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轻中症精神性眩晕的临床评价与干预方法。方法选取精神性眩晕患者37例,平均年龄46.1(20~68)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即90项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90,SCL-90)、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定为轻中度异常。对患者进行乌灵菌粉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持续28天;安排2次随访(基线和第28天),随访中评估眩晕的症状(包括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伴随症状等)并进行精神心理评价。结果①原发性精神性眩晕17例,继发性精神性眩晕20例。原发性精神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和漂浮感,而旋转感、倾倒感和站立困难均为继发性精神性眩晕;②治疗后,患者不稳感和漂浮感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显著(P〈0.05);③治疗前,SCL-90躯体化障碍患者占91.9%(34/37),焦虑自评异常患者占91.9%(34/37),抑郁自评异常患者占56.8%(21/37);心理评价为轻度异常的占86.5%(32/37),中度异常占13.5%(5/37);治疗后躯体化障碍、焦虑和抑郁的异常率都有下降,且差别显著(P〈0.05)。结论乌灵菌粉制剂可改善轻中症的精神性眩晕症状,对出现的轻中度焦虑和抑郁状态、躯体症状(本文主要为眩晕)有一定疗效;必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建立医患互信,实现良好的医嘱依从性。

  • 标签: 精神性眩晕 乌灵菌粉 干预 评价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伴乙肝的耳鸣患者的心理声学特征,为此类人群制订更为个性化的耳鸣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使用听尼特TM1000A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对35例伴乙肝的耳鸣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和耳鸣心理声学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听力正常组12例,听力损失组23例;耳鸣音调匹配失败5耳;耳鸣音调匹配类型以纯音为主(占68.6%);耳鸣频率以高频居多(占70.0%);耳鸣响度不大,以10dBSL以内为主(占80.0%);耳鸣佛德曼曲线在听力正常组与听力损失组均以汇聚型最多;残余抑制试验阳性率听力损失组(占70.0%)高于听力正常组(占50.0%)。结论伴乙肝的耳鸣患者,听力损失人数居多;汇聚型佛德曼曲线且伴听力下降的患者残余抑制试验阳性率最高,耳鸣更易被掩蔽。

  • 标签: 乙肝 耳鸣 心理声学特征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听障儿童在非言语信号和言语信号刺激下失匹配负波(mismatchnegativity,MMN)的潜伏期和波幅发展特征。方法采用经典的Oddball范式,以1000Hz;Hz和bd/为标准刺激,1100Hz和/ba/为偏差刺激,分别对8例健听儿童和10N听障儿童进行测试。结果听障儿童的MMN潜伏期较健听儿童稍延长,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障儿童的MMN波幅较正常儿童明显要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对和声调对的MMN潜伏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波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MN可作为一种客观检查方法,为听障儿童的听觉康复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听障儿童 失匹配负波 前注意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