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主因右侧鼻腔外侧缘赘生物15d,于2010年8月就诊。患者15d前右侧鼻腔外侧缘出现赘生物,逐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1个月前双足跖曾出现红斑、脱屑,自行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无明显好转。随后双手出现类似皮损,未消退。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输血史、介入治疗史等,有数次冶游史。其配偶未来我科就诊。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鼻腔外侧边缘见蚕豆大小扁平丘疹(图1a),双手掌、双足跖可见铜红色圆形、弧形斑疹,边缘附黏着性鳞屑,似领圈样(图1b,1c)。肛周可见2枚黄豆大小粉红色扁平丘疹,边界清晰,基底无明显红晕,表面湿润呈细颗粒状,无糜烂、渗液,质地较柔软(图1d)。鼻部及肛周皮损行醋酸白试验颜色改变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32;血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阴性;钳取右侧鼻翼及肛周皮损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阴性。患者拒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二梅毒。治疗:长效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3个月后复诊,RPR滴度1∶4,临床症状基本消退。随访至2012年9月,复查RPR阴性,TPPA阳性。

  • 标签: 梅毒 扁平湿疣
  • 简介:45岁男性患者。外阴及股部红斑、丘疹1个月,曾被当地医院误诊为湿疹及股癣且治疗无效。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TP-Ab)123.45COI,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64。确诊为二梅毒,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后皮损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误诊
  • 简介:由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北卡大学、广东省皮肤病医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岭南北卡性传播疾病国际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7月16日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来自美国及英国的MyronCohen、SenaArlene、SparlingFred、KevinFenton、DavidMabey等国际知名性病艾滋病领域著名教授,及国内相关领域知名教授,围绕性传播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新方法、新理念以及研究中的热点难点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临床治疗 高级研修班 岭南 论坛 国际
  • 简介:由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北卡大学、广东省皮肤病医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岭南-北卡性传播疾病国际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7月16日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来自美国及英国的MyronCohen、SenaArlene、SparlingFred、KevinFenton、DavidMabey等国际知名性病艾滋病领域著名教授,及国内相关领域知名教授,围绕性传播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新方法、新理念以及研究中的热点难点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临床治疗 高级研修班 岭南 论坛 国际
  • 简介:43岁男性患者,双手多发结节20余天,全身泛发性斑疹5d。曾于当地医院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血管瘤、寻常疣。液氮冷冻治疗无效。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1:128,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最后诊断:二梅毒。注射用苄星青霉素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3周后皮损基本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误诊
  • 简介:英语"青春"(puberty)词来自拉丁语"pubeffas",其含义是"具有生殖能力",是指儿童逐渐长大为成年人的个过渡,是根据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生殖器官功能逐渐发育成熟而指称的个特定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的年龄范围定为10岁~20岁,是少男少女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成长期.伴随身体迅速发展的是心理急剧变化.

  • 标签: 青春期教育 性教育 重要性 性健康
  • 简介:41岁女性患者,头面部、躯干及四肢泛发红色结节1个月。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1:64。诊断:二梅毒。予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深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3周后复诊,皮损明显消退;3个月后复查RPR1:8,再次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深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第2疗程结束后皮损基本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 简介:患者男,69岁。左腰背部肿物1年余。7年前诊断为'左侧乳腺癌',5年前行左侧乳腺切除术并腋窝淋巴结清扫。组织病理检查示转移性乳腺癌;皮肤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染色示ER和GATA-3均阳性。

  • 标签: 乳腺癌 根治手术 皮肤转移 男性 全科诊疗思维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主因右侧头皮多发红色丘疹、结节1年,于2013年2月就诊。患者于1年前(孕12周)发现右耳后出现米粒大小无痛性红色丘疹,逐渐增大;此后右侧头皮不断出现新发类似皮损,并迅速增大。部分皮损可自行缩小,有时触碰破溃后出血不止。现产后2个月,皮损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局部外伤史,无过敏性疾病及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其父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姑母有哮喘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头皮及中线附近见多发性丘疹、结节,淡红至暗红色,直径0.5~2cm不等,未见融合,表面光滑,质地坚实,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正常。右侧颈部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1枚,无压痛,活动度好,表面皮肤无异常(图1a-1c)。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7.4%(正常值0.5%~5%),血清总IgE125IU/ml(0~100IU/ml)。右侧头皮部位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消失,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管腔不规则,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凸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皮损采用钬激光治疗仪,1.0J脉冲能量,15Hz频率予以切除治疗。考虑患者皮损数量较多以及有自发性皮损缩小病史,因此予切除部分较大皮损,较小皮损未予处理,并嘱患者随访。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无新发皮损,遗留的较小皮损无明显增大,部分皮损自行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妊娠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因外阴红斑伴痒痛6年,于2014年11月21日就诊。6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阴囊皮肤出现绿豆大“疖肿”样皮损并化脓,自行处理并好转后于原部位出现瘙痒性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大,偶有渗出、结痂,时有轻度瘙痒、辣痛感,反复搔抓后红斑处糜烂;于多家医院按湿疹予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可稍缓解,但皮损从未完全消退,渗出与干涸交替。红斑渐向周围扩大,逐渐累及阴茎及左侧阴囊、阴阜。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

  • 标签: 乳房外PAGET病 阴茎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从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以及瘙痒、睡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等方面,通过对照研究,观察抗敏号方对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的t临床疗效,为进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门诊患者,按队列研究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运用抗敏号方,对照组予以开瑞坦治疗,2组同时外涂樟脑霜。疗程为4周。每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皮损范围、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量化评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量化积分、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在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影响度的症状改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46.88%;治疗组的疗效及对皮损范围、皮损严重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01),而在瘙痒和睡眠的改善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抗敏号方和开瑞坦治疗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具有定的临床疗效;抗敏号方对皮损范围、皮损严重度的改善优于开瑞坦,值得进步研究推广。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青少年及成人期 抗敏一号方 疗效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未婚。主因全身泛发性红色丘疹、结节2周,于2015年4月9日就诊。2周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皮疹渐泛发全身,无瘙痒等自觉症状。患者从22岁开始有同性性接触史,否认吸毒史、输血史、手术史、硬下疳史及其它传染病史。

  • 标签: 二期梅毒 HIV
  • 简介:许多甲病都需要手术来帮助诊断或进行治疗,如需要活检明确诊断,嵌甲、纵行甲黑线、甲床肿瘤的治疗等。根据不同的目的、解剖部位、病变特点,手术方法不尽相同。然而在多种多样的甲病手术治疗中有些技巧则几乎是通用的。文中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分别阐述甲手术中的些小技巧。内容涵盖了术前沟通、术前评估、术前抗生素应用、术前需要告知患者的信息、甲手术该如何消毒、局部麻醉的方法、止血带的使用、拔甲的方法、甲手术的敷料、术后疼痛管理、换药的方法、术后的感觉异常等。掌握这些技巧有利于手术医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指甲 甲外科 甲黑线 拔甲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主因肛周、外阴、腋下、颈部扁平丘疹2个月于2011年1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缘于2个月前肛周出现数个绿豆大小扁平丘疹,皮损渐增大、增多并扩展至外阴,无明显自觉症状。1个月前腋下出现类似皮损,起初为数个扁平丘疹,后丘疹扩大融合,中央渐愈合形成环状皮损。同时颈部出现环形斑丘疹,少许鳞屑。患者般情况可,

  • 标签: 梅毒 扁平湿疣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对男性性功能影响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5年1月106例男性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均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分成两组,每组53例,观察不同方式对男性性功能和排尿功能影响性。结果:排尿功能上,治疗后对照组自由尿流率、排尿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残尿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性功能上,对照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勃起功能障碍率分别为24.53%、16.98%,射精障碍率为24.53%、15.09%,研究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勃起功能障碍率分别为9.44%、7.55%,射精障碍率为9.44%、5.66%,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能降低对男性性功能影响性。

  • 标签: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Denonvilliers筋膜 男性 性功能
  • 简介:报告1例以环状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二梅毒。患者,男,阴茎、阴囊多个环状红色斑疹。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阳性,滴度1∶32;TPPA阳性。诊断为梅毒。4周规范治疗后皮损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环状皮损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湿疹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周期。方法对175例急性湿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5例患者中男81例,女94例,平均发病年龄(45.98±21.79)岁。其中首次发病者57例占32.55%,属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者118例占67.45%。其中19例(10.86%)认为有明显的诱发因素。有25例患者(14.28%)曾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渗出物细菌培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复方甘草酸苷的总体治疗周期与糖皮质激素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起效时间相对较慢。结论急性湿疹患者常有慢性湿疹病史,多无明显诱因,常伴随皮肤细菌感染。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湿疹疗效确切,患者住院时间与糖皮质激素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急性湿疹的治疗方法之

  • 标签: 急性湿疹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妊娠特异性皮肤病的命名及分类直存在争议,最新的分类将其分为妊娠性类天疱疮、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疱疹样脓疱病、妊娠性多形疹、妊娠丘疹性皮肤病(包括妊娠痒疹、妊娠瘙痒性毛囊炎及妊娠特应性皮肤病)五类。本文主要介绍妊娠特异性皮肤病的分类、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及对胎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皮肤疾病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