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赵杰教授运用温阳法结合五脏功能观,阐释了广泛焦虑病因病机,认为其不能耐受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只是疾病之标,内在阳气不足以满足人体高等功能需求才是起病之本,病位在心、肝,故处方以补坎益离丹化裁恢复心肾轴阳气循环为主,兼顾肝阳。

  • 标签: 广泛性焦虑 中医 温阳法
  • 简介:目的:提高广泛焦虑症诊断的准确,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采用症状依据、严重程度依据、病因依据、内在关系依据、病程依据和排除依据,作为广泛焦虑症理论诊断模式的要素。其中病因依据和内在关系依据为以往各种诊断标准所没有。结果:症状依据、病因依据和内在间系依据三者构成诊断广泛焦虑症关键而本质的条件,而且病因依据和内在关系依据有利于确认症状依据属于广泛焦虑症的。严重程度依据、病程依据和排除依据三者构成诊断广泛焦虑症的外在对比条件。结果:广泛焦虑症的理性诊断模式使广泛焦虑症的诊断更加严谨,既利于确诊,也利于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广泛性焦虑症 理性诊断模式 诊断模式 神经症
  • 简介:目的:探讨广泛焦虑症与抑郁症自杀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组病倒进行回顾诊断,判断其是否合并广泛焦虑症(GAD),检查其自杀观念及行为,完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问卷(BDI)的评定。结果:①抑郁症合并广泛焦虑症为27.63%。②自杀组GAD例数及HAMA评分低于非自杀组。③合并GAD组HAMD评分高于对照组,BDI评分两组相当。结论:①抑郁症合并广泛焦眠症比例很高。②焦虑可以作为自杀的保护因子,抑郁严重程度、病程是自杀的预测因子。

  • 标签: 广泛性焦虑 抑郁症 自杀 抑郁量表 合并症
  • 简介:目的:观察手术期护理运用到甲状腺次切除手术患者中,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出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收并治疗的甲状腺次切除手术患者106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观察组53例患者施以手术期护理,比照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总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总分与SAS总分、SRSS总分都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术期护理运用到对甲状腺次切除手术患者辅以护理后,能够促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以提升,还可以增强患者的生命质量,成效较优,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手术全期护理 睡眠质量 价值 影响
  • 简介:通过综述强迫症与广泛焦虑障碍关系的研究文献,发现二者在概念界定、共病率、临床特点、非临床特点及行为特征上有一定的关系,并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研究现状 相关关系
  • 简介:目的验证安乐片与劳拉西泮治疗广泛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广泛焦虑症分为安乐片组(30例)、劳拉西泮(30例),疗程4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安乐片与劳拉西泮疗效相当(P>0.05).治疗第4周两组SAS、HAMA及HAMA因子分的减分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者副反应相当,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效果.结论琦云安乐片治疗广泛焦虑症有效,副反应轻微.

  • 标签: 安乐片 劳拉西泮 广泛性焦虑症
  • 简介:通过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创伤外科医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明显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对颅脑创伤患者诊断治疗不够重视,抢救与监护仪器较落后,而且有关颅脑创伤患者的现场抢救与转运、急诊室抢救和处理、手术指征和方案、手术后监护和护理、脑水肿防治和颅内高压的处理,以及并发症防治及康复措施等诸多环节尚存在明显不足,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其中,临床医师在决定广泛脑挫裂伤合并重症颅内高压患者手术原则和手术方法时存在较大差异和不规范,此为目前颅脑创伤临床治疗过程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 标签: 广泛脑挫裂伤 创伤患者 颅内高压 手术原则 重症 颅脑创伤
  • 简介:目的研究MRI阳性的学龄期儿童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患者切除手术的疗效,并分析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学龄期LGS儿童患者14例,其中左侧大脑半球切除术1例,单脑叶切除术9例,多脑叶切除术4例。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MRI显示局限性异常6例,广泛异常8例。病理灶切除9例。术后1年和3年的癫痫无发作率为64.3%和57.1%。其中病理灶切除和MRI显示局限病理者术后3年无发作率分别为75%和83.3%。术后较术前QOL改善者11例,术后IQ改善者9例。术后3年总体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6.07%±12.66%。满意度与术后无癫痫发作有明显相关(P=0.001)。术后使用AEDs较术前显著下降。结论切除手术治疗学龄期儿童合并病理灶相关的LGS癫痫控制效果良好,QOL和IQ显著改善,安全高。MRI显示局限性病理灶的患者应当优先考虑切除手术,完整切除病理灶疗效可能更好。

  • 标签: 癫痫外科 LENNOX-GASTAUT综合征 切除性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的手术要点。方法本组58例脑膜瘤患者经CT或MR检查确诊,其中采用颅眶颧或颅颧入路10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48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3例发生颅内外沟通者于肿瘤切除后“三明治”法行颅底重建,3例患者的残余瘤体行X-刀治疗。结果本组肿瘤切52例,大部切除6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者49例。随访6月~9.5年,8例有不同程度复发。结论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选择恰当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分块切除肿瘤,强调术中注意对重要神经和血管进行保护,这些要点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脑膜瘤 蝶骨嵴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6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作回顾分析.其中蝶骨嵴内1/3者6例,中1/3者4例,外1/3者6例.结果本组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切除1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死亡1例,来诊时已出现脑疝,术后未恢复,余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是提高肿瘤切除率,保留重要神经和血管的关键,可使大多数病人获得肿瘤切.

  • 标签: 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脑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总结自1984年以来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382例手术切除的体会,以提高此类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经内听道入路,切除肿瘤,其中132例手术是在神经功能监护仪的监测下进行.结果肿瘤切率为95%,面神经保留率73%;在神经功能监护仪的监测下,肿瘤切率为100%,面神经保留率为98%,耳蜗神经保留率为42%.自1990年以后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于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磨除内听道后壁,切除内听道内的肿瘤,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切.术中应用神经功能监护仪对面、耳蜗神经的辨认及保护尤为重要,并可估计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显微外科手术 听神经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脑深部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在BrainLabVV2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46例。其中脑脓肿4例,脑囊虫病2例,脑膜瘤2例,侧脑室内室管膜瘤1例,胶质瘤22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血管畸形4例和炎肉芽肿4例。除脑膜瘤外,其余病灶平均距脑皮质约30mm。分别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定出手术切口、骨窗大小,指示手术入路。结果40例病变切(87%),6例次切(13%)。骨窗平均30mm×40mm大小;平均导航误差小于1.2m。术后39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7例无变化,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定位准确可靠,切口和骨窗大小适当,术中合理采用导航与手术分离的方法,利用自然沟裂,加之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可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颅内深部病灶
  • 简介:目的介绍经颅开眶切除眼球后肿瘤手术技术经验及预后。方法回顾总结了经颅手术切除眶内肿瘤13例临床资料,探讨手术过程中保留视力,美容重建等难点和技巧。结果其中血管瘤8例和1例视神经鞘脑膜瘤全部切除,2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次切,1例假性肿瘤和1例错构瘤部分切除;随访7例(6例失去联系),其中6例术前突眼视力下降3~6个月内均恢复,1例突眼眼外展未恢复。结论经颅眶入路可根据肿瘤位置适当调整手术入路,更好的暴露眼眶内容物及肿瘤,能较好地保护眶内容物,基本不影响容貌。

  • 标签: 眶内球后 经颅 肿瘤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4例行肿瘤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外,其余肿瘤均为切(simpson分级Ⅰ级);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结论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但对于累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的肿瘤,是否切,取决于肿瘤与上述结构粘连的紧密程度。

  • 标签: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微侵袭手术(显微或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PAs)的鞍底修复技术与效果。方法对入院的458例PAs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肿瘤,以不同的手术技术修复鞍底。其中299例(65.3%)为PAs切除后鞍隔膜完好,无脑脊液(CSF)漏,仅有鞍底骨质缺损而行“单纯鞍底修复术”;159例(34.7%)因术中鞍隔膜破裂而有CSF漏液,行“严密鞍底修复术”。结果432例(94.3%)鞍底修复术后疗效良好,未出现CSF漏和其它并发症;26例(5.7%)经蝶术后发生CSF漏,其中18例行早期修补术,8例以腰椎穿刺CSF持续引流而治愈。结论对施行经蝶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PAs后的鞍底修复很有必要,这是防止CSF漏和垂体脱位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微侵袭神经外科 鞍底修复
  • 简介:目的总结64例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的体会,探讨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可能和可行.方法59例采用单侧枕下入路,5例巨大型累及岩尖斜坡者采用经岩入路,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切除56例(88%),次切除7例,大部切除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7例(89%),功能保留43例(67%).术前尚有听力者22例,术后听力保存者6例(27%)手术,死亡1例(1.5%).结论大部分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行Ⅰ期切除和面神经的保留,强调保护桥脑腹外侧静脉丛和小脑前下动脉的重要.对大型听神经瘤亦应争取面神经和听力的保留.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病变显微手术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26例脊髓髓内病变的临床资料,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手术切除21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炎肉芽肿4例,胶质瘤7例,室管膜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术后深浅感觉减退11例,深浅感觉障碍缓解15例;肌张力增高7例,偏侧肌力明显下降1例,排尿困难1例。脊髓功能稳定或改善24例,加重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很好地减少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病变中对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从而大大减少了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髓髓内病变 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感觉-运动区病变成功的手术切除,同时又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仍然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题.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术前和术中对感觉-运动区和锥体束的精确定位以及显微手术操作技巧的良好运用.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5例感觉-运动区病变的病例,探讨了感觉-运动区病变手术的操作要点.

  • 标签: 感觉运动区 病变 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