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核受体LXRs激动剂T0901317表皮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0901317(1.0、10.0、20.0μmol/L)作用SCL-1细胞24、48、72h后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核受体激动剂对SCL-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核受体激动剂对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CNA、p21、p27、CCND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T0901317可明显抑制SCL-1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核受体激动剂作用于细胞株后,SCL-1细胞的G1期百分率上升,而S期、G2期百分率下降;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导致细胞周期因子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而其他细胞周期相关因子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核受体LXRs激动剂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周期调节负性因子p21的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静息甚至停滞于G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鳞状细胞 SCL-1细胞 LXRs P21 G1期阻滞
  • 简介:黄褐斑俗称“蝴蝶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1],多为对称性,主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颊部多见,通常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斑片,严重者可融合成大片。本病病机尚不确切,可能与卵巢功能改变,雌孕激素使黑素产生增多有关。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从郁络滞角度论治黄褐斑往往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黄褐斑 论治 肝郁 中青年女性 卵巢功能 雌孕激素
  • 简介:简要介绍了变性症或称易性病以及人类目前应对这种疾病两种做法的基本认识,分析研究了两种变性实践的私权利根据与自然进行变性的法律条件,详细讨论了变性对自然私权产生的各种影响。

  • 标签: 变性症或称易性病 变性手术 法律条件 私权利
  • 简介:太阳辐射是影响人类皮肤最主要的环境因素,特别是光谱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其中UVC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所以对人体影响很小。另外,红外辐射也能导致在生物体的生物学变化。由于能量大小与波长成反比,故UVB能比UVA提供更多的能量,但UVA具有更好的穿透率,能达到表皮的最深层,相对应的,UVB则主要作用于表皮全层和真皮乳头层。UVB对生物组织有害,它能造成核酸和蛋白质等分子的直接损伤;人们对UVA的作用了解相对较少。目前认为,UVA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并产生活性氧以破坏多种细胞成分结构。

  • 标签: 人表皮 活性成分 光老化 氧化应激反应 UVA UVB
  • 简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是一种少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泛发者罕见;、肾均有多发血管瘤者临床少见,我院2009年7月诊治1例晚发、泛发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合并、肾多发血管瘤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肝多发血管瘤 肾多发血管瘤
  • 简介:随着老年对性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现代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老年包皮环切术越来越多。我科近期收治1例,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老年人 性生活质量 外科技术
  • 简介:男性不育是男科常见病,近年来精液不液化导致不育的患者越来越多。李海松教授认为,精液不液化导致的不育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中焦湿阻,郁血瘀为发病之标。本病内服健脾补肾、化湿清热、疏肝活血的中药,病程较长者配合栓剂外用,疗效显著。

  • 标签: 健脾补肾 化湿清热 疏肝活血 精液不液化 不育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双氢睾酮(DHT)对体外培养人毛囊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人毛囊培养于浓度为10~(-5)mol/L、10~(-6)mol/L、10~(-7)mol/L、10~(-8)mol/L、10~(-9)mol/L的DHT中,设置空白对照组,每日测量毛囊生长长度;运用免疫荧光技术评估各组毛囊毛母质细胞增殖程度。结果:不同浓度DHT对体外培养的毛囊生长产生不同影响:DHT培养浓度为10~(-5)mol/L、10~(-6)mol/L时抑制毛囊生长(正常对照组与DHT10~(-5)mol/L、10~(-6)mol/L实验组毛囊每日平均生长长度相比,P值均〈0.05),毛母质细胞增殖活性减弱,毛囊较早进入退行期;DHT培养浓度为10~(-7)mol/L时促进毛囊生长(正常对照组与DHT10~(-7)mol/L实验组毛囊每日平均生长长度相比,P〈0.05),毛母质细胞增殖活性强,毛囊生长期(anagen)延长;DHT培养浓度为10~(-8)mol/L、10~(-9)mol/L时对毛囊生长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正常对照组与DHT10~(-8)mol/L、10~(-9)mol/L实验组毛囊每日平均生长长度相比,P值均〉0.05)。结论:不同浓度DHT对体外培养毛囊生长的影响不同。

  • 标签: 毛囊培养 雄激素 双氢睾酮 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lifequalityindex,DLQI)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干预治疗后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除常规的躯体治疗外,应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肾阴虚 慢性湿疹 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
  • 简介:重症多形红斑是一种严重的大疱性多形红斑,伴有严重的全身反应,并有眼、口、生殖器黏膜损害,大部分与药物有关,现临床报道我院收治的由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引起的重症多形红斑型合并损害1例。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临床表现
  • 简介:表皮通透屏障是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侵入和阻止体内物质丢失的一道重要屏障。随着机体衰老,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能力降低、脂质合成减少,而表皮pH升高,最终导致表皮通透屏障功能恢复速度减慢。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降低,不仅加快皮肤和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增多,还会增大皮肤感染风险。皮肤炎症因子持续表达增高可引起慢性皮肤瘙痒等,同时可诱发和加重系统性炎症,参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改善老年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将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某些老年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老年 衰老 透皮失水 屏障功能
  • 简介: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i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中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各医院在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并进行HCV抗体、肝功能和CD4细胞检测;多元回归法分析HIV合并HCV感染风险因素。结果HIV感染者978例,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静脉吸毒途径感染HIV占合并感染者的81.3%,30~45岁年龄组HIV合并感染率为42.6%,无业人员HIV合并感染率为61.9%,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年龄30~45岁和无正当职业的人群HIV合并HCV感染率较高,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疏肝益肾法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郁肾虚型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郁肾虚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他达拉非片口服,治疗组同时予中药自拟疏肝益肾方内服。共治疗8周,两组均在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分别于治疗8周及停药4周后进行两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8周IIEF-5评分分别为(20.13±2.96)分、(17.23±3.22)分,停药4周后IIEF-5评分分别为(18.83±3.14)分、(14.67±3.09)分,治疗8周及停药4周治疗组IIEF-5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益肾法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郁肾虚型勃起功能障碍,疗效明确,且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疏肝益肾法 他达拉非 肝郁肾虚 勃起功能障碍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人型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是否由于一种主动外排系统的存在所致。方法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从103株临床型支原体中筛选出耐药菌株。用荧光法测定盐酸环丙沙星在型支原体内的蓄积量及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和利血平产生的影响。结果体外分离出两组人型支原体耐药菌株和两组敏感菌株。盐酸环丙沙星在耐药株中的蓄积量低于敏感株。CCCP和利血平对临床菌株产生的影响有差异。利血平能够显著增加盐酸环丙沙星的蓄积量,而CCCP在此方面作用不明显。结论主动外排系统的存在可能是型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一部分。

  • 标签: 人型支原体 主动外排系统 盐酸环丙沙星 荧光
  • 简介:目的:用免疫荧光检测cathepsins家族的几个重要亚型在慢性光损伤皮肤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日光模拟紫外线照射以1倍最小红斑量(MED)照射10名受试者上臀部皮肤,5天/周,共6周,人工诱导皮肤慢性光损伤。免疫荧光法检测cathepsinB、D、K、G在慢性光损伤皮肤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慢性光损伤人皮肤组织中,cathepsinB和cathepsinD表达下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表皮层;cathepsinK表达下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真皮层;cathepsinG表达上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真皮层。结论:cathepsins家族在人皮肤慢性光损伤皮肤表达发生改变,其可能参与皮肤表皮及真皮的慢性光损伤发生机制。

  • 标签: 皮肤 组织蛋白酶 慢性光损伤 光老化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酪氨酸酶蛋白加工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无色素黑素瘤细胞YUGEN8,分别加入红花、桃仁及赤芍3味中药提取液,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基因反转录扩增及内切糖苷酶酶切等方法,观察中药处理组细胞内酪氨酸酶的表达、成熟过程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桃仁处理组细胞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并未增加,酪氨酸酶蛋白80ku左右大分子量成熟片断表达增加,能够耐受内切糖苷酶酶切。结论桃仁提取物对黑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的加工成熟及稳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红花 桃仁 赤芍 酪氨酸酶 蛋白加工 活血化瘀中药
  • 简介: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高危型持续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级(CIN3)导致宫颈癌风险最大;低危型一过性感染及其轻微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行为危险因素是HPV致宫颈癌的辅助因素,其中性行为是其最相关的因素,精液中成分诱导宫颈癌发生;其他辅助因素如吸烟、口服避孕药、性卫生条件差和免疫功能低下,均与CIN3、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相关.HPV的检测以hC2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对不同筛查对象制定了不同筛查方案.HPV是迄今为止人类癌瘤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是完全可以预防、治愈和消灭的人类癌瘤.

  • 标签: 行为危险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免疫功能低下 一过性感染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浓度的H2O2诱导黑素细胞系PIG1产生氧化应激状态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白癜风氧化应激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黑素细胞系PIG124h,光学显微镜观察黑素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CCK-8法检测处理后细胞活性,硫代硫酸巴比妥法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产生情况。结果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黑素细胞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凋亡及坏死逐渐增加;以0mmol/L浓度作为对照,0.50、0.75、1.00、1.25、1.50、2.00mmol/L的H2O2分别处理黑素细胞系PIG1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8%、11.5%、15.6%、22.7%、38.7%和57.5%;细胞活性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及MDA含量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1.00mmol/L浓度处理24h后开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文摸索出了H2O2引起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最佳实验浓度,并成功建立了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

  • 标签: 黑素细胞 氧化应激 H2O2 细胞凋亡 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对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ibonucleicacid,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应用1、10、100μg/LIL-1α处理HaCaT,培养24h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assay)分析检测其AQP3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应用10μg/LIL-1α处理HaCaT,培养6、12、24h,检测其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单因素4水平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检验分析组间总体差异。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IL-1α下调HaCaT细胞AQP3mRNA的表达,且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1μg/LIL-1α可以下调其表达,在100μg/L时,其作用更为明显(F=37.86,P〈0.0001)。随浓度增加,IL-1α对AQP3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亦增加,以100μg/L组最明显。10μg/L的IL-1α在处理后6h降低了HaCaT细胞AQP3蛋白的表达,但随时间延长,其表达又有上升。结论IL-1α可以下调HaCaT细胞AQP3mRNA及蛋白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和皮肤光老化的发生相关。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Α 角质形成细胞 水通道蛋白3 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