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疾病,相对于治疗,随访工作显得欠重视。且缺乏规范。重视胃癌治疗后的监测和随访目的在于定期全面复查以备及早发现复发、转移以及属于治疗的并发症等情况并予以相应措施,以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治疗后生存期。我们回顾了新华医院等医院近30a的临床经验,拟探讨总结出一套胃癌术后监测随访的方案,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癌治疗 临床工作者 恶性疾病 随访工作 随访目的 相应措施
  • 简介:品味生活栏目诞生一年有余,本栏目为您开启了一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窗口。通过这扇窗,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谐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得到一些有益帮助。

  • 标签: 和谐共生 生活 品味 人与自然 自身健康 栏目
  • 简介:肢皮肤脱套伤是一种常发生于车祸和工业意外的严重的损伤,由于皮肤和皮下的肌肉、肌腱、筋膜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受损严重,有时还可能会损伤到骨、关节以及其它的组织。如果对伤情估计不足或者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会引起较多的并发症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虽然由于患者的损伤程度不同,并且在诊疗过程中外科医生的观念也有所差异。但是无论选择哪种处理措施,都是以尽可能恢复肢体功能,尽量减少残疾的发生为目的。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临床方案 四肢 脱套伤
  • 简介:背景与目的:第脑室肿瘤原发予第脑室或自小脑蚓部突人第脑室,易致脑干受压,手术切除有难度。本文探讨第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颅窝正中人路,骨瓣或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切除肿瘤12例。结果:肿瘤全切9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治愈10例,好转1例,1例死于继发性脑干损伤。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第脑室肿瘤,全切率高,可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第四脑室室 肿瘤 显微手术
  • 简介:大量的研究表明,癌基因失控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p53基因、CerbB2基因、p16基因、MDM-2基因、nm23基因、myc基因、Bcl-2基因、Rb基因等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癌基因 食管癌 预后 监测
  • 简介:《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也是第一部养生宝典,告诉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长寿,能够活到100岁。《黄帝内经》又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

  • 标签: 《黄帝内经》 脏腑养生 张其成 中医理论 健康长寿 百科全书
  • 简介:脊柱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畸形、椎管狭窄、脊髓肿瘤以及脊椎结构不稳等各种脊柱脊髓病变的手术方法。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发展,多数的脊柱手术都以内固定辅助的植骨融合来完成。手术操作中,通常需要对患者的脊柱施加某些作用力,如加压、撑开、牵拉。

  • 标签: 脊髓损伤 术中并发症 诱发电位 监测 手术中 脊柱
  • 简介:目的:观察评价三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单试验组、开放性临床研究,共入组44例原发性肝癌,均为病理明确诊断的初治患者,肿瘤直径〈5cm者6例、5~10cm者23例、〉10cm者15例。单次剂量3~4Gy,每周3~4次,DT36~60Gy。按照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正常组织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评价。结果:4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患者有43例,其中CR3例,PR25例,NC10例,PD5例,有效率(RR)为65.1%;疾病控制率(DCR)为88.4%。TTP为52~662天,中位TTP为306天,1年生存率为62.8%。主要毒副反应为可逆性近期轻度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放疗中肝脏放射损伤1级3例,1例有乙肝病史患者于放疗结束6个月时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三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可控制。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回顾总结28例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肢假性动脉瘤28例,其中采用瘤体切除及动脉壁修补术4例、瘤体切除及动脉端端吻合术8例、瘤体切除及血管移植术16例(其中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0例、头静脉移植4例、人造血管移植2例)。结果28例手术修复均获成功。3例伤口进行游离植皮的患者中2例一期愈合、1例部分植皮坏死、经换药2周后再次植皮成活。随访1~10年(平均5年零8个月),临床及超声波检查均显示修复动脉通畅且无假性动脉瘤复发。自体静脉移植的患者中有10例2年后超声波检查显示移植静脉轻度扩张,但无动脉瘤形成。有邻近神经发生受压症状的6例患者,在假性动脉瘤切除和动脉修复手术后6个月左右症状均消失,未造成患肢的功能障碍。结论外伤造成的动脉损伤是假性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医源性损伤所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假性动脉瘤要尽早治疗,尽可能进行血管修复。彩色多普勒、超声波对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帮助,MRI和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四肢 诊断 治疗
  • 简介: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定性、定量、定位、定期分子显像系统.FDG-PET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对乳腺癌的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的搜寻和确定、治疗的监测和治疗结果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FES-PET能反应乳腺癌ER、PR的生物活度,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有指导和监测意义.本文亦讨论了PET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 标签: PET 乳腺癌 诊断 治疗监测
  • 简介:目的通过MRI技术探讨桡腕关节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在体运动特点和规律。方法健康志愿者12名,行右腕投掷平面(桡背伸25°、50°,掌尺屈10°、20°)、屈伸平面(屈曲0°、25°、50°、75°,背伸20°、40°、60°)和桡尺偏(桡偏10°、20°,尺偏20°、40°)平面运动模式下共15个体位的MRI检查。MRI图像数据输入自行研发的腕关节运动学测量平台软件,分析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分别相对于桡骨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运动规律。结果在投掷平面运动模式中,当腕关节从背伸桡偏位向掌屈尺偏位运动时,舟骨、月骨、三角骨相对于桡骨的旋后分别为11°、11°、19°,掌屈21°、-2°、6°,桡偏3°、3°、11°。在屈伸平面运动模式中,当腕关节从背伸位向掌屈位运动时,舟骨、月骨、三角骨相对于桡骨的旋后分别为9°、7°、9°,掌屈44°、-4°、11°,桡偏7°、22°、25°。在桡尺偏平面运动模式中,当腕关节从桡偏向尺偏运动时,舟骨、月骨、三角骨相对于桡骨的旋后分别为8°、15°、20°,掌屈-9°、6°、2°,尺偏8°、14°、6°。结论桡腕关节的运动是在空间中的三复合运动,以矢状面的运动最为显著。舟骨在矢状面上运动幅度明显大于月骨和三角骨,近排腕骨间存在显著的适应性运动。

  • 标签: 腕关节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关节 运动
  • 简介:目的观察三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2例不适合手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三适形放射治疗.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及肝功能状况,每次分割剂量1.8~2Gy,每日一次,每周五次,照射次数为22~30次(中位27次),总剂量44~60Gy,平均(54±6.1)Gy.观察近期疗效及放疗毒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临床分期I期1例,Ⅱ期10例,Ⅲ期4例,IVa期6例,IVb期1例.根据CT检查、AFP水平及临床症状,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8.2%(15/22)、76.5%(13/17)、85%(17/20).毒副反应包括低热(18/22)、乏力(18/22)、恶心(16/22)、右上腹隐痛(6/22)、呕吐(5/22)及轻微肝功能改变,毒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三适形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疗效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三适形放疗结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999年4月至2007年7月,对83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三适形放疗。放疗分割剂量2—8Gy(中位4.6Gy),照射次数为6~30次(中位11次),每周3—5次,肿瘤剂量33.6~70Gy(中位52Gy)。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采用超液态碘油、顺铂、吡喃阿霉素、丝裂霉素、健择、羟基喜树碱和明胶海绵颗粒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生存情况及应用WHO分度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患者近期有效率为42.2%,其中CR11例,PR24例,NC25例,PD2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9%、32.5%、25.5%。肝功能异常1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Ⅰ~Ⅱ度骨髓功能抑制16例,发热1例。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结合三适形放疗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放疗 化学栓塞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三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adiotherapy,3-DCRT)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采用三适形放疗,2Gy/次,1次/天,5次/周,全组处方剂量52.60Gy,中位剂量56Gy。(设4-6个弧形或非共面适形固定野照射,参考剂量曲线选定为90%)。结果治疗后1-3个月内复查增强CT或食道钡餐造影,51例患者中,获CR4例(7.8%),PR40例(78.4%),SD6例(11.8%),无PD,总有效率RR(CR+PR)为44例(86.2%)。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31.1%和19.5%,中位生存期16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适形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能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和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能改善生活质量,有望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老年 食管肿瘤 三维适形放疗
  • 简介:为提高骨肿瘤的诊断水平,普及骨肿瘤穿刺活检的意义,规范和标准化骨肿瘤穿刺活检的设计和操作,提高骨活检的成功率,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拟定于2012年11月2—3日举办“第届全国骨肿瘤穿刺活检学习班”。本次学习班招收学员20名,通过专家授课、实物操作演练、活检标本即时病理评测等方式,集中讲授与骨肿瘤穿刺活检相关的临床和病理知识,培训演练穿刺活检的设计、操作技巧。欢迎相关医生踊跃参加。本次活动为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2—04—07—065),授予Ⅰ类教育学分。

  • 标签: 穿刺活检 骨肿瘤 学习班 继续教育项目 北京积水潭医院 病理知识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60例脑室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脑室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操作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60例中手术全切除52例(86.7%),次全切除8例(13.3%)。术后并发脑积水3例,缄默症2例,头皮下积液2例,脑脊液漏5例,颅内感染4例,1例出现术区血肿致脑疝,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脑室肿瘤接近脑干或直接来源于脑室底,手术解剖部位特殊,周围组织结构复杂,其并发症十分常见且严重。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脑肿瘤 手术 第四脑室 并发症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观察晚期肝癌患者动脉灌注人重组腺病毒p53介入治疗前后的生物学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人体内微核实验检测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突变型p53表达及自发微核形成的改变。结果经p53基因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后,患者突变型p53平均表达率明显下降,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前平均23.74%,治疗后平均1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微核率(MNF)与治疗前的比较(0.144%VS0.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灌注人重组腺病毒p53介入治疗晚期肝癌中的生物学研究对治疗剂量的选择、治疗效果的判断有积极的指导和监测作用。

  • 标签: 肝癌 P53基因治疗 生物学监测
  • 简介:背景与目的:众所周知,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的严重后遗症,由于鼻咽部接近颅底部位,颞叶不可避免地包括在照射靶体积中并接受了大剂量照射。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鼻咽癌后程三适形补量照射技术(3D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从2001年10月到2006年10月,共计87例初诊M0鼻咽癌患者,按鼻咽癌’92福州分期,Ⅰ期9例,Ⅱ期36例,Ⅲ期31例,IVa期11例,接受了二放疗(2Dradiationtherapy,2DRT)40Gy+3DCRT补量照射,鼻咽部原发病灶区域总剂量平均为70.5Gy(70~74Gy)。78例(90%)患者接受了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平均随访期38个月(12~60个月)。随访时行头颈部CT/MRI检查并按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有关放射治疗神经毒副作用评分标准记录与评价。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8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7.7%。放射性脑损伤发病率为4.7%(4/85),其中0级1例、I级2例、II级1例。4例放射性脑损伤发生时间分别为15、21、26和35个月。结论:鼻咽癌2DRT+3DCRT因剂量分布得到优化可使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发病时间推迟。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三维适形放疗 鼻咽癌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和三适形放疗(3D—CRT)时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WiMRT三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6~9个照射角度的3D—CRT和IMRT计划设计。肿瘤量45Gy,计算出正常组织和靶区的剂量一体积直方图以及所需照射的总跳数。并根据10cm×10cm射野外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估算3D—CRT和IMRT放疗时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结果:照射野数和照射角度一致。IMRT时膀胱、直肠、阴道所受平均剂量分别只有3D—CRT时的19.5%(29.3/150.3)、64.5%(538.0/833.0)和61.0%(1553.6/2546.3)。靶区平均受照剂量略高于3D—CRT。IMRT病人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约为3D—CRT病人的1.5倍。结论:宫颈癌IMRT时射野外正常组织受漏射线和散射线照射剂量较高,但射野内靶区和邻近器官剂量分布优于3D—CRT。

  • 标签: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