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制ZY-1加成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支架粘结用的复合偶联。方法在大量预试验的基础上筛选了5种配方,最后配置成甲基氢硅氧烷低聚物和双官能团硅烷低聚物两种偶联,通过拉伸剪切实验,筛选最终配方。结果使用双官能团硅烷低聚物偶联可以大大提高硅橡胶和丙烯酸树脂的粘结,其增粘效果明显优于甲基氢硅氧烷低聚物偶联,最高粘结强度为1.98MPa。结论研制出偶联ZA-1,其主要成分为γ—MPS和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

  • 标签: ZY-1加成型硅橡胶 丙烯酸树脂 偶联剂
  • 简介:疼痛是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迄今为止,关于疼痛的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谷氨酸是脑内最重要的兴奋性递质之一,是初级痛觉传入的主要神经递质。它能够与谷氨酸受体相结合,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代谢谷氨酸受体5参与疼痛的研究现状。

  • 标签: 疼痛 谷氨酸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 简介:目的:研究外源性拮抗人舌癌细胞SCC9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蛋白对人舌癌细胞SCC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WB)及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RT-PCR)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检测小分子肽ATWLPPR(A7R)对SCC9细胞NRP-1表达的影响,利用细胞计数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拮抗NRP-1蛋白后对SCC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A7R拮抗后SCC9细胞NRP-1的mRNA水平下降而蛋白表达未见明显下降,同时对SCC9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而对SCC9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外源性拮抗NRP-1可促进SCC9细胞凋亡。

  • 标签: 神经纤毛蛋白 1 拮抗 舌癌 细胞凋亡 NRP-1
  • 简介:先天性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的特殊类型,分为不消退先天性血管瘤和快速消退先天性血管瘤2种亚型,临床少见,治疗意见尚不统一。本文报告1例右下颌下区不消退先天性血管瘤病例,经口服普萘洛尔(14个月)治疗,获得理想效果。认为不消退先天性血管瘤不会自行消退或消失,应早期干预。口服普萘洛尔的不良作用少且轻,可作为一线治疗。

  • 标签: 先天性血管瘤 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 下颌下区 普萘洛尔
  • 简介:目的:利用小分子肽ATWLPPR(A7R)对人舌癌细胞SCC9进行靶向拮抗其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研究其对人舌癌细胞SCC9迁移、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NRP-1蛋白在舌癌组织及人舌癌细胞SCC9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检测小分子肽A7R对SCC9细胞迁移的影响,以及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相关上皮、间充质标记蛋白的mRNA表达变化,研究小分子肽A7R对SCC9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NRP-1在SCC9中呈高表达,A7R拮抗后SCC9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同时SCC9细胞上皮相关标记蛋白(E-cad,β-cate)mRNA表达水平增高,而间充质相关标记蛋白(snail,FN,琢-SMA)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外源性拮抗SCC9细胞NRP-1可抑制其迁移能力并影响其细胞分化。

  • 标签: 神经纤毛蛋白1 拮抗 迁移 分化
  • 简介: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研究中。由于直接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一定困难,人们便试图寻找其他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以替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本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取材于同一牙齿的牙髓和牙囊组织,并探讨这两种细胞在表型特征、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方面的不同。结果显示,这两种细胞都表现出相同的克隆形成能力,

  • 标签: 免疫调节特性 牙髓干细胞 受体激动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OLL 牙囊
  • 简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属罕见的中间血管源性潜在恶性肿瘤,而发生于口腔的EH更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上颌骨EH患者。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理学诊断
  • 简介:报告1例4个月龄幼儿面部毛细血管母细胞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毛细血管母细胞瘤是组织起源未定的Ⅰ级肿瘤(WHO分类),多见于小脑,发生于颌面部者鲜有报道.该病术前诊断率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免疫标识.病理学检查可见基质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广泛切除为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肿瘤的良恶性尚存在争议.

  • 标签: 毛细血管母细胞瘤 颌面部 幼儿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内皮-1(endothelin-1,ET-1)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Cs)碱磷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钙(osteocalcin,OCN)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10,100nM)的ET-1,以未作任何处理的牙周膜细胞为对照组,刺激48h后观察ET-1对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的影响。结果:经ET-11,10,100nM)干预后,PDL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T-1对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内皮素-1 牙周膜细胞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 简介:目的:观察Semaphorin3A(SEMA3A)及其受体Neuropilin-1(Nrp-1)在舌癌组织及舌癌细胞系Tca8113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舌癌中血管生成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EMA3A及Nrp-1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SEMA3A及Nrp-1在Tca8113中的表达,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舌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舌癌细胞系Tca8113中SEMA3A及其受体Nrp-1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7/20例舌癌组织SEMA3A呈阴性表达,18例Nrp-1呈阳性表达。19/20例癌旁组织中SEMA3A阳性表达,而Nrp-1均呈阴性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显示,SEMA3A在舌癌细胞中检测不到,而Nrp-1均呈阳性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与此结果完全相符。SEMA3A及Nrp-1在舌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SEMA3A及其受体Nrp-1在舌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 标签: 舌癌 SEMAPHORIN 3A NEUROPILIN-1 TCA8113
  • 简介:器械落入消化道临床上极少见,其后果极严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痛苦。G钻折断后落入消化道者,目前尚未见有关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8岁。因左下第二磨牙牙髓炎行根管治疗,应用G钻(5#)预备根管口时不慎折断,在口腔内未发现折断断针,立即停止治疗。

  • 标签: G型钻 根管治疗并发症
  • 简介: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和实验性根尖周炎进展过程中根尖周组织整合β1表达的分布情况及规律,探讨其在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取磨牙牙髓暴露不同时间(0、7、14、21、28d)的大鼠上颌骨行整合β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中整合β1表达部位与表达程度.结果整合β1广泛表达于正常大鼠根尖周组织;牙髓暴露7~21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β1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炎细胞密集区可见深棕色颗粒集聚;牙髓暴露28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β1表达较弱.牙槽骨内的骨细胞、陷窝内血管、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牙骨质细胞中整合β1在牙髓暴露0~14d呈强阳性表达,21d后表达减弱.结论整合β1参与根尖周炎症的进展与根尖周肉芽组织形成炎症早期的骨吸收.

  • 标签: 根尖周炎 整合素Β1 免疫组化
  • 简介:本研究通过分析Angle氏Ⅱ类分类错患者亲代的特征,对比一般人群与Angle氏Ⅱ类分类错患者亲代的Ⅱ类错发病情况,对Angle氏Ⅱ类错的家庭聚集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Angle氏Ⅱ类错有家庭聚集性,该病患者亲代的Ⅱ类发病率高于一般普查群体的发病率,按一级亲属发病率估算的遗传度为81%,认为此Angle氏Ⅱ类分类错有较大的遗传作用的可能

  • 标签: 发病率 家庭聚集性
  • 简介:口-面-指综合征oral-facial-digitalsyndromes,0FDs)是一类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畸形、骨骼畸形或伴有肾脏、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畸形的先天性综合征,目前依据临床表现分为13种类型。本文报告1例V病例,并复习最新分及分子诊断进展。

  • 标签: 口-面-指综合征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OFD I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高血循肌间血管瘤(IMH)的CT、MRI(包括磁共振动态增强)的表现特征与病理分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3年间1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IMH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5-57岁,平均年龄33.4岁.结果:CT、MR图像显示,6例患者累及多块肌肉,12例累及单块肌肉.好发于咬肌(6例)及舌体(6例).3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高血循病变,磁共振动态增强的SI-time曲线为Ⅱ:早期快速强化后出现平台期,病理分为毛细血管2例、混合1例.1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低血循病变,SI-time曲线为Ⅰ,病理分为海绵血管.4例发现静脉石.结论:IMH的CT、MR影像学表现及其SI-time曲线分,能进一步帮助诊断其病理分

  • 标签: 肌间血管瘤 磁共振 高血循病变 低血循病变
  • 简介: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非炎症性病变,表现为受累动脉的管壁变性、增厚、失去弹性、管腔狭窄。病变可累及全身血管,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包括眼底病变、听力系统病变等,发生于口腔颌面部且造成功能损害的病例较为罕见。我科收治上唇及颊部瘤样血管硬化一例,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表现具有一些典型特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瘤样血管硬化 血管炎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氟斑牙的发病机制及褪黑素是否对氟斑牙的发生有拮抗作用。方法2009年3—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阴性对照组、低氟组、高氟组、低氟+褪黑素组、高氟+褪黑素组。建立氟斑牙动物模型,制作切片后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形态。结果单纯给氟组大鼠。出现牙面粗糙、棕白色相间横纹、白垩色改变,高氟组大鼠的氟斑牙改变较低氟组的改变典型;成釉细胞扭曲变形,正常的高柱状形态丧失,胞内出现空泡等。注射褪黑素组与单纯给氟组的切牙一般状态及成釉细胞形态、排列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氟对大鼠切牙的成釉细胞有毒性效应,饮水氟含量高所致氟斑牙症状加重。褪黑素对氟斑牙的发生是否有拮抗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大鼠 成釉细胞 褪黑素
  • 简介:对单颌牙列仅余留3-5颗天然牙的老年牙列缺损病例用黏膜支持式或混合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常会引起基牙的负荷过大,或黏膜支持式可摘义齿基托下软组织受力时被压缩,出现基托下软硬组织的萎缩和吸收,义齿下沉,基牙形成早接触,增加基牙和余留牙的负担,造成牙周支持组织损伤。用套筒冠义齿修复能将牙合力合理分配到基牙、牙槽骨和黏膜,减轻基牙的负担,减缓牙槽骨的吸收,义齿戴入后稳定性好、美观舒适、咀嚼效率高、修复后的远期疗效好。本文报道1例下颌仅余留3颗天然牙用圆锥套筒冠义齿修复后随诊观察4年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套筒冠义齿 牙列缺损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混合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混合RD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对其进行随访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光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胞质苍白或呈嗜酸性淡染的特征性组织细胞,可见明显的淋巴吞噬现象(emperipolesis),免疫组化S-100和CD68染色阳性,CD1a阴性。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伴有颌面骨破坏吸收,容易误诊。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等治疗后病情控制。结论头颈部混合RDD具有一定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但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困难。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不确定,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密切随访。

  • 标签: ROSAI-DORFMAN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 头颈部 诊断
  • 简介:目的:检测川陈皮对MC3T3-E1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评价川陈皮对MC3T3-E1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川陈皮能促进MC3T3-E1的细胞增殖,刺激细胞ALP活性升高,上调BMP-2、COL-I、OCN、Runx2的基因表达,BMP-2信号阻断(Noggin)能抑制成骨分化基因表达。结论:川陈皮可促进MC3T3-E1成骨分化及成骨基因表达,BMP-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该过程。

  • 标签: 川陈皮素 成骨细胞 成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