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新型脊柱定位仪,通过脊柱标本椎弓根穿刺验证定位仪的实用性与定位准确性。方法自行设计一种脊柱定位仪,选择4具成人脊柱尸体标本,使用脊柱定位仪对尸体标本的椎弓根进行穿刺,测量椎弓根内、外缘的穿刺点与提前计划的理想穿刺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穿刺针的最大偏差数值计算穿刺的优良率。结果共穿刺了尸体标本L1-S1的48个椎弓根,椎弓根外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的偏差距离在正位X光片上为:0-6.0mm,平均1.8mm;侧位X光片上为:0-7.0mm,平均1.6mm。椎弓根内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的偏差距离为在正位X光片上为:0-6.4mm,平均2.0mm;侧位X光片上为:0-7.3mm,平均1.9mm。穿刺的最大偏差距离为:0-7.3mm,平均2.4mm。穿刺结果,优:34例(70.8%);良:10例(20.8%);差:4例(8.3%),优良率为91.7%。结论新型脊柱定位仪在椎弓根穿刺试验中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具有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精确性高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脊柱 定位仪 椎弓根 导航 机器人
  • 简介:目的对比机械取栓和支架植入两种血管内治疗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回收支架组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作为第一治疗措施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补救措施,支架植入组采取支架植入作为血管再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共计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可回收支架组48例,支架植入组16例。可回收支架组初次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后再通率仅仅为18.75%,37例接受了补救性治疗措施,两组最终再通率未见明显差异(P=0.566)。与可回收支架组相比,支架植入组术中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P=0.885)、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P=0.817)未见差异,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P=0.884)以及死亡率(P=0.874)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单独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效果欠佳,往往需要其他补救性治疗措施,直接支架植入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可回收支架 支架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