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听力测试是听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能为听力康复和聋哑教育提供必不可少的临床数据.因此,科学的测试不仅仅依靠对听力设备的准确校准,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听力测试涉及的相关心理声学知识.比如,为什么在做纯音测试时,当受试者无反应,每次要提高5dB,而当受试者有反应时,则应降低10dB?怎样才能避免不准确的测试结果?听觉行为的测量还涉及许多重要的心理物理学概念.因此,在这期的听力学小词典里,笔者将着重介绍心理声学测试方法和基本原则,并对其中涉及的英文单词给读者作个简单的说明.

  • 标签: 测试方法 听力学 心理 声学 诊断和鉴别诊断 听力测试
  • 简介:耳聋对于听障患者最不利的影响之一,就是妨碍他们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目前对于听障患者言语能力发展变化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发声情况的声学分析研究相对较少,汉语中有许多方言同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及发音部位区别较大。辅音的声学分析很多,本文主要对听障患者的普通话的辅音声学分析方法进行初步总结。

  • 标签: 辅音 声学分析 言语康复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普通成年男性、女性最大时长/a/音的基频、强度等参数,分析不同性别成人声带稳定性的差异,探究声带稳定性及性别对最长声时的影响,为最长声时的取值规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ealAnalysisTM录制90名普通成人(男性、女性各45名)的最大时长音/a/,采用Phonation提取声学参数。分析性别对最大时长/a/各参数的影响;选用以上参数界定声带稳定性,按参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将男、女被试平均分为低、中、高3组,探究性别及声带稳定性对最长声时的影响。结果①男性及女性的基频变化范围、基频微扰、强度变化范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性的基频标准差和强度标准差显著大于男性(P<0.05);男性的强度微扰极显著高于女性(P<0.01)。②男性基频变化范围中组的最长声时显著高于低组,其他参数的不同组别最长声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发最大时长/a/音时,男性的声带振动稳定性好于女性。②基频变化范围对普通男性的最长声时有影响,而其他参数对普通成人的最长声时不存在影响。③基频变化范围可以作为普通成人最长声时取值规范的参考标准。

  • 标签: 最长声时 声学特征 基频 强度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伴乙肝的耳鸣患者的心理声学特征,为此类人群制订更为个性化的耳鸣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使用听尼特TM1000A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对35例伴乙肝的耳鸣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和耳鸣心理声学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听力正常组12例,听力损失组23例;耳鸣音调匹配失败5耳;耳鸣音调匹配类型以纯音为主(占68.6%);耳鸣频率以高频居多(占70.0%);耳鸣响度不大,以10dBSL以内为主(占80.0%);耳鸣佛德曼曲线在听力正常组与听力损失组均以汇聚型最多;残余抑制试验阳性率听力损失组(占70.0%)高于听力正常组(占50.0%)。结论伴乙肝的耳鸣患者,听力损失人数居多;汇聚型佛德曼曲线且伴听力下降的患者残余抑制试验阳性率最高,耳鸣更易被掩蔽。

  • 标签: 乙肝 耳鸣 心理声学特征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健听成人言语呼吸声学参数的特征,得到健听成人呼吸声学参数测量的取值标准,并讨论其临床含义。方法测量言语呼吸声学参数——最长发声时间(MPT),用Phonation声学分析仪对其进行声学分析,记录基频范围、基频标准差、基频微扰等指标;分析性别对不同声学指标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参考范围。结果①成年男女MPT的基频范围无显著差异(P〉0.05)。基频范围参考标准为34.55±16.74Hz。②成年男女MPT的基频标准差无显著差异(P〉0.05)。基频标准差参考标准为3.43±1.37Hz。③成年男女MPT的基频抖动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成年男性MPT的基频微扰参考标准为0.03±0.019Hz。成年女性MPT的基频微扰参考标准为0.02±0.006Hz。结论基频范围、基频标准差及基频抖动均可作为言语呼吸参数测量的取值标准,其临床含义有待进一步证明。

  • 标签: 基频范围 基频标准差 基频抖动
  • 简介:目的探讨普通话韵律词位置对其重音的影响及基频曲线直线拟合斜率值K、音节平均强度与词平均强度比值I、音节时长与词时长比值M这3个声学参数对重音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听感知及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韵律词单独出现和在句中出现其重音的听感知量T值的绝对值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②韵律词位置对K值有显著影响。③重音类型对K、M有显著影响。结论①韵律词单独出现与在句中出现的重音位置及前后音节轻重差异不同。②韵律词在旬中出现时基频曲线直线拟合斜率值大于单独呈现时。③时长为韵律词重音最敏感的参数,其次是基频曲线直线拟合斜率,而强度则不敏感。

  • 标签: 韵律词 重音 听感知 声学参数
  • 简介:目的探索用于鼻腔共鸣功能客观评估的频域维度声学参数。方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比较健听儿童韵母/a/及其相关鼻韵母的鼻部第一共振峰(NF1);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比较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韵母/a/及其相关鼻韵母的鼻部第一共振峰。结果①韵母/a/和其相关鼻韵母的NF1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鉴别韵母/a/中是否含有鼻音的参数;②健听儿童和存在鼻音功能亢进的听障儿童韵母/a/的NF1存在显著差异,且前者的参数值远大于后者;③健听儿童和存在鼻音功能低下听障儿童的相关鼻韵母的NF1存在显著差异,且前者的参数值远小于后者。结论对听障儿童进行鼻腔共鸣功能评估与训练时,可以将韵母/a/及其相关鼻韵母作为材料,采用其鼻部第一共振峰作为评估和监控的参数。

  • 标签: 健听儿童 听障儿童 鼻部第一共振峰 鼻腔共鸣功能
  • 简介:目的利用声学语音学技术比较分析常见类型的运动性构音障碍在较短时间内(2N)康复治疗前后的效果。方法选择脑血管病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30例,其中痉挛型12例,弛缓型8例,共济失调型9例,混合型1例,接受2周共10次的构音障碍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在深呼吸下持续发/a/音的平均最长发声时间、平均发声频率及平均发声强度,采用Kay电脑语音工作站CSL-4500型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各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效果。结果不同类型构音障碍在发声参数上不同,其中痉挛型与弛缓型平均发声频率有显著差异(P〈0.05),痉挛型与失调型平均最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驰缓型与失调型平均最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所有构音障碍患者的发声强度都有显著提高(P〈0.01),发声时间和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变化显著(P〈0.05),弛缓型构音障碍患者最长发声时间变化显著(P〈0.05),失调型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及发声时间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的呼吸与发声训练在短期内对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的提高有明确效果;不同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声音参数变化差异明显,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疗策略;不同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在声音参数上有显著差异,为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 标签: 运动性构音障碍 发声时间 频率 强度
  • 简介:回顾外科学发展,直到19世纪末期,外科学才从医学中分离并成为一个独立学科。此后,麻醉药物的发现(1846年)、防腐和无菌观念形成(1870~1880年)和外科输血等关键技术突破等为现在外科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目前外科发展史中,器械的不断进步同样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如电刀出现后,其集切割和止血功能于一体,极大的提高了外科效率。在最近30年中,由于微创外科手术异军突起,催生了许多新的手术器械,逐步形成新的外科理念科和体系。其中,不断发展完善的超声刀技术几乎是伴随着内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一起成长,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手术器械之一。1超声刀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要点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Surgical Procedures Minimally Invasive) 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 简介:摘要传统计划生育手术是在盲视状态下进行操作的手术,主要依靠操作者的手感经验,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本文主要探索超声引导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是在超声显像引导下将操作器械正确的放置到所要达到的囊腔,达到定位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新技术,达到减低人工流产术中残留,大出血,穿孔,人流综合征,漏吸等近远期并发症,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负担,从而减少医患纠纷。超声引导下行无痛人工流产,减轻受术者痛苦,有助于临床医生手术操作定位精确,判断操作器械位置及孕囊的关系,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子宫内腔的创伤面,避免人工流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超声技术 无痛人流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19例,鼻内镜下运用CZB型超声鼻炎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部位分别是双侧下鼻甲、鼻中隔结节、鼻中隔前上部和鼻丘。按照2004年兰州会议《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用积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显效率91.60%(109/119),有效率6.72%(8/119),无效率1.68%(2/119),总有效率98.32%(107/119)。治疗后1d、1周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1年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显著。

  • 标签: 超声疗法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介入射频消融对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6月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行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中选择10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患者的治疗过程,并采取随访调查方式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全部患者中痊愈38例,有效49例,进步11例,无效4例,无效中含中途退出手术治疗2例,此次研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治疗后患者的甲胎蛋白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后,全部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有着确切的疗效,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疗法。

  • 标签: 肝脏肿瘤 超声 射频消融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CZB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N2016年7月收治的AR患者104例,通过随机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氯雷他定+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治疗组采用CZB聚焦超声对AR患者52例进行超声扫描无创治疗,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鼻痒、喷嚏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流涕、鼻塞症状改善时间较长于对照组,但超声术后一周流涕、鼻塞症状均能消失;半年随访手术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ZB聚焦超声治疗AR,可以术后立即改善患者鼻痒、打喷嚏等不适,并于术后一周左右消除鼻塞、流涕等症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考证。

  • 标签: 聚焦超声仪 变应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经验。方法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选择病例,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254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作为非侵入性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技术,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胎盘植入和胎盘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患有胎盘残留和胎盘植入的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后,采用声诺维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超声造影过程,分析造影剂灌注特点,记录胎盘残留的部位及大小,所有病例均进行子宫部分切除术,然后对其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常规超声检查宫腔内可见明确的团块状病灶,病灶边缘和内部也可以看出有明显的血流信号。且患者子宫壁在5mm左右,超声造影表现为浆膜层、宫腔内部分病灶及临近子宫肌层、正常子宫肌层依次顺序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显示病灶与浆膜层间很薄,但浆膜回声连续者结合临床有多次清宫仍有残留者提示胎盘粘连或胎盘部分植入。

  • 标签: 超声造影 胎盘植入 胎盘残留
  • 简介:摘要膝关节处的结构精细且复杂,支撑整个身躯,易导致损伤。对于膝关节及周围病变的检查中,方法主要有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关节造影、关节镜检查、核磁共振等,其中以超声检查准确率高,且方便、快捷、无损伤等优点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 标签: 膝关节 病变 超声检查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患者经过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腺肌症病灶大小变化情况,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277例。给予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治疗后半年进行随访,通过彩超检查观察腺肌症病灶大小变化情况,随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277例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总有效率97.8%。2.治疗半年后随访,腺肌症病灶大小改善率和痛经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7.8%和97.8%,月经增多改善率为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聚焦超声治疗 子宫腺肌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与脑梗死的关系,评价超声成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治疗的281例脑梗塞患者入组脑梗塞组,并选取于我院正常查体的346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分型以及表面规则程度。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均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而颈内动脉斑块很少见;脑梗塞组斑块以软斑居多(54.0%),其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次为扁平斑(24.9%)、混合斑(14.0%),而正常对照组则以扁平斑居多(58.1%);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6.2%表面光滑,且斑块表明不存在龛影的现象,而脑梗塞组斑块表面光滑的仅占44.3%,而42.9%为表面粗糙不平,12.8%斑块表明有龛影,即脑梗死组斑块表面不规则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其中软斑块和斑块表面规则程度是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超声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诊断价值,可为脑梗塞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 粥样硬化 斑块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CP)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硬核白内障患者(90只眼),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CP手术进行治疗,随访的时间为0.5年,针对手术后不同阶段视力和屈光情况分析,并观察患者角膜内皮和并发症状况。结果手术前,所有患者视力均低于0.01;但手术后30d、90d,患者视力均在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球镜、散光情况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通过CP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 硬核白内障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析床旁超声心动图对急重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急诊自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150例,均给予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及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并将两者的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证实诊断结果对比,统计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通过与临床证实诊断结果对比,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90.00%,明显高于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的52.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193,P=0.0000)。结论针对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加上并不增加诊断用时,对临床快速诊断及指导早期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床旁超声心动图 急重症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