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窥镜在桥小脑角手术中的适应症、技术方法.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通过录像监视器观察,内窥镜经乙状窦后进路进入桥小脑角,首先看到面、听神经和内听道,内窥镜向上可看到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岩静脉,向下可看到颈静脉孔和舌咽、迷走神经、然后根据下同的手术要求进行神经根减压、梳理及选择性切断术.结果面神经根梳理术3例;三叉神经根减压术1例;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术9例;前庭神经切断术3例.结论内窥镜扩大了桥小脑角区的手术视野,可以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减少了手术创伤,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桥小脑角 内窥镜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报告41例耳部显微手术的麻醉处理,总结该手术麻醉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1998~2003年的41例耳部显微手术麻醉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微泵持续静注肌松药、控制好麻醉深度和综合应用控制性降压等血液保护措施成功地为耳部显微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手术条件.采用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和心电监测等综合监测手段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发现了2例颅神经心血管反射,其中1例心跳骤停,并抢救成功.结论综合应用各种麻醉手段为精细手术提供良好术野、绝对制动的麻醉环境同时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是耳部显微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

  • 标签: 耳部 显微手术 麻醉处理 患者 手术麻醉 持续静注
  • 简介:目的探索耳内镜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11月以来采用耳内镜结合显微镜开展CPA微创手术12例,手术均采用全麻下乙状窦后入路,并行面神经肌电位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听神经瘤7例,桥小脑角面神经肿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对肿瘤病例内镜主要用于检查内耳道底部有否残留病灶,探查面神经位置和走行,分离残留瘤体.舌咽神经痛1例,内镜下显露CPA和内听道口,显露后组颅神经,并确认舌咽神经,将其游离,用微型剪将之切断.半面痉挛1例,用30°内镜观察内听道口的解剖和后组颅神经的位置,在不牵拉小脑的情况下寻找对面神经形成压迫的责任血管.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无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听神经瘤7例,6例全切,1例绝大部分切除,残留脑干表面和内听道内的少许囊壁;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Ⅰ级2例,Ⅱ级3例(术后3个月Ⅰ级),Ⅲ级2例(术后3个月分别为Ⅰ级和Ⅱ级).面神经鞘瘤2例,肿瘤均全切,1例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另1例面神经连同肿瘤一起切除,一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Ⅱ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Ⅲ级,术后3个月Ⅱ级.听神经瘤7例术前有残余听力4例,术后有1例保存术前听力;面神经肿瘤2例,术后保存残余听力1例;其余肿瘤病例术后均未保存听力.舌咽神经切断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诊6个月未复发.面神经微血减管压并梳理术后症状明显好转,间断轻度抽搐,面神经功能Ⅱ级,随访1年仍只为轻度抽搐.结论耳内镜与手术显微镜有机结合,达到桥小脑角手术微创的目的,既可清除病变,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功能.但耳内镜目前还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仍有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桥小脑角手术 内镜辅助 面神经功能 2002年11月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后组颅神经损伤
  • 简介:1人工耳蜗手术与许多外科术式一样,手术医生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采用的技巧和方式不尽相同。但人工耳蜗术式有一些基本原则。主要有:①尽可能地将电极无创地插入到鼓阶中:②将装置安放在头的外侧,并避免日后的创伤:③确保装置和电极阵列位置牢固,防止移位。目的是在不损伤周围组织、装置及电极阵列.不引起感染、外观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实现这些目标。

  • 标签: 人工耳蜗手术 术后调试 技术报告 人工耳蜗植入 外科术式 手术医生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以拓展手术范围,改善手术疗效.方法(1)用自体软骨进行鼓膜修补;(2)在乳突根治术后应用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3)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结果(1)软骨组的鼓膜愈合率为93.4%,颞肌筋膜组为80%.两组的听力结果无显著性差异.(2)应用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的43耳中有40耳一期愈合(93%),干耳时间平均为4.19+1.00周.对照组干耳时间平均为5.54+1.83周.二者有显著性差异.(3)41耳粘连性中耳炎术后平均骨气导差为27.9+10.7dB.共有18耳(43.9%)术后骨气导差<20dB.有26耳术后提高>15dB.术后24耳(56%)的鼓室接近正常.结论(1)软骨是修补鼓膜穿孔的一种好材料.(2)应用软骨同时修补鼓膜并重建外耳道后壁,不仅能够缩短干耳时间,改善听力,而且免除了二次手术,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3)应用软骨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疗效有所提高,但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 标签: 软骨 鼓膜穿孔 鼓室成型术 粘连性中耳炎
  • 简介:探讨听神经瘤手术的听力保护.方法报告两例经乙状窦后进路、内镜辅助和术中用CAP和ABR连续适时监测下切除听神经瘤的结果.结果例1MRI示内听道口外瘤体直径约1.5cm,术前语频纯音听阈平均在30dB,能引出ABR各波.术中以ABR适时监测,完全切除瘤体后仍可引出清楚的ABRⅠ、Ⅲ、Ⅴ波,术后无面瘫.术后7个月复诊,纯音听阚及ABR波间期恢复术前水平.例2为双侧听神经瘤.MRI示左右听神经瘤直径分别为4cm和5cm.一侧肿瘤切除后间隔4个月行另一侧听神经瘤切除术.为保留第二次手术耳听力,术中用CAP监测.术中虽未能保留蜗神经,但切除肿瘤后仍可记录到CAP.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的CAP监测结果无法评判术后能否保留听力,而ABR则能够及时反映听神经及其通路的功能状态,肿瘤切除后引出ABRⅠ、Ⅲ、Ⅴ波可有望保存术前听力.

  • 标签: 听神经瘤 手术治疗 听力保护 切除术
  • 简介:近年来鼻内镜手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如何做到鼻内镜手术既能去除病变又能保持鼻腔鼻窦的正常功能,既保留中鼻甲又能防止术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保持术后中鼻道及鼻窦窦口的通畅引流,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就中鼻甲的生理功能及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作一综述。

  • 标签: 内窥镜检查(Endoscope) 鼻甲(Turbinates)
  • 简介:目的探讨耳硬化症治疗中各种术式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64~2003年资料完整的部分耳硬化症病例,分别统计术耳手术前后0.25k、0.5k、1k、2kHz频率平均骨气导差,按不同术式(镫骨撼动术、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骨活塞术)统计手术前后平均骨气导差的缩小值,t检验分析各术式间的差异,x2检验分析各术式再次手术率的差异,随访手术远期效果.结果经t检验发现,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及镫骨活塞术听力提高明显优于镫骨撼动术及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镫骨撼动术及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及镫骨活塞术;镫骨活塞术术后远期效果较好.结论四种术式中镫骨足板切除足弓复位术听力提高最佳,其次为镫骨活塞术,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镫骨撼动术及镫骨切除Teflon小柱植入术组;镫骨活塞术是治疗耳硬化症最理想术式,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较佳且再次手术率最低.

  • 标签: 耳硬化症 镫骨手术 手术治疗 镫骨撼动术 镫骨足板切除术 镫骨活塞术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乳突手术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效果.方法对1985年至2001年期间住院并随诊资料比较完整、行中耳乳突手术的14岁以下的儿童105例(131耳)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69例(86耳),女36例(45耳).平均初次流脓时间6.05岁,发病至首次手术时间4.25年.随访时间1-18年,平均3.25年.结果仅48耳有明确发病诱因,其中急性中耳炎16耳(333%),居首位;先天性小耳畸形14耳(29.2%),第二位.传统乳突根治术83耳,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38耳.两组间干耳率分别为87.95%(73/83)和84.21%(32/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者听力平均39.52±12.08dB,明显优于前者(62.52±10.35dB).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2%,其中外耳道狭窄10例(7.6%);面瘫3例(2.3%);脑脊液漏1例(0.76%);淋巴漏并全聋1例(0.76%);出现眩晕等迷路刺激症状6例(4.58%);术后外耳道霉菌感染2例(1.52%);切口细菌感染1例(0.76%).结论儿童中耳乳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干耳率比较低,应慎重.手术方式选择应依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保留听力的术式.

  • 标签: 儿童 疗效分析 先天性小耳畸形 中耳乳突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2001年
  • 简介:目的:探讨电磁影像导航在鼻内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6例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所有病例在美国InstaTrakENTrak3000电磁影像导航系统及国产鼻内镜下实施手术。结果:电磁影像导航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10min,平均误差为1mm,

  • 标签: 影像导航系统 鼻内镜外科 手术中 电磁 慢性鼻窦炎 手术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钻性能的改善、缩短电钻噪声暴露时间和药物干预对电钻噪声所致内耳声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总结1995年前病例24例,1995年后92例.1995年后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ATP80mg/d和辅酶A100u/d静脉滴注,阿米三嗪30mg、萝巴新10mg(都可喜1片)2次/d口服,持续一周.将对照组分别与1995年前病例和1995年后同期病例中的治疗组比较.结果1995年前和1995年后的对照组4kHz平均骨导听力损失分别为18.96±3.22dB和16.02±4.62dB,差异显著;平均骨导听力损失大于15dB的发生率分别为33.3%(8/24例)和11.4%(5/44例),差异显著.1995年后病例的对照组和治疗组间的比较表明,2、4kHz和平均骨导听力下降程度对照组明显重于治疗组;2、4kHz和平均骨导听力下降大于15dB的例数在对照组显著多于治疗组.结论选用性能良好的电钻、尽量使用高转速、缩短电钻使用时间以及电钻噪声暴露后及时给予药物干预治疗可以显著的减轻术后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 标签: 对照组 治疗组 骨导 声损伤 术后 内耳
  • 简介:目的:探讨在鼻腔手术中联合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及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91例伴下鼻甲肥大及变应性鼻炎的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患者,行鼻中隔成形术或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加筛窦开放术后,其中62例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消融组),29例未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价鼻塞的主观感觉。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疗效评定标准判断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结果:消融组术前鼻塞VAS评分左、右侧分别为(89.5±8.7)%和(90.3±10.5)%,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等离子 手术中 联合 鼻腔 疗效评定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对63耳有迷路瘘管的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行乳突根治术的同时用颞肌筋膜或同种肋软骨片加筋膜一期修复瘘管.结果1718耳慢性中耳炎中并发迷路瘘管63耳,其中胆脂瘤型60耳,在各型中耳炎中发生率最高,骨疡型3耳.瘘管位于外半规管56耳(88.9%),耳蜗2耳,上半规管3耳,外半规管和上半规管同时有瘘管2耳.63耳中术前有眩晕症状的37耳(58.7%),其中瘘管试验阳性13耳(35.1%).有眩晕症状耳平均骨导阈值为40.1dB,无眩晕症状耳为33.2dB.除1耳外,全部病例行瘘管一期修复后,眩晕症状消失.结论用同种异体肋软骨片加筋膜修复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是较理想的方法,对瘘管大、病变重者应行二期手术.

  • 标签: 迷路瘘管 眩晕症状 半规管 慢性中耳炎 肋软骨 胆脂瘤型
  • 简介:激光诞生于1960年,20世纪70年代末Escudero等,Perkins.DiBartolomeo和Ellis将激光应用于中耳手术并获成功。随后由McGee等,Lesinski等主宰了氩激光,CO2激光及KTP激光在镫骨切除术,镫骨再手术及慢性中耳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激光手术(Laser Surgery) 中耳炎(Otitis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