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汗孔角化症常见六临床类型:经典型、浅表播散型、播散型浅表性光线性、单侧线状型、掌跖泛发型、点状汗孔角化症。现报道例罕见类型汗孔角化症:肛周疣状汗孔角化症。

  • 标签: 汗孔角化症 鸡眼样板 疣状 肛周
  • 简介:近期,干细胞作为药物载体研究得到了极大关注。目前热点集中于研究利用干细胞肿瘤靶向性,从而达到精确地释放药物或造影剂目的。同纳米颗粒所实现靶向性相比,干细胞能够进入肿瘤组织,定植于该处,而纳米颗粒则会被恶性细胞所吞噬、内化。

  • 标签: 药物载体 干细胞 皮肤肿瘤 肿瘤靶向性 价值 治疗
  • 简介:柚皮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抗过敏、吸收紫外线等作用,皮肤美容具有广阔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柚皮皮肤美容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柚皮 皮肤美容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简写为miRNA)类真核生物内源性小分子单链RNA(核糖核酸),长约21~25个核苷酸非编码RNA,通过结合到mRNA3’非编码区(3’UTR),降解mRNA或者抑制其翻译过程,从而抑制转录后基因表达。研究发现miRNA妇科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均有表达且起到了重要作用,最新研究发现miRNA卵巢早衰发生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miRNA卵巢早衰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做如下报道。

  • 标签: 卵巢早衰 微小RNA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开窗两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90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切除组开窗组,每组各45例,腹腔镜下分别行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开窗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T-HCG情况术后再次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T-HCG术后3d血T-HCG下降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周血T-HCG下降比率术后1个月血T-HCG下降至正常例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宫内妊娠、异位妊娠继发不孕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与开窗术具有相同治疗价值,而输卵管开窗术不能提高宫内妊娠率。

  • 标签: 腹腔镜 输卵管 壶腹部妊娠
  • 简介:不孕不育已成为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及医学界重视。各种不育因素,男性因素约占30%~50%。中医药男性不育治疗中发挥着重作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证男性不育方面疗效突出,国内外不少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本文就知柏地黄丸治疗各型男性不育临床情况,及对其治疗机制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知柏地黄丸 男性不育 应用
  • 简介:结合文献复习,以《痤疮》为例,根据科学取向教学论开展教学设计,就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策略使用学习测量与评价等方面展开解析,对皮肤性病学日常教学具有理论实践参考意义

  • 标签: 科学取向教学论 皮肤性病学 教学设计
  • 简介:米诺环素为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于第二代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高效性长效性,四环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最强。除了抗微生物作用,还有多种生物作用,如抗炎、抗凋亡、抑制蛋白水解,以及抑制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等作用。临床上,四环素已被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如痤疮、酒渣鼻、大疱性皮肤病等。该文综述了米诺环素治疗皮肤病进展,如治疗白癜风、色素性痒疹、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肉芽肿性疾病等,以期为些皮肤病治疗有药物禁忌时提供辅助或备选方法。

  • 标签: 米诺环素 皮肤病 临床应用
  • 简介:医学迅猛发展对医学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对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异常重要。该文指引医学本科生主动参与、建立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时间冲突亟待解决等方面对加强完善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措施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以求尽快完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培养机制。

  • 标签: 皮肤科 医学本科生 科研创新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宫颈癌患者筛查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83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行三阶梯检查,比较三检测方法诊断结果。结果:8300例受检者阳性检出率为5.84%(485/8300),ASCUS196例,ASCH139例,LSIL89例,HSIL38例,SCC12例,AGC11例,TCT诊断为ASCUS、ASCH、LSIL、HSIL、SCC、AGC者阴道镜检查诊断为LSIL及以上病变比例分别为53.1%(104/196)、54.0%(75/139)、66.3%(59/89)、84.2%(32/38)、100.0%(12/12)、100.0%(11/11);相比于组织病理学,TCT检查ASCUS、ASCH、LSIL、HSIL、SCC、AGC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2%、64.0%、92.1%、94.7%、100.0%、100.0%,LSIL、HSIL、SCC、AGC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ASCUSAS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查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3%、93.6%、96.5%、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阶梯技术筛查宫颈癌可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有利于宫颈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 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生成关系,并且探讨VEGF与PI3K调控血管生成过程相互关系。方法:利用S-P方法对32例EM手术标本30例子宫肌瘤VEGF、Akt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异位内膜Akt、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6/30)、37.5%(12/32)、84.4%(27/32)、60.0%(18/30)、75.0%(24/32)、87.5%(28/32);EM中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异位内膜MVD分别是(10.37±5.24)、(19.14±7.10)、(48.24±10.54)。Akt、VEGF血管密度EM异位内膜较正常内膜组高表达,调控血管生成过程,Akt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PI3K/Akt、VEGF均参与EM发生发展,EM血管生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共同参与EM过程。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ISM)诊断汗管瘤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病但不排除汗管瘤患者,选定典型皮损做CLSM检查,后取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CLSM图像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或中层可见圆形、卵圆形高折光性结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多数导管、小囊腔及由上皮细胞所组成小细胞巢及索,这与CLSM图像下高折光性结构致。结论CLSM诊断汗管瘤及鉴别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病等皮肤病非常有用辅助工具。

  • 标签: 汗管瘤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未婚。主因全身泛发性红色丘疹、结节2周,于2015年4月9日就诊。2周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皮疹渐泛发全身,无瘙痒等自觉症状。患者22岁开始有同性性接触史,否认吸毒史、输血史、手术史、硬下疳史及其它传染病史。

  • 标签: 二期梅毒 HIV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纵行黑甲皮肤镜特点,探索通过皮肤镜模式分析诊断儿童纵行黑甲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50例纵行黑甲患儿,分析其术前皮肤镜模式,对其中42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皮肤镜模式。结果术前皮肤镜检查为灰色模式8例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42例患儿,术前甲板皮肤镜显示棕色条带4例术皮肤镜为棕色模式,组织病理证实为雀斑样痣。术前皮肤镜显示黑色条带7例,术中表现为规则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及色素斑,组织病理证实为甲母痣。术前显示规律棕色线条组成条带18例,术皮肤镜为规则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14例,规则棕色模式4例,组织病理分别证实为甲母痣雀斑样痣。术前显示规律棕色线条组成条带伴色素球13例,术皮肤镜为规则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组织病理证实其中12例为甲母痣,1例为黑素细胞活化。结论术前及术皮肤镜检查及模式分析对儿童纵行黑甲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黑甲 纵行 皮肤镜 组织病理 儿童
  • 简介:目的:考察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实验(CMIA)与TP-IgM抗体检测(TP-ELISA)梅毒检测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采用TPPA法作为金标准检测10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准,评价CMIA与TP-ELISA梅毒检测敏感性特异性。结果:金标准1000例血清标本梅毒检出率为12.3%,CMIA阳性检出率为12.9%,TP-IgM为11.7%。CMIA法灵敏度为98.4%(121/123),特异性为99.1%(869/877),阳性预测值为93.8%(121/129),阴性预测值为99.8%(869/871)。TP-ELISA法灵敏度为89.4%(110/123),特异性为99.2%(870/877),阳性预测值为94.0%(110/117),阴性预测值为98.5%(870/883)。两组间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MIA灵敏性阴性预测值优于TP-ELISA法,可以替代TP-PA成为梅毒检测血清学检测首选方法。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检验 CMIA TP-ELISA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宫颈癌前病变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到医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5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经病理学检测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观察组)宫颈正常或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各2600例,全部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临床诊断价值。结果:FH检测方法TCT检测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方法同TCT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特异性显著低于TCT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临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检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优势,临床检测敏感性较高,广泛适用于经济落后地区女性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诊断。

  • 标签: 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少见外泌汗腺错构瘤。该文报道1例29岁女性乳房表现为丘疹、结节形态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该例患者成年期发病,皮损位于乳房部位,临床表现不典型,但组织病理较为经典。同时,对该病疾病特点、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进行了文献复习。

  • 标签: 汗管囊腺瘤 乳头状
  • 简介: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30e-5p、miR-192-5p、miR-17-3p、miR-1227-5p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例正常人外周血中4miRNAs表达,对患者进行PASI评分,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4miRNAs表达量与银屑病PASI评分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30e-5p、miR-192-5p、miR-17-3p、miR-1227-5p表达下调,下调程度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值均〈0,P值均〈0.05)。结论:4miRNAs可能可作为银屑病患者潜在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其表达量可用于评价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银屑病 MIRNAS 生物学标记物
  • 简介:目的:探讨AEG-1、P16、KI-67蛋白宫颈癌前病变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2月至2015年9月选择我院诊治宫颈癌前病变患者98例作为癌前病变组,同期选择宫颈癌患者98例作为宫颈癌组98例健康体检人作为对照组,取三组宫颈样本都进行AEG-1、P16、KI-67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分析,调查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EG-1、P16、KI-67蛋白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93.9%92.9%,而癌前病变组为57.1%、50.0%57.1%,在对照组为3.1%、2.0%4.1%,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G-1、P16、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宫颈癌前病变年龄、疾病类型、HPV感染等病理参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显示AEG-1、P16、KI-67蛋白表达都呈现两两正向相关性(P〈0.05)。结论:AEG-1、P16、KI-67蛋白宫颈癌前病变中都呈现高表达状况,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三者可互相作用影响宫颈癌前病变发展状况。

  • 标签: AEG-1 P16 KI-67 宫颈癌前病变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考察免疫层析技术(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TP-ELISA)梅毒检测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采用TP-PA法作为金标准检测12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准,评价GICA与TP-ELISA梅毒检测敏感性特异性。结果:金标准1200例血清标本梅毒检出147例检出率为12.3%,GICA阳性检出率为12.7%,TP-IgM为11.5%。GICA法灵敏度为98.6%(145/147),特异性为99.3%(1046/1053),阳性预测值为阳性预测值为95.4%(145/152),阴性预测值为99.8%(1046/1048)。TP-ELISA法灵敏度为91.8%(135/147),特异性为99.7%(1050/1053),阳性预测值为97.8%(135/138),阴性预测值为98.9%(1050/1062)。两组间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GICA灵敏性阴性预测值优于TP-ELISA法,可以替代TP-PA成为梅毒检测血清学检测首选方法。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检验 GICA TP-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