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手术中低体温是外科患者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护理预防。

  • 标签: 手术病人 低体温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低血压发生原因,为临床预防透析中的低血压提供依据,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我科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1988次低血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低血压以透析后3~4 h发生率高,通过给予高渗溶液,同时调整透析液浓度、温度和血流量,症状能迅速缓解。结论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高,采取个体化透析,密切观察病情,仔细分析原因,早发现、早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低血压是慢性肾衰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5%~50%。因此,探索预防低血压发生成为血透中必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1995~1999年我院净化中心对47例病人进行了3364次血液透析,其中并发低血压113例次,现将临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术前预加温措施对于全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保温组,即术中使用空气对流半身加温毯的方式进行保温;实验组为预热组,即术前对全麻患者进行空气对流全身加温毯的方式进行主动加温,时间为30min,术中继续使用空气对流半身毯的方式进行保温,比较主要结局指标:两组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围术期低体温持续的时间,以及围术期低体温下降的幅度情况。次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的时长,住院时间时日的长短以及手术部位切口的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分析了200名参与者(对照组101名;实验组99名)。 实验组的体温过低的中位数 [四分位距] 低于对照组(分别为 0.00 [0.00-0.12] ℃/hr 与 0.05 [0.00-0.36] ℃/hr;中位数差异, -0.01 ℃/hr; 95% 置信区间,-0.04 到 0.00℃/hr,; P = 0.005)。 次要结果没有组间差异。结论 术前预加温措施可有效降低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体温下降的幅度以及低体温持续的时间;术前预加温与术中联合保温的方式比单一术中保温的方式效果更好。

  • 标签: 围术期低体温 术前预保温 全麻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生理盐水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109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共260例次,观察血浆置换前10min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血浆200ml组,与对照组(不补液)在血浆置换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情况。结果260例次血浆置换治疗有12例次(4.62%),其中对照组9例次(100k)、生理盐水200ml组2例次(2.27%)、血浆200ml组1例次(1.22%)发生了低血压,均出现于血浆置换开始5~30min内。与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200ml组(X^2=4.582,P〈O.05)、血浆200ml组(X^2=4.544,P〈0.05)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血浆200ml,能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 标签: 人工 血浆置换 肝功能衰竭 低血压 预防和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术中低体温对开胸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7月期间在本院行开胸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研究组采用术中低体温预防,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舒适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生命体征较对照组更平稳(P<0.05);研究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开胸手术患者加强术中低体温预防,有助于改善其各项生命体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舒适度。

  • 标签: 术中低体温 开胸手术 麻醉恢复期 舒适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治疗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手术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尤其是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冲洗液,而冲洗液温度与患者体温有差异,因而更易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症状。围手术期的低温症状会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血压波动,心率加快,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及术后苏醒延迟等,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对患者进行保温护理极为重要。本文对经皮肾镜碎石术中造成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论述,主要目的是运用科学、全面、有针对性防护措施预防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同时使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术 低体温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手术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对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两组,并分别采用综合性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心率及血压等指标变化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各阶段体温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各阶段体温变化明显,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腔镜下胃癌手术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路径,可有效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手术 综合性护理 术中低体温
  • 简介:目的采用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复方丹参滴丸(CDDP)中低波长紫外吸收指纹成分的控制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以CenturySILC18BDS柱(200mm×4.6mm,5μm);以色谱指纹图谱指数F为目标函数优化选择指纹图谱检测条件,确定流动相为水-乙腈低压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00±0.15)℃,进样量:10μL。以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对10批CDDP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以人参皂苷Rg1为参照物峰,确定18个共有指纹峰,建立了CDDP低波长紫外吸收指纹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出10批CDDP的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均合格,表明此10批样品的低波长紫外吸收指纹成分的数量、分布比例和含量特征是十分相似的,表现出很好的质量均一性。结论本试验证明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可有效控制CDDP中低波长紫外吸收指纹成分。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RP-HPLC指纹图谱 色谱指纹图谱指数F 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 低波长紫外吸收指纹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龈沟内切口袋形翻瓣术对下颌中低位阻生牙拔除术的治疗疗效。方法以下颌中低位阻生牙拔除术者进行研究,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室护理中,选用低体温护理的效果。方法:取70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低体温护理。对比临床指标、体温变化等指标。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体温、临床指标、低体温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P<0.05),护理满意率高(P<0.05)。结论:低体温护理的干预,可以缩短手术、住院时长,控制体温变化,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低体温护理 手术室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中低位T1期直肠癌治疗中应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间诊治的64例中低位T1期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成参比组和研究组,n=32。参比组接受经腹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比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中低位T1期直肠癌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参考。

  • 标签: 中低位T1期直肠癌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 经腹根治性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方案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中低度近视青少年患者74例148眼,对照组37例74眼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组37例74眼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眼轴长度、等效球镜、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泪膜破裂时间、泪膜脂质层厚度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瞳孔直径大于对照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部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效果确切,改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值得应用。

  • 标签: 阿托品滴眼液 角膜塑形镜 中低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