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6月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裴涛教授一行到山东大学口腔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树伟教授、山东大学口腔医院院长杨丕山教授、党委书记徐欣教授等出席了会议,来自济南地区各大医院医生以及医学院和山东大学口腔医院部分研究生参加了学术交流会,会议由徐欣主持。

  • 标签: 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术交流会 山东大学 大医院 口腔 研究生院
  • 简介:目的:探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新入路.方法:对6例(8侧)髁突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直线切口,顺颞浅静脉表面向下分离,寻找面神经颞面干和颈面干,并对其加以保护后,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此手术入路视野好,骨断端暴露充分,便于复位固定.所有病例术后咬合关系良好,无面神经损伤.结论:此手术入路是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较好方法.

  • 标签: 髁突下骨折 坚强内固定 手术方法
  • 简介:上颌前牙龈上残根残冠修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应用也很普遍,但是,当由于外伤、龋齿等原因造成前牙残根位于龈时,尤其当残根位于龈1mm-3mm时,修复后常常并发牙根折裂、牙周炎、牙龈炎等。从2003年以来,我们开始探索进行前牙龈残根修复治疗,其特点是:甲冠排龈,根据不同断面形式进行不同根面预备,并采用不同肩台设计来避免修复后并发证。

  • 标签: 残根 桩核 桩冠 排龈
  • 简介:口腔黏膜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倾向炎性疾病。患者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口内疼痛,口腔黏膜苍白僵硬,触摸有条索感,舌运动、张口受限,以致咀嚼、吞咽困难,有的甚至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复杂发病机制导致该病至今尚无满意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主张根据病变发展阶段,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 标签: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切牙生理性调整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治病例,治疗初半年内先行远中移动尖牙,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调整前、调整三个月、调整六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统计分析由SPSS10.0完成.结果半年自行调整后,高角组L1-MP角由96.7°调整为89.6°,均角组由100.2°调整为93.7°,低角组由106.3°调整为99.5°,但三组间切牙生理性调整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牙生理性调整量值与垂直骨面型未见相关,切牙生理性调整后位置与垂直骨面型相关.

  • 标签: 下切牙 生理性调整 垂直骨面型
  • 简介:目的探讨预置支点在矫治上颌水平阻生尖牙作用.方法水平埋伏阻生上颌尖牙5例,均位于邻牙根方.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间隙预备,外科开窗暴露埋伏尖牙牙冠,将预置支点置于牙颈部,进行正畸牵引,曲面断层片观察邻牙牙根吸收情况.结果水平阻生尖牙以预置支点为转动中心而移动至正常位置,牙髓和牙周情况良好,邻牙牙根无吸收现象.结论预置支点水平阻生上颌尖牙转动中心,对正畸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正畸牙移动 阻生尖牙 预置支点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颌面部良性肿瘤切除可靠性.方法:18例颌面部良性肿瘤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5-34岁,平均16.8岁.前额部纤维瘤3例、脂肪瘤4例;颧部脂肪瘤2例、肌内静脉畸形3例、皮样囊肿6例.肿物大小1.7cm×2.2cm-2.0cm×3.2cm.全部病例在内镜辅助耳屏前或发际切口切除.结果:全部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时间45-75min,平均54min.术中出血量6-15mL,平均8.5mL.手术过程顺利,切口一期愈合.随访2-8个月,肿瘤无复发,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结论:内镜辅助耳屏前或额部单通道小切口切除颌面部良性肿瘤安全、可靠,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

  • 标签: 内镜技术 良性肿瘤 颌面部
  • 简介:目的:观察SD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探讨OPN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及成骨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以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对照组,通过自制加力装置牵引移动大鼠磨牙,分别在加力后8h、24h、3d、7d处死实验动物,即刻取上颌骨制备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大鼠牙周组织中OPN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牙周膜中张力侧OP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3d、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畸治疗牙齿移动过程中,OPN参与牙周组织改建并与新骨形成相关。

  • 标签: 骨桥蛋白 正畸牙齿移动 牙周组织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Wnt5a在炎症微环境作用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stemcells,PDLSCs)中作用。方法:有限稀释法分离获取PDLSCs并进行干细胞鉴定;实时定量qPCR检测正常PDLSCs组及炎症因子组(10ng/mlTNFα预刺激24h)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mRNA表达水平;实时定量qPCR检测两组成骨诱导前后成骨基因Runx2、ALPmRNA表达水平、Wnt5a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两组成骨诱导前后Wnt5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炎症因子组与正常组克隆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炎症因子组TNFαmRNA表达水平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常规培养条件,炎症因子组Runx2、ALP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成骨诱导后成骨基因表达水平正常组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常规培养条件,炎症因子组Wnt5a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成骨诱导后正常组及炎症因子组Wnt5a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条件;WesternBlot结果示,Wnt5a蛋白表达量正常组diff(成骨诱导后)、炎症因子组undiff(成骨诱导前)、炎症因子组diff分别为正常组undiff1.2709倍、1.8246倍、2.2176倍。炎症因子组Wnt5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成骨诱导后两组Wnt5a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炎症因子组高于正常组。结论:在炎症微环境,PDLSCs炎症因子表达增加,成骨能力降低,Wnt5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Wnt5a非经典通路可能通过与经典Wnt通路交通等参与PDLSCs炎症及破骨过程。

  • 标签: 炎症微环境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 WNT5A WNT通路
  • 简介:目的:观察牙体缺损至龈残根及牙周组织三种处理方法对预后影响.方法:采用电刀切除牙龈、冠延长术和根牵引术分别对4颗、24颗和10颗已做过完善根管治疗患牙进行修复前处理,做桩核冠修复后进行1~6年随访.结果:切牙龈组预后效果最差,做根牵引术组病人满意率最高.结论:临床上在适应证范围内应尽量先做根牵引术再做桩核冠修复.

  • 标签: 牙体缺损至龈下 桩核冠修复 牙龈切除 冠延长术 根牵引术
  • 简介:目的:检测并分析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在氟环境培养时rpl基因表达改变。方法:分别将变形链球菌亲代菌株及耐氟菌株置于无氟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另将耐氟菌株置于含1g/LNaFBHI培养基中,均培养至11h(对数生长期)、20h(稳定生长期)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变形链球菌rpl基因表达。结果:与无氟培养比较,高氟培养耐氟菌株rpl基因表达在对数期无差异(P〉0.05),而在稳定期表达升高(P〈0.001);与亲代菌株比较,耐氟菌株在无氟及高氟培养基中rpl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氟可以增加稳定生长期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rpl基因表达。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 rpl基因 RpiR家族转录调节因子 果糖PTS系统
  • 简介:目的建立肝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观察肝素应用对大鼠切牙釉原蛋白水平及其细胞凋亡影响。方法取24只4周龄清洁级Sprague—Dawlev(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日于腹部皮下注射肝素1U/g,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4周后取大鼠右侧股骨测骨密度值。同时取下颌骨.沿正中联合分为两份。一侧颌骨及切牙脱钙后制作石蜡切片,行釉原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另一侧脱钙后制作石蜡切片,行原位末端标~(TUNEL)染色,观察切牙细胞凋亡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值为(0.185±0.006)g/cm^2,低于对照组(0.196±0.011)g/cm^2;实验组切牙釉原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强度为(0.0432±0.0043),低于对照组(0.0570±0.0096);两组骨密度及荧光强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见细胞凋亡发生,对照组可见个别成牙本质细胞及中间层细胞凋亡阳性着色。结论肝素可诱导大鼠骨质疏松。降低下切牙釉原蛋白表达及抑制细胞凋亡发生。

  • 标签: 肝素 釉原蛋白 凋亡
  • 简介:本病例介绍了如何利用种植体外科规划软件设计种植体植入位点.临床上在数字化外科导板指引下.精准地植入12颗Straumann@种植体。最终修复时采用一体式氧化锆桥架固定修复.利用现代烤瓷工艺恢复患者粉白美学,达到仿生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固定修复 外科导板 种植体 数字化 无牙颌 导向
  • 简介:在对重度牙周疾病患者治疗中,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来重建健康、功能良好牙列已经成为可能。本文报告了一例正畸治疗后使用树脂粘接夹板来固定牙周炎累及松动前牙病例。患者为一名30岁女性,有重度牙周炎,由此导致前牙有间隙和后牙倾斜。在牙周一正畸联合治疗后对其进行了修复重建,在两尖牙之间区域应用树脂粘接夹板来固定正畸后牙周受累牙。4年后随访观察发现,夹板未松脱,也没有进一步牙周组织破坏。

  • 标签: 重度牙周炎 夹板固定 下前牙 粘接 树脂 松动
  • 简介:目的:通过不同体位舌骨位置与下咽气道相关性研究,了解二者关系,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青年男性30人,每人分别拍摄常规头影测量侧位片及仰卧位头颅侧位片.将舌骨位置与最小矢状咽径大小做相关分析.结果:两种体位最小矢状咽径大小与舌骨至咽后壁距离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舌骨至蝶鞍点距离呈负相关;两种体位最小矢状咽径有显著差异.结论:舌骨位置可做为判定F咽气道大小重要指标;体位变化亦对下咽气道产生影响.

  • 标签: 舌骨 最小矢状咽径 体位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测颅法 OSAS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力加力后CC类趋化因子受体1(CCR1)及其相关配体(CCL3、CCL5、CCL7)mRNA在大鼠牙周组织中表达变化规律,以探讨CCR1在正畸牙移动作用.方法将35只8周龄体重(220±25)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安装实验装置,其余大鼠安装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大鼠随机选择一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对侧第一磨牙作为对照牙,采用镍钛拉簧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力值50g.实验动物分别于加力后0h、12h、1d、3d、7d、14d处死,取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周围牙周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研究.结果大鼠牙齿加力后,观察到牙周组织内CCR1及其配体mRNA表达量呈现一定时间规律:加力后12h,CCR1、CCL3、CCL5、CCL7mRNA表达均开始上升,CCR1mRNA表达在3d达高峰(F=1.745,P=0.021),CCL3、CCL5mRNA表达在1d达高峰(F=19.976,PCCL3=0.019;F=17.114,PCCL5=0.008),CCL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R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在加力时7d均下降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正畸力作用,大鼠牙周组织中CCR1及其相关配体mRNA表达出现一过性变化,呈现短时上调规律,推测CCR1及其相关配体表达与正畸牙移动过程及牙周骨改建可能相关.

  • 标签: 正畸力 SPRAGUE-DAWLEY大鼠 牙周组织 CC类趋化因子受体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检测种植体功能矫治器作用Beagle犬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变化,探讨VEGF在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作用.方法6只Beagle犬,分别在种植体功能矫治治疗后4、8、12周处死,制备左侧髁突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结果VEGF在髁突后上部表达最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髁突VEGF表达在4周时明显增加,在第8周时达到最高.结论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VEGF表达有所增加,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髁突软骨改建,并且更多促进了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髁突软骨内骨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种植体 功能矫治器 髁突
  • 简介:随着口腔修复技术及理念发展,龈残根保存修复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口腔医生重视。在桩冠,覆盖义齿,套筒冠等修复中,存留牙通过桩一核一冠修复,恢复或部分恢复牙体外形,从而起着很重要固位及修复外形作用。龈残冠残根保存治疗方法很多,其治疗关键是其固位及抗力形设计。作者通过牙冠延长术,重建龈下生物学宽度,保存龈残冠残根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保存修复 残根 桩核冠
  • 简介:目的:评价高频电刀结合排龈线修复老年人龈楔状缺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龈楔状缺损患者50例,共211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110颗纳入实验组,101颗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应用3MFiltekZ250复合树脂常规填充,实验组在高频电刀切龈后,应用排龈线进行排龈,再利用3MFiltekZ250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随访2年,用改良美国公共健康部制定评定系统(USPHS)临床直接评定标准评价,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充填物修复体表面情况、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色泽协调性、继发龋、牙龈炎症和牙髓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总疗效(90.3%vs.75.3%)、固位效果(92.2%vs.82.8%)、边缘密合性(82.5%vs.69.9%)、牙髓反应(5.8%vs.18.3%)和继发龋(1.0%vs.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电刀结合排龈线修复老年人龈楔状缺损可以明显提高修复体临床效果。

  • 标签: 高频电刀 排龈线 楔状缺损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