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外科手术是小儿难治性癫癎的重要治疗手段,年龄已不再是手术的禁忌,这也对麻醉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儿无法配合术前检查,麻醉需要围术期全程介入,癫痫的特点要求在保证麻醉深度的同时,不能影响癫癎异常放电的观察。当前常用的镇静和全身麻醉药物对呼吸、循环干扰大,且随剂量增大明显抑制全脑放电,故都不是小儿癫癎手术的理想药物。啶作用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突触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起镇静、镇痛作用,其对呼吸、循环干扰小,既不激发也不抑制癫癎灶异常放电,是较为理想的小儿癫癎手术麻醉用药。本文就啶在小儿癫癎外科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癫癎 右美托咪啶 儿童 麻醉
  • 简介:目的:研究对肿瘤化疗患者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4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观察组在每晚睡前为患者行1.0μg/kg定持续静脉滴注,1次/d,持续3d。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时间与剂量均同观察组。对2组患者睡眠、焦虑及恶心呕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治疗后焦虑情况、恶心呕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睡眠治疗,改善不良心理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肿瘤化疗 睡眠 焦虑 恶心呕吐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定在脑血管造影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局麻下择期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小剂量异丙酚复合(P—D组)、异丙酚(P组)和氟哌利多一芬太尼合剂(C组)镇静。观察并记录镇静给药前(R)、给药后5min(T1)、给药后15min(T2)、给药后30min(T3)、术后5min(T4)、术后30min(T5)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Ramsey镇静评分及SpO2值。结果三组患者T1~T4时MAP、HR均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T2~T3时、P组T1~T3时SpO2明显低于T0(P〈0.05);三组患者T1~T3时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R时(P〈0.05)。组间比较,P—D组、P组在T1-T4时MAP和HR明显低于C组(P〈0.05),P—D组患者R~B时SpO2显著高于C组(P〈0.05)。T2-T4时P—D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C组并发症显著多于P组和P—D组(P〈0.01),C组和P组术中的总干预次数明显多于P~D组(P〈0.05)。结论小剂量异丙酚复合用于脑血管造影术中镇静安全、有效。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右美托咪定 异丙酚 氟芬合剂
  • 简介:目的探讨嘧啶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于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嘧啶(1μg/kg/h)至手术结束前1h停药],D2组f于气管插管拔管前10min输注嘧啶(1μg/kg)]和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三组患者应用丙泊酚(5.10mg/kg/h)、瑞芬太尼(10-20μg/kg/h)和顺式阿曲序铵(0.1~0.2mg/kg/h)维持有效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以及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总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和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D1、D2组拔管期间MAP和心率明昆低于C组(P〈0.05);D1组和D2组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以及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O.05);D1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D2组和C组(P〈0.05);D1组镇静和镇痛药物总量显著少于D2组和C组(P〈0.05)。结论嘧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颅脑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呛咳、躁动的发生程度,降低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嘧啶不影响苏醒质量,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 标签: 颅脑手术 右美托嘧啶 气管拔管反应 苏醒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美托洛尔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心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丙嗪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差异,寻找更为可靠的缓解躯体症状的药物。方法:以HAMD为工具排除中重度抑郁症患者(HAMD>20分),将符合CCMD-3的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符合条件者共39例,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17例,分别给予相同的剂型的小剂量丙嗪和阿米替林治疗,研究采用病人单盲法以消除心理作用的影响。结果:显效率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0.21,P<0.005),其中治疗组15例,占68.2%,对照组3例,占17.6%。结论:小剂量丙嗪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明显僵于阿米替林,两药虽同属于三环类抗抑郁剂,但其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存在一的差异。同时提出障碍与抑郁症的躯体形式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小剂量 丙咪嗪 治疗 躯体化障碍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文拉法新与氯丙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8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新和氯丙嗪两组,治疗6周.结果文拉法新组有效率88.6%,氯丙嗪组有效率85.7%,二者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相仿,但在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结论与氯丙嗪相比,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疗效较好,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文拉法新 氯丙咪嗪 抑郁症
  • 简介:临床部分难治性抑郁症病人常常病情迁延,服用多种抗抑郁药物效果不佳。此病例服用大剂量阿替林自杀未遂,却从中给我们许多启示。①大剂量冲击疗法封此类病人有效。②封有出走史病人的理化检查结果提示多脏器损害者应考虑服毒自杀的可能性。

  • 标签: 剂量 阿咪替林 服毒自杀 病例报告 难治性抑郁症 冲击治疗
  • 简介:  卒中是发达国家引起死亡的第三位原因[1].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卒中在一些大城市及北方地区是第1~3位死因[2].……

  • 标签: 右向左分流 经颅多普勒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应用佐匹克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失眠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给予佐匹克隆施治。治疗结束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心力衰竭加重等较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应用佐匹克隆施治,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最大程度降低恶性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保护心脏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右佐匹克隆 慢性心力衰竭 失眠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发笑性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以确定癫痫病灶位置,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就诊10例发笑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发作的特点、影像学的特征以及手术治疗结果等.结果1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8例完成分期颅内电极埋置.术后8例达到EngleⅠ级缓解,1为Ⅱ级,另外1例术后发作无明显改变.结论非下丘脑病损所致发笑样癫痫发作者若不伴有情感症状出现,病灶多在额叶,并以辅助运动区为常见,伴有情感症状者多定位于颞叶.同时,发笑症状在发作过程的早期或者单独出现者定位很可能位于右侧大脑半球,反之,在晚期出现应考虑在左侧大脑半球的定位.

  • 标签: 发笑性发作 癫痫 定位
  • 简介:目的比较万拉法新与氯丙嗪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性神经症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万拉法新组和氯丙嗪组,治疗12周后,用漠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万拉法新与氯丙嗪疗效相当,起效较氯丙嗪早,副反应较氯丙嗪轻。结论万拉法新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较好,起效快,副反应轻,患者服药依从性好。

  • 标签: 抑郁性神经症 万拉法新 氯丙咪嗪 副反应量表(TESS) 治疗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氟伏沙明和氯丙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用CCMD-3作为诊断标准,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58例强迫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的8周治疗.结果氟伏沙明有效率为70.2%,与氯丙嗪60.7%相近,两者无显著差异.氟伏沙明不良反应发生率36.7%,明显少于氯丙嗪75.0%.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嗪相当,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 标签: 氟伏沙明 氯丙咪嗪 强迫症
  • 简介: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头痛,因“呕吐伴发热5d”于2005年10月13日入儿科治疗。曾有间断性抽搐病史8年,查体:体温38.6℃,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发热面容,右前额、鼻背有散在性红斑,不规则,左鼻唇沟稍浅,伸舌稍偏左,颈强一指.双肺闻及少许湿罗音,左上肢肌力为Ⅳ+级,左下肢V噘,左侧克氏征(±)。

  • 标签: Sturge—Weber综合征 右颞极 蛛网膜囊肿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吡酯辅助治疗伴脑电图不正常的儿童多动症的可行性。方法:对37例伴脑电图不正常的儿童多动症患者分别应用吡酯+利他林与利他林进行对照比较;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由家长评),Conners多动指数(由老师评),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等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量表评定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减分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吡酯组为62.81%,利他林组为53.96%,多动指数量表吡酯组为65.65%,利他林组为51.32%,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TESS量表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吡酯辅助治疗伴脑电图不正常的儿童多动症患者有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托吡酯 治疗 儿童 多动症 利他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佐匹克隆辅助治疗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就诊86例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与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降压与佐匹克隆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2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障碍总有效率为83.72%,对照组为39.5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佐匹克隆辅助治疗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右佐匹克隆 高血压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氯丙嗪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作用。方法对7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氯氮平或氯氮平合并1种以上抗精神病药治疗2个月以上症状未完全缓解者,采用口服氯丙嗪合并氯氮平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进行评分。结果采用口服氯丙嗪合并氯氮平治疗后,BPRS、SANS量表总分和TESS减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减低。结论氯丙嗪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一疗效。

  • 标签: 氯丙咪嗪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联合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吡酯时癫痫发作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戊四氮致痫模型,大鼠癫痫发作后连续给予吡酯80mg/(kg·d)和40mg/(kg·d)),共14d.以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住检测海马CA1和CA3区的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均出现TUNEL阳性细胞.对照组,海马CA1、CA3区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5.83±4.58)个和(36.83±3.87)个;40mg/(kg·d)吡酯组分别为(31.52±3.43)个和(32.35±4.69)个;80mg/(kg·d)吡酯组为(21.17±3.06)个和(21.16±3.87)个.80mg/(kg·d)吡酯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1),40mg/(kg·d)吡酯组TPM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PM对癫痫发作后神经元凋亡具有一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托吡酯 癫痫 大鼠 海马神经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及正中神经电刺激(RMNS)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催醒的影响.方法选择83例术后恢复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1),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高压氧(HBO)及正中神经电刺激(RMNS)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定(ESS)和远期生活质量评分(KPS),采用经颅三维多普勒彩色超声(TCD)和脑地形图(BEAM)分别评定脑血流量和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1、3个月时各项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显示治疗组患者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明显提高,对照组仅有17例患者病灶局部脑血流量较前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BEAM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弥漫性慢波明显减少.结论高压氧及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和脑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意识水平的改善.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压氧 电刺激 右正中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纳芬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入院后随机分为纳芬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觉醒时间,治疗后第7天的GCS及伤后90d的GOS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芬组患者的心律异常和呼吸异常者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出现高颅内压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纳芬组觉醒时间为(10.1±1.45)d,对照组为(12.4±2.58)d,两者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的GCS及伤后90d的GOS比较也差异显著(P〈O.05)。结论纳芬可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纳美芬 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