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学知识与技术日益进步,医护分工逐渐精细,相互协调以使服务更臻完善,以达整体护理和满足患者需求。骨科护理是体现整体护理的专科,从骨折发生至康复,护理从医院至回到社区。除了医疗专科,骨科专科护理支持对患者的照顾绝不能缺少。提高骨科护理的专业水平,最重要是护理人员需保持与时俱进的高素质骨科护理培训。骨科专科护士要接受从基础至专科有系统而循序渐进式的培训,知识和技术更扎实,专业使命和自信使他们感受到服务需要创新。香港骨科专科护士在跨界顾问服务和护理门诊工作的开展,显示着骨科专科护理更趋成熟,为协调好医生、护理好患者而不断努力,让护理服务求进求新。

  • 标签: 骨科护理 专业培训
  • 简介:目的:定量了解医养结合老年科患者每日所需的护理时间,探讨其与分级护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完善老年分级护理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记录法对安徽省某大型综合医院医养结合老年科进行了连续7天、以满足232名老年患者全部护理需要为目的的护理操作内容和时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不同护理级别、相同ADL分级的老年患者每日所需直接护理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护理级别、不同ADL分级的老年患者每日所需要的直接护理时间及总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L评分能直接反映老年患者对直接护理的需求,能有效提示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应的实际护理需求。建议在老年科由医生确定老年患者分级护理的I、II、III级,再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应用ADL量表进行A、B、C分级,即将老年患者划分为IA、IB、IC、IIA、IIB、IIC、IIIA、IIIB、IIIC9项护理等级。

  • 标签: 医养结合 老年患者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分级标准
  • 简介:目的:测算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时间需求,为老年无陪护病区夯实基础护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老年无陪护病区5个方面的37项基础护理项目进行工时测定与频次记录,同时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算不同ADL等级病人每日基础护理工作时间。结果:不同ADL等级老年病人基础护理需求不同,除Ⅱ级与Ⅲ级无明显差异外,ADLI级至Ⅳ级老年病人总的每日基础护理时间整体呈递增趋势,老年无陪护病区平均每人每日所需基础护理时间为224.96~248.80rain(95%C1)。结论:根据ADL等级计算基础护理工作时间准确、客观、简单、方便;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工作时间长,为保证护理质量,建议根据基础护理时间需求增加相应护理人员。

  • 标签: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基础护理 工作量 老年病人
  • 简介:在国际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睡眠疾病诊疗为主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本文重点从国际睡眠医学发展特点、国内睡眠医学发展、睡眠呼吸医学发展及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其中,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认识是催生睡眠医学这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学术引擎,而提高睡眠呼吸障碍的诊疗和研究水平将是促进学科建设的持久驱动力。

  • 标签: 睡眠呼吸障碍 睡眠医学 发展
  • 简介:荧光示踪技术是激发光通过激发荧光基团到达高能量状态,而后产生发射光,并利用生物荧光影像分析技术直接检测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最常用的是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随后发现的红色荧光蛋白(redfluorescentprotein,RFP)在灵敏度和信噪比方面均比GFP高,此外还有黄色荧光蛋白(yellowfluorescentprotein,YFP)等,这为基于GFP的体内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补工具。随着荧光蛋白在细胞生物学上的广泛应用,使活体细胞显像问题得以解决,并且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荧光蛋白可以对各种细胞过程进行显像示踪,这些蛋白可作为报告基因,独特的荧光光谱能在体内外对尚未明确的细胞过程进行示踪。比如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在细胞水平有何异常?荧光蛋白的活体成像能观察各种肿瘤模型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包括肿瘤最初的发生,肿瘤细胞随后的迁移和入侵,转移播种,生成血管以及肿瘤和宿主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等。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各个阶段的研究中,本文就近些年来荧光示踪技术在肿瘤细胞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肿瘤发生发展 应用 protein 示踪技术 红色荧光蛋白
  • 简介:为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提高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研手段,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推动临床护理工作的改革,提高临床护理研究水平,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主办、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临床护理改革与创新能力提高培训项目(水滴行动)第二期第一次培训班”于2014年3月20-21日在京举办。与会学员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医院临床护理科研及论文写作骨干64名。

  • 标签: 临床护理人员 创新能力 培训项目 培训班 改革 临床护理科研
  • 简介:目的:通过学科评估了解医院学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方法2012年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39个临床医学学科进行评估,与2006年和2009年的评估数据进行比较,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制约(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SWOT)分析。结果2006年和2009年学科评估中≥600分的学科分别为2个和9个,2012年学科评估≥600分的学科增加到14个,学科评估中医疗、科研、教学、学科队伍和支撑条件等各个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提升。神经内外科的脑血管病专业在3次评估中一直占前两位,学科优势明显。结论我院学科水平整体发展势头良好,脑血管专业一直是优势学科。

  • 标签: 学科评估 脑血管病 发展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人格发展异常过程。方法运用GMPI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进行调查,分析2组人群差异及发现某些规律。结果失眠患者与健康人在三个年龄段存在的差异不同,其中童年期的差异尚小,仅仅表现于自主性发展水平弱于健康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失眠症患者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格发展不足,重点表现在思维方式、社会恐惧感、自主性三个方面(P〈0.05或0.01);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三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上小学之前,小于36岁的患者与大于50岁的患者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P〈0.05或0.01),但36~50岁之间的患者未发现与这2组患者的明显差异;在上小学至18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格发展方面,继续保持这一趋势,但在这个阶段,在某些方面,小于36岁的患者组与36~50岁之间的患者组的差异也渐趋明显,尤其体现在不良教养方式以及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独立性及自主性等方面。普遍的,小于36岁的患者组失眠症患者在自我分量表以及情绪情感分量表表现出的发展水平较低,而特殊的,在事业观维度,小于36岁的患者组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结论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存在差异,而且具有时代烙印。

  • 标签: GMPI 原发性失眠症 人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