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寿命的延长,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首位导致死亡的疾病,更是导致成人残疾的主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同时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以上,缺血性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颅颈动脉狭窄,随着介入治疗材料及产品的改进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采用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治疗颅颈动脉狭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开展,必将在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方面扮演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

  • 标签: 介入治疗技术 颅外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支架成形术 疾病 二级预防
  • 简介:患者男,58岁,因"基底动脉及左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后16个月"入院。2009年8月10日16时患者在安静状态下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2h后症状基本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不适。2009年8月12日22时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言语含糊、复视、行走不稳伴左侧肢体无力,无抽搐大小便失禁,无声音嘶哑,无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急诊CT示:脑干梗死,

  • 标签: 左侧椎动脉 支架成形 植入术后 开口狭窄 再狭窄 2009年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症状性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冠状动脉支架断裂分型、发生率与发生时间、发生机制和防治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症状性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均与支架内再狭窄和闭塞有关,2例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术后症状减轻,1例患者服药观察,病情无加重。结论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可发生支架断裂,应定期复查:支架断裂可引起症状加重,目前治疗应个体化。

  • 标签: 动脉狭窄 支架 支架断裂
  • 简介:目的观察与评价单支架植入术与重叠支架植入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VBDA病人临床资料,共28个夹层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25个;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5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3个。采用单支架技术治疗夹层动脉瘤(单支架组)13个,重叠支架技术治疗(重叠支架组)15个。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DSA显示:单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2个,部分闭塞5个,无变化6个;重叠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7个,部分闭塞8个。两组动脉瘤闭塞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0)。单支架组发生支架内狭窄1例;重叠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所有病人临床随访8-75个月,均在随访结束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其中mRS评分0分20例,1分4例。结论单纯支架植入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且重叠支架技术有助于更好地闭塞夹层动脉瘤。得到更满意的影像学结果。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椎动脉 基底动脉 血管内治疗 支架
  • 简介: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 成形 介入治疗 治疗手段 CEA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6例病人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血管造影,术中植入自膨式支架,术后行神经专科及颈动脉超声随访.结果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16个,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现神经系统损害,颈动脉超声检查示靶血管开通且无明显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安全有效地解除颈动脉狭窄,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意外 支架
  • 简介: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 标签: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支架植入治疗小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采取单纯支架植入治疗小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术后造影:所有支架位置准确,在夹层动脉瘤段释放到位;16例病例均明显造影剂滞留。16例患者术后7d内均出院,并进行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影像学随访:16例患者均治愈,夹层动脉瘤未显影,动脉支架安放段均通畅,未出现血栓或出血以及后循环供血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单纯支架植入的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瘤,从支架植入前后影像对比,以及术后临床症状、造影的随访资料分析,单纯支架植入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夹层动脉瘤 单纯支架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主因头晕伴全身乏力10余天,于2010年8月3日至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患者于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改变无关,伴全身乏力、行走困难及持物不稳。16个月前因“双侧额顶叶急性梗死”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左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闭塞,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报告
  • 简介: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术后血管内皮损伤、胶原组织暴露和作为异物的支架均为引发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不能及时识别处理则成为再狭窄的重要原因。我们报告1例发生在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支架内的血栓形成,探讨其识别处理过程和可能的机制。

  • 标签: 支架内血栓形成 大脑中动脉 CEREBRAL 血管内皮损伤 ARTERY 常见并发症
  • 简介:  序言  本共识文件由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临床专家共识文件(CECD)专项工作组发起,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血管医学和生物学协会(SVMB)、介入放射学会(SIR)以及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共同完成.本文件旨在提供有关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现状的权威观点.……

  • 标签: 颈动脉 支架 共识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间断头晕7个月余,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7个月”入院,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桡动脉及肱动脉搏动减弱,自述左上肢血压110/70mmHg,右上肢血压144/90mmHg(1mmHg=0.133kPa)。于院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释放ExpressLD8/17mm球扩式支架一枚。术后左上肢桡、肱动脉搏动改善,双上肢收缩压差值降至15mmHg,头晕症状缓解。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左上肢动脉搏动减弱及头晕症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管腔狭窄率大于70%。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规律口服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血压控制在140-160/80-90mmHg之间;高血脂病史8年;支架植入术后规律口服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100mg/d,氢氯吡格雷片75mg/d,阿托伐他汀20mg/d)。患者无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吸烟及饮酒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0/80mmHg(左上肢),150/90mmHg(右上肢),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左上肢桡、肱动脉搏动较右侧弱。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灵敏,双眼球各向运动充分自如,无复视及眼震,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转颈耸肩对称有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深浅感觉查体对称,指鼻及跟膝胫试验尚稳准,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风湿、免疫、补体、血沉、C-反应蛋白亦正常,仅高密度脂蛋白值略低:0.78mmol/L(正常为>1.04mmol/L)。胸片、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

  • 标签: 再狭窄病例 动脉支架术 左锁骨
  • 简介:目的总结覆膜支架在颅底血管疾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3例使用覆膜支架治疗颅底血管病变的病例,其中颈内动脉瘤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4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例。结果成功释放支架覆盖病变12例;TCCF血管迂曲支架无法到达病变1例,改用可脱弹簧圈栓塞瘘口。释放支架后病变即刻消失10例,TCCF加用Onyx胶栓塞残余瘘口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残留内漏1例。放置支架的12例随访6~48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栓栓塞;术后3~12个月,DSA和(或)CTA复查4例,其中残留的内瘘消失1例,靶血管重塑无狭窄2例,血管闭塞1例。结论覆膜支架是治疗部分颅底复杂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远期效果尚需长期大样本的观察。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支架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1、3、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P300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对惠者卒中的复发进行登记.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支架置入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4%士15%,支架置入后颈动脉狭窄率为4.5%土6.0%,明显缩小;支架置入前患者的MMSE评分及P300潜伏期分别为20±5和434±78ms,在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MSE明显提高而P300明显缩短;而且随随访时间延长,P300及MMSE变化越明显;在随访期内患者无症状性卒中复发.结论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损害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溶栓后即刻置入支架的方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溶栓术后血管重新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动脉内溶栓加支架置入治疗的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溶栓后对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结果7例溶栓后均再通。基底动脉尾段狭窄1例,主干狭窄4例,头段狭窄2例.动脉狭窄率平均为85%.即刻置入冠脉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残留狭窄率小于20%。术后复查点片状脑出血2例。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治疗能够防止血管再闭塞及卒中复发,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基底动脉血栓 动脉溶栓 支架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第一致病原因,外科治疗是解决这一疾病的根本方法。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引进使得该病的生前诊断得以实现;而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也顺应医学发展的潮流,从载瘤动脉结扎术发展到显微外科下的动脉瘤颈夹闭术。在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最佳方式——无论是介入栓塞治疗(endovasculartherapy,EVT)还是手术夹闭仍然是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国际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短、中期结果均显示EVT在残死率、癫痫发病率等方面优于手术夹闭。

  • 标签: 血管内支架 瘤治疗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硬脊膜脓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3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例硬脊膜脓肿患者(男1例,女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完全瘫痪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予以抗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另2例未完全瘫痪患者行手术治疗。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均表现脊柱疼痛、发热、肢体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2例未完全截瘫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改善;2例完全截瘫患者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结论硬脊膜脓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病程缓急、患者全身状况及脊髓受压情况、手术是否及时等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硬脊膜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极为重要。

  • 标签: 硬脊膜外脓肿 抗生素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用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覆膜支架治疗5例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于3个月后对2例患者进行DSA复查。结果5例病人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覆膜支架 颈内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和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椎动脉平均狭窄率为62.4%±3.5%,均行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并对病人进行短期和中期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结果: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及形态15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7例,减少70%4例。围手术期急性支架内栓塞2例。所有病人平均随访(22±2)个月,发生轻度支架内再狭窄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4例.无明显改善2例。短期随访血管狭窄率为0-50%,平均10.1%±2.0%;中期随访血管狭窄率为0-60%,平均12.2%±2.3%;其平均狭窄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lek评分为1分24例,4分2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成形术 支架 药物洗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