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方法:以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选取的 60 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实施常规性治疗 的是对照组,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是观察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免疫功能 [ 免疫球蛋白 G ( IgG )、免疫球蛋白 A ( IgA )、免疫球蛋白 M ( IgM ) ] 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良 ( P < 0.05 ) 。 结论 :对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 实施 连续性血液净化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但可以将患者炎性反应减少,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值得大力推崇。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置换在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出现的的不良反应,为今后神经内科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前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46例患者平均分为组 1和组 2,分别给予血浆置换疗法及血浆免疫吸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都具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血浆置换疗法在治疗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应用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控制工作。

  • 标签: 血浆置换 神经内科 自身免疫疾病 不良反应
  • 作者: 吴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吴伟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而产生交感神经的兴奋和下丘脑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一种防御性的行为。科学家一般将应激反应看作是人体代谢的一个特殊过程,它包括情绪和肢体语言上的双重反应行为。在人们进行像手术这种治疗活动时,应激反应就会表现得异常剧烈,因为患者往往面对的是未知的恐惧,这种迷茫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导致患者在手术前无法自主地配合医生完成相关的准备事宜。这时,麻醉前的镇定药物使用就尤其重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来帮助患者保持镇定,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程度,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在手术前的紧张感,为提高手术后的愈合效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中采用 C 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输血且出现了非溶血性不良反应的病患,其中出现非溶血性发热病患 30 例设为 A 组,出现非溶血性过敏病患 30 例设为 B 组,另外选取无不良反应病患 30 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病患的 C 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 结果 三组病患输血前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A 、 B 组输血前后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A 、 B 组输血后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当输血病患出现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时,病患的 C 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提示,其可较好诊断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 标签: 非溶血性 C 反应蛋白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抑郁、焦虑、生活质量及炎性因子、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变化的影响。方法剖宫产123例均为初产妇、单胎。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方法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剖宫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全程强化护理干预,产前对产妇进行全程强化护理干预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培训,两组术前及术后7天均采用评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量表。两组术前及术后7天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及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术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躯体健康评分比较,P均<0.0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前术后血清IL-6、IL-10、TNF-α、CRP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对照组以及观察组IgG、IgA水平变化比较,术前与术后1天、术后7天比较,P均<0.05;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天以及术后1天、术后7天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术后1天以及7天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及炎性因子、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变化均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剖宫产 抑郁 焦虑 生活质量 炎性因子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 简介: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检查,能使合理用药达到一定标准,这对各类患者疾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并能大大增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近几年收集的ADR数据来看,相比于2017年,增高了90%,所以对ADR了解深入,能极大的在临床医学药物使用提供有利依据,从而减少门诊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状况的出现。

  • 标签: 给药途径 完善不良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ADR
  • 简介:调查分析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医院近5年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反馈情况,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发生率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输血不良反应,保障安全有效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4.01—2018.12所有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有输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率、血液制品种类及处理措施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年共输血10098人次,发生不良反应病例48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7%,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0.46%(10/2140)、0.87(19/2169)、0.37(8/2124)、0.32(6/1899)、0.28(5/1766)。发生26例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6例轻度过敏性输血反应,4例输血相关呼吸困难,1例迟发性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红细胞22例、血浆3例、血小板1例。发生轻度过敏性输血反应的血液制品分别为红细胞7例、血浆8例、、血小板1例、冷沉淀0例;1例输注血浆、血小板和2例红细胞发生输血相关呼吸困难;1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为输注红细胞制品;自体输血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调查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推广自体输血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有反复输血史和孕产史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几率较大;发生不良反应类型与血液制品种类相关,临床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把握好成分输血和精准输血,做到安全有效用血。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制品类型 安全有效用血
  • 作者: 郭启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郭启兰在现在这个时代所有的人都避免不了疾病的干扰,而且因为性别的不同,所患有的疾病有些也是不同的。比如对于女性来说,一般比较容易患有妇科方面的疾病。而相反的,对于男性来说,比较容易患有男科方面的疾病。因为男女的生殖器官不同,所以患病的类型也不同,但是男女的生殖器官都是比较脆弱容易感染的,所以就容易患有一些相关方面的疾病。在妇科疾病当中,特别常见就是宫颈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在零售药店中,中成药的销售占比较大,影响到零售药店的经营效益。与西药不同,中药更注重辨证施治,先了解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在选择适合的中药材,才能让患者更快痊愈。一旦出现用药有误、药量过大等问题,不但无法治愈患者的病痛,还可以出现不良反应,危害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此,零售药店应该安排专门的辩证人员,为患者提供辩证销售服务。本文先对重要不良反应进行简要概述,在分析重要辩证销售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希望为零售药店今后的经营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辩证销售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2月收集的ADR报告278例,对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ADR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133例(占47.84%),女性患者145例(占52.16%)。ADR病例数前3位的科室为精神科、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及用药后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安全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某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输血患儿4960例,回顾性分析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类型,分析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4960例输血患儿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3例(0.46%),其中发热12例(52.17%),过敏6例(26.09%),血清胆红素升高3例(13.04%),输血过快引起呼吸困难和胸闷2例(8.70%)。有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患儿[0.62%(19/3045)比0.21%(4/1915)、1.87%(15/803)比0.19%(8/4157)、0.74%(16/2167)比0.25%(7/2793)、0.80%(15/1874)比0.26%(8/3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和发血至输血时间为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874、2.197、3.061、2.485,95%置信区间1.162~3.265、1.254~3.671、1.437~4.896、1.309~3.987,均P<0.001)。结论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 标签: 小儿输血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 简介:恶性肿瘤是世界医学难题,随着恶性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方法由于其副作用小、少的特点而被应用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体系中。相关研究证明免疫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以及过继免疫疗法。我国于2011年临床上开展的多种免疫监测点阻断剂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推动了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免疫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免疫治疗方法所存在的自身问题制约其临床广泛应用,因此基于对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探究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是我国恶性肿瘤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 免疫逃逸中图分类号 R73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CR
  • 简介:目的探讨三七丹参复合物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200只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再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0.33、0.66、2.0g/kgbw)组及对照组。连续给药30天,分别进行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抗体生成细胞数、小鼠巨噬细胞碳廓清实验、NK细胞活性实验。结果0.66、2.0g/kgbw剂量组能增加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能增加小鼠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剂量组对小鼠体重、脾脏/体重比重、胸腺/体重比值、巨噬细胞谈廓清吞噬能力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三七丹参复合物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 标签: 三七 丹参 免疫 小鼠
  • 简介:目的对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进行探讨和剖析。方法以我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一年间所接收的服用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结果60例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32(53.33%)例,60岁以下患者28(46.67%)例,其中56(93.33%)例患者在服药后三个月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脏损害、肾脏损害、肌病、胃肠道反应、认识功能改变、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他汀类药物临床上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且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要严格掌握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指征,保障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生活质量
  • 简介:HPV疫苗能够预防宫颈癌,对各种引起宫颈癌的妇科疾病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目前,市面上常见的HPV疫苗主要有三种,分别是2价HPV、4价HPV、9价HPV等。从国内HPV疫苗来看,不同HPV疫苗的适用年龄存在差异。本文综述HPV疫苗的局限性与不良反应,对临床中应用HPV疫苗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HPV疫苗 局限性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入社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打算接种疫苗的80例家长进行社区教育宣传,将80例儿童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免疫接种的教育,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免疫接种概率以及实验前后健康教育家长对待程序性的认知。结果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待程序性的认知明显加强,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相关性疫苗的接种概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入社区可明显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社区 儿童计划免疫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临床免疫检验中常见影响因素与管控对策 。 方法: 选择 2018 年 5 月到 2019 年 8 月在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 180 例 患者 ,采取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 90 例运用加强 管控管理 ,对照组 90 例运用常规管理,两组通过准确率以及误诊率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通过准确率以及误诊率对比,观察组准确率以及误诊率均好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通过对临床免疫检验中常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对策,可有效提升检验准确几率,降低临床诊断治疗的误诊几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就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制片技术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以大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法将其脑、心及肾组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传统的切片,给予研究组质量控制后的切片,将两组的制片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制片率及其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想要有效提高免疫制片率及其质量,就需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每一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标签: 免疫组化制片 质量控制 影响
  • 作者: 钟璧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威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钟璧珊流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产科病,是指妊娠在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在1000g以下者。自然状态(非人为目的造成)发生的流产称为自然流产。今天,我们来了解自然流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对临床输血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 7 年 11 月 -2019 年 4 月内收治的失血过多患者 76 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 38 例,在输血过程当中均为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 38 例,在输血过程当中均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治疗情况。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得出由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血小板不良反应等因素导致输血有效率较低,与对照组对比输血效率明显较低,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血小板不良反应等因素造成输血有效率低下,对临床输血疗效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输血疗效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