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腺样体肥大伴有慢性鼻-鼻窦炎的精准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纳入实验的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146例,其中腺样体大小Ⅱ度48例(32.9%),Ⅲ度62例(42.5%),Ⅳ度36例(24.6%),按疗程用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随访观察。对照组122例,其中腺样体大小Ⅱ度40例(32.8%),Ⅲ度52例(42.6%),Ⅳ度30例(24.6%),每日晨起用10ml生理盐水洗鼻,定期随访观察。采用SPSS17.0软件对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实验组腺样体大小构成无统计学差异(χ^2=0.222,P〉0.05)。3个月后,对照组实验组腺样体大小构成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8.255,P〈0.001)。结论及时有效的控制鼻腔鼻窦内的慢性炎症,可以明显改善儿童腺样体肥大。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慢性鼻-鼻窦炎 慢性炎症刺激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喉返神经显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195例,均经手术治疗,按照随机结合患者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93例)经由不暴露喉返神经方式完成手术,观察组(102例)则按照实际病情经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完成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三种不同入路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喉返神经受损率0.98%(1/102)稍低于对照组的4.30%(4/93)(P〉0.05);观察组中通过气管食管沟入路增加术时、增加术中流血量显著低于其他2种入路方案。结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采用喉返神经显露方式完成,其临床效果较好,3种入路方案中以气管食管沟入路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病变 喉返神经显露 手术 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外耳道基底细胞癌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对1例外耳道基底细胞癌患者,予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右颞骨部分切除+腹部脂肪取出+术腔脂肪填塞术。术后结合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左耳后下方切口及耳前切口愈合欠佳,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要求出院,规律返回护理门诊继续换药。结论外耳道基底细胞癌确诊后,积极有效地治疗与护理,可以防止并发症,减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外耳道基底细胞癌 治疗方法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并总结甲亢患者接受丙硫氧嘧啶以及甲疏咪唑进行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5月收治的60例甲亢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组,给予对照组丙硫氧嘧啶治疗,给予研究组甲疏咪唑治疗,对比两组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后临床总体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产生不良反应几率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亢患者采取丙硫氧嘧啶及甲疏咪唑治疗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两种药物都会引发一定的毒副作用,临床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期间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展合理选择。

  • 标签: 甲亢 丙硫氧嘧啶 甲疏咪唑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助听后ChirpABR与行为测听阈值的相关性.方法做出同一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下的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听阈,分析比较其助听听阈评估结果.结果Chirp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结果比较,左耳各频率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870、0.866、0.9440.849;右耳各频率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936、0.906、0.9370.931,有较高的相关性;ChirpABR阈值比行为测听阈值高9-18分贝.结论ChirpABR技术可以用于不能配合行为测听或行为测听结果不准确的听障儿童,获得助听听阈评估.

  • 标签: CHIRP ABR 行为测听 声场评估 助听听阈
  • 简介:单侧聋(single-sideddeafness,SSD)或不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hearingloss,AHL)患者由于双耳总和效应及静噪效应缺失、出现头影效应并影响声源定位能力,在复杂交流场合面临着常人无法体会的听觉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信号对传式(contralateralroutingofsignal,CROS)助听器、骨传导装置(bone-conductivedevices,BCDs)及人工耳蜗(CI)技术领域的进步,使得单侧聋患者看到了曙光。不同装置应用不同的评估方法,结论均支持对单侧聋的干预。临床上很重要的工作是要对使用不同装置(包括不采取任何处置)后的收益(甚至是潜在的负面收益)做出预期,彼此间应是可以比较的。为此需对相关适应证指标、测试方法及成效评估框架达成共识。

  • 标签: 单侧聋 不对称性听力损失 成效评估 信号对传式助听器 骨传导装置 人工耳蜗
  • 简介:目的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死亡率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92例诊断为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急救措施分为对照组(n=46)呼吸机组(n=46),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呼吸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抢救成功率死亡率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压(HR)、pH、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命指标较治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呼吸机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呼吸机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呼吸机组包括46例患者,死亡率为0,对照组组患者死亡率为8.69%,呼吸机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抢救过程中联合应用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