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在穿颧种植手术的应用方法。方法:选取一例上颌骨重度萎缩的48岁男性患者,利用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进行双侧穿颧种植体植入,结合前牙倾斜植入两枚植体。术后6月完成最终修复。结果:该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咀嚼功能恢复良好。术后观察3年,各个植体均未见明显骨吸收,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系统能够有效规避穿颧种植风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颧种植体 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 上颌骨萎缩
  • 简介:目的:研究Wnt5a在炎症微环境作用的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stemcells,PDLSCs)中的作用。方法:有限稀释法分离获取PDLSCs并进行干细胞鉴定;实时定量qPCR检测正常PDLSCs组及炎症因子组(10ng/mlTNFα预刺激24h)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实时定量qPCR检测两组成骨诱导前后成骨基因Runx2、ALP的mRNA表达水平、Wnt5a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两组成骨诱导前后Wnt5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炎症因子组与正常组的克隆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炎症因子组TNFαmRNA表达水平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常规培养条件,炎症因子组Runx2、ALP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成骨诱导后成骨基因表达水平正常组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常规培养条件,炎症因子组Wnt5a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成骨诱导后正常组及炎症因子组Wnt5a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条件;WesternBlot结果示,Wnt5a蛋白表达量正常组diff(成骨诱导后)、炎症因子组undiff(成骨诱导前)、炎症因子组diff分别为正常组undiff的1.2709倍、1.8246倍、2.2176倍。炎症因子组Wnt5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成骨诱导后两组Wnt5a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炎症因子组高于正常组。结论:在炎症微环境,PDLSCs的炎症因子表达增加,成骨能力降低,Wnt5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Wnt5a非经典通路可能通过与经典Wnt通路的交通等参与PDLSCs炎症及破骨的过程。

  • 标签: 炎症微环境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 WNT5A WNT通路
  • 简介:目的:研究增龄条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增龄性改变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增龄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选用3月龄及18月龄的SD大鼠,双能X线检测股骨密度;分离培养BMSCs,SA-β-Gal染色分析3月龄组及18月龄组细胞衰老情况;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端粒酶(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TERT)mRNA表达;采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分泌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Wnt信号通路核心蛋白β-catenin在细胞浆及细胞核中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Wnt通路关键基因LEF-1、TCF-4的表达。结果:18月龄组大鼠股骨密度显著低于3月龄组;SA-β-Gal阳性表达细胞随年龄增加而增加,TERT表达水平随年龄增加而显著降低;18月龄组BMSCsTNF-α及IL-6的分泌量显著高于3月龄BMSCs;18月龄组BMSCs细胞核及细胞浆中β-catenin表达量较3月龄BMSCs均呈增高趋势;18月龄组BMSCsLEF-1的基因表达水平较3月龄BMSCs上升1.6倍,TCF-4的基因表达水平也上升3.12倍。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BMSCs分泌的炎症因子含量增加,导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进而影响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 标签: 增龄 WNT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Sub-gingivalscalingandrootplaning,SRP)是牙周病序列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及使用精细的龈下刮治器械,除去附着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龈结石和菌斑,并刮除受到毒素污染的病变牙骨质和牙周袋内壁的部分肉芽组织,从而去除引起牙龈炎症的刺激物,形成光滑、坚硬且清洁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根面,形成有利于牙周附着性愈合的条件。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 牙周袋内麻醉 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慢性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