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1 个结果
  • 简介: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北道恶性肿瘤之一,据我国最新研究报道,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里上升趋势。对于直肠癌的临床治疗,尽管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及综合辅助治疗愈发成熟,但目前最核心的治疗手段依然是规范性的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癌 微创技术 手术中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组技术直肠癌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5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上下腹CT检查,观察CT多平面重组技术直肠癌的显示情况,分析术前CT多平面重组技术直肠癌T、N、M分期的评价价值.结果CT多平面重组技术显示直肠癌比例最高,为30.0%(15/50),横结肠癌比例最低,为6.0%(3/50).肿瘤径线中,以升结肠癌最大,直肠癌最小.所有直肠癌最大径平均值为(2.25±0.58)cm,与手术测量值的(2.27±0.62)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913,P﹤0.01).CT多平面重组技术直肠癌T分期、N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0%(44/50)和92.0%(46/50),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CT多平面重组技术直肠癌T分期、N分期的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对直肠癌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在术前分期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分期
  • 简介:直肠癌以综合治疗为主,化疗是其中主要手段之一,合理有效的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卡培他滨(CAP)草酸铂(L—OHP)伊立替康(CPT-11)及分子靶向药物贝伐单抗(BV)西妥昔单抗(C225)的应用,突破了以5-FUN主的传统化疗模式,并取得显著的疗效。

  • 标签: 大肠肿瘤 氟尿嘧啶 卡培他滨 伊立替康 奥沙利铂 分子靶向药物
  • 简介: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的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晚期直肠癌病人中位生存期延长,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使Ⅲ期结肠癌病人复发和死亡风险进一步降低。本文综述直肠癌内科治疗最新进展。

  • 标签: 结直肠癌 化疗 辅助化疗 靶向治疗
  • 简介:在过去的20年直肠癌辅助治疗有很大改进.辅助性放化疗已成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术前、术后辅助放疗、免疫治疗、局部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现状.

  • 标签: 结直肠癌 辅助化疗 辅助放疗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12小时内经口进食在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入选的70例拟接受限期手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小时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每组35例,两组都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早期进食组32例,传统进食组30例;早期进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d和(11.7±3.82)d,首次排气时间(2±1)d和(4±2)d,首次排便时间(3.84±1.63)d和(6.44±2.53)d,首次耐受半流时间(4±2)d和(8.2±2.16)d,以上参数早期进食组均比传统进食组短(P<0.001).结论术后12小时内经口进食在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的限期手术直肠癌患者中安全有效,在没有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明显加快了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显著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 快速康复结直肠外科 术后住院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直肠癌术后静脉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应用针对性健康教育路径,将120例直肠癌术后需进行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依从性和完成化疗的信心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98%(59/60)的患者完成全程化疗,对照组仅71%(43/60)的患者完成全程化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88.3%的患者有信心完成化疗,对照组仅68.3%的患者有信心完成化疗(P=0.008)。观察组患者术后化疗的依从性和完成化疗的信心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疗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能有效引导患者认识直肠癌术后的化疗,从思想上接受化疗,能帮助患者有效应对化疗所带来的伤害,坚定完成化疗的信心。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结直肠癌 术后化疗
  • 简介:目的构建直肠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探讨中药"消癥方"对直肠癌PDX模型的抑瘤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5例直肠癌组织标本构建PDX模型,传代培养。选择1例患者来源的肿瘤构建P3代模型,将10只P3代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消癥方组,每组5只。对照组小鼠给予饮用水,消癥方组给予中药汤剂,均自由饮用,持续24天。观察两组小鼠的生存状态,测量体质量、瘤体积和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5例直肠癌组织标本,P1代建模成功4例,P2代建模成功3例。PDX模型基本保留了患者来源肿瘤的组织学特征。10只P3代荷瘤鼠在给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摄食量正常,饮水(药)量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结束时,消癥方组小鼠肿瘤体积均值略小于对照组,瘤质量略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癥方组的抑瘤率为-4.8%。结论直肠癌PDX模型建模及给药技术基本成熟,但中药消癥方在实验中未显示抑瘤作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患者来源肿瘤异种移植(PDX) 消癥方
  • 简介:肝转移是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肝转移患者的疗效是直肠癌研究的热点。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有望提高生存率的积极手段。本文对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肿瘤
  • 简介: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所有癌症中位于前列[1]。约25%的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即合并有远处转移([2,3]),转移的部位主要是肝和肺([4]),其次腹膜、脑、骨骼、肾上腺、脾等其他比较少见的部位([5-7]),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之一。

  • 标签: 结直肠癌肺转移 肝转移 孤立性肺转移 总体生存率 诊治策略 术后辅助化疗
  • 简介: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00年全世界有70万人患直肠癌,占全部癌症新发病例数的9.4%;50万人死于直肠癌,占癌症死亡数的7.9%[1-2]。在过去的20多年中,直肠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呈上升趋势。

  • 标签: 结直肠癌 癌骨转移 流行病学资料 恶性肿瘤 病例数 死亡数
  • 简介: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1-51岁发病率最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20年来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尽管,目前人们对肿瘤的认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但是由于肿瘤本身的一些特点,有些直肠癌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发展至中晚期,此时癌已浸润到浆膜,或已侵犯周围脏器,甚至出现远处淋巴结以及肝脏或其他脏器的转移,其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 标签: 治疗现状 直肠癌综合 结直肠癌
  • 简介:目的观察术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C)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及直肠癌(简称胃肠癌,下同)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00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术中术后CHPPC联合全身化疗组(治疗组,n=100)及单纯全身化疗组(对照组,n=100),治疗组行腹腔热灌注保留化疗4次,之后行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行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两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腹胀及肌酐升高发生率(73%,14%)显著高于对照组(14%,4%),P均〈0.05,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治疗组腹腔局部复发率(13%)显著低于对照组(33%),P〈0.05;远处转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VS.33%,P〉0.05)。治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33%,P均〈0.05。结论胃肠癌术中术后进行CHPPC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能改善局部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远期疗效,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胃癌 结直肠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全身静脉化疗 疗效比较
  • 简介: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直肠黏膜上皮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常见恶性肿瘤第3位,预后差,病死率较高。早期CRC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CRC则降为5%。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CRC的关键,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1-3])。理想的CRC筛查方法应具备精确、方便、无创、便宜、快速等特点。

  • 标签: 结直肠癌 甲基化检测 临床应用 外周血 DNA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43例,开腹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腹腔镜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能够减少患者出血量,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 胃肠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耐高压PICC导管在直肠癌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化疗的直肠癌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经耐高压PICC导管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而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行增强CT检查时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护理耗时及导管维护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剂的外渗发生率(0vs.5%,P=0.022),护理耗时[(6.36±7.71)分钟/次诋(13.32±3.29)分钟/次,P=0.001],导管维护费用[(1186.31±165.36)元/次眠(1250.25±170.67)元/次.P=0.039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直肠癌患者中经耐高压PICC导管行增强CT检查,能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护理时数.降低维护费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耐高压PICC导管 增强CT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和便携式化疗泵在直肠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科室行mFOLOFOX6方案化疗的直肠癌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运用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输注5-FU,对照组使用便携式化疗泵输注5-FU。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输注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便携式化疗泵.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的操作更复杂.护士需要更长培训时间和更多培训次数来掌握其操作方法.输注过程中需排除的机器障碍次数更多(均P〈0.05)。观察组患者1~2级化疗不良反应中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12.5%vs.32.5%,χ2=4.588,P=0.032)。观察组患者3-4级化疗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5.0%vs22.5%,χ2=5.165,P=0.023),两组其他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比对照组的输注时间波动更小,更接近预定时间[(45.2±2.1)小时vs(47.4±2.0)小时,P〈0.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优于对照组(95.0%vs.5.80.O%.χ2=4.114.P=0.043)。结论直肠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微电脑全自动化疗泵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减少输注时间误差,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结直肠癌 化疗 输液泵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8例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与肠外营养组(PN),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每天热卡为30kcal/kg.EN组患者术后第1天口服安素500ml,术后第二天1,000ml,术后第三天直至第7天口服1,500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优于PN组(P<0.05),EN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7%,PN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较术前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N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以改善腹腔镜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可降低术后营养支持费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肠内营养 腹腔镜手术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外科医生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些肿瘤患者在原发肿瘤切除后迅速发生远处转移,手术似乎加速转移病灶的发生.这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机制.首先,大量证据表明术中挤压可导致癌症细胞脱落进人血液或淋巴循环.因此,快速康复外科提倡微创手术,特别是对结肠癌患者建议腹腔镜手术以减少术中对肿瘤的挤压.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直肠癌患者 临床应用 长期生存 原发肿瘤 微创手术
  • 简介:直肠癌正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大中城市,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随着医学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虽然直肠癌的手术、放疗和化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有近半数的患者预后很差。

  • 标签: 结直肠癌 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