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发起下,国内十余家大型医院于2005年1月始进行了为期近两年《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协作研究。该文报告我国10家三级甲等医院近两年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调查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期间,各参加单位对所有胎龄〈37周早产儿在生后7d内常规进行初次床边头颅B超检查,以后每隔3—7d复查一次,直至出院。结果10单位共出生或收住早产儿4933例,总PVL发生率为2.3%(112/4933),囊性PVL发生率为0.3%(16/4933)。分别为Ⅰ级PVL85.7%(96/112),Ⅱ级PVL12.5%(14/112),Ⅲ级PVL1.8%(2/112),无Ⅳ级PVL。4家妇婴医院早产儿PVL总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6家综合性或儿童专科医院(1.4%vs.2.8%)(χ^2=10.284,P〈0.01)。与发生囊性PVL相关可能高危因素为阴道分娩和机械呼吸。结论该调查数据基本可以反映我国主要大城市早产儿PVL发生率情况。提高对PVL尤其是非囊性脑室周围自质损伤超声识别率,是今后临床要大力加强重点。

  • 标签: 早产儿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发生率 多中心研究 中国
  • 简介:报告规范是针对某种类型研究或文件进行清晰、明确、系统报告标准化格式[1]。1996年国际报告试验统一标准(CONSORT)小组首次基于临床试验报告混乱和低质量问题,制定了针对RCT报告规范[2],目前已经被JAMA,TheLancet,BMJ等多家知名医学期刊引入稿约。此后针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观察性研究和动物实验等不同研究类型报告规范也相继制定和发表[3~7],这些报告规范不仅提高了医学研究报告质量[8,9],同时也促使了

  • 标签: 病例报告 研究类型 观察性研究 医学期刊 医学研究 临床试验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出血患儿中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临床怀疑小肠出血患儿共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4~13岁;均在全麻下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经口途径检查26例,经肛门途径检查32例,同时经口和肛门检查12例。结果70例患儿中检查出小肠病变58例,检查阳性率83%,其中非特异性炎症24例,过敏性紫癜12例,克隆病8例,美克尔憩室8例,Peutz-Jeghers综合征6例。结论气囊小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患儿一项较为安全、有效检查手段。

  • 标签: 小肠 出血 单气囊小肠镜 诊断 儿童
  • 简介:患儿,女,7个月,蒙古族,因间断眼、口、鼻、耳出血1月余,加重5d入院。患儿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鼻、外耳道出血,为鲜血,每次量少,每日2~3次。出血前患儿稍有烦躁,无其他不适,遂就诊于西京医院,诊断为“血汗症”,给予对症治疗。

  • 标签: 血汗症 外耳道出血 儿童 西京医院 对症治疗 患儿
  •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43例(51侧)隐睾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2岁3个月,左侧8例,右侧27例,双侧8例,均采用经脐部位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43例(51侧)均顺利完成手术,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54min,无一例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脐部无明显瘢痕,无睾丸萎缩或回缩。结论经脐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安全、有效,不延长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较经典腹腔镜手术更佳。

  • 标签: 腹腔镜 外科手术 隐睾
  • 简介:PierreRobin序列征(PierreRobinsequence,PRS)既往称为PierreRobin综合征、小下颌-舌后坠综合征及下颌退缩症[1]。临床较罕见,大多为个案报道,本病死亡率高,婴儿早期死亡率可达30%~60%[2]。早期发现PRS,对改善该病患儿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收治1例本病患儿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1病例资料患儿,男,17个月。因"发热2d"于2014-02-22入院。

  • 标签: PIERRE Robin序列征/先天性 舌后坠 腭裂 儿童
  • 简介:患者,男,16岁。因发热、腹痛、食欲不振4年余来我院就诊。4年前发病时有不规则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持续数日,伴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继之转为慢性过程,常有乏力、右上腹胀痛。入院体查:慢性病容,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颈前皮肤可见2颗蜘蛛痣,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约3cm,质地中等,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标签: 肝片吸虫病 不规则发热 食欲不振 浅表淋巴结 移动性浊音 体温波动
  • 简介: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维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方法共纳入69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481例(69.1%),女215例(30.9%);年龄2-183个月,平均(30.0±25.9)个月,0-3岁496例(71.3%),〉3岁200例(28.7%);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39例(34.3%)、痉挛型双瘫212例(30.4%)、痉挛型偏瘫185例(包括2例单瘫)(26.6%)、徐动型30例(4.3%),肌张力障碍型21例(3.0%),共济失调型9例(1.3%)。由86项测试项目组成FMFM取样量表,所有研究样本均接受过至少1次FMFM取样量表测试。采用Rasch分析中局部评分模型(PCM)对696例样本和86项取样量表进行分析,以项目不适合标准(FITI)中均方来确定量表维性,同时确定FMFM量表最终入选项目,然后分析由这些项目组成FMFM量表测试独立性和样本独立性,通过选取研究样本中最初23例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1-7d),同样选取最初49例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结果经过Rasch分析3轮筛选,从86项取样量表项目中筛除25项,剩余61项中仅有3项属于不适合项目,占总项目的4.9%(3/61),表明其中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良好维性,由此形成正式FMFM量表。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状态下样本能力分值之间相关性,显示FMFM量表具有很好测试独立性;通过在分析了不同样本状态下项目难度值相关性后,确定FMFM量表具有很好样本独立性。FMFM量表还具有良好重测信度(ICC=0.9893,95%CI:0.9753-0.9954)和测试者间信度(ICC=0.9961,95%CI:0.9932-0.9978)。结论脑瘫患儿FMFM量表具有良好维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为将来使用FMFM量表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FMFM量表效度和反应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精细运动 功能 评估 单维性 信度
  • 简介:支气管镜检查临床应用已有一个世纪,但长期以来,始终是以取气管、支气管异物为主要指征。近30年来,由于医学科学发展,器械和麻醉改进,支气管镜检查已成为诊断和治疗气管、支气管疾病重要方法,临床应用日渐广泛。许多气管、支气管疾病只有经支气管镜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因此,小儿支气管镜检查临床应用范围也更广泛。目前临床常用支气管镜有两种类型,即硬管支气管镜和软管纤维支气管镜。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临床应用 小儿 支气管疾病 纤维支气管镜 硬管支气管镜
  • 简介:患儿女,8月,因误吸小灯泡1h急诊入院.1h前不慎将玩具上带钢丝小灯泡误吸,当即出现呛咳、气急、面色发青,家长拍背,约5min后症状缓解.门诊胸片提示异物位于右主支气管,耳鼻喉科行气管镜检查,见小灯泡钢丝嵌入右主气管壁,不能取出.8h后收胸外科.入院查体:精神可,轻度发绀,右胸部稍有塌陷,右侧呼吸动度减弱,右肺叩诊尚清,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复拍胸片仍示异物位右主支气管并右肺不张.急诊在全麻下行右剖胸右主支气管切开异物取出术,术中见小灯泡钢丝嵌入右主支气管右后壁中,气管内有脓性液体,吸尽液体,切开支气管取出异物,间断缝合支气管,并胸膜覆盖,冲洗胸腔,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48h拔除胸腔闭式引流,7d拆线,8d后复查胸片双肺膨胀良好,痊愈出院.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急诊,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多见5岁以下幼儿,婴儿较少见,本例患儿仅8个月,异物已嵌入支气管壁,引起肺不张,支气管镜不能取出,而行开胸手术治疗.目前,小儿气管异物发生有上升趋势,年龄也越来越小,为了防止小儿支气管异物发生,应加强对小儿玩具和食品管理,同时做好这方面知识宣传,以减少发生率.

  • 标签: 婴儿 气管异物 开胸手术治疗
  • 简介:动物实验是重要生物医学研究类型,是医学研究常用方法之一,在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应用于新药研发、疾病研究、教研教学等领域[1]。动物实验设计合理性及其报告规范性直接影响其成果向临床研究进一步转化[2~4]。动物实验方法学质量存在缺陷很可能导致其研究结果不准确、不科学,而报告不完整、不规范会给读者了解研究真实性和实用性带来很大障碍[5,6],甚至误导读者,影响研究结果有效利用,客观上也是对投入资金和实验动物一种巨大浪费[7]。因此,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础研究,尤其是有重要基金资助动物实验,科研工作者有责任清晰、完整、客观地报告实验具体设计、实施和结局指标评价方法及其结果。

  • 标签: 动物实验 报告规范 指南 医学研究 生命科学 实验设计
  • 简介:目的分析并总结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儿临床感染特征和预警症状,了解预警症状对PID早期识别的应用价值。方法参考2011年免疫学会国际联合会(IUIS)PID分类委员会公布方案、泛美免疫缺陷病组(PAGID)和欧洲免疫缺陷病协会(ESlD)提出PID诊断和分类标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0年10月至2011年11月病例检索系统检索出院诊断中含有上述PID分类疾病病历,对于诊断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联合免疫缺陷患儿除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逐份查阅病历重新诊断,并做出明确、可以和可能诊断,以明确、可以诊断病例进行预警症状分析。结果①174例PII)患儿进入分析,男女比例为4.4:1,其中抗体缺陷为主免疫缺陷101例(58.0%),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34例(19.5%),吞噬细胞功能缺陷19例(10.9%),定义明确免疫缺陷综合征10例(5.7%),免疫失调性疾病10例(5.7%)。渤5例(43.1%)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以抗体缺陷为主免疫缺陷最为常见,与SCI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在慢性肉芽肿病(CGD)中最多见,与抗体缺陷为主免疫缺陷和SCI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泻病在定义明确免疫缺陷综合征中较常见,败血症在SCID和CGD患儿中较常见,但PID各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72例(41.4%)患儿存在营养发育落后,PID各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肝和脾肿大以CGD和免疫失调性疾病最为常见;鹅口疮在SCID中常见,与抗体缺陷为主免疫缺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肛周脓肿以CGD多见,与其他PID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例(61.5%)有明确微生物学证据。④PID患儿共电话随访到85例(48.8%),其中死亡28例(32.9%)。⑤124例为明确和可以诊断PID,

  • 标签: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预警症状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36例小儿异位阑尾炎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分别行麦氏切口和探查切口证实腹膜外阑尾11例,高位阑尾6例,盆腔阑尾18例,壁内阑尾1例。其中单纯性4例,化脓性12例,坏疽穿孔13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结果均行阑尾切除术,22例行腹腔引流,术后并发腹腔脓肿7例、肠梗阻2例、伤口感染4例,均治愈。结论小儿异位阑尾炎术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影响康复,而及时诊断、妥善处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关键。

  • 标签: 异位阑尾炎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儿童 病例报告
  • 简介:新生儿胃破裂是较少见疾病,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其死亡率极高.本文对近期2例成活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胃破裂
  • 简介:瑞氏综合征(reyesyndrome)又称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是急性进行性脑病。因澳大利亚Reye等于1963年首先报道该病而命名。其病理特点是急性弥漫性脑水肿和肝、肾、心脏等内脏脂肪变性。现将收治并抢救成功1例瑞氏综合征患儿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瑞氏综合征 诊断 脑疾病 儿童
  • 简介:例l,男,26d。因皮疹、咳嗽4d,加重2d就诊。4d前家长发现患儿额面颈部出现红色皮疹,伴发热,体温38.5℃,偶咳。其母正患麻疹。体检:体温36℃,脉搏180次/min,呼吸78次/min。全身皮肤发灰,可见散在淡红色皮疹,压之褪色。双眼险肿胀,双眼球结膜轻度充血。口腔颊粘膜及口唇内侧可见麻疹粘膜斑。两肺可闻及密集中小湿性罗音。心律齐,心音低钝,心率180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微胀,肝右肋下4.0cm,剑突下4.5cm,质软,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VnBC6.7×10’儿,N0.35,L0.64。测血清抗麻疹IgM抗体(十)。给予吸氧纠酸,强心利尿,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5d后皮疹开始消退,有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及麦鼓样脱屑,治疗9d痊愈出院。最后诊断:新生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心衰。

  • 标签: 新生儿 麻疹 肺炎 合并症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胆囊大小、形态及肝门区结构在早期鉴别诊断胆道闭锁和婴儿肝炎综合征方面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2002~2006年204例拟诊为阻塞性黄疸婴儿超声检查资料,并与手术造影、临床诊断相比较,统计胆囊显示率、胆囊大小及其在胆道闭锁和婴儿肝炎综合征之间差异;回顾2002~2006年超声图像,综合分析胆囊充盈情况、形态及肝门区结构,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204例中,182例经手术探查及造影确诊,其中胆道闭锁(BA)151例(83%),婴儿肝炎综合征(IHS)29例(16%),先天性胆道发育不良2例(1%)。超声探及胆囊BA患儿97例(占BA患儿64.24%),探及胆囊IHS患儿24例(古IHS患儿82.76%),BA患儿胆囊显示率明显低于IHS患儿(P〈0.05)。BA患儿胆囊长度均值为1.28cm,体积均值为0.27ml;IHS患儿胆囊长度均值为2.03cm,体积均值为0.61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分析胆囊、肝门区结构,诊断灵敏度为99.34%,特异度为83.87%,符合率为96.7%。结论超声检查综合分析胆囊大小、形态及肝门区结构在早期鉴别诊断胆道闭锁和婴儿肝炎综合征方面有一定运用价值。

  • 标签: 胆道闭锁 超声检查 肝炎 超声检查 综合征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传统器械实施经脐部位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术前明确诊断为阑尾炎患儿使用传统器械实施经脐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于脐下缘做一长约1cm切口及对称2点钟位置做长约5mm切口,置入3个5mmTrocar,于腔镜下找到阑尾,用超声刀分离系膜,圈套线结扎阑尾,完成腹腔冲洗后更换1cmTrocar取出阑尾,完成阑尾切除术。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加孔及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42—81min,平均(53.2+6.68)min,术中出血约5—2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28h,平均(14.8+3.64)h,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传统器械行经脐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切口疼痛轻、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2014年重庆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传染病报卡手足口病病例和住院手足口病病例,描述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对住院并采集了粪便标本手足口病病例,以RT-PCR方法行肠道病毒DNA扩增和鉴定并测序分型,构建系统进化树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207例手足口病患儿进入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男∶女为1.5∶1,以散居及幼托为主(97.9%),发病中位年龄2.1岁(1d至17岁),5岁以下患儿占94.2%;呈现4~6月和9~12月2个流行高峰,分别占全年发病36.9%和52.8%。364例住院且行病原学检测阳性手足口病病例进入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其中239例为重症病例,EV71感染占64.4%;单纯EV71195例(53.6%)、单纯CA1618例(4.9%)、单纯CA623例(6.3%)、单纯CA106例(1.6%)、混合感染45例(12.4%)、其他肠道病毒77例(21.1%);EV71在1~6月检出率高,CA6在9~12月检出率高,EV71/CA6混合感染占9.3%。病毒序列分析显示2014年重庆地区分离到EV71属于C4a亚型,CA16为B1b亚型,CA6与日本及西班牙等地代表菌株同源性较高,CA10与中国其他地区流行株同源性较高。结论2014年重庆地区手足口病流行呈双峰模式,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散居及幼托儿童为主。手足口病流行病毒株为EV71C4a亚型和CA16B1b亚型。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特征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