同临床优化给药方案。

  • 标签: 临床药师 吻合口瘘 真菌感染 药学监护
  • 简介:高危药品在大型医疗机构中使用广泛,使用或管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立以来,负责全院高危药品的调配工作,因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高危药品管理成为安全用药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形成了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进行库存管理,信息管理,调配过程管理和工作人员管理的全方位管理。通过管理模式的改进,我院高危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大幅度提高。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高危药品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73例临床静脉输血患者分为2组,分别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和普通头皮针静脉穿刺输血,观察对输血速度及输血故障的影响。结果静脉留置针穿刺输血速度优于普通头皮针输血速度,静脉留置针穿刺输血故障少于普通头皮针输血故障。结论静脉输血时应首选静脉留置针穿刺输血,不仅可保护静脉,同时有利于抢救及治疗,并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临床输血 应用观察
  • 简介:目的: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审方干预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药师在审方中的作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2年1—8月我院PIVAS的审方记录,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多数处方用药合理,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508张,主要表现为配伍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等。结论:PIVAS药师审方可有效地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预防与减少因不合理用药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为促进合理用药发挥应有的作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术治疗晚期盆腔肿瘤致梗阻性肾衰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晚期盆腔肿瘤致梗阻性肾衰竭超声引导下肾穿刺造治疗前、后尿量及肾功能变化.结果24例均置管成功.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血肌酐明显下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术治疗晚期盆腔肿瘤致梗阻性肾衰竭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明显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终末期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盆腔肿瘤 肾衰竭 梗阻 超声处理 肾造口术 经皮
  • 简介:称量是分析实验过程中最普遍的操作之一,也是最关键的操作之一,如何做好正确的称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要做好最小称量的工作,这是准确称量的下限。在现有的文献报道中未见有最小称量概念的详尽分析,本文结合现行版本的《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我国的电子天平以及砝码的检定规程∞圳、国际法定度量衡组织(OIML)和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的相关法规¨刮对药品分析领域内有效称量以及最小称量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为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药品分析 《美国药典》 《中国药典》 实验过程 检定规程 电子天平
  • 简介: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脾切除术后发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诊治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治疗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25个月,3个月后复发1例,再次治疗后痊愈;6个月后复发1例,死亡。结论脾切除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因,B超及增强CT检查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抗凝和溶栓是改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措施。

  • 标签: 脾切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美康合理用药软件及药师审核对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4803份,占总医嘱的0.52%,主要包括溶剂选择不舍理、溶剂用量不舍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等。结论通过对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并定期分析总结,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合理用药 医嘱审核
  • 简介:目的研究温郁金生真菌的抗炎抗氧化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抗炎抗氧化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炎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动物模型对已分离的50株温郁金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采用DPPH法测试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有21株生真菌能够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并且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降低作用,其中菌株E3、E8、E17、E24、E37、E46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作用与萘普生相当;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8株。并且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活性菌株E2、E17、E37在质量浓度为14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在90%以上。结论温郁金含有抗炎抗氧化活性的生真菌,菌株E2、E3、E8、E17、E24、E37、E46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前景。

  • 标签: 温郁金 内生真菌 抗炎活性 抗氧化活性
  • 简介:1例40岁男性患者,因发作性胸痛3年,加重6h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支架置入术后。入院后急行冠状动脉造影+PCI术,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考虑到辛伐他汀可能与氯吡格雷存在代谢酶竞争,从而导致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不充分,临床药师建议将辛伐他汀调整为经CYP2C9代谢的氟伐他汀,或极少经CYP2C19代谢的瑞舒伐他汀;同时,对患者服用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起的胃肠道不适或出血症状,以及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分析患者PCI术后支架血栓形成的原因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充分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据此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督促患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肘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超声引导下在肘上PICC置管92例(观察组),对比传统肘部或肘下PICC盲穿96例(对照组)穿刺成功率、舒适度等指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位置正确率、置管后舒适度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颈内静脉异位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后对生活的影响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解决了盲穿PICC的弊端,降低了颈内静脉异位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PICC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了PICC尖端位置的正确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静脉炎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资料。方法:对95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采用EMR进行息肉切除治疗,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和镜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完成切除,1例术后出血,经镜下止血后好转,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2年未见息肉复发。结论:EMR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可提供较为完整的病理标本。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 息肉
  • 简介:颞叶脑血肿增大是颅脑创伤中比较严重的情况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病情紧急。即使通过手术治疗手段挽救患者生命,部分患者仍有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高,尤其左半球颞叶脑血肿后遗症更重,本文对52例颞叶血肿增大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来研究颞叶血肿增大的临床特点。

  • 标签: 颞叶脑内血肿 血肿增大 外伤性 颅脑创伤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在做胶囊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镜检查的诊断率、胃肠转动时间及检查完成率的影响,以及促胃肠动力药在胶囊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77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8例。在做胶囊镜检查前,对照组患者不服用药物;而实验组患者在做胶囊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药量为10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胶囊镜检查中的胃肠转动的时间,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全小肠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以及完成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胃排空时间较比对照组短,检查完成率和诊断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能有效的提高全小肠检查的完成率和诊断率,缩短胃排空时间,在胶囊镜检查技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促胃肠动力药 胶囊内镜检查 胃肠转动时间 疑似小肠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跖附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跖附关节损伤22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8月随访,根据美国足踝协会(AOFAS)评分平均86分。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能有效治疗跖附关节损伤。

  • 标签: 跖跗关节损伤 克氏针固定 闭合复位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甲磺酸伊马替尼浓度,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色谱柱为DikmaDiamonsilC18;流动相为甲醇-1%三乙醇胺溶液=55:45(pH=6);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85nm;并用该液相方法测定伊马替尼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在20~2000n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3),最低检测限为20ngmL-1;日内、日间RSD均〈15%,提取回收率在82.1%~87.5%。6只SD大鼠单剂量静脉给予伊马替尼(10mgkg-1)后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567.4±127.5)ngmL-1;t1/2(15.6±3.5)h;MRT(17.9±4.6)h;Vd(27.3±6.9)L;AUC0~24h(2267.4±109.6)nghmL-1;AUC0~∞(3308.2±208.2)nghmL-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作为伊马替尼临床用药时的药动学数据补充。

  • 标签: 伊马替尼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