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框蛋白O(FoxO)转录因子属于叉框蛋白家族的一个亚类,可在慢性炎症反应中参与骨耦联、溶骨性病损的形成以及骨代谢平衡的体内调控。慢性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根尖周骨质丧失,研究FoxO转录因子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对于为慢性根尖周炎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FoxO转录因子对细胞增殖与凋亡、成骨分化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炎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叉头框蛋白O 慢性根尖周炎 氧化应激 炎症 成骨分化
  • 简介:问题一:您对口腔医学摄影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刘峰:能够开设口腔医学摄影课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目前在北医由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很满,还不具备条件开设这样一门单独的课程,听说其他兄弟院校能够开设这样一门课程,

  • 标签: 医学摄影 口腔 专业课程
  • 简介:问题一:对于未开设口腔医学摄影课程的院校学生及想学习口腔医学摄影的临床医生,您认为他们应该如何提高口腔摄影技术?陈江:通过提高热情、培养爱好及主动学习等手段,多从病例下手,多从临床下手。借鉴相关书籍和网络,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多向师长请教,多去临床实战,结合临床练习。要善于总结,多注意细节,了解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

  • 标签: 口腔摄影技术 医学摄影 临床医生 自我学习能力 主动学习 成像原理
  • 简介:口腔医学摄影是以影像的形式对口腔及颌面部软硬组织的解剖形态、色彩特征等的真实记录,是口腔医学临床实践中重要的辅助技术之一。通过口腔医学摄影,口腔医务工作者可以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判断预后以及跟踪随访。此外,口腔医学摄影作品可提高医患沟通效率,促进学术交流,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成为重要的法律证据。

  • 标签: 医学摄影 口腔 采访 面部软硬组织 医学临床实践 医务工作者
  • 简介:目的评价4种垂直向影测量指标对AngleI类错畸形颌骨垂直向关系的可靠性。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2004—2007年收治的52例AngleI类错成人患者的头颅侧位片,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其前颅底平面SN与下颌平面MP所呈前下角(SN-GoGn角)、后面高S-Go与前面高N-Gn的比值(FacialHeightRatio)、鞍角N-S-Ar与关节角S-Ar-Go及下颌角Ar-Go-Me三个角之和(Thethreeangle)、垂直向异常指数(ODI,即AB平面与下颌平面夹角±腭平面与眶耳平面夹角,当腭平面斜向下前方时为"+",当腭平面斜向上前方时为"-")4种指标,计算4种指标的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N-GoGn、FacialHeightRatio、Thethreeangle与ODI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73、0.092、0.016和0.085,且4种指标间均有相关关系。结论SN-GoGn、FacialHeightRatio、Thethreeangle与ODI均可作为评价AngleI类错颌骨垂直向关系的指标,但Thethreeangle更具有可靠性。

  • 标签: ANGLE Ⅰ类错 X线头影测量 垂直向
  • 简介:在牙科治疗过程中,口腔内病情的变化可通过拍摄口内相片来详细地记录。拍摄相片可提高病历记录的水平(直观性),并可对一些特定情况进行长期的监测。作者推荐一种标准化的35-mm胶片拍摄方法。为了拍摄口内照片,按需要改进了专用的口内镜和唇、颊拉钩。本方法采用配有放大闪光灯、用放大的35mm胶片的相机,同时结合用文本的拍摄技术,拍出的牙科照片,完全有可能不出现干扰视线的口角拉勾和镜子边框。

  • 标签: 牙科摄影术 病历记录 X线片
  • 简介:口腔正畸患者面(牙合)像与石膏模型、X线片一样已经成为口腔正畸医生诊断、治疗必备的三大临床资料之一.口腔正畸临床研究需要高质量的资料积累,因此正畸患者面(牙合)像医学摄影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医疗辅助技术工作.如何利用照相机将摄影元素与口腔正畸专业特点相融合,真实、准确、清晰地反映正畸患者口腔中相关的信息,不仅需要拍摄者了解摄影及口腔正畸相关的知识与技术,还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准确、熟练掌握.

  • 标签: 口腔正畸 医学摄影 正畸患者 实用技术 牙合 石膏模型
  • 简介:登士柏Cavitron金刚砂超声波洁牙可提高根分歧部位的除石效率。将60颗拔除的下颌磨牙的根分歧部位涂上人工牙石,然后随机选择锐利的Gracey通用刮治器(HAND)、普通Cavitron超声波TFI-10洁牙(CAV)、CavitronTFI-10细质金刚砂超声波洁牙(FIN)和TFI-10中等质地金刚砂超声波洁牙(MED)分别对根分歧部位的牙石进行清除。对不同器械完全清除根分歧部位牙石所需时间进行比较。MED所用时间最短,下面依次分别是FIN、CAV和HAND。在体外去除根分歧部位牙石时,所有超声波器械均快于手用刮治器。使用这些器械将缩短牙周手术的时间并可改善组织再生治疗的疗效。

  • 标签: 金刚砂超声波洁牙头 根分歧部位 除石 效率
  • 简介:目的研究正颌外科手术中常用软硬组织三维影测量标志点的可重复性,为精确的正颌外科三维影测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9名颅颌面骨骼及咬合关系正常的志愿者拍摄螺旋CT,并三维重建.由同一研究者选取54个影测量标志点进行定点测量,共3次,每次间隔一周.共定点3186个,每个点包括x,y,z三个坐标数据,共获取数据9558个.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nterclassCorrelation,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每个标志点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86.5%的标志点ICC值大于0.9,其中硬组织标志点与软组织标志点分别为86.4%和87.0%.软硬组织标志点在各个轴向定点的可重复性最好的是上下方向,最差的是前后方向.结论计算机三维模上软硬组织标记点的确定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能准确地反映头颅软硬组织的真实情况.

  • 标签: 三维头影测量 标志点 可重复性 正颌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在龋病学实验课中联合运用Simodont虚拟仿真系统和KaVo仿真模的教学效果。方法在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五年制本科生的龋病学实验课中联合应用Simodont系统和KaVo仿真模。教学步骤如下:(1)将学生随机分入两组,每组28人;(2)学生完成龋病临床知识考核表;(3)指导学生学习龋病临床技能考核表和Simodont操作手册;(4)第一组学生使用Simodont系统培训,第二组学生使用KaVo仿真模培训,制备改良型Ⅱ类和V类龋洞洞型,进行评分;(5)两组学生互换培训系统,再次制备改良型Ⅱ类和V类龋洞洞型,并评分;(6)学生填写教学问卷;(7)收集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学生龋病临床知识的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经过Simodont系统和KaVo仿真模联合培训后,制备改良型Ⅱ类和V类龋洞洞型的评分比较仅使用单一培训系统的学生更高(P〈0.05)。问卷结果表明,学生高度认同“Simodont系统安全性好,节约培训时间,可反复练习。Simodont系统与KaVo仿真模联合应用能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结论在龋病学实验课中联合应用Simodont系统和KaVo仿真模可较单一培训系统更好地提升学生龋洞制备的考核成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 标签: Simodont系统 KaVo仿真头模 龋病学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三维仿真模术前设计对其术中上颌骨截骨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8例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所有患者畸形明显并且均伴有竖直方向平面的倾斜。术前制作三维模,精确测量之后在模型上模拟截断上颌骨,评价截骨的位置及截骨量,再将得到的数据应用到手术中行上颌骨截骨,术后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满意,平面均水平,面部对称。结论通过三维模模拟截骨得出的数据可用于精确指导术中的截骨,对于术中上颌骨截骨的位置及截骨量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不对称畸形 LeFortⅠ型截骨 三维头模 正颌外科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颌间Ⅲ类矫形动物实验模型,评价持续的颌间Ⅲ类矫形力对上颌骨的作用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6只,分为实验组(3月、6月各2只)和对照组(3月、6月各1只),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实验过程中,定期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图像输入计算机头影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位发生明显改变;(2)影测量表明,对照组表现为向下向前发育,实验组矫形治疗后上颌骨相对于颅骨发生了向前的移位和少量旋转,同时其长度出现增加;(3)发现上颌骨的空间位置变化主要发生在开始矫治的两个月内,长度增加的最大值出现在第三个月左右;(4)上颌骨对矫形力作用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增加矫形力作用时间并不能进一步促进上颌骨的更多空间变化和长度的增加。结论:Ⅲ类矫形力可以显著改变上颌骨的空间位置和固有长度,空间的位移比长度的改变出现得早。

  • 标签: Ⅲ类错 矫形力 上颌骨 恒河猴 影像学
  • 简介:大量的文献对正颌外科手术后1到5年面部结构的长期改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了评价这些变化是否多于那些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却未作手术的成人患者,本研究观察了33名未经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硬组织标志点的长期变化,并与作过上颌后退术或下颌前移术或两者兼有的骨性安氏Ⅱ类错He畸形患者进行对比。虽然两组的变化程度都较小,但手术组的平均变化量大于未治疗组,且手术患者发生显著变化的百分率高。水平向的变化在未治疗组发生在向前的方向,而在治疗组发生在向后和方向。由此得出结论;正常成人的生长发育无法解释颌骨手术后的长期变化。在一些病例中,手术后的导致的复发比我们预期的时间更长。

  • 标签: 正颌外科手术 成人 颌面部畸形 长期头影测量
  • 简介:Long-termprognosisandsignificanceofthesentinellymphnodeinheadandneckmelanoma.ParrettBM,Kashani-SabetM,SingerMI,etal.OtolaryngolHeadNeckSurg,2012Apr24.[Epubaheadofprint]

  • 标签: 头颈部 黑色素 瘤哨卫淋巴结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测量猪下颌骨的方法,即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CBCT)进行的线性测量及体外直接测量。材料和方法:通过充填有古塔胶的孔洞来标记出7个下颌骨中的6个骨横截面。使用CT设备扫描下颌骨,随后使用带锯沿着古塔胶标记点进行截面。接下来.使用手持数字卡尺对每一个骨界面进行4次直接测量(DIR),古塔胶标记点作为参考点。随后.使用专门软件来测量相对应的横截面的放射影像(RAD)。一共测量168个位点。分别计算每对RAD和DIR测量值之间的差别[△(RAD-DIR)]。结果:△(RAD-DIR)平均值为-017±053mm(范围为-142~10gmm)。在36%的位点中.CBCT值要高于直接测量值;8%的位点(95%可信区间,38%~122%)表现出+O,5mm及+1mm的误差.18%的位点(95%可信区间.-02%~3.9%)表现出超过+1mm的误差。结论:CBCT和直接测量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然而,有相当大比例位点的误差至少高出05mm.这表明当使用CBCT来设计手术方案,例如E:I腔种植治疗时,必须预留出安全余量。

  • 标签: 精确度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种植牙 尺寸测量 体外
  • 简介:目的探索术前三维模设计及个体化模板引导在下颌骨牵引成骨术中的应用,并且评估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或继发小颌畸形患者10例,均伴有中度或者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根据三维螺旋CT的数据制作三维模,在三维模上模拟手术截骨以及牵引器的安放,制作个体化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模板指导截骨线的位置以及牵引器的安放.术后5~7d的间歇期后,开始以每天1mm的速度行骨牵引至牵引结束.术后3~6个月二次手术去除牵引器.结果10例患者顺利完成下颌骨牵引成骨治疗,第一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6±1.3)h.10例患者的20侧下颌骨平均牵引长度为(23.6±7.5)mm.术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andhypopneaindex,AHI)为(37.1±13.7)次/h,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oxygendesaturation,LSAT)为75.2%±18.4%;术后AHI为(2.7±4.8)次/h,LSAT为92.1%±5.3%.所有患者的牵引成骨区成骨良好,均未出现成骨不良、下牙槽神经损伤及牵引故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三维模设计可以很好的模拟牵引成骨术中的截骨位置及牵引器的安放,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应用个体化模板引导可以提高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截骨及牵引器安放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

  • 标签: 小颌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三维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