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溧水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脑内血肿清除术;ICP监测组2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脑内血肿清除+颅内压监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再出血:ICP监测组为2例(8%),对照组为8例(32%);术后并发症:ICP监测组为5例(20%),对照组为12例(48%);两组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住院时间:ICP监测组为(12.08±3.46)d,对照组为(14.44±4.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监测颅内压值的变化,指导合理的治疗措施,可降低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脱水剂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平均住院时间
  • 简介:2010年我国新的高血压指南公布,促进了高血压防治理念的更新。同时,在国际高血压研究的热潮下,研究者提出高血压防治不仅要注意血压达标,更要关注血压管理的理论,高危人群的个体化治疗理念在“J”形曲线的争议中逐渐被接受,血压管理促进了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理念认识的提高。本文将从指南更新、降压热点、循证医学的转变以及针对性的治疗阐述从血压达标到血压管理的高血压防治理念。12010年高血压指南中多项标准的更新推动高血压防治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达标 血压管理
  • 简介:美国心脏学会(AHA)颁布降低高危患儿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报告(Circulation,2006,114:2710.)。该报告对8种极早期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疾病予以总结。这8种疾病分别是:(1)家族性高脂血症;(2)糖尿病:1型与2型;(3)慢性肾脏疾病;(4)心脏移植;(5)川崎病;(6)先天性心脏病;(7)慢性炎症性疾病;(8)儿童期癌症。这些有心血管危险的疾病处理流程大体可分为5步。

  • 标签: 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关危险因素 患儿 高危 家族性高脂血症 慢性炎症性疾病
  • 简介:目的:为了社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方法: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并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结果:4-7岁前开始训练的41例中能自理生活的27例占65.8%;8岁以后开始训练的66例中有29例可部分自理生活占43.9%。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社区康复 心理护理 小儿 生活质量
  • 简介:卒中监测对于长期、动态地了解卒中其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水平,以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医疗服务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卒中患者的预后,为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卫生政策决策者制订有效的防治防控策略、评价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国际上,如加拿大和芬兰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先进的卒中监测方法和模式[1-2],通过链接卫生行政数据库和临床数据库,开展以人群/医院为基础的卒中流行水平监测和医疗服务质量、卒中预后及其疾病负担等进行监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卒中病死率、死亡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本文对加拿大的卒中监测系统进行介绍,并就其对北京卒中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的启示进行探讨。

  • 标签: 卒中 监测 加拿大 北京
  • 简介:血压是我国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201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年度报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部分省市达到25%,全国患病人数估计达2亿,即每6个人就有一人是高血压患者。在中国,高血压所导致最常见疾病是卒中,而血压对卒中的影响远远高于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因此,提高我国血压的控制率对于减少卒中的发生、再发以及死亡是至关重要的。从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验中发现:老年人是血压控制不好的人群,也是卒中的高发人群,老年人的血压波动特点、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特点以及老年人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特点使治疗难度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因此,了解老年人群高血压特点及提出指导性的治疗建议有助于老年人群血压控制。另外,高血压的急症和亚急症也是高血压治疗中的难点,高血压患者在发生过度血压增高或突然血压增高时受累最明显的器官就是脑血管,因此,高血压急症中最常导致是卒中发生,其次才是心血管及肾脏并发症。而对这类高血压急症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也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 治疗
  • 简介:血压危象(hypertensivecrises)是指一系列需要快速降低动脉血压治疗的临床紧急情况。《中国急诊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0版)提出:急诊高血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概念: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和高血压危象,其中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及亚急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明确了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的范围。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明显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 标签: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亚急症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纳美芬对高血压伴脑肿瘤患者术后血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85例高血压伴脑肿瘤病人根据术前血压控制情况分为平稳控制组(98例)和非平稳控制组(87例)。按照投掷硬币法随机将两组又分为纳美芬治疗组(稳压治疗组52例,非稳压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稳压对照组46例,非稳压对照组45例),前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治疗6d,后者术后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常规监测血压,在术后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术后第3、5、7、14、60天进行GCS评估。结果纳美芬治疗组的患者血清COR在治疗后4、6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6dACT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意识改善状况在术后一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非稳压治疗组血压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非稳压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伴脑肿瘤患者术后使用纳美芬能显著改善应激状态、血压与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纳美芬 高血压 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HFMD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PSQI量表进行评估,然后比较其中不同性别、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病毒类型及居住情况者的PSQI量表评分结果,同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研究因素与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的关系。结果:120例HFMD患儿的PSQI量表评估结果较差,不同性别及及居住情况者的睡眠质量较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及病毒类型者的睡眠质量较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及病毒类型均是本类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HFMD患儿睡眠质量的改善。

  • 标签: 手足口病患儿 睡眠质量状态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和探究对伴过敏性鼻炎的鼾症病患儿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总体效果以及对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伴过敏性鼻炎的鼾症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ASHQ睡眠因子。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项ASHQ睡眠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伴过敏性鼻炎的鼾症病患儿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鼻部不适和打鼾症状和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其是一组安全、高效的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方案。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鼾症病 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 睡眠质量
  • 简介: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手术清除血肿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清除血肿 生存质量
  • 简介:血压已成为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估计,全球罹患高血压的人群约有10亿;我国高血压患者约1.6亿,其中获得良好控制者仅为6.1%.因此,近年已越来越关注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其预防策略亦备受重视.已经公布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和有关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正确防治高血压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仍有一些问题不十分清楚.笔者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其中有些观点尚待进一步地研究与探讨.

  • 标签: 高血压诊断 防治指南 治疗 高血压患者 重大疾病 人类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控制、生命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入院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后仅定期电话随访,不做过多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生命质量、睡眠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GQOL-74与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生命质量与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8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死亡23例,存活57例。对其中67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以GOS评分判断预后,其中死亡23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1例,中残32例,良好12例。结论严格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及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颅内压 脑室出血
  • 简介:血压小脑出血是脑出血的重症,病死率高。好发部位多在齿状核附近的小脑上动脉分支小脑半球、小脑蚓部。患者起病急,大量出血后病程进展快,易引起枕大孔疝致呼吸骤停。手术治疗是抢救生命的有效方法。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高血压小脑出血32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小脑出血 外科治疗 小脑半球 动脉分支 好发部位 小脑蚓部
  • 简介:(接上期)4治疗方法4.1支持高血压降压治疗的证据支持在高血压个体中给予降压药物降低主要临床心血管转归(致死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其他心血管死亡)危险的证据,来自1965-1995年间完成的大量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大多数为安慰剂对照试验。2003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SocietyofHypertension/EuropeSocietyofHypertension,ESC/ESH)指南提到了这些试验的荟萃分析。这些支持证据还来自降压治疗可以使高血压诱发的器官损害减轻,如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LVH)或蛋白尿,有可能伴随致死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下降,尽管这些证据明显是间接的,主要来自随机数据的事后相关性分析。

  • 标签: 高血压 指南 降压治疗 血压 血压控制 心血管风险
  • 简介:目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卡马西平.方法按起始剂量5mg/kg单药服用卡马西平54名患者,1周及2周后荧光偏振免疫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1周后大多数患者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90%),2周后多数低于正常范围(89%),副作用很少发生.结论卡马西平按起始剂量5mg/kg,1周后逐渐加量,能达到治疗效果且减少副作用.

  • 标签: 卡马西平 癫痫 血药浓度
  • 简介:1前言1.1原则欧洲2013版高血压治疗指南为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SocietyofHypertension,ESH)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于2003年及2007年联合公布高血压治疗指南之后的再次修订版。上一版指南发表至今已有6年,期间针对血压升高所展开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研究以及许多新成果的发表,使得新版指南的出版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在既往推荐建议的基础上加以精炼、修正和扩展。

  • 标签: 高血压 指南 降压治疗 血压 血压控制 心血管风险
  • 简介:神经源性高血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自Jannetta等[1]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以来,国内亦相继见诸报道[2-4].笔者自1984~2000年对285例入院前即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采用局麻下耳后小切口入路手术,经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神经源性 老年 诊断 外科治疗 随访观察
  • 简介: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52倒手术治疗分析:脑出血破入脑室发生率取决于出血部位是否接近脑室;手术方式选择与出血部位、血肿大小、血肿侵入脑室系统的范围及性状有关;Ⅱ、Ⅳ脑室及中脑导水管铸型是临床预后的决定固素;尽快恢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是治疗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的关键。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脑室 手术治疗 出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