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验光目的在于获得清晰视力,舒适阅读跟持久用眼。双眼平衡检查是指在验光时分别测得单眼MPMVA是否支持双眼同时视觉活动加以检验和调整,最终达到使屈光不正者获得双眼屈光平衡及调节平衡,使屈光不正者真正获得清晰、舒适和持久视力。双眼平衡方法包括,棱镜分离法,交替遮盖法,偏振分离法,以及偏振红绿法等。

  • 标签: 棱镜分离法 交替遮盖法 偏振分离法 偏振红绿法 双眼平衡
  • 简介:目的探讨带虹膜隔张力环植入手术治疗虹膜缺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所诊治虹膜缺损患者24例,24例患者均行带虹膜隔张力环植入手术,针对性对该手术不同类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根据虹膜缺损范围和程度选择并放置合适型号带虹膜隔张力环,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发现张力环、人工晶状体偏位、移位,晶状体囊袋损伤及瞳孔阻滞等现象。结论囊袋内植入带人工虹膜张力环治疗部分或完全虹膜缺损,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开辟了该类疾病治疗新思路,手术期间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后密切观察,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 标签: 带虹膜隔张力环 虹膜缺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文字语言,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阐述文献重要内容短文。本刊每篇论著需附简短英文摘要,包括4个要素,即“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不宜超过25个实词。写作要求如下。

  • 标签: 英文摘要 写作 文字语言 英文语法 文献
  • 简介:当你在工作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会自我保护,防止在工作中受伤。这不仅仅是说让自己不在一时收到伤害,更是要注意不要让这种身体损伤伴随你以后生活。工作中造成身体劳损会使你在以后得工作中能力下降,这就意味着你不能再在用同等收入来维持你家庭支出。因此你应当尽量在工作环境中保护自己避免受到工伤,时刻注意保护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安全第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万万不可在安全方面耍滑头,

  • 标签: 自我保护 工作环境 安全第一 万不可 家庭支出 激光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连续锁边缝合两种不同结膜瓣对泪膜稳定性影响。方法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6例,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左眼组: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组26例26眼;右眼组: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组26例26眼,两组中结膜瓣均采用连续缝合密闭切口,并检测术前1d、术后1d、7d、14d、30d、60d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integral,FI)。结果两组间BUT、SchirmerI试验于术后1d、7d、14d、30d及6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锁边缝合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显著降低了泪膜稳定性,为提高患者舒适度我们主张以角膜缘为基底作为手术切口。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连续锁边缝合 结膜瓣 泪膜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症小组干预模式在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发生率中应用。方法2015年7月-12月,我院危重症小组以"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方法。结果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由实施品管圈方案前19.8‰降低至实施后6.5‰。结论开展危重症小组干预模式,能降低住院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状况,既保证了病人安全,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小组干预 外出不归 安全管理
  • 简介:题名,是论文总纲,是能反映论文最主要特定内容最恰当、最简明词语逻辑组合。首先,题名应准确得体。应以最恰当词语反映论文特定内容,把论文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阅读兴趣作用。

  • 标签: 论文题名 科技期刊 逻辑组合 首字母缩写字 科学技术期刊 副题名
  • 简介:高度近视(眼)通常也称病理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在巩膜不断延伸变薄基础上,脉络膜及视网膜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有豹纹状眼底、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出血、后巩膜葡萄肿和黄斑劈裂等。随着患病率逐年上升,高度近视已经成为国人第二位最常见视力损伤和致盲原因。本文就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研究作一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上预测疾病自然病程,选择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提供指导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 视网膜 脉络膜 病理变化
  • 简介: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小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动物模型,并观察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表达变化。方法:C57BL/6J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STZ(55mg/kg)。末次注射后7d检测血糖浓度。糖尿病诱导成功小鼠和正常小鼠继续饲养3~5mo。实验结束后进行视网膜病理组织观察,并利用CD3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血管分布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检测VEGF,VEGFR1,VEGFR2,MMP2,MMP9基因表达。结果:视网膜组织病理观察和CD31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均表明5月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数目明显比同月龄正常小鼠多。同时,与同月龄正常小鼠相比,5月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MP2,MMP9基因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本研究表明STZ诱导糖尿病小鼠在5月龄时发生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病变,期间视网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MMP2,MMP9基因表达都明显增加。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EGF VEGFR1 VEGFR2 MMP2 MMP9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斜视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斜视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遵医嘱依从性、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嘱依从性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视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合理、高效、个性化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斜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比较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同龄矫正视力正常儿童屈光状态变化差别。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诊为近视性屈光不正儿童96例(174眼),按初诊时屈光状态分为低、中、高度近视。分别比较近视性弱视眼组与同期矫正视力正常非弱视近视眼组年均屈光度改变情况。结果非弱视组和弱视组近视屈光度每年加深(-0.67±0.74)D和(-1.09±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弱视眼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0.97±0.88)D,(-1.48±1.29)D和(-1.89±1.06)D,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非弱视眼分别为(-0.57±0.61)D,(-0.68±0.49)D和(-0.78±0.29)D;低、中、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幅度均显著高于非弱视眼(P〈0.05)。结论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单纯近视儿童一样,近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近视程度愈高,增加幅度愈大。且初诊为不同程度近视性弱视眼近视屈光度逐年加深幅度均大于非弱视眼。

  • 标签: 屈光不正 近视 弱视 儿童
  • 简介:先天性白内障临床中并不少见,是造成儿童视力障碍重要原因。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选择,术后视力矫正,屈光误差矫正及预测,术后弱视治疗,以及其发病高危因素和可能致病基因等,一直是眼科界关注焦点内容。本文从临床研究及基因研究两方面综述先天性白内障研究进展。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临床 基因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下睑内翻倒睫,切除下睑皮肤、轮匝肌,皮内带睑板缝合矫正内翻倒睫,同时可以美容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7例(75眼)下睑内翻倒睫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矫正。结果对47例(75眼)下睑内翻倒睫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倒睫全部矫正无双重睑出现。结论对下睑内翻倒睫患者行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下睑内翻倒睫可得到良好矫正,方法简单、可靠且同时起到良好美容效果。

  • 标签: 下睑内翻倒睫 皮内带睑板缝合 美容
  • 简介:目的探讨化脓性泪小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28例化脓性泪小管炎确诊患者。把他们分为4组。第1组单纯泪小管炎,冲洗泪道有液体进入鼻口腔。第2组泪小管炎合并泪小管阻塞。第3组泪小管炎合并慢性泪囊炎但不合并泪小管阻塞。第4组泪小管炎合并慢性泪囊炎及泪小管阻塞。所有组用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泪小管灌洗,同时泪小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脓性分泌物减轻后第1组给予保守治疗;第2组给予泪小管切开术。第3组给予泪囊鼻腔吻合术。第4组给予泪囊鼻腔吻合+泪小管切开术,术后同术前保守治疗。结果所有组泪小管炎全部治愈。但第2及第4组各有1例泪小管阻塞。结论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泪小管灌洗,泪小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或在此基础上合并泪小管切开和/或泪囊鼻腔吻合术,简单方便,疗效确切。

  • 标签: 化脓性泪小管炎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鼓膜穿孔延缓愈合可导致声波传递增益减少。文献报道颗粒酶B通过细胞内、外途径介导炎症反应,影响或延缓皮肤等伤口愈合;颗粒酶B基因敲除小鼠则不发生迟缓愈合。鼓膜结构与皮肤有相似性,但在正常鼓膜与损伤延迟愈合鼓膜中颗粒酶B表达差异鲜有报道。本文总结了慢性鼓膜穿孔产生和延迟愈合机制及颗粒酶B可能对其影响途径,为研究颗粒酶B抑制剂在促进慢性鼓膜穿孔炎症损伤修复中作用,为临床探索新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 标签: 颗粒酶B 鼓膜穿孔 炎症反应 损伤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急性期眼化学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期眼化学伤患者25例36眼临床资料,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观察术后羊膜溶解时间、角膜上皮及透明度恢复、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3~6mo,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不变(100%)。31眼(86%)羊膜在2wk内溶解。33眼(92%)角膜上皮在4wk内完全愈合,3眼(8%)角膜上皮持续缺损,Ⅱ期需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角膜移植术。角膜缘有不同程度新生血管10眼(28%),角膜基质有不同程度混浊6眼(17%),晚期发生睑球粘连1眼(3%)。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是目前治疗急性期眼化学伤较为理想手术方法,早期羊膜移植对于恢复视力,重建眼表,降低伤后并发症具有明显疗效。同时,由于新鲜羊膜具有来源广泛、取材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羊膜移植 眼化学伤 急性期
  • 简介:目的研究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中参与分析细胞数(NC)对测量结果重复性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诊治并在同一时间行2次以上(含2次)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患者,其测量结果包括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ECD)、平均细胞面积(ACS)、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排除NC=0结果,〉2次测量患者,选择NC最大2组结果,以每位患者所得2组结果中NC较小者(NCmin)为分组依据,10个细胞为一个等级,获得(NCmin〈10、10~20……90~100、≥100)11个组段,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对各组段内2组数据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对ICC进行F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各组段CCTICC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ECD和ACSICC,当NC≥100时,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当NC≥50时,均〉0.75;CVICC,当NC≥9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HEX%ICC,当NC≥10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结论CCT测量结果重复性不受NC限制;分析ECD和ACS时,NC应在50以上,当NC≥100时,测量结果重复性最佳;分析CV和HEX%时,NC应分别在90和100以上。

  • 标签: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 重复性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
  • 简介:目的:建立适用于本视觉电生理检查室脑电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正常值指标,以利于将其用于配合度低患者。方法:选取2015-03/09来我科检查后诊断为正常者30例51眼,分别采用角膜接触镜电极和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电极检查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幅值上皮肤电极结果均明显低于角膜接触镜电极,其占角膜接触镜电极幅值比值为20%~30%;但潜伏期较角膜接触镜电极稍提前,其占角膜电极记录结果比值为95%~96%。结论:将脑电皮肤电极用于配合度低患者可以提供有价值视网膜功能信息。

  • 标签: 视网膜电图 皮肤电极 正常值
  • 简介: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确诊为并发性白色白内障患者15例24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虹膜后粘连范围广泛采用23G玻切环切虹膜缘瞳孔再造,每例均行前囊膜染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瞳孔对光反应、前房炎症反应、并发症及葡萄膜炎复发情况。结果24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w后脱残率87.5%,6m脱残率92.7%。瞳孔恢复灵敏对光反应8眼,对光反应迟钝10眼,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1眼(0.04%),轻微虹膜后粘连眼3眼(12.5%),一过性高眼压眼3眼(12.5%),术后未见葡萄膜炎复发。结论前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常常伴随虹膜粘连,晶体全白膨胀,手术复杂,但选好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方法,超声乳化吸除术安全可靠,视力恢复好。

  • 标签: 前葡萄膜炎 并发性白色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囊膜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对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流程及护理措施优化,以缩短患者等候时间,避免护理缺陷及安全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2012年至2015年12月共收治约654例688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分析2组护理质量及患者和医生对术前准备满意度。结果采用优化护理流程观察组择期手术前准备不完善率10.3%,手术医生满意度95.17%,患者满意度91.03%,与对照组术前准备不完善率30.77%,手术医生满意率71.98%,患者满意度78.5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接患者时间少于10min占93.79%,与对照组72.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短了转运时间。结论术前准备中实施优质护理的确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手术医生对于术前准备满意度。

  • 标签: 翼状胬肉 术前准备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