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三方法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方法:将近二年的118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肌注,第二组采用头孢曲松静点+苄星青霉素肌注,第三组采用阿奇霉素静点+口服.结果:三方法均具有较好效果,但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头孢曲松+苄星青霉素组平均有效时间最短,治愈率最高达94.6%.结论:为尽快治愈早期梅毒,应选择敏感、高效的抗生素,头孢曲松及苄星青霉素为首选,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阿奇霉素治疗.

  • 标签: 早期梅毒 苄星青霉素 头孢曲松 阿奇霉素 疗效比较研究 素治疗
  • 简介:目的检测点滴型银屑病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水平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探讨链球菌感染与点滴型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ASO水平;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2mRNA表达。结果银屑病组ASO阳性率和TLR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银屑病患者ASO阳性者TLR2mRNA表达水平高于ASO阴性者(P〈0.05)。结论链球菌感染可能通过1u也基因表达上调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银屑病 TOLL样受体2 抗链球菌溶血素“O”
  • 简介:2例患者(分别为从牙买加和巴巴多斯旅行归来的35岁女性和33岁男性)表现为罕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皮肤幼虫移行症合并毛囊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毛囊及毛囊周围广泛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2例患者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临床表现不典型 幼虫移行症 毛囊炎 皮肤 中性粒细胞浸润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简介:皮赘是一发生于老年和肥胖人群身体屈侧的最常见的良性毁容性肿瘤,女性发病率较高,皮赘治疗方法多样。即便是一简单的非侵袭性快速冷冻法,治疗一个皮赘也需1—3min。为加速皮赘治疗,组织钳已作为一有效快速简单的工具投入使用。通过使用组织钳,身体不同部位的37个皮赘已被成功治疗,无复发及美容方面的缺陷。

  • 标签: 治疗方法 组织钳 皮赘 工具 器械 外科
  • 简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高危型持续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级(CIN3)导致宫颈癌风险最大;低危型一过性感染及其轻微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行为危险因素是HPV致宫颈癌的辅助因素,其中性行为是其最相关的因素,精液中成分诱导宫颈癌发生;其他辅助因素如吸烟、口服避孕药、性卫生条件差和免疫功能低下,均与CIN3、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相关.HPV的检测以hC2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对不同筛查对象制定了不同筛查方案.HPV是迄今为止人类癌瘤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是完全可以预防、治愈和消灭的人类癌瘤.

  • 标签: 行为危险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免疫功能低下 一过性感染
  • 简介:目的通过借助经典光毒剂8-甲氧补骨酯素(8-MOP)研究UVA、UVB、UVA+UVB3不同光源对光毒性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豚鼠138只,健康受试者22名.光源为PhilipsUVA,PhilipsUVB,SUV1000日光模拟器.试验物为2%8-MOP.①豚鼠对8-MOP+UVA(PUVA)和8-MOP+UVB(PUVB)的反应.②豚鼠对8-MOP+UVA(PUVA)和8-MOP+UVA+UVB(PUVA+UVB)的反应.③人体对8-MOP+UVA(PUVA)和8-MOP+UVA+UVB(PUVA+UVB)的反应.结果PUVA组的反应率和单纯UVA照射组有显著差异(P<0.01),PUVB组的反应率和单纯UVB照射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UVA+UVB组试验区域3d皮肤反应评分变化趋势的斜率大于PUVA组.人体试验结果同动物试验结果相一致.结论在以8-MOP为受试物的光斑贴试验中,UVB检测效果较差,而UVA和PUVA+UVB均能检测出8-MOP的光毒性,但UVA+UVB要优于UVA.因而UVA+UVB是一理想的光斑贴试验光源.

  • 标签: 8-甲氧补骨酯素 光源 光斑贴试验 8-MOP 中波紫外线
  • 简介:2006年5月20日上午,中国保健品公信力大会暨授牌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生产保健品的62家企业共100个公信力产品受到表彰。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卫生部监督局赵同刚局长、法规司汪建荣副司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协调司张晋京副司长、北京市社团办李明利主任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常务副理事长潘学田、副会长栾承章、张国庆、陆美芳。

  • 标签: 中国保健协会 公信力 保健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软胶囊 狗鞭
  • 简介:2006年5月20日上午,中国保健品公信力大会暨授牌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生产保健品的62家企业共100个公信力产品受到表彰。原全国政协副主度任建新、卫生部监督局赵同刚局长、法规司长、北京市社团办李明利主任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常务副理事长潘学田、副会长栾承章,张国庆,陆美芳;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刑》杂志社执行总编欧阳晓晴;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张熙增会长均到会祝贺。全国保建行业优秀企业的代表共1800多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 标签: 中国保健协会 公信力 保健品 软胶囊 狗鞭 品牌
  • 简介:背景: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脂肪组织肥大源于脂肪过多,一般无症状,其发生率常被低估。作者报道了1例发病部位和主要症状都很罕见的纵隔脂肪过多症。病例报道:1例46岁的肥胖症女性,体重达90kg,因患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深部狼疮病和皮肌炎)自2002年开始接受治疗。曾口服糖皮质激素,1mg/(kg·d),开始治疗2个月后患者出现胸痛、仰卧位加重的静止性呼吸困难、锁骨下区胸部水肿以及颈部肿胀。胸部X线检查显示纵隔所有水平增宽。胸部CT扫描显示脂肪过多遍及整个纵隔,无其他异常情况或心包积液。迅速降低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至10mg/d,并给予系统性抗疟药物,逐渐使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的纵隔脂肪过多症稍有缓解2个月后接受胸部扫描。讨论: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应众所周知,尤其是Cushing综合征。脂肪过多症近来多见报道,不同轴区都受到影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15%发生于纵隔部位。这种症状较眶部和硬膜外少见。虽然像本例患者一样通常无症状,但也可表现为焦虑症状而给诊断带来困难。诊断检查可选择CT扫描或MRI。中止或减少使用激素后的复原情况不能肯定,通常是逐渐的。

  • 标签: 糖皮质激素治疗 脂肪过多症 系统性 纵隔 罕见 CUSHING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