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过对众多团队项目的层层筛选和国家基金委综合评定、广东省科技厅现场考察评比,我们研究所于2000年获得了关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分子机制及基因治疗实验研究"的广东省科技厅团队科研基金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科研实践,对管理和运作大型的团队科研项目,有了一点体会.

  • 标签: 科研基金项目 神经医学 团队成员 规章制度 遗传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CA)A1优势征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及生长方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28例,其他部位的动脉瘤244例,其余非动脉瘤患者128例。比较各组间A1优势征发生率的差别;同时比较A1优势征与A1对称患者动脉瘤生长方向的区别。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显示A1优势征的发生率在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63.3%;其它部位动脉瘤患者为17.6%,非动脉瘤患者为20.3%。前交通动脉瘤中A1优势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A1优势征的前交通动脉瘤向前上生长者明显高于A1对称者,分别为53.1%和31.9%(P〈0.05);向后下、后上方的生长者总计少于A1对称者,分别为22.2%和42.6%(P〈0.05)。结论A1优势征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及生长方向密切相关。

  • 标签: 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 前交通动脉瘤 生长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5具国人成年尸头标本经甲醛固定,采用显微解剖技术,经一侧入路显露和观察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及其毗邻关系,以探求最佳显露途径,并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2年收治的9例包含后交通动脉瘤在内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15具尸头的30支后交通动脉中,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成功显露15支(50%),后交通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后外侧壁者16支(53.3%),后壁者6支(20.0%),后内侧壁者8支(26.7%).后交通动脉起点至颈内动脉穿出硬脑膜的距离为(8.74±2.57)mm,后交通动脉主干直径为(1.67±0.39)mm,通常在视交叉前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对侧视神经,即可显露后交通动脉起始点内侧面.1具标本须经过视交叉上外侧,在对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颈内动脉才能显露对侧后交通动脉及其起始部.在视交叉前间隙,经过对侧视神经下方探查该部位是较理想的途径,切开对侧硬脑膜镰状韧带,避免损伤视神经至关重要.9例经手术夹闭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经一侧翼点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者3例.结论严格选择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经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 标签: 一侧入路显露 对侧后交通动脉瘤 显微解剖学 脑动脉瘤 显微解剖技术
  • 简介:在所有致伤原因中,道路交通伤(roadtraffcin-jury,RTI)占50%~60%,至今仍呈上升趋势[1~3].在因RTI而致死的患者中有50%~70%为颅脑创伤,其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时,伤情则更严重,抢救更为困难,死亡率高达40%以上[4].1995年1月~2001年6月我科救治这类伤员51例,现将其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胸腹腔脏器伤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手术夹闭的121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20例,Ⅱ级57例,Ⅲ级29例,Ⅳ级12例。按动脉瘤瘤顶指向分类,前交通动脉瘤主要分为5型,向前12例,向下13例,向上49例,向后23例,多方向24例。结果121例138个前交通动脉瘤中,手术成功夹闭135个;2例(3个动脉瘤)手术夹闭困难,行动脉瘤包裹。有12例患者手术夹闭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根据GOS评分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01例,中残11例,重残5例,死亡4例(因手术后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顽固性颅内压增高而死亡)。结论夹闭手术对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入路主要以翼点入路为主,但手术夹闭要结合多种因素个体化对待。

  • 标签: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早期运用翼点手术入路治疗。结果瘤颈夹闭92例,动脉瘤孤立6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术后按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91例,中残(生活能自理)2例,重残(需他人帮助)2例,死亡3例。随访80例,时间9-24个月,病人预后良好7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应及早选择显微手术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诊治过程及手术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行头颅CT枪查,均碌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8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32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35次。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均采用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V—P术5例。32例中死亡1例,恢复良好22例,生活自理6例.扶拐行走、需人照顾2例,卧床、靠他人护理1例。对其中27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再出血发生,无死产。结论DSA检查应作为诊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主要方式:除了对Ⅰ~Ⅱ级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外,对其它患者可推迟到出血2~3周以后手术:掌握一定的显微手术技巧.对于顺利夹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预防和控制术中破裂出血尤为重要。

  • 标签: 小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行微弹簧圈栓塞的治疗经验。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33例,次全栓塞2例,动脉瘤颈部有残留2例。术后死亡1例。18例病人随访6-12个月。复查DSA显示:复发1例,行手术夹闭;余病人未见动脉瘤复发迹象。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针对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但需要进一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针对目前手术室专科护理发展中实践指南、压疮、手术部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热点问题进行综述,旨在提出我国手术室专科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研究现状,以提升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整体护理服务能力,同时推动手术室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压疮 手术部位感染 深静脉血栓 综述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内容[1]。如何改变护士把自己看作是质量管理中的被管理者的观念;如何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护理管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 疲溃综合征 管理能力
  • 简介:1病历摘要女,50岁。入院12d前突发晕厥,意识丧失2min,清醒后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可逐渐缓解;10d前突发额部胀痛,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复视;7d前右侧上睑下垂并渐加重。既往体健,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右侧上睑下垂,不能自主睁眼,右侧眼球外展位,上转和内收受限。

  • 标签: RATHKE囊肿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 简介:目的:探究Ⅲ型前列腺炎和睡眠障碍问题。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Ⅲ型前列腺炎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口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规用药,观察组除口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规用药外,再加一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药物,比较2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CPSI和PSQI评分差别不大,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CPSI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S-CPSI评分为(30.15±5.33)分,PSQI评分为(16.07±2.18)分,治疗后NIS-CPSI评分为(15.92±4.09)分,PSQI评分为(10.45±2.03)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S-CPSI评分为(31.07±5.21)分,PSQI评分为(16.59±2.33)分,治疗后NIS-CPSI评分为(22.68±4.27)分,PSQI评分为(13.40±2.82)分。结论: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往往合并有睡眠障碍,使用常规用药配合抗焦虑和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

  • 标签: Ⅲ型前列腺炎 睡眠障碍 镇静催眠药物
  • 简介:卒中管理与临床研究培训项目(StrokeManagementAndResearchTrainingProgram,SMART)是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美中神经科学与卒中促进学会主办,《中国卒中杂志》及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协办的临床及科研培训项目。该项目旨在强化卒中防治全面管理,促进神经科学术科研全面发展。为了展现神经科相关领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的进展,推广卒中防治前沿信息和理念,SMART项目组及《中国卒中杂志》将面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优秀论文征集。

  • 标签: 优秀论文 中华预防医学会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征稿 临床研究 神经科学
  • 简介:卒中管理与临床研究培训项目(StrokeManagementAndResearchTrainingProgram,SMART)是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美中神经科学与卒中促进学会主办,《中国卒中杂志》及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协办的临床及科研培训项目。该项目旨在强化卒中防治全面管理

  • 标签: 中华预防医学会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征稿 论文 培训项目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真正”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关系,以及该类型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近期2例临床诊断为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的术前病史、急诊头颅CT为典型的破裂动脉瘤表现,CTA确诊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动脉瘤开口均位于后交通动脉上,且距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结合部有一定距离,经术中DSA证实。综合动脉瘤情况选择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结论“真正”后交通动脉瘤多合并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合适病例选择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真正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7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动脉瘤51个,均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或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治疗。结果本组47例患者的动脉瘤均栓塞成功。术中支架完全释放者35例,近全释放者1例,半释放者11例;其中4枚微小动脉瘤(1.5mm×1.2mm~2.3mm×2.1mm)无法置入弹簧圈,进行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术后即刻Roymand分级,其中34枚完全栓塞,12枚近全栓塞,1枚部分栓塞(瘤腔内有少量造影剂显影)。患者于术后4个月—2年行颅脑DSA复查示,12例近全栓塞患者转变为完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患者转变为近全栓塞,无复发的病例。结论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

  • 标签: 动脉瘤 LVIS支架 栓塞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用韦氏智力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对24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和对照组20例正常人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的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切除直回组与保留直回组相比短时记忆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部分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术后的患者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等认知功能方面均存在障碍。直回切除对短时记忆有明显影响,而不参与智商的改变。

  • 标签: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直回切除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21例。结果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15例,瘤颈部分残留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再出血2例。21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DSA随访15例(9例即刻完全栓塞的患者造影复查动脉瘤仍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6例栓塞即刻大部分栓塞患者5例动脉瘤级瘤颈未显影,1例瘤颈仍部分显影;术后支架移位2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1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是安全的,复发率低,规范的操作、栓塞材料的合理选择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血管内栓塞 弹簧圈 支架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OMNP)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在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血管栓塞治疗的13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回访中对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前OMNP程度及治疗时机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完全恢复5例(38.5%),部分恢复4例(30.8%),无恢复4例(30.8%).其中部分OMNP的患者完全恢复率(75.0%)明显高于完全OMNP患者(22.2%),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55.5%)也高于中期(50.0%)及晚期(0.0%).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OMNP症状,早期栓塞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栓塞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不同科室护理人员所经受的道义性苦恼,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延边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状况苦恼,认知苦恼、情绪苦恼,行动蕾恼及其与一般特征的关系作了调查。将所收集的资料利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护理人员经受的状况苦恼分值为(72.94±25.59)分,认知苦恼分值为(36.63±11.12)分,情绪苦恼分值为(36.0l±8.27)分,除了状况苦恼在不同科室人群间有统讨‘学差异之外,道义性苦恼与护理人员在一般特征不同的人员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道义性状况的行动反应中,设想应付战略占76.8%,默认状况占15.9%。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注意引导护理人员正确对待来自多方的冲突,建议通过伦理决策这一道德思维模式,规范行为,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王作环境,解决各类冲突。

  • 标签: 伦理 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