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凉血活血复方水醇粗提液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增殖抑制效应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影响,探讨该复方治疗银屑病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凉血活血复方水醇粗提液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HaCaT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凉血活血复方水醇粗提液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以及药物有效浓度;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处理前后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比率。结果凉血活血复方以时间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aCaT细胞增殖,作用24、48、72h其IC50分别为155.83mg/mL、71.57mg/mL,41.27mg/mL。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药物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干扰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分裂周期阻皆滞于G2/M期。结论凉血活血复方可能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而治疗银屑痛。

  • 标签: 凉血活血复方 银屑病 HACAT细胞 增值 凋亡
  • 简介:报告6例婴幼儿带状疱疹.男1例,女5例;年龄5个月~3岁;病程3~5d.皮损符合带状疱疹特征,红斑、水疱呈簇集带状单侧分布,其中耳带状疱疹1例.在常规抗病毒综合治疗同时给予液氮冷喷擦拭复方紫草油外用,疗效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 婴幼儿 液氮 复方紫草油
  • 简介:皮肤病皮损暴露性、疾病复杂性多数使用外用药物特点导致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相应更需要医生具备较高同理心,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该文从皮肤科特点论述同理心训练培养在皮肤科教学过程中重要性。

  • 标签: 皮肤科学 教学 同理心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梅毒发病特点,提高梅毒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38例早期梅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92,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传播途径以卖淫嫖娼及其他非婚性接触为主.一期梅毒9例(23.68%),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硬下疳;二期梅毒29例(76.31%),以掌跖梅毒疹、扁平湿疣、斑疹样皮损为主.其中5例被误诊,误诊率为13.16%.结论: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为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早期梅毒临床皮肤损害认识,并高危人群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

  • 标签: 早期 梅毒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0.05%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0.05%地奈德乳膏,对照组给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连续观察2周。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分别于初诊当日治疗后第1、2周记录临床表现。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4.7%5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治疗2周后,地夺德组比丁酸氢化可的松组总有效率高(分别为82.1%7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P〉0.05);实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0.05%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幼儿湿疹安全、有效。

  • 标签: 湿疹 婴幼儿 地奈德 丁酸氢化可的松
  • 简介:目的:探讨TCT,HC2-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及癌病变筛查中联合应用价值.方法:1236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依次进行HC2-HPV-DNA检测、TCT检查、阴道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HC2-HPV-DNA检测,TCT阴道镜检查阳性率均显著小于病理学检查阳性率(x2=40.084,P<0.01;x2=45.008,P<0.01;x2=50.344,P<0.01),上述三项检查中,均为阳性者19例(1.5%),任意两项阳性者35例(2.8%),任意一项阳性者78例(6.3%).结论:TCT,HC2-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均有一定局限性,但上述方法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筛出率,为患者及时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 标签: TCT HC2-HPV-DNA 阴道镜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活跃早期人工破膜对分娩临床效果。方法:40例在活跃早期(宫口开大3cm)行人工破膜者作为观察组,另40例作为对照组在进入活跃期不采取医疗干预措施,等待自然破膜。结果:观察组羊水性状、活跃期所需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具有阴道分娩条件在活跃早期人工破膜可降低分娩期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分娩 活跃早期 人工破膜
  • 简介:调查黑素细胞痣BRAF基因突变频率(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系物B1)是否与日光暴露方式相关,作者检查120例从不同解剖部位,包括平滑皮肤切取获得性黑素细胞痣以及62例先天性痣,作者应用一种名为Mutector新型突变检测系统,该系统可行终点移动鉴定,能够检测样本中仅有5%杂合突变细胞,作者检测到突变在获得性痣中为105/120(87.5%),在先天性痣为43/62(69.4%),特别是作者发现标本中获得性痣突变中有35/43(81.4%)来自于从平滑皮肤外生殖器处采集标本这些结果强烈提示UV光并不是BRAF突变高发必要因素,UV非诱导机体黑素细胞瘤细胞突变效果在痣发生中可能更重要,另外作者通过激光解剖法结合直接测序证明在小先天性痣皮损内存在BRAF突变细胞异质性分布,最后,作者发现在中等大小先天性痣中存在低频BRAF突变(6/20,30.0%),多数有野生型BRAF痣者存在痣母细胞ras病毒癌基因同系物突变(9/14,64.3%),提示中等大小先天性痣与获得性痣先天性痣发病机制不同。获得性痣先天性痣显示BRAFV600E高频突变而中等大小先天性痣显示低频突变@...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先天性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其治疗预后情况,为先天性梅毒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0—2014年住院治疗先天性梅毒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共39例资料完整先天性梅毒患儿入选;②患儿母亲正规驱梅治疗5例、非正规驱梅治疗34例;③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肝损伤、血液系统损害、骨损害、心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热、脾大;④患儿均予以青霉素治疗,未见青霉素不良反应;⑤症状体征消失有11例、症状体征好转17例、无改善3例。结论先天性梅毒中以早期先天性梅毒最常见;早期先天性梅毒可以有皮肤黏膜、肝脏、血液系统、骨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损害等多器官损害;青霉素是先天性梅毒治疗首选药物,但早期先天性梅毒预后值得关注。

  • 标签: 梅毒 先天性 临床特征 青霉素
  • 简介:红斑狼疮(1upuserythematosus,LE)肾脏损害是诸受累脏器之首,临床资料统计显示约6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病程中会有肾损害,实际上肾脏受累发生率可能高于数字。一旦累及。肾脏,红斑狼疮病情就更加复杂,约20%肾病变者会最终出现尿毒症,治疗难度加大,预后不良风险也增加,但如对早期肾病变给予及时合适治疗,可以彻底逆转病情,为病人带来良性治疗循环,取得良好预后。

  • 标签: 红斑狼疮 肾损害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男,4个月零20d。主因躯干、四肢红斑,伴手掌、足跖脱屑20d余,于2013年3月27日就诊。患儿为第2胎足月顺产,未进行过产前检查,夜间临产急诊入院,产后数小时即出院回家,产科未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等检测,新生儿评分满分。生后10d余出现鼻塞,按“感冒”治疗,未见好转。20d余患儿臀部出现红斑,且逐渐增多,蔓延至背部、颈部,伴手掌、足跖脱屑。曾按“尿布皮炎”、“湿疹”、“念珠菌皮炎”等治疗均无好转。近1周臀部及腿部皮肤出现皲裂,爱哭闹,睡眠欠佳。患儿有一姐,5岁,体健。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无皮肤病史,否认有外生殖器溃疡史及其他性病史。体格检查:发育良好,精神状况佳,儿科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部及颈背部、阴囊、臀部、双大腿弥漫浸润性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臀部及大腿皮肤潮红皲裂;双手掌、足跖潮红,脱屑明显(图1);口腔黏膜及舌面见灰白色假膜粘附,鼻腔未见异常,口角、肛周皮肤黏膜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口腔黏膜直接镜检念珠菌孢子菌丝阳性,手掌、足跖、外阴、颈部真菌直接镜检阴性;RPR滴度为1∶64,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其母RPR滴度为1∶16,TPPA(+);父RPR、TPPA均(-)。经单独询问,生母有一婚外性伴,妊娠及妊娠期均有无保护性非婚性行为,男性伴外院检查RPR滴度为1∶16,TPPA(+)。诊断:①早期先天性梅毒;②鹅口疮。治疗:给予患儿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U,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5d;氟康唑5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擦洗口腔,躯干、四肢局部外涂尿素软膏。患儿母亲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5d。1个月后复诊,患儿皮损完全消退,鼻�

  • 标签: 梅毒 早期 先天性 误诊
  • 简介:目的随访观察2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疗效及复发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儿29例,年龄52d~11个月。普萘洛尔2.0mg(/kg·d),分3次餐后口服,服药4~6个月后停药。结果口服普萘洛尔后平均1周,瘤体颜色开始变淡、萎缩变软。治疗3个月后,大部分瘤体明显萎缩。治疗6个月时,瘤体基本消退,表面遗留毛细血管扩张。停药后1个月,6例患儿出现血管瘤复发,且年龄均〈11个月。继续给予原方案治疗约3个月,瘤体显著萎缩,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良好疗效。患儿血管瘤复发现象可能与停药后血管瘤仍处于增生期有关,停药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继续增生,异常血管再次形成,血管瘤复发。

  • 标签: 血管瘤 婴幼儿 普萘洛尔 复发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21例婴幼儿血管瘤临床及护理资料。所有患儿均做好给药安全性评估及患儿家长心理护理,服药剂量及方法适当,用药期间均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并观察治疗效果,给予详细出院指导。结果:21例患儿均在服药48~72h后瘤体颜色变浅,体积不同程度缩小,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并发症。结论:治疗详细护理评估健康宣教,正确配药给药方法,针对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对症护理监护,能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解脲脲原体(Uu)培养方法特异性,了解解脲脲原体耐药性.方法用A7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分离鉴定法肉汤稀释法检测2230例临床标本.结果2230例临床标本,固体培养阳性448例,液体培养阳性593例.两者比较(χ2=128.8,P<0.001)差异有显著性.药敏试验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耐药性.结论固体培养液体培养联合应用可提高解脲脲原体检验特异性,并能了解其药物敏感性,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联合应用 泌尿生殖道 临床标本 阳性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