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作者署名单位,置于题目下方。作者姓名要全部依次列出。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邮政编码。在每篇文章作者中,未标明通信作者时,视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在论文首面脚注第一作者姓名以及E-mail。

  • 标签: 作者署名 投稿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通信
  • 简介:荧光示踪技术是激发光通过激发荧光基团到达高能量状态,而后产生发射光,并利用生物荧光影像分析技术直接检测活体生物体内细胞活动基因行为。最常用是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随后发现红色荧光蛋白(redfluorescentprotein,RFP)在灵敏度信噪比方面均比GFP高,此外还有黄色荧光蛋白(yellowfluorescentprotein,YFP)等,这为基于GFP体内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互补工具。随着荧光蛋白在细胞生物学上广泛应用,使活体细胞显像问题得以解决,并且获得了空前发展。尤其是荧光蛋白可以对各种细胞过程进行显像示踪,这些蛋白可作为报告基因,独特荧光光谱能在体内外对尚未明确细胞过程进行示踪。比如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在细胞水平有何异常?荧光蛋白活体成像能观察各种肿瘤模型中肿瘤细胞生长发展,包括肿瘤最初发生,肿瘤细胞随后迁移入侵,转移播种,生成血管以及肿瘤宿主微环境间相互作用等。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各个阶段研究中,本文就近些年来荧光示踪技术在肿瘤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研究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肿瘤发生发展 应用 protein 示踪技术 红色荧光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性脑桥梗死危险因素、病因分型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选择发病2周内、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有阳性发现病例,排除同时存在前后循环梗死或同时存在脑桥与其他脑干部位梗死,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并进行病因分型;将单纯性脑桥梗死作为病例组,前循环脑梗死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单纯脑桥梗死危险因素、病因分型临床表现特征.结果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有高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1.007~1.389,P=0.041).病因分型中,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为穿支动脉疾病(OR2.343,95%CI1.086~5.057,P=0.030).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症状有头晕/眩晕(OR1.827,,95%CI1.024~3.259,P=0.041)、恶心呕吐(OR2.631,95%CI1.267~5.464,P=0.009)、复视(OR5.103,95%CI1.342-19.404,P=0.017)、耳鸣(OR10.512,95%CI1.119~98.714,P=0.040)、行走不稳(OR2.547,95%CI1.328~4.884,P=0.005).与单纯脑桥梗死相关体征为眼球震颤(OR9.368,95%CI3.251~26.991,P=0.000)、单侧肢体感觉障碍(OR3.145,95%CI1.051~9.412,P=0.041).结论单纯脑桥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因分型与前循环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中高糖化血红蛋白、病因分型中穿支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中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复视、行走不稳、眼球震颤、耳鸣单肢感觉障碍更为突出.

  • 标签: 脑桥梗死 前循环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病因分型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发育阶段研究首发症状及临床特征,探讨脑梗死发生与颈内动脉病变关系。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5月连续住院78例儿童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息儿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首发症状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出血型缺血型)中特点。将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图像清晰缺血型烟雾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rack,TIA)组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组,比较两组Suzuki分期差异。结果78例患儿中男36例(46.2%),女42例(53.8%)。起病年龄18个月~17岁,平均(8.55±5.80)岁,5~10岁患儿47例(60.3%)。幼儿期首发症状仅见肢体无力抽搐,发作性头痛从学龄前期开始出现,学龄期开始出现视力障碍不自主运动,记忆力下降等。脑缺血型烟雾病72例(92.5%)。缺血型首发症状多见TIA51例(43.1%)、肢体瘫痪15例(20.8%)、发作性头痛22例(30.6%)、肢体麻木11例(15.5%)、抽搐8例(11.1%)、言语障碍6例(8.5%)等。出血型首发症状为头痛伴意识障碍(50%)、伴肢体无力(50%)、伴言语障碍(16.7%)。C部位多在额颞顶叶,脑血管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系统。出血部位多在脑室系统(50%)。其次为基底节(55.4%),丘脑额颞叶各占16.7%。TIA组(27例)Cl组(27例)脑血管造影Suzuki分期无显著性差异(X2=1.054,P=0.596)。结论5~10岁为儿童烟雾病发病高峰期,临床以缺血型为主,出血型少见。不同年龄发育阶段临床首发症状有所差异。以TIACI为表现缺血型烟雾病息者DSASuzuki分期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烟雾病 儿童 临床表现 脑血管造影 脑梗死
  • 简介:位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患病率明显升高。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瘤临床特点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采取血管内治疗方法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瘤临床资料。共32个动脉瘤,其中24个动脉瘤以弹簧圈单纯栓塞,5个宽颈动脉瘤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个小脑后下远端动脉瘤采取Onyx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2个动脉瘤未栓塞。结果栓塞动脉瘤30个,其中完全栓塞18个(60%),次全栓塞8个(26.7%),不全栓塞4个(13.3%)。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20例,4分(轻度残疾)4例,3分(重度残疾)1例,1分(死亡)2例。结论早期血管内栓塞是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瘤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老年人 栓塞
  • 简介:目的比较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中心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化原则分入阿司匹林治疗组或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0.1g·次-1·d-1,口服或鼻饲.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片,75mg·次-1·d-1,口服或鼻饲.其他治疗原则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SA)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予以处理.分别在入院时治疗后21d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ifedRankinScale,mR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所有出血、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再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病死率;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及治疗总费用、药物费用、药占比.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21d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21(4)比0~15(3)(z=-4.826,P=0.000),氯吡格雷组0~15(7)比0~14(3)(z=-3.086,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1dmRS评分较入院时也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5(3)比0~6(2)(z=-3.240,P=0.001),氯吡格雷组0~5(4)比0~6(2)(z=-2.547,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21d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再发率、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

  • 标签: 心房纤颤 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预后
  • 简介: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SWS)患儿癫痫发作与头颅MRI提示脑皮层钙化萎缩相关性.方法对2004年至2013年间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确诊为Sturge-Weber综合征14例患儿进行MRI检查,其中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4.15岁±2.84岁(0.8~10.0岁).所有患者病变部位均为单侧大脑半球.MR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及轴位T1WI、轴位FSET2WI、SWI及增强后轴位T1WI.观察所有图像以确认脑内病变位置及范围;利用SPIN软件观察钙化情况并进行评分.在T2WI上测量病变累及层面两侧脑半球面积并计算得到脑萎缩比值(BAR);记录每个患儿临床资料:首次癫痫发作年龄、癫痫发作频率(SSF)及癫痫持续时间以及IQ评分.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版进行数据分析:对钙化评分、脑萎缩比值与临床状况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4例SWS患儿患侧脑实质均发生不同程度脑萎缩,7例出现皮层钙化,BAR与钙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0).BAR与首次癫痫发作年龄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77,P=0.00).同时,BAR与患儿IQ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54,P<0.05),即萎缩程度越重则患儿智力水平越低.有明显钙化(评分=2)患儿IQ评分均值比无皮层钙化(评分=0)明显降低(55±42,96±13,P=0.03).结论Sturge-Weber综合征脑萎缩程度与癫痫发作时间有关联性,首次癫痫发作越早,脑萎缩越明显;患儿脑萎缩、皮层钙化程度也与其智力水平具有明确关系.

  • 标签: STURGE-WEBER综合征 癫痫 钙化 脑萎缩 MRI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损伤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假损伤组、颅脑损伤组及rhEPO组。采用改进Feeney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rhEPO组伤后即刻腹腔注射rhEPO(3000IU/kg);伤后3h、12h、24h、48h、72h、5d7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伤后3h,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明显升高,伤后24h达最高峰,随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至伤后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后,每个时间点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伤后3h,血清TNF-α水平也明显升高,伤后12h迅速达到最高峰,随后其水平逐渐下降;伤后3d,其水平又再次升高,随后又逐渐下降,至伤后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后,每个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F-κBTNF-α可能在颅脑损伤后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rh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TNF-α表达而减少损伤脑组织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神经变性痴呆代表,在老年期痴呆中,AD占50-60%以上。遗传因素、老化、脑外伤、铝中毒等多种因素与AD发病有关,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cardio-cerebrovascularriskfactors,CRF)在AD发生发展中作用不大。但越来越多证据提示CRF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颈动脉硬化、肥胖、缺乏锻炼、吸烟等在AD发病中也伴有重要角色。CRF可能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AD共同危险因素,增加了AD发病易感性,加速了AD进展。积极控制CRF,不但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发生,也可能预防AD发生或减缓其临床恶化。本文就CRFAD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关系研究进展 危险因素 因素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儿童腺样肥大引发睡眠呼吸障碍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编写工作终于完成,就要和大家见面了。此编写过程时间长近1年半,参与编写专家开过多次不同形式会议进行讨论,并以发送邮件等形式征求编委意见,电话或网络会议十余次,最终形成了此共识。我们认为有必要回顾一下编写过程,也是向同仁一个汇报。腺样又称增殖,是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淋巴组织,正常生理情况下,

  • 标签: 睡眠呼吸障碍 腺样体肥大 编写工作 中医诊疗 专家 引发
  • 简介:住院总医师培养是医院管理重要环节,对医师、科室医院都意义重大[1]。对医师自身来说,住院总医师阶段是衔接住院医师主治医师重要环节,通过这一阶段培养,住院医师可以得到临床诊疗技术组织管理能力提升。对医院科室来说,可以通过住院总医师培养阶段,全面考察医师业务水平、行政管理能力医德素养,为以后业务骨干人才梯队培养提供依据”[2]。

  • 标签: 住院总医师 人事 科研 临床
  • 简介:随着医学知识与技术日益进步,医护分工逐渐精细,相互协调以使服务更臻完善,以达整体护理满足患者需求。骨科护理是体现整体护理专科,从骨折发生至康复,护理从医院至回到社区。除了医疗专科,骨科专科护理支持对患者照顾绝不能缺少。提高骨科护理专业水平,最重要是护理人员需保持与时俱进高素质骨科护理培训。骨科专科护士要接受从基础至专科有系统而循序渐进式培训,知识技术更扎实,专业使命自信使他们感受到服务需要创新。香港骨科专科护士在跨界顾问服务护理门诊工作开展,显示着骨科专科护理更趋成熟,为协调好医生、护理好患者而不断努力,让护理服务求进求新。

  • 标签: 骨科护理 专业培训
  • 简介:目的总结单侧Poppen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松果区脑膜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16例松果区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其中经右侧Poppen入路13例、左侧人路3例,术中行脑室引流术处理脑积水4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病理学诊断均为脑膜瘤。术后发生同向偏盲2例,Parinaud综合征加重1例,复视加重1例。11例(全切8例,未全切3例)术后随访0.5—4年,全切患者均恢复;未全切患者行放疗,随访肿瘤无进展。结论单侧Poppen入路显微手术适用于大部分中小型松果区脑膜瘤;对于体积较大或者对侧侵袭较多脑膜瘤,因显露不完全而难以全切,小脑幕上下或者大脑镰两侧联合入路可作为备选方案。术中或术前行脑室外引流术可增加术中显露程度,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脑膜瘤 松果体区 POPPEN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旨在比较中国北京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住院患者基线特征、卒中治疗住院结局差异。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于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北京地区11个研究中心连续收集了1775例急性卒中及TIA患者。加拿大安大略省数据来源于2007年4月~2008年3月安大略省11个卒中中心3551例卒中及TIA患者。本研究对北京地区患者基线特征、卒中治疗住院结局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与加拿大卒中登记研究中安大略省数据进行比较。结果①基线信息:北京地区患者较安大略省患者年轻(64.5±12.9vs70.2±15.3,P<0.001),并且男性较多(64.8%vs51.6%,P<0.001);既往史有吸烟、饮酒、卒中、高血压比例北京地区均高于安大略省(P均<0.001),而既往史有TIA、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的人数安大略省高于北京地区(P均<0.001)。②院前信息:与安大略省患者相比,北京地区患者使用救护车到达急诊比率较低(33.5%vs78.4%,P<0.001),并且2.5h内到达急诊比例较低(21.0%vs42.4%,P<0.001)。③治疗情况:北京地区患者中,进行影像学检查比例低于安大略省(93.9%vs99.2%,P<0.001),并且进入卒中单元治疗比例较低(23%vs64.7%,P<0.001)。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北京地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比例较低(8.1%vs17.4%,P<0.001),然而伴有心房颤动患者中,给与抗凝治疗比例两者无明显差异(75.9%vs75.5%,P=0.945)。北京地区安大略省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给予抗栓治疗比例相近(77.0%vs77.9%,P=0.544)。④结局事件:与安大略省地区相比,北京地区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卒中比例较低(3.4%vs5.1%,P<0.001),然而住院期间肺炎发生率较高(12.5%vs7.6%,P<0.001)。北�

  • 标签: 卒中 卒中治疗 结局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日间化疗病房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解决肿瘤患者住院难、治疗不及时、患者流失等方面的问题。方法:确定日间化疗收治对象、收治流程;建立日间化疗管理新模式;对新模式运作进行不断优化、改进创新,实现日间化疗病房医护一化管理新模式。结果:日间病房在医护人员配置空间设置上可节约成本约50%以上。从2010年至2013年,日间病房患者由治疗轮次1轮增加到2-2.5轮,每月治疗人次由300人次增加到900多人次,日间化疗病房床位使用率由100.50%上升到245.00%;2013年患者住院满意度达99.95%,比2010年上升3.93%;获得患者表扬信由47封上升到299封。连续2年无投诉。结论:综合性医院设立日间化疗病房在方便肿瘤化疗患者治疗同时,明显缓解了肿瘤患者等候住院时间,提高了病房床位使用率,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日间化疗 医护一体化 创新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颅咽管瘤术后治疗效果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咽管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0例,次全切14例,大部分切除6例;症状改善(有效)44例,恶化10例,死亡6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釉质上皮型49例,鳞状乳头型11例。釉质上皮型肿瘤直径为2-4cm所占比例(32.7%,16/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81.8%,9/11,P〈0.05),而直径〉4cm所占比例(61.2%,30/49)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9.1%,1/11,P〈0.05),釉质上皮型肿瘤呈实性所占比例(6.8%,4/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36.4%,4/11,P〈0.05)。手术有效患者中肿瘤大部分切除所占比例(2.3%,1/44)明显低于手术无效(恶化+死亡)患者(31.3%,5/16,P〈0.05)。结论不同病理学类型颅咽管瘤患者在肿瘤大小及肿瘤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重要因素。

  • 标签: 颅咽管瘤 病理学类型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如今,专家名声似乎不太好,但是专业口碑还不错,以至于前两天无意间翻看一本电影杂志,影评人这个头衔前面还要加上“专业”两个字。我搞不太清楚影评人和专业影评人区别,猜想或许是为了强调这篇评论作者权威性。不过,加上了“专业”,其专业性也可能会被质疑,就像最近在网络上被炒沸沸扬扬罗锤子王自如论辩(图1),一个是天天制造噱头手机制造者,一个是号称“专业”手机测评机构。通宵争吵后,连我们这些在手机方面不专业外行都看出了手机测评专家王自如败北了。论辩之后周一,王自如在微博上公布了一条6分钟视频,为锤子SmartisanT1视频测评中出现错误误导向观众公众道歉。同时,王自如还表示,面向厂商收费咨询业务叫停,未来会停止更新视频休整一段时间。新Zealer视频测评将不会自称第三方,并在显著位置说明投资方情况。

  • 标签: 专业 卒中中心 认证 质量
  • 简介:在国际上,经过30多年发展,以睡眠疾病诊疗为主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本文重点从国际睡眠医学发展特点、国内睡眠医学发展、睡眠呼吸医学发展及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其中,对睡眠呼吸障碍认识是催生睡眠医学这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学术引擎,而提高睡眠呼吸障碍诊疗研究水平将是促进学科建设持久驱动力。

  • 标签: 睡眠呼吸障碍 睡眠医学 发展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清中IL-1β表达水平与脑水肿变化相关性。方法通过自体血注入法成功制作稳定雄性高血压大鼠脑出血模型(ICH组,行为学判定异常,30只)对照组(30只),在脑出血后8、16、24、48、72120h采用右脑半球干湿法测定脑含水量ELISA测定外周血血清中IL-1β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采用二次项非线性回归分析,了解二者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H组脑出血后大鼠立即出现行为学异常,但在120h已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ICH组大鼠血清IL-1β在16-72h出现明显高水平表达,脑含水量在24-72h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120h时,两项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1β表达水平与脑水肿二者变化规律存在正相关性(r=0.906,P〈0.001)。结论ICH组大鼠血清IL-1β变化趋势与脑含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血清IL-1β可作为ICH后脑水肿程度一个判定指标,为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高血压 白细胞介素-1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