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药学服务文献的内容与特点,了解其发展进程及趋势。方法检索有关药学服务文献,采用计量方法取文献量、构成比等量化指标,对文献的主题词类别、学科类别、期刊名称、研究资助基金、研究层次、文献作者等项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中文数据库共获取有效文献4258篇,英文数据库共获取6506篇。近10年中文药学服务文献量剧增,文献增加折点相比国外晚十年。中文发表文章单位分布广,但相对集中;国内高引证文章与国外内容有差别明显。结论中国药学服务文章起步晚但是发展快,但是研究思路和深度仍有待加强。

  • 标签: 药学服务 文献计量学 比较
  • 简介:分析以文献为基础的药物经济评价方法的基本特征、研究步骤以及问题与挑战.方法是通过比较基于病人水平数据和基于模型法两类药物经济评价之间的差别,总结以文献为基础的药物经济评价方法的基本特征.归纳总结了以模型构建为基础的药物经济评价的基本研究步骤,并指出了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与挑战.表明以文献为基础的药物经济评价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每一个研究步骤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与挑战,需要研究者谨慎对待.

  • 标签: 药物经济学 模型 决策分析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程性”考核方法在药物经济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效果。方法建立药物经济课程“过程性”考核框架,在本科生教学中实践和运用“过程性”考核方法,并与实施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之间进行比较,评价改革效果。结果与结论“过程性”考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尤其能显著降低学生之间成绩差异,降低不及格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评述经济评价技术在药品和医疗器械行业应用的异同,解释了经济评价在器械领域的应用较少的原因.方法:从适应症、证据链、数据可得性、商业模式等6个方面,对两者的差异进行分析.结论:经济评价在医疗器械领域中的应用,难于在药品领域的应用,但值得开展探索.

  • 标签: 卫生经济学评价 药品 医疗器械 行业应用
  • 简介:目的:测定单独及联合灌胃给药大鼠血浆利福布汀、莫西沙星、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帕司烟肼浓度,比较各药药动差异,为结核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8只大鼠分为6组,其中5组分别单独灌胃给予利福布汀、盐酸莫西沙星、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帕司烟肼,第6组用以上五药复方制剂灌胃。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本,分离血浆,甲醇沉淀蛋白质。采用HPLC-UV法测定莫西沙星、吡嗪酰胺和帕司烟肼浓度,HPLC-MS法测定利福布汀、乙胺丁醇浓度。计算联合与单独给药各药物药动参数。结果:利福布汀、莫西沙星、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帕司烟肼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提取回收率及日内、日间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测定要求。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利福布汀AUC0~t降低14.29%,乙胺丁醇的AUC0~t降低34.01%,乙胺丁醇的cmax降低65.46%;帕司烟肼中对氨基水杨酸的AUC0~t降低42.93%,cmax降低45.58%;帕司烟肼中异烟肼AUC0~t降低39.53%;而莫西沙星和吡嗪酰胺的AUC0~t、cmax和t1/2均增加。结论:HPLC-UV法和HPLCMS法简单、准确、可靠。复治抗结核新方案联合给药各药药动参数较单独给药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变,提示临床应用复治抗结核新方案,需调整各药剂量。

  • 标签: 抗结核药 药代动力学 大鼠 色谱法 高效液相 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科2013-2015年收治的15例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临床表现及诊治,为登革热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例我科收治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方面。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输入性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等,均予抗病毒、护肝、升白细胞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对有流行病史,有发热、皮疹、血白细胞下降等患者均应排查登革热,一般轻型患者经对症处理,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药用植物是中药专业的基础课程。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需要优选教学内容。围绕常用中药和生活中常见植物或药食同源植物,选择理论教学中植物的形态、药用植物分类、植物的内部构造以及实验和野外见习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在课程学习中分清主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标签: 中药专业 药用植物学 教学内容 内容优选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产前血型免疫检测对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意义,特别是对含有不规则抗体及其效价异常的个体进行动态测定效价值,协助HDN的早期诊断。方法:对748例孕妇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使用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血清抗体筛选、鉴定及效价测定,并跟踪随访。结果:有21例样本含有不规则抗体,抗体类别以Rh系统不规则抗体为主;有340例夫妇ABO血型不合,进一步测定IgG抗-A(B)效价,其中IgG抗-A(B)效价≥1:64的样本119例,〈1:64的样本221例。结论:开展孕妇产前免疫检测,特别是对RhD阴性及0型孕妇进行定期不规则抗体及效价检测,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血型 免疫抗体 孕妇
  • 简介: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3a(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3a,eIF3a)不仅在翻译起始阶段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还影响着细胞周期以及细胞的分化。研究发现eIF3a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它不仅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还可以影响化疗的疗效以及在化疗过程中产生的副反应。本文对eIF3a的结构,功能以及它对肿瘤化疗的影响进行综述。为研究eIF3a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物奠定基础。

  • 标签: eIF3a 翻译调控 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细胞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因阴道不规则出血,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宫腔细胞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取材满意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同时分析两种方式对患者的痛感评价。结果细胞检查的患者中仅有16例患者出现取材过程中出血过多、细胞采集过少,满意度为92.00%;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中,有46例患者出现取材过程中出血过多、细胞采集过少,满意度为仅为77.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比较不同方式诊断过程中患者取材满意率,我们发现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比较不同方式取材过程中患者的疼痛度,我们发现经细胞检查的患者,无痛患者有174例(87.00%),未出现明显疼痛患者;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中,有178例患者出现明显疼痛(89.00%)。结论综上所述,宫腔细胞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测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普通检测过程中患者的不适,而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宫腔细胞学检查 子宫内膜病变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患者实施肝功以及血清指标水平检验针对脂肪肝疾病加以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体检人员14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体检人员是否患有脂肪肝疾病完成分组对比研究。最终分别为包括70例脂肪肝患者的观察组以及包括70例健康人员的对照组。针对两组研究对象展开肝功检测以及实施血清指标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谷丙转氨酶水平为(342.53±20.33)U/L;谷草转氨酶水平为(355.24±19.36)U/L;对照组谷丙转氨酶水平为(48.61±25.22)U/L;谷草转氨酶水平为(47.97±26.32)U/L;在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两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水平为(6.88±1.6)mmol/L;甘油三酯水平为(3.01±0.26)mmol/L;对照组总胆固醇水平为(5.67±0.9)mmol/L;甘油三酯水平为(2.09±0.19)mmol/L;在总胆固醇水平以及甘油三酯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P<0.05)。结论在对体检人员实施检测的过程中发现,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同健康人员进行比较,其肝功以及血清水平呈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加。根据临床检测结果可以有效确定患者有无患有脂肪肝疾病,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并且可以获得可靠结果,体现出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肝功 血清学指标水平 脂肪肝
  • 简介:目的研究并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特征和病因,为该类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其骨髓细胞进行检验,分析其骨髓细胞特征和病因。结果92例患者中,65例患者的病因是造血系统疾病,所占比例为70.7%,27例患者的病因是非造血系统疾病,所占比例为29.3%。其中3例患者的病因尚未明确,所占比例为3.3%,经过其他检查后,诊断其为免疫相关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均出现异常,中性粒细胞、红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均出现病态造血情况。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均呈感染骨髓象。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因素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但在进行诊断时不能忽略非造血系统疾病因素。骨髓细胞检验对诊断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骨髓细胞学 病因 诊断 检验 造血系统疾病
  • 简介:血液流变是由Copley等1951年首次提出,它是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的分支,以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包括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黏附性等内容,血液流变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全血黏度是反映血液黏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液流变学变化 生物流变学 全血黏度 血小板聚集性 血浆黏度 血小板黏附
  • 简介: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影像特征,提高FNH的诊断能力。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近7年病理证实的35例FNH患者CT资料,对FNH的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资料35例FNH患者中,30例为典型FNH、5例为非典型FNH,总共44枚FNH病灶;3例为肝内多发病灶、32例为孤立结节,32枚孤立结节中有12枚存在中央瘢痕、多发病灶中未发现存在中央瘢痕;44枚病灶在CT动态增强动脉期37枚明显强化,延迟期12枚中央瘢痕有10枚明显强化。结论:FNH的CT动态增强具有特征性表现及央瘢痕在动态增强延迟期明显强化特征,对FNH的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助于FNH的诊断。

  • 标签: 肝肿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液基涂片细胞(TCT)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00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宫颈细胞检查、HPVDNA检测或2种方法联合检查后,选择所有的HPV阳性和TCT报告为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者,均通过阴道镜取活检,以组织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宫颈细胞检查、HPVDNA检测及以上2种方法联合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13名TCT报告为ASC-US以上者,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2.4%。268名检测结果为HPVDNA阳性的女性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77.2%。2种方法联合检查251名女性,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2.0%。TCT联合HPVDNA检测与单纯HPVDNA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TCT联合HPVDNA检测与单纯TCT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75.9%,TCT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75.4%,TCT检查联合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87.5%。结论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比单纯TCT或单纯HPVDNA检测更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目的:建立HPLC-MS法测定比格尔犬体内丙戊酸浓度,研究双丙戊酸钠缓释片(divalproexsodiumsustainedreleasetablets,DSSRT)在比格尔犬体内的药动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实验设计,进行国产和进口DSSRT的比格尔犬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药动实验,用HPLC-MS法测定比格尔犬血浆中丙戊酸的浓度,并对两者的药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比格尔犬单剂量口服给予进口和国产DSSRT后药动参数如下:t1/2(7.49±2.03)和(6.07±0.94)h,MRT(11.20±1.75)和(8.81±1.31)h,cmax(18.97±3.24)和(20.63±2.93)μg/ml,tmax(3.7±1.6)和(4.0±1.6)h,AUC0~24h(146.06±35.67)和(142.28±22.17)μg·h·ml-1,AUC0~∞(165.41±41.26)和(152.77±25.98)μg·h·ml~(-1);国产制剂对进口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1±14.9)%。多剂量口服给予进口和国产DSSRT后药动参数如下:tmax(3.7±1.6)和(3.8±1.2)h,cmax(20.34±1.19)和(18.77±2.17)μg/ml,AUCSS(166.38±23.18)和(169.81±22.99)μg·h·ml-1,cmin(1.83±0.60)和(1.87±0.40)μg/ml,cav(6.93±0.97)和(7.08±0.96)μg/ml,DF(2.72±0.43)和(2.40±0.23),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4±7.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MS法可用于比格尔犬体内丙戊酸的浓度测定。国产和进口DSSRT在比格尔犬体内的药动参数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双丙戊酸钠缓释片 色谱法 高效液相 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检查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4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的绝经后妇女,对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和宫腔细胞检查,检查后行诊刮病理诊断,将阴道超声和宫腔细胞检查结果与诊刮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过采取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检查后,将检查结果与诊刮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中,采取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阴道超声 宫腔细胞学检查 绝经 子宫内膜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联合使用血栓通注射液与高压氧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4月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给予高压氧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沉(ES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高压氧与血栓通注射液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压氧 脑梗死 血栓通注射液 血脂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