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喉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4例喉鳞癌,10例喉乳头状瘤及6例喉正常粘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结果1.EGFR在上述三种不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64%,40%,0%,差异有显著性(P表达与喉鳞癌病理分级及患者5年生存期相关(P<0.05);3.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及EGFR状态与患者5年生存期相关。结论EGFR在喉上皮中的分布与其恶性程度相关;EGFR表达可作为喉鳞癌分化和预后不良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喉肿瘤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EGFR
  • 简介:目的:检测白塞氏病(BD)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谱,探讨miRNA在BD发病中的作用,寻找与BD相关的血浆生物标记物。方法:收集15例活动期BD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抗凝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浆,提取总RNA,经miRNA标记、miRNA阵列杂交、miRNA阵列扫描和分析获得BD患者异常表达的miRNA谱。通过miRTarBase(靶基因数据库)检索差异性表达的miRNA已经过验证的靶基因,并选取与免疫学相关的差异性表达的miRNA进行Realtime-PCR验证。结果:活动期BD患者血浆中hsa-miR-34c-5p、hsa-miR-144-3p、hsa-miR-483-3p较正常人表达上调,hsa-miR-301a-3p、hsa-miR-224-5p、hsa-miR-454-3p、hsa-miR-17-5p、hsa-miR-199a-5p较正常人表达下调。结论:miRNA的差异性在BD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异常表达的miRNA可能通过Notch1和SMAD4信号通路促进BD发病。

  • 标签: 白塞氏病 微小核糖核酸 自身免疫
  • 简介:目的:观察结膜松弛症松弛结膜组织和泪液中黏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结膜松弛症组38例38眼和正常对照组36例36眼的结膜组织和泪液标本,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表达情况,ELISA检测泪液中黏蛋白(MUC2、MUC4、MUC5AC、MUC16)A值,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2、MUC4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315、0.156);结膜松弛症组的结膜上皮细胞中MUC5AC、MUC16阳性表达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1)。结膜松弛症组泪液中MUC2的A值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65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4、MUC5AC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膜松弛症组中MUC16的A值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组织和泪液中MUC5AC和MUC16均下降,对其进一步研究可能揭示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

  • 标签: 结膜松弛症 黏蛋白 结膜组织 泪液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Fas和FasL在鼻息肉中的表达,研究细胞凋亡和Fas/FasL系统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和FasL在35例鼻息肉和17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对Fas和FasL阳性细胞的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Fas和FasL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较正常下鼻甲组织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2.Fas在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都有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息肉表面的上皮细胞和间质内的炎性细胞中.结论1.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鼻息肉长期保持良性增生的重要因素.2.FasL在鼻息肉上皮细胞中的高表达与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及Fas/FasL系统的免疫监视作用有关.

  • 标签: 鼻息肉组织 高表达 FAS/FASL系统 上皮细胞 正常 下鼻甲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切口方式对术后视力及散光问题比较.方法对134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表面麻醉下(0.4%倍诺喜)上方角膜透明切口和角巩膜隧道切口,施行Phaco+IOL植入术,观察两种切口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视力恢复、角膜混浊、散光.结果角膜透明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在术中、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操作上前者简单,后者复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采用两种切口的术后角膜混浊、视力、散光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乳化吸 切口方式 吸术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方法制作面神经切断和阻断30s的Wistar大鼠面瘫模型,应用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检测术后1d至4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面神经切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caspase-3表达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切断后第7天最高,1—7dcaspase-3的阳性率为25%-62%,7—28dcaspase-3的阳性率为0~62%;面神经阻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与面神经切断组相似,1—7dcaspase-3的阳性率为23%-58%,7—28dcaspase-3的阳性率为0~58%。结论caspase-3可反应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提示可以利用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干预凋亡,达到治疗面神经损伤造成的面瘫。(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2.14)

  • 标签: 面神经 运动神经元 CASPASE-3 细胞凋亡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眼底病中的常见病,也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对DR发病分子机制的不断研究,人们对DR的认识更进一步,认为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可能是DR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启动因子,并通过多种相关分子的作用导致DR的发生。本文围绕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相关分子在DR中的表达做系统阐述。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壳聚糖对兔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中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壳聚糖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抗瘢痕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健康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以2.5%壳聚糖液注射手术部位,手术对照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术后1w、2w、4w、12w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三组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阳性表达率,观察眼压情况。结果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组VEGF阳性表达率较高,A、C组较低。三组眼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壳聚糖在兔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中的应用可以下调VEGF的表达,更持久地降低眼压。

  • 标签: 壳聚糖 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 新生血管生成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高眼压及其持续时间对大鼠视网膜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前房灌注平衡盐液建立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高眼压持续时间均为4h,依据眼内压的不同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0mmHg(1mmHg=0.133kPa)组、60mmHg组、80mmHg组、100mmHg组,每组12只。将眼内压为80mmHg的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h组、4h组、8h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前房灌注,其他各组分别给予不同的高眼压或高眼压持续不同时间。各组灌注结束后快速摘除眼球,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mmHg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无增加(P〉0.05);60mmHg组、80mmHg组和100mmHg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均强于正常对照组(q值分别为4.87、5.28和6.71;P〈0.01),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h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组和8h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均增加(q值分别为2.81和3.67;P〈0.01)。表达caspase-3的视网膜细胞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外丛状层和内丛状层。结论采用前房灌注平衡盐液制作急性高眼压模型研究高眼压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时,眼内压为80mmHg、高眼压持续4h即可。

  • 标签: CASPASE-3 高眼压 实验性 视网膜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HSP60(热休克蛋白60)在大鼠急性青光眼模型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高眼压组60只,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全身及表面麻醉后,将一盛有等渗的生理盐水的储容器相连的7号针头于3:00位的角膜缘处刺入前房,提升储容器的高度,使眼内压达到110mmHg,但不超过150mmHg,观察大鼠眼前段变白,且视网膜色白,未见红色反光时即为视网膜缺血,缺血1h后再灌注,并于再灌注后2,6,12,24,72,168h将大鼠麻醉过量致死,处死前测眼压,抽血2mL,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使用,分析视网膜组织内HSP60抗原产生的血清中相应抗体水平。并立即取出眼球,同时对鼠眼视网膜组织进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SP60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高眼压诱导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组眼压明显升高,视网膜组织中的HSP60阳性表达率在术后各时间点,高眼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21,40.72,83.85,95.82,48.63及44.37,均P〈0.01)。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RGC)中HSP60阳性表达随着眼压升高及高眼压持续时间延长逐渐增强,且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中也出现较明显的HSP60阳性表达。结论:HSP60表达增强可能在急性高眼压所致的视神经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高眼压 视网膜 HSP60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单纯性巩膜暴露术与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73例(73眼)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B2组。A组进行单纯性巩膜暴露术,B组进行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比较2组术前翼状胬肉突入角膜缘长度,术后角结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术前2组翼状胬肉突人角膜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比A组角结膜上皮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比单纯性巩膜暴露术更有效。

  • 标签: 翼状胬肉 单纯性巩膜暴露术 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 复发率
  • 简介:目的研究C-MYC蛋白表达在雏鸡耳蜗毛细胞庆大霉素损伤后再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MYC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雏鸡内耳基底乳头庆大霉素损伤后修复1、3、7、14、21和28天时C-MY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损伤后修复的早期,C-MYC蛋白首先在基底乳头的部分支持细胞中高水平表达,随后腔面细胞亦有明显表达,修复第七天时,C-MYC蛋白在基底乳头中表达水平达高峰。结论C-MYC蛋白高水平表达可能与毛细胞再生的前体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 标签: 毛细胞 再生 C-MYC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retinopathy,OIR)中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RNV)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PEDF对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160只,将120只7日龄小鼠与哺乳母鼠共同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环境内饲养5d,然后返回正常氧环境中饲养5d,建立OIR模型;40只小鼠始终置于正常氧环境饲养。分别于12日龄和14日龄给予PEDF药物治疗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PEDF(2μg/μL)各1μL,给予PBS治疗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所有小鼠于17日龄麻醉处死后取视网膜,采用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Western-blot检测PEDF和MCP-1蛋白在各组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PEDF和MCP-1mRNA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结果显示OIR模型组RNV面积较正常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PEDF药物治疗组RNV面积较PBS治疗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Western-blot和RTPCR结果显示,OIR模型组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OIR模型组PED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1);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PBS治疗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PEDF药物治疗组MCP-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DF能够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同时下调MCP-1在OIR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后者可能是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的机制之

  • 标签: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视网膜新生血管
  • 简介:目的:研究二肽基肽酶II(dipeptidylpeptidaseII,DPPII)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和正常大鼠晶状体中含量的变化,探讨DPPII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相应分期分组,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DPPII在各组白内障大鼠及正常大鼠晶状体中含量变化。结果:DPPII在各组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并且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DPPII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增加,可能与白内障发病相关。

  • 标签: 二肽基肽酶II Western BLOT 白内障 晶状体
  • 简介:目的:研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高氧诱导的方法制作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运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及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于小鼠出生后第7,12,14,17,26d取视网膜组织,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视网膜组织中Islet-1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视网膜铺片及组织切片可见大量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小鼠出生后第7d,模型组与正常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小鼠出生后第12~14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出生后17d,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仍高于正常组;出生后26d,随着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组织中Islet-1表达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模型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过程中,持续缺氧的视网膜组织通过增加转录因子Islet-1的表达,从而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 标签: 转录因子 Islet-1 视网膜新生血管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lslet -
  • 简介: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CN1/Cyr6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RNV)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特异性抑制CCN1对R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取C57BL/6J小鼠2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组、高氧对照组和CCN1治疗组,每组各50只。高氧对照组和CCN1治疗组分别玻璃体腔内注射空载体质粒和CCN1siRNA表达质粒。ADP酶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和RT-PCR法检测CCN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视网膜可见大片无灌注区和大量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25.25±1.26个;23.12±1.16个),CCN1治疗组较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的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8.47±1.15个)明显减少。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较对照组相比,CCN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CCN1治疗组较高氧组和高氧对照组显著减弱,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CN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RNV形成密切相关,特异性抑制CCN1能有效抑制RNV的形成,为预防和治疗ROP提供新的思路及对策。

  • 标签: 视网膜新生血管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RNA干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CYSTEINE-RICH 61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无晶状体眼硅油充填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巩膜扣带术及巩膜扣带术先后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40眼。A组:单纯硅油充填组;B组:术前预置环扎带+硅油充填组;C组:硅油充填后再进行外加压组,术后2wk内对各组硅油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A,B,C组高眼压的发病率分别为17.5%,12.5%.52.5%,硅油溢入前房的发病率分别7.5%,10.0%。30.0%。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与E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505,P〈0.01。结论:硅油充填术后早期并发症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适当改进手术技巧,能降低硅油充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硅油 并发症
  • 简介:板层角膜移植术常用于治疗角膜病变,可分为前板层角膜移植术、中间板层移植术和后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手术方式.板层角膜移植的供体也有多种类型,各有其特点,人工角膜和异种角膜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板层角膜移植术 手术方式 植片材料 角膜病变 人工角膜 异种角膜
  • 简介:目的:研究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眼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患者,采取晶状体超声粉碎技术(A组)以及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B组)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提高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中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带有Ⅲ级以上硬核的复杂性白内障,超声粉碎晶状体技术可以考虑应用。

  • 标签: 晶状体超声粉碎技术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复杂性白内障
  • 简介:目的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再灌注后视网膜内caspase-3的动态变化,探讨caspase-3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1h,然后再灌注,检测再灌注后1、6、12、24、48、72h大鼠视网膜内caspase-3的水平及视网膜细胞凋亡平均发生率。结果再灌注后视网膜内caspase-3的表达出现在光感受器细胞层,在再灌注后1、6、12、24、48、72hcaspase-3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067±0.004、0.923±0.045、1.962±0.377、3.793±0.860、2.039±0.427、1.332±0.109,细胞凋亡平均发生率(%)分别为1.8±0.1,7.1±0.2,18.2±1.4,34.7±2.1,22.6±0.9,16.3±0.4。结论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呈现正相关,caspase-3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

  • 标签: 大鼠 视网膜 再灌注损伤 castmse-3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