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微创技术治疗骨盆脆性骨折(fragilefractureofpelvis,FFP)的临床疗效,评价FFP分型系统在FFP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采用微创技术治疗FFP26例,按照FFP分型系统分为FFPII型20例,FFPIII型6例。统计术前有无神经损伤、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方法。根据Matta放射评定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26例获平均10(6~12)个月随访,术前VAS评分为7分,其中骨盆后环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23例,背侧内支架系统固定3例,前环采用经皮耻骨上支螺钉固定18例,腹侧内支架(INFIX系统)固定8例。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6(40~150)ml,平均手术时间为75(50~105)min。根据Matta放射评定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5%,26例骨折均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4(12~18)周。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0%,共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1%,其中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支架螺钉退钉,2例压疮,1例泌尿系统感染,无重要血管损伤,无深部感染。结论FFP分型系统对指导FFP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微创技术治疗FF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盆 骨折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uPTC)的超声特征、BRAFV600E基因检测及临床参数与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甲状腺全切和双侧颈部中央淋巴结清扫的153例uPTC患者灰阶超声参数、BRAFV600E基因以及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uPTC患者原发灶声像图超声参数、BRAFV600E基因及临床参数与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构建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uPTC患者性别(男)、病灶部位(下极)、肿瘤最大直径(>10mm)、侵犯包膜、患侧中央淋巴结转移及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病灶数目、纵横比、边界、肿瘤回声、微钙化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对侧淋巴结转移转移无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OR=2.784)、侵犯包膜(OR=4.183)、BRAFV600E基因突变(OR=6.273)、患侧中央淋巴结转移(OR=6.852)是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模型预测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95%CI0.719~0.963),当取约登指数最大时,其预测敏感性74.38%,特异性88.59%。结论男性uPTC患者伴被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及患侧中央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时,应警惕对侧中央淋巴结转移,对该类患者可采取积极的双侧中央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以减少复发及再手术时的风险。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超声检查 BRAF V600E基因 中央区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