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口腔虽小,但口腔健康关乎全身健康。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龋病,牙周病等会破坏牙齿、牙龈等,进而影响心、脑、肺等脏器的功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近期一项新研究则表明,牙周病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尤其不容小觑。口腔细菌可能会吸入肺专家介绍说,对大量病例进行长期研究发现,牙周炎越严重,患者的肺功能就越差。慢阻肺急性发作的频率与口腔内剩余牙数量、牙菌斑数量以及是否定期清洁、治疗等都有关系。这是在国际上第一次发现牙周疾病状况与慢阻肺急性发作的关系。在一项包含1200多例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课题组发现,

  • 标签: 肺功能 牙周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病例对照研究 口腔健康 急性发作
  • 简介: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系数、肾功能指标、SF-36量表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肌耗氧量(MVO)、射血分数(E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O、CI、MVO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值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EF值明显增加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EF值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治疗前两组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ysC、BUN、SC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值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功能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肾功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联合用药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列地尔 左卡尼汀 慢性肾功能衰竭 心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影响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41例)口服甲巯咪唑,乙组(39例)口服丙硫氧嘧啶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肝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均处于高水平状态,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受到抑制,处于较低水平.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有所改善,患者FT3、FT4较治疗前降低,TSH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乙组ALT、AST、GGT水平均有所升高,并明显高于甲组(P<0.05),其中,以ALT变化最为明显;甲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期间,甲组患者出血5例肝损伤,乙组14例肝损伤,乙组患者肝损伤比例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患者肝脏损伤发生时间明显晚于甲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相当.与丙硫氧嘧啶相比,甲巯咪唑对肝脏损伤程度较小,但服药后较早引起肝脏损伤,建议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患者肝功能.

  • 标签: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脏损伤
  • 简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其特征是妊娠期母体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不能满足胰岛素抵抗增加的需求。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关注热点大多在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对于GDM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妊娠期间β细胞功能变化则较少涉及。本文旨在从胰岛β细胞功能的角度探讨GDM的发病过程,以期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β细胞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将其分为危险组52例与正常组48例。使用颅多普勒和屏气试验评价所有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屏气指数(BIH)及脑血管危险指标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危险组52例患者中有高血压有38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22例,吸烟18例。危险组患者BIH指数为(0.57±0.2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0.9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的BIH指数,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作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经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指标与BIH指数均存在相关性。结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会降低老年人的脑血管储备功能,针对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治疗,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管储备功能 血管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与情感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资阳市安岳县康复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均采用利培酮治疗2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非连续错误次数、连续错误次数、正确反应次数、正确分类数、总测验次数),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非连续错误次数、连续错误次数、总测验次数少于治疗前,正确反应次数、正确分类数多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评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情感功能障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治疗结果 认知功能 情感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头孢曲松致尿路结晶及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头孢曲松在治疗患儿急性支气管炎的过程中诱发尿路结晶和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发生机制,对患者用药安全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本文1例男性患儿使用头孢曲松后,次日清晨排尿发现纸尿裤表面、阴囊及尿道口出现白色可见泥沙样结晶。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患儿尿素氮升高、血肌酐升高。考虑是头孢曲松与体内游离钙离子结合所致尿路结晶及肾功能损害,停药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头孢曲松临床应用广泛,医师和药师不仅要关注疗效更需警惕不良反应,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曲松 尿路结晶 肾功能损害 不良反应
  • 简介:1例41岁的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g,qd,ivgtt。用药第6天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急查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呋塞米片利尿去水肿,所有治疗药物继续使用2d。患者的手部、脸面部、腹部、四肢均出现水肿,指压出现洼陷,患者诉因水肿平卧出现喘息困难。生化检查示:β2-MG4.92mg·L^-1,ALT191IU·L^-1,AST128IU·L^-1,LDH452IU·L^-1,HBDH391IU·L^-1。停用莫西沙星注射液,其他抗感染药物继续使用,给予利尿,解毒保肝治疗。停药治疗4d后,患者肝肾损害指标明显下降、水肿好转,停药治疗15d后,患者肝肾功能监测指标恢复正常,面部、四肢水肿消退,双手指尖部位仍旧麻木肿胀,经神经内科1个月的治疗后好转出院。

  • 标签: 莫西沙星 药品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异常 水肿
  • 简介:新药研发概论整合(中)药学专业的多门专业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案例讲解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标签: 新药研发概论 案例讲解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轻度、中度及早期肝纤维化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组干扰素治疗前、中、后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出现甲状腺疾病8例(20.0%),其中甲亢5例,甲减3例。研究组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15.0%(6/40)和12.5%(5/40),对照组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6.7%(2/30),2组TGAb和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但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FT3、FT4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中TSH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TS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干扰素治疗中可出现一过性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其中TSH的检测更灵敏,TGAb、TPOAb可作为干扰素(IFN)治疗中甲状腺疾病发生发展的预测因素。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甲状腺激素 抗甲状腺自身抗体 干扰素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黄体酮治疗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黄体酮胶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孕酮水平升高,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孕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黄体酮治疗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早孕 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酮 中药
  • 简介:目的分析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105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抗抑郁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1.3±3.2)分低于对照组的(19.8±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增加抗抑郁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存在的抑郁情绪,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率及康复效率。

  • 标签: 抗抑郁治疗 脑卒中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临床观察。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恢复,研究组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恢复。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痊愈4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中痊愈患者40例,好转1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5.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完成手术后应及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胆患者 外科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临床观察
  • 简介: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慢病APP等互联网工具和技术的兴起。药店的慢病管理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慢病服务就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有了新进展。

  • 标签: 互联网技术 慢病 服务 APP 病管理
  • 简介:疫苗主动监测是20世纪末为弥补传统被动监测的不足而出现的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新模式。全球范围内,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含义理解和功能定位不尽一致,具体开展形式也多种多样。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系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动监测在疫苗安全性监测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成为未来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模式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现有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模式仍为被动监测,对开展主动监测的需求日益凸显。了解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发展,认识其不同的含义和定位,比较不同的开展形式,借鉴现有的主动监测系统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我国今后构建切实可行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体系。

  • 标签: 疫苗 安全性 上市后监测 主动监测 综述
  • 简介: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医药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建议.

  • 标签: 统计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宜川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小儿FD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1-3岁一次3-5mL,一日3次,疗程2d;4-12岁一次10mL,一日3次,疗程3-5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安慰剂形状、色泽、味道等与四磨汤口服液相同,服用周期、次数及剂量均与四磨汤口服液相同,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评价治疗效果以及检测血浆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前胃动素水平及血浆P物质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浆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均升高,并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病例4例,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常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可能通过提升血浆P物质和胃动素水平起作用。

  • 标签: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磨汤口服液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住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组予常规治疗结合小剂量瑞舒伐他汀5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量2组血浆NT-proBNP、炎症因子(IL-6、IL-10、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最大流速比值(E/A),并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判断疗效。结果: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NT-proBNP及炎症因子(IL-6、IL-10、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LVEDD显著降低(P〈0.05),而LVEF和E/A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NT-proBN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心力衰竭 房颤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血液透析(HD)加灌流在急性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急性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2±3.6)d,治愈率为92.5%(37/40);治疗前尿肌酐(Cr)为(432.5±36.6)μmol/L,血尿素氮(BUN)为(29.2±4.8)mmol/L;治疗后Cr为(213.1±94.2)μmol/L,BUN为(9.3±4.6)mmol/L。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3±4.2)d,治愈率为72.5%(29/40);治疗前Cr为(426.3±33.5)μmol/L,BUN为(28.8±4.6)mmol/L;治疗后Cr为(358.3±102.4)μmol/L,BUN为(14.4±7.2)mmol/L。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加灌流在急性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急性中毒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8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全程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全程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肾功能恢复时间、平均透析次数、完全缓解及显著缓解时间。结果全程护理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7.5%(35/4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60.0%(2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护理组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完全缓解及显著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平均透析次数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 全程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