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窗的增殖分化情况.方法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最佳增殖时间及最大增殖效果.结果脑缺血半球室管膜下区、嗅球和头端迁徙渠道(rostralmigratorystream,RMS)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缺血后1d明显增多,3~7d达高峰,14d后开始下降;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缺血半球室管膜下区和嗅球成正相关;脑缺血侧海马齿状回未见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Brdu阳性细胞在脑缺血后第3周数量最大,从第4周开始下降.结论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3~7d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达高峰,在该期进行外源性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更有效.

  • 标签: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前体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移植 脑组织再生
  • 简介: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神经干细胞(NSCs)迁移的影响.方法由胚胎大鼠脑组织获取NSCs并进行传代培养和分化鉴定,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SCs纯度及SDF-1特异性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之后利用Blind-Well小室体外迁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的SDF-1(0ng/L、1ng/mL、10ng/mL、50ng/mL、100ng/mL、500ng/mL和1000ng/mL)对NSCs迁移数量的影响,并使用μ-载片观察SDF-1对NSCs迁移距离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得到了能够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NSCs,连续传3代后绝大部分细胞nestin表达阳性,nestin和CXCR4的共表达率达到80%左右.细胞趋化实验结果表明,SDF-1对NSCs有较强的趋化作用,随着SDF-1浓度的升高,发生迁移的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加,并于SDF-1浓度为500ng/mL时达到最高峰[(256.79±38.27)个细胞/每高倍视野].在μ-载片细胞生长通道两侧的SDF-1浓度梯度(500ng/mL→0ng/mL)作用下,由细胞克隆球迁出的细胞呈不对称分布,通常有更多的迁出细胞分布于趋化因子浓度较高的一侧,且该侧细胞的最大迁移距离也比对侧远.结论SDF-1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相巨作用能够诱导NSCs发生靶向性迁移.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细胞迁移 Blind-Well小室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实验检测胶质瘤U87细胞经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24h、48h、72h后生存率的变化;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白藜芦醇对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明胶酶谱法分析白藜芦醇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的改变。结果MTT法显示一定浓度的白藜芦醇可抑制U87细胞生长,并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白藜芦醇作用后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MMP-2分泌减少。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降低细胞MMP-2活性相关。

  • 标签: 白藜芦醇 胶质瘤 迁移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社交焦虑状况。方法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封480名城市和农村2—6年级小学生的社交焦虑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儿童社交焦虑水平显着高于城市儿童;农村儿童社交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市儿童社交焦虑与父母文化程度有显著负相关;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与情绪穗定性呈正相关,而独生与否、家庭完整与否均与其焦虑水平关系不大。

  • 标签: 城市 儿童 农村 社交焦虑水平 文化程度 家庭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并掌握农村社区更年期妇女的焦虑情绪状况,分析其情绪变化的相关因素,开展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更年期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方法使用自编一般调查问卷及Zung氏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乡105例更年期妇女进行测试.同时,随机调查105例处于更年期的男性。结果更年期妇女的焦虑症状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女性在生理及心理上与男性有较大差异,比较容易出现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出现较明显的更年期综合症及焦虑情绪反应,影响焦虑情绪的因素有:离异、家庭不和睦、失眠、躯体疾病、经济紧张、人际关系紧张等。因而,要特别加强封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的指导,在她们更年期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

  • 标签: 农村 更年期妇女 焦虑状况 健康教育 心理卫生
  • 简介: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卫生状况,为正在进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问卷对385名农村小学在职教师进行调查测评。结果: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问题检出率达24.42%;性别、学历效应显著,教龄仅在躯体化因子上有影响。结论:农村小学教师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环境是主要原因。

  • 标签: 广东 农村 小学教师 心理卫生状况 SCL-90 调查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湖南省农村留守老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等对566名湖南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湖南省农村留守老年人睡眠质量总平均分为(7.50±3.81)分,睡眠质量差者占42.1%。女性、近2周患病、低生活能力为农村留守老人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男性、子女返乡天数、高社会支持为农村留守老人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湖南省农村留守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受生理及心理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干预,以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农村卫生 留守老年人 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甘肃省天水地区某县3个乡随机抽取25~55岁已婚家妇女382例,平均年龄(37.7±9.2)岁.调整对象要求无意识障碍,器质性疾患.愿意参加并有能力完成测试,排除精神疾病的患者.

  • 标签: 农村 家庭妇女 心理卫生状况 天水地区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睡眠障碍除了不良的睡眠感受,还伴随各种不适症状影响生活。睡眠环境(房屋、床铺、被褥、枕头等)也影响睡眠,适宜的睡眠环境是良好睡眠的重要条件,不良的睡眠环境可以导致或者加重睡眠障碍。笔者通过在北京房山区农村调查睡眠环境(房屋、床铺、被褥、枕头等)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关系,以及常见症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进行调查,以期探讨农村睡眠环境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关系及症状特点。

  • 标签: 睡眠环境 农村社区 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