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皮肤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JaseFscanningmicroscopy,CLSM)俗称皮肤CT,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它以激光作为点光源对皮肤进行逐层扫描,获得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组织影像学图像改变,再根据表皮及真皮浅层组织的影像学改变对皮肤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 标签: 扁平苔藓 组织病理 显微镜 共聚焦激光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308nm:住分子激光联合卡泊醇软膏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自身对照试验将入选的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沿躯干中线分为两侧,一侧为治疗组,给予308nm;住分子激光照射治疗,2j欠/周,同时给予卡泊醇软膏外用,2次/(1;另一侧为对照组单纯用308nm;住分子激光照射,2次/周,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积分及308nm;住分子激光累积荆量。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试验,治疗组第8周时PASI为(0.76±0.29),对照组为(0.83±0.2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PASI积分为3.28±0.62,明显低于对照组[5.02±1.05,(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激光平均累积量为(5.47±2.06)J/c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5±2.23)J/cm。(P〈0.05)。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卡泊醇软膏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可以提高远期疗效,减少激光累积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准分子激光 卡泊三醇
  • 简介:目的观察810nm半导体激光脱毛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脱毛机对216例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治疗,波长为810nm,光斑面积12mm×10mm,能量密度6~10J/cm2,脉宽5~400ms,治疗间隔6~8周。结果216例患者经4~6次连续治疗后均达到理想的脱毛效果,治疗后毛发明显减少,再生毛发细小,浅谈。治疗次数达到6次或以上可显著提高疗效。结论半导体激光脱毛安全有效。

  • 标签: 激光 半导体 脱毛
  • 简介:广东省皮肤病医院激光整形美肤中心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高素质皮肤科医生和医学美容专业人才队伍,技术力量雄厚,在损容性皮肤病治疗、激光美容医学、中医美体塑形、注射美容和美容整形外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斥巨资引进英、美、德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皮肤美容激光治疗仪和美容护理设备,通过激光平台的精细外治和中西医结合的内调治本,将医学美容与生活美容完美结合提供有针对性与科学性的美容治疗和护理方案。

  • 标签: 激光治疗仪 皮肤病医院 美容整形 广东省 美肤 医学美容专业
  • 简介:目的评价Cynergy激光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日-2012年7月20日本院门诊40例患者,随机分为Cynergy激光治疗组(A)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照组(B),观察2组治疗效果。激光波长595nm和1064nm,染料激光组光斑为7mm,治疗能量密度为10~12J/cm^2,治疗次数1~6次。结果治疗组按个数计算有效率为82.58%,对照组按个数有效率为63.33%,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结论Cynergy激光治疗多发性寻常疣安全有效。

  • 标签: 多发性寻常疣 染料激光595 NM ND YAG 1
  • 简介:目的研究2940nm点阵铒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创面分为激光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用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B组不予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情况。A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14、30d分别收集标本,B组在以上相同时间点及瘢痕自然生长后70d分别收集标本,测量A、B组每个瘢痕增生指数(SEI),HE染色观察瘢痕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水平。结果A组治疗后第7、14、30dSEI分别为(2.52±0.13)mm、(1.67±0.09)mm、(1.18±0.10)mm,B组分别为(2.64±0.57)mm、(2.76±0.38)mm、(2.78±0.29)mm,A组治疗后3个时间点瘢痕逐渐减小,与B组相比明显下降;HE染色观察示A组治疗后第7、14、30d瘢痕组织内血管由粗大变细小,胶原纤维由排列不齐变排列整齐,B组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示A组VEGF水平逐渐降低,而B组与治疗前瘢痕内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2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的有效性可能与其下调与增生性瘢痕相关的VEGF表达有关。

  • 标签: 点阵铒激光 瘢痕 增生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尖锐湿疣fcondyloma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好发于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的柔软赘生物,可呈菜花状,少数患者可诱发癌变,又称为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本病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复发率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位居我国性传播性疾病的第二位,故日益受到重视。我科2009年8月~2013年1月对收治的CA患者采用CO2激光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并辅以人文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尖锐湿疣 激光 二氧化碳 干扰素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外生殖器尖锐湿疣对临床复发的影响。方法:86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开放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O2激光治疗,治疗组在CO2激光治疗后加做ALA-PDT光动力治疗。治疗后第1、2、3、4、6、8、12、24周分别进行随访。随访中发现复发疣体采用CO2激光治疗。结果:82例完成全部观察疗程,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在随访第3周开始至随访结束,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24周时,治疗组一次性治愈率80.95%,总复发率19.05%;对照组一次性治愈率50.00%,总复发率为5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A-PDT能有效减少CO2激光治疗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复发率,安全性高。

  • 标签: 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CO2 激光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配合A酸乳膏治疗跖疣的疗效。方法对129例多发性跖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给予中药浴足后,将A酸乳膏适量涂于疣体上面,轻揉片刻;对照组则每日只给予中药浴足。,2组中药浴足均每次0.5h,45℃〈温度〈55℃,30d为1个疗程,用药12周判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6.1%,对照组有效率为4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3,P〈0.01)。结论中药配合A酸乳膏治疗跖疣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跖疣 中药 维A酸乳膏
  • 简介:目的:探讨用红蓝光联合0.05%A酸乳膏治疗痤疮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60例门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0.05%A酸乳膏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0.05%A酸乳膏治疗,在给予同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得当的护理,治疗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6,P〈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痤疮患者应用红蓝光联合0.05%A酸乳膏治疗可以提高痤疮的疗效,缩短疗程,配合得当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红蓝光 痤疮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CA)患者在应用CO2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CO2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前后的CA患者血清中的IL-12、IL-10水平,并同时测定30例健康者血清中IL-12、IL-10的水平。结果:CA患者治疗前IL-12、IL-10水平分别为(50.1±4.09)ng/L、(97.3±38.5)pg/L,治疗后分别为(69.8±6.81)ng/L、(9.26±5.73)pg/L,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前患者IL-12、IL-10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IL-12、IL-10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CA患者后血清IL-12水平上升、IL-10水平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 标签: 尖锐湿疣 卡介菌多糖核酸 IL-12 IL-10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比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Google学术搜索引擎1998年1月至2012年5月间的文献,按照拟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SE11.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实验,合计12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ALA-PDT治疗组复发率低于CO2激光治疗组[OR=4.13,95%CI(3.17,5.38),P〈0.01];治愈率高于CO2激光治疗组[OR=1.72,95%CI(1.16,2.5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O2激光治疗组[OR=4.13,95%CI(3.17,5.38),P〈0.01]。结论:ALA-PDT治疗尖锐湿疣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治愈率。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期待更多合理设计的随机对照实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CO2激光 尖锐湿疣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和探讨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与睡眠质量和情绪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自评表(SAS),对我院皮肤科确诊为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3种脱发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青年组(15~29岁)、壮年组(30~44岁)、中老年组(>45岁)的PSQI及SAS得分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患者PSQI总分>7分,有睡眠问题;在PSQI的7个指标中,青年组主要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有差异(P<0.01);壮年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上有差异(P<0.05);中老年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上有差异(P<0.05)。青年组的斑秃及雄激素性脱发患者SAS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分值。脱发对于女性患者PSQI及SAS积分的影响大于男性。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r=0.487,P=0.000),说明睡眠与情绪焦虑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脱发性疾病,尤其是斑秃同时受到睡眠质量、精神因素的影响,因此恢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整情绪对预防斑秃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斑秃 脱发 雄激素性 脱发 生理性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卡泊醇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中Caspase-3和bcl-2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例银屑病患者经卡泊醇治疗前后皮损及非皮损区皮肤中Caspase-3和bcl-2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卡泊醇治疗后银屑病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泊醇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bcl-2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

  • 标签: 银屑病 卡泊三醇 CASPASE-3 BCL-2
  • 简介:目的:探讨PCR+膜杂交法CT/UU/NG联检测在临床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PCR+膜杂交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CT、UU、NG,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以及相关性。结果:PCR反向膜杂交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CT、UU、NG的筛查结果接近(P〉0.05),而男女筛查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法操作简便,筛查快速、准确,有与实时荧光PCR法相当的检测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膜杂交法 人乳头状病毒 PCR法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杂交检测方法。方法:选取靶基因16SrRNA基因和gD糖蛋白基因,设计2对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建立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以上4种病原体,并对其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建立的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敏感性分别为1CFU、3IFU、6.7pg/μL、1CFU、1CFU;各特异性探针只与相应病原体扩增产物杂交,未见交叉反应;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比较,一致率达96.8%,并显示能检出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双重感染。结论: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并能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在性病的快速诊断和病因学筛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反向斑点杂交 泌尿生殖道 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