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放疗是治疗脑转移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总结脑联合三维形放射治疗单病灶脑转移癌的疗效。方法:30例恶性肿瘤单病灶脑转移癌,脑放疗DT39~45Gy后,以三维形放疗追加转移病灶DT10~16Gy,常规分割1次/d,5次/w,总剂量DT55Gy。结果:6例CR,21例PR,3例NC,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22/30)、40%(12/30)、13.3%(4/30),平均生存时间11.9个月。结论:脑联合三维形放射治疗单病灶脑转移癌,可以缓解颅脑神经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标签: 脑肿瘤 三维适形 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背景与目的:众所周知,放射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的严重后遗症,由于鼻咽部接近颅底部位,颞叶不可避免地包括在照射靶体积中并接受了大剂量照射。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鼻咽癌后程三维形补量照射技术(3D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对放射脑损伤的影响。方法:从2001年10月到2006年10月,共计87例初诊M0鼻咽癌患者,按鼻咽癌’92福州分期,Ⅰ期9例,Ⅱ期36例,Ⅲ期31例,IVa期11例,接受了二维放疗(2Dradiationtherapy,2DRT)40Gy+3DCRT补量照射,鼻咽部原发病灶区域总剂量平均为70.5Gy(70~74Gy)。78例(90%)患者接受了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平均随访期38个月(12~60个月)。随访时行头颈部CT/MRI检查并按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有关放射治疗神经毒副作用评分标准记录与评价。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8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7.7%。放射脑损伤发病率为4.7%(4/85),其中0级1例、I级2例、II级1例。4例放射脑损伤发生时间分别为15、21、26和35个月。结论:鼻咽癌2DRT+3DCRT因剂量分布得到优化可使放射脑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发病时间推迟。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三维适形放疗 鼻咽癌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立体定向形放射治疗在肝脏转移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三维立体定向形放射技术治疗转移肝瘤,优化指标:每次剂量2~3Gy时,90%的等剂量面包绕PTV;每次剂量8Gy时,70%~80%等剂量面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小于30Gy.给量2Gy/次,1次/日,5天/周.照射次数25~30次,总剂量为50Gy~60Gy.或者8Gy/次,3次/周,共3次.结果在放疗结束后2个月用腹部CT进行评价,有效率(CR+PR)50%.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75%.放疗中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立体定向形放射治疗在不增加治疗并发症基础上,能明显提高肝转移癌的局部控制率.我们认为晚期病人出现肝转移时,在其它部位病灶尚稳定的情况下可选择三维立体定向形放射治疗.

  • 标签: 肝脏肿瘤 转移性肿瘤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三维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诱导肺损伤(RILI)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的关系及两种放疗计划的差异。方法151例肺癌患者分别接受3D-CRT(n=90)和IMRT(n=61),均给予根治放疗剂量,采用传统分割照射(1.8~2.0Gy/次,1次/天,5次/周),中位剂量60.0Gy。比较两组发生RILI的差异,并分析两组发生≥2级RILI与DVH参数的关系。结果3D-CRT组≥2级RILI发生率为17.8%,略低于IMRT组的24.6%;≥3级RILI发生率为8.9%,略高于IMRT组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3D-CRT组V20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780,P=0.030);IMRT组V5、V10、V13、V20和平均照射剂量均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575~6.286,P:0.003~0.045)。多因素分析显示V20是RI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D-CRT和IMRT对肺癌患者≥2级RILI的发生率影响不明显,但RILI的发生风险均与V20相关。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肺癌 放射性肺损伤
  • 简介: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常表现为神经根痛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好发于髓外硬膜下,且以颈段多见。它起源于脊神经根,大多不超过两个节段,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经椎间孔向椎前或椎旁生长成巨大哑铃形,有的甚至可长入胸腹腔,包裹血管,压迫骨质,侵蚀椎体及附件。给手术增加很大难度。我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病房近期收治1例罕见的严重侵蚀椎体及附件的巨大型神经鞘瘤,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神经鞘瘤 巨大型 侵袭性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形半球模压迫锁骨上区治疗26例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瘘患者疗效。方法:对我院因甲状腺癌接受颈清术后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该组患者并发乳糜瘘并采用形半球模具锁骨上区压迫法,且自身对照纱布敷料压迫法。结果: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后并发乳糜瘘发生率为2.31%,纱布敷料团局部加压有效率为30.00%,半球模具加压术区持续负压引流80.00%。结论:采用形半球模具锁骨上压迫治疗颈清扫术后乳糜瘘方法简单,易操作,治疗周期短,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瘘
  • 简介:目的:观察评价三维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单试验组、开放临床研究,共入组44例原发性肝癌,均为病理明确诊断的初治患者,肿瘤直径〈5cm者6例、5~10cm者23例、〉10cm者15例。单次剂量3~4Gy,每周3~4次,DT36~60Gy。按照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正常组织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评价。结果:4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患者有43例,其中CR3例,PR25例,NC10例,PD5例,有效率(RR)为65.1%;疾病控制率(DCR)为88.4%。TTP为52~662天,中位TTP为306天,1年生存率为62.8%。主要毒副反应为可逆近期轻度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放疗中肝脏放射损伤1级3例,1例有乙肝病史患者于放疗结束6个月时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三维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可控制。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介绍并探讨新型中枢放疗技术。新方法对患者进行仰卧体位固定.采用等中心照射的技术、热塑料面膜和真空袋固定技术、直线加速器半柬照射和柬照射技术、相邻两野相切技术及低熔点挡铅技术等。较传统的照射技术存在定位方便简捷、重复性较好、剂量分布均匀等优点.有利于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疗法 仰卧位 全中枢照射
  • 简介:总结了11例膀胱肿瘤患者行根治膀胱切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术前、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恢复良好。术前器械物品的充分准备、术中熟练地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全切 原位膀胱 手术护理
  • 简介:放射治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能够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并进一步改善生存率,但是严重的正常组织损伤限制了放射剂量的进一步提高。调强形放疗具有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三维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靶区内剂量能够按照处方要求分布的优点,能够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前提下,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已经在头颈癌、前列腺癌等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放射治疗 肿瘤 调强适形放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三维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2例不适合手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三维形放射治疗.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及肝功能状况,每次分割剂量1.8~2Gy,每日一次,每周五次,照射次数为22~30次(中位27次),总剂量44~60Gy,平均(54±6.1)Gy.观察近期疗效及放疗毒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临床分期I期1例,Ⅱ期10例,Ⅲ期4例,IVa期6例,IVb期1例.根据CT检查、AFP水平及临床症状,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8.2%(15/22)、76.5%(13/17)、85%(17/20).毒副反应包括低热(18/22)、乏力(18/22)、恶心(16/22)、右上腹隐痛(6/22)、呕吐(5/22)及轻微肝功能改变,毒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三维形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疗效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三维形放疗结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999年4月至2007年7月,对83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三维形放疗。放疗分割剂量2—8Gy(中位4.6Gy),照射次数为6~30次(中位11次),每周3—5次,肿瘤剂量33.6~70Gy(中位52Gy)。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采用超液态碘油、顺铂、吡喃阿霉素、丝裂霉素、健择、羟基喜树碱和明胶海绵颗粒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生存情况及应用WHO分度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患者近期有效率为42.2%,其中CR11例,PR24例,NC25例,PD2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9%、32.5%、25.5%。肝功能异常1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Ⅰ~Ⅱ度骨髓功能抑制16例,发热1例。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结合三维形放疗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放疗 化学栓塞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三维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adiotherapy,3-DCRT)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形放疗,2Gy/次,1次/天,5次/周,全组处方剂量52.60Gy,中位剂量56Gy。(设4-6个弧形或非共面形固定野照射,参考剂量曲线选定为90%)。结果治疗后1-3个月内复查增强CT或食道钡餐造影,51例患者中,获CR4例(7.8%),PR40例(78.4%),SD6例(11.8%),无PD,总有效率RR(CR+PR)为44例(86.2%)。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31.1%和19.5%,中位生存期16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形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能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和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能改善生活质量,有望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老年 食管肿瘤 三维适形放疗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形放疗(3D—CRT)时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WiMRT三维形调强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6~9个照射角度的3D—CRT和IMRT计划设计。肿瘤量45Gy,计算出正常组织和靶区的剂量一体积直方图以及所需照射的总跳数。并根据10cm×10cm射野外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估算3D—CRT和IMRT放疗时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结果:照射野数和照射角度一致。IMRT时膀胱、直肠、阴道所受平均剂量分别只有3D—CRT时的19.5%(29.3/150.3)、64.5%(538.0/833.0)和61.0%(1553.6/2546.3)。靶区平均受照剂量略高于3D—CRT。IMRT病人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约为3D—CRT病人的1.5倍。结论:宫颈癌IMRT时射野外正常组织受漏射线和散射线照射剂量较高,但射野内靶区和邻近器官剂量分布优于3D—CRT。

  • 标签: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肩峰指数与退变性层肩袖撕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经MRI检测或肩关节镜确诊肩袖层撕裂的患者48例为实验组,平均年龄66岁;选取同期因其它肩关节疾病(冻结肩或肩关节不稳)就诊的患者52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3岁。将两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由同一名放射科医生采集所有患者的肩关节标准前后位X线片,由2名独立的骨科医师测量所有患者的肩峰指数结果,对比两组之间肩峰指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肩峰指数值:肩袖撕裂组平均肩峰指数0.71,对照组肩峰指数0.6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肩袖撕裂患者中,女性肩峰指数为0.70,男性肩峰指数为0.69,二者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结论肩峰指数可有效预测老年人群中退变性层肩袖撕裂的发生。

  • 标签: 肩关节 回旋套损伤 肩损伤 创伤和损伤 肩峰指数
  •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治疗首选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脑胶质瘤术后辅助三维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69例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均接受三维形放射治疗,低级别胶质瘤95%PTV1中位剂量为49.8Gy,95%PTV2中位剂量为56Gy;高级别胶质瘤95%PTV1中位剂量为49.95Gy,95%PTV2中位剂量为60Gy。其中15例患者同步口服替莫唑胺,40例患者口服司莫司汀。结果:全组患者失访3例,死亡3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1%,47.8%和41.8%,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WHO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8.7%、45.0%和25.7%,肿瘤血供较为丰富和血供一般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6.3%和81.2%,肉眼切组和肿瘤残留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4.1%和32.4%。结论:病理分级和肿瘤血供显著影响胶质瘤患者生存,肉眼切肿瘤有助于提高疗效。

  • 标签: 胶质瘤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三维形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例的疗效.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54例接受三维形放疗,其中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37例,高分化腺癌7例,粘液腺癌6例.放疗总剂量在60~72GY/22~24F/每周4~5次,其毒性作用用血液学、生化试验、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反应进行评估.观察有无放射肠炎症状,监测血细胞.每3月复查MR或CT1次,二年后每6月复查MR或CT1次.结果:迄2000年12月25日止共随访54例,随访到53例(98.1%),失访1例(1.9%);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3个月(3~30个月).疗效判定标准:按WHO制订标准,完全缓解5例,占9.3%;部分缓解27例,占50.0%.稳定15例,占27.8%;进展6例占11.1%.有效率为59.3%.一年生存率61.1%(33/54),症状缓解率92.6%(50/54).放射肠炎发生率约为5.6%.均未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降低与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结论:三维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局部控制率和症状缓解率高,放射肠炎发生率低.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治疗 直肠癌 术后复发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调强形放疗(IMRT)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实施IMRT的84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鼻咽癌患者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84例接受IMRT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31例(36.9%),部分缓解(PR)30例(35.7%),疾病稳定(SD)14例(16.7%),疾病进展(PD)9例(10.7%),缓解率为72.6%,疾病控制率为89.3%。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靶体积较放疗前降低(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放疗前降低,CD8^+T细胞水平较本组放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G、IgM水平与本组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但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 标签: 调强适形放疗 鼻咽癌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