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手术的219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前是否接受过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肝移植术前是否发生胆管炎以及肝移植术中肠袢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间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结果219例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总体发生率为23.29%。Kasai手术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高于非Kasai手术组(30.70%郴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16,P=0.007)。而Kasai手术组患儿中,术前胆管炎组与术前非胆管炎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组间比较(28.57%m3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5,P=0.628);肠袢保留组与肠袢重建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组问比较(31.43%vs3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3,P=0.911)。在Kasai术后存在胆管炎的患儿中,原肠袢组与新肠袢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发生率组间比较(33.33%vs2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79,P=0.447)。结论对于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的顽固性胆管炎,肝移植手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胆管炎较为常见,但基本可以治愈。保证胆肠吻合的输入端肠袢长度足够,可有效控制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

  • 标签: 胆道闭锁 外科手术 胆管炎 肝移植
  • 简介:目的分析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常见并发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采取手术治疗并存活的303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中Ⅲ型食管闭锁患儿按照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开放性手术或腔镜手术)进行分组后比较分析。结果303例中,Gross分型Ⅰ型10例,Ⅱ型4例,Ⅲ型261例,Ⅳ型9例,Ⅴ型19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64例,吻合口狭窄87例。261例Ⅲ型病例中,实施开放性手术84例,腔镜手术177例;术后出现食管吻合口漏56例(开放手术组39例,腔镜手术组17例);食管吻合口狭窄72例(开放手术组8例,腔镜手术组64例);气管食管瘘复发17例(开放手术组2例,腔镜手术组15例);经卡方检验,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两种术式之间术后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后常见并发为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对于吻合口漏可采取保守治疗,吻合口狭窄多数经食管扩张可以缓解。Ⅲ型食管闭锁胸腔镜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开胸手术低,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气管食管瘘复发罕见的术后并发,经再次手术修补可治愈。

  • 标签: 食管闭锁 手术后并发症 吻合口
  • 简介: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方法通过查询北京安贞医院(我院)超声影像报告系统及病案管理系统获取病例信息,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诊断或随访的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的连续病例,术后时间不限,使用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S5-1探头,频率1-5MHz。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由我院经验丰富的医生确诊,并经团队医生共同确认。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个月至25岁,平均(4.7±5.9)岁。28例为术后左室-右房通道(LVRAC)形成,3例为术后主动脉瓣穿孔并主动脉瓣反流,1例为术后LVRAC形成合并主动脉瓣穿孔,2例为术后主动脉-左房通道形成。34例患者中6例接受外科手术矫治,5例LVRAC患者在随诊过程中自行愈合,其余23例患者继续随访观察中。LVRAC超声心动图表现:(1)心尖及剑突下四腔心切面显示三尖瓣隔瓣与二尖瓣前瓣之间回声中断,缺损位于三尖瓣环上方;(2)彩色多普勒显示从左室至右房的异常分流信号;(3)连续多普勒记录到收缩期高速射流频谱。主动脉瓣穿孔超声心动图表现:(1)左心室长轴及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无冠瓣或右冠瓣局部回声中断;(2)彩色多普勒显示源自瓣叶裂孔处的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左房通道超声心动图表现:(1)彩色多普勒显示从主动脉至左房的异常分流信号,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及五腔心切面均可显示;(2)连续多普勒记录到双期连续性高速射流频谱。结论多切面扫查及密切结合血流频谱特点,可以明确VSD修补术后异常分流信号的诊断。

  • 标签: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左室-右房通道 主动脉瓣穿孔 主动脉-左房通道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观察喉罩(LMA)通气道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并发。方法选择ASAI~Ⅲ级,年龄3个月~6岁的患儿120例。手术涉及骨科、泌尿外科以及普外科非胃肠道的择期手术。按体重分为Ⅰ组(5~10k),Ⅱ组(10~20k)和Ⅲ组(20~30k),每组40例。所有患儿在插入LMA后,保留自主呼吸,然后给予外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脊髓麻醉或局部麻醉。记录围术期生命体征和相关并发,包括LMA置入过程中发生体动,气道反应活跃,憋气、呛咳、喉痉挛以及多次操作;通气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低氧(SpO2〈95%)和PETCO2升高(〉45mmHg);手术过程中LMA移位以及拔除LMA后低氧、舌下坠或喉痉挛等。结果插入LMA时体动、气道反应活跃以及多次操作等情况在各组中均有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中一过性低氧(12.5%)以及PETCO2升高(37.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发生LMA移位(10%),另两组中无发生。拔除LMA后,舌下坠、气道梗阻等情况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低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除LMA后共有5例发现血迹,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kg以下患儿使用LMA时并发相对较多.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与麻醉处理过程中应十分谨慎。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副作用 喉面罩 呼吸 人工/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试管早产儿早期并发发生率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122例试管早产儿与183例自然妊娠早产儿(对照组)母亲围产期情况、出生一般情况及早期并发发生。结果两组孕母围产期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25.4%)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3.3%)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组病死率(9.0%)高于对照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管早产儿与自然妊娠早产儿相比,更易患RDS,且畸形率及病死率均较自然受孕儿高,故仍应慎重选择辅助生殖技术的方式,并加强孕产期监护。

  • 标签: 并发症 治疗转归 试管婴儿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及其常见并发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两例P-J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1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结肠息肉部分腺上皮细胞增生,符合P-J息肉改变,诊断为P-J综合征、肠套叠.病例2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幼年性息肉并绒毛管状腺瘤,部分区域腺上皮伴轻度不典型增生.两例均好转出院.结论P-J综合征常并发肠梗阻,应予尽早以手术治疗.

  • 标签: PEUTZ-JEGHERS综合征 肠套叠
  • 简介: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发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59例(72髋),对其并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9例(72髋)中,发生并发7例(7髋),其中3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男性,并有闭合复位病史,手术年龄均小于2岁;3髋发生半脱位,1髋为髂骨截骨部位嵌入骨块移位,1髋为髂骨截骨远端下翻不充分,1髋为再脱位术后关节囊不能紧缩缝合;1髋活动受限,与髂骨截骨远端下翻过多及股骨短缩不充分有关。结论Dega骨盆截骨术发生并发的原因主要与术前对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了解不充分,术中没有掌握好髂骨截骨要领及头臼压力过大有关。

  • 标签: 髋脱位/外科学 髋脱位/并发症 骨盆骨/外科学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5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生肺外并发220例列入观察组,无肺外并发患儿340例列入对照组,记录观察组肺外并发发生,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结果MP感染肺外并发中,消化系统症状发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与关节等。观察组患儿病程和热程明显长于对照组,胸片呈大片状阴影和肺不张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肺炎MP感染肺外并发累及全身各类系统组织,积极实施MP治疗与杀灭以减少并发发生,患儿热程、胸片大片状阴影征和肺不张等可作为并发预防的观察指征。

  • 标签: 肺炎 诊断 肺炎 支原体 肺炎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顺行弹性髓内针与逆行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远期并发,探讨顺行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作者采用弹性髓内针技术儿童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5例,为A组,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62例(为B组)GarlandⅡ型和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分别对两组患儿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肘关节Mayo评分、ROM测量、提携角测量。结果A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ROM评测均优于B组(P〈0.01,P〈0.05)。A组提携角改变较B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均无肘外翻发生。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较克氏针固定技术明显减少,尤其是在预防肘关节僵硬和肘内翻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肱骨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并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行鼻塞式CPAP治疗的新生儿7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39例和循证护理组38例。记录两组新生儿护理后CPAP相关并发发生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常规护理组患儿CPAP相关并发发生率为30.8%(12/39),显著高于循证护理组7.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率为59.0%(23/39),显著低于循证护理组92.1%(3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鼻塞式CPAP治疗的新生儿予以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其相关并发发生风险,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循证护理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并发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98例RDS患儿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两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存活率以及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肺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呼吸暂停的发生.结果治疗组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天数缩短[(9.5±6.2)dvs(7.0±5.4)d,(13.2±8.1)dvs(10.0±6.4)d],存活率由69.2%上升为87.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合并肺气漏发生率由32.7%下降为15.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44.2%下降为2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者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未合并BPD的比例由75.0%上升为92.5%,未合并颅内出血由77.8%上升为95.0%,同时未合并BPD和颅内出血的比例由58.3%上升为80.0%,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替代治疗RDS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天数、氧疗时间及提高存活率,降低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了存活者中脑损害和肺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肺表面活性剂 呼吸窘迫 综合征 新生儿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回顾性总结川崎病(KD)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影像学诊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及随访情况。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收治5例(男3例,女2例)KD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年龄12个月至10岁4个月。所有患儿均在KD急性期予IVIG治疗,其中3例予2次。病程第15~21天均行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之后常规随访ECG和ECHO,并口服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或氯吡格雷。1例患儿行64排螺旋CT(MSCT)检查,2例行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在病程6~65个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结果1/5例在病程中有心绞痛发作,3/5例有心功能不全,1/5例无症状。1/5例有心肌梗死发生并在恢复过程有ECG记录;2/5例ECG有ST-T改变;2/5例ECG未见异常。ECHO除均显示多发性冠状动脉瘤(CAA)外,3/5例还显示左心房和左心室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的降低,2/5例左室壁运动不协调,与99Tcm-MIBI检查结果一致。冠状动脉造影均可见多发性CAA且至少一处为中等或巨大CAA,并伴有血栓形成和远端闭塞。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年龄最小的1例患儿(手术时22个月)在冠状动脉移植术中死亡,其余4例术后即刻效果满意。在8~24个月的随访中,1例LVEF较低,随访1年未达到正常;1例术后18个月复发KD,治疗顺利,复查ECHO和MSCT未见冠状动脉进一步损害。4例患儿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应定期随访ECG、ECHO,必要时进行99Tcm-MIBI和MSCT检查;如考虑手术需行冠状动脉造影仔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程度。有心肌缺血表现需及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冠状动脉成形术,手术的近期效果显著,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结果。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1、新婚之夜应避免怀孕新婚的操劳。疲备,饮酒均可影响精子和卵子的质量,极易造成胎儿发育不良或畸形。

  • 标签: 怀孕 胎儿发育不良 新婚之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婴儿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术后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3月28日至2017年12月15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我院)心脏中心年龄<6月接受CoA或IAA外科治疗并存活的、且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婴儿。采用SPSS20.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CoA和IAA患儿术后出现LVOTO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共118例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75例。手术年龄的中位数为19(4~150)d,术前平均体重(3.3±0.8)kg,术前平均动脉瓣环(AV)-Z值-0.5±1.2。CoA95例,其中7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VSD);IAA23例,A、B、C、其他类型分别为15、6、1、1例。二叶式主动脉瓣(BAV)23例,三叶式主动脉瓣(TAV)95例。②118例的中位随访时间18(12~81)个月,18例(15.3%)在术后出现主动脉瓣狭窄(AS),其中10例进展为LVOTO,至随访终点时中度AS8例,重度AS2例。LVOTO的部位:5例TAV患儿中,3例为主动脉瓣下,2例为主动脉瓣及瓣下;5例BAV患儿中,3例为主动脉瓣,2例为主动脉瓣及瓣下。7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LVOTO的术后诊断时间为(22.2±14.4)个月,均为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6例行主动脉瓣下隔膜(SubAM)切除术;3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的LVOTO患儿的术后诊断时间为(24.0±14.7)个月,均为BAV,在等待手术中。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AV是CoA和IAA患儿术后出现LVOTO的危险因素(OR=8.994,95%CI:1.144~70.698)。结论在CoA和IAA<6个月婴儿术后短期随访中即可出现LVOTO,BAV可能是CoA和IAA术后出现LVOTO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离断 左室流出道梗阻 二叶式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下隔膜
  • 简介:1智能发育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大运动量的游戏和活动,你会发现孩子似乎总是闲不住,做任何事情总是精力特别旺盛。他可以一只手拿着杯子喝水,此时的精细动作已经趋向熟练的程度。

  • 标签: 发育情况 生理 智能发育 大运动量 精细动作 孩子
  • 简介:患儿,女,7个月,蒙古族,因间断眼、口、鼻、耳出血1月余,加重5d入院。患儿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鼻、外耳道出血,为鲜血,每次量少,每日2~3次。出血前患儿稍有烦躁,无其他不适,遂就诊于西京医院,诊断为“血汗”,给予对症治疗。

  • 标签: 血汗症 外耳道出血 儿童 西京医院 对症治疗 患儿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窒息新生儿中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其诊断标准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重度窒息新生儿。根据2005年急性肾损伤协作网提出的AKI诊断标准(包括尿量标准和SCr标准),将入选患儿分为AKI组和无AKI组。采集患儿一般资料、围生期资料、肾脏损伤情况、治疗和近期预后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儿30例,AKI组17例,无AKI组13例。①AKI组10/17例仅符合尿量标准,而不符合SCr升高标准,按AKI分期标准分为1期4例、2期5例、3期1例;7/17例同时符合尿量标准和SCr标准,其中3例按照SCr标准和尿量标准分期相同(均为1期),1例按照SCr标准分期为2期的患儿符合尿量标准1期,余3例按尿量标准分期高于SCr标准。7/17例有SCr一过性升高(SCr〉133μmol.L-1),达到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②AKI组和无AKI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7±13.9)和(13.7±9.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AKI组预后不良5/17例(29.4%),包括死亡1例(同时符合尿量标准和SCr标准),放弃治疗4例(3例同时符合尿量标准和SCr标准,1例仅符合尿量标准);无AKI组预后不良2/13例(15.4%),均为死亡病例(均仅符合尿量标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8)。按照SCr升高标准,符合AKI诊断的4/7例(57.1%)患儿预后不良,不符合SCr升高标准的3/23例(13.0%)患儿预后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在重度窒息新生儿中存在AKI的病例。SCr升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但由于样本量小,无长期随访资料,目前尚不能评价SCr和尿量是否为诊断新生儿AKI的最适宜指标。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 重度窒息 新生儿 血清肌酐 尿量
  • 简介:目的探讨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小儿鼻后滴漏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本院收治的66例以鼻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而并发慢性咳嗽的鼻-鼻窦疾病患儿的诊治过程。结果本组患儿中慢性化脓性鼻窦炎32例(48.5%,其中并发鼻息肉5例),慢性鼻炎22例(33.3%),变应性鼻炎9例(13.6%),急性腺样体炎3例(4.6%)。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平均咳嗽时间达8个月。经过积极的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治疗以及必要的手术治疗,57例(86.4%)咳嗽症状消失,9例(13.6%)症状明显减轻。所有患儿随访0.5~2年,共有3例患儿症状复发(4.5%)。结论以鼻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的鼻-鼻窦疾病可以并发慢性咳嗽,且可以此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而不表现出典型、明确的鼻-鼻窦疾病症状。积极治疗鼻-鼻窦疾病,可以有效地消除继发性咳嗽症状。

  • 标签: 鼻后滴漏 慢性咳嗽 诊断 治疗
  • 简介:例1:男,1岁2个月,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后即发现其左侧上下肢及颜面较右侧肥大,舌左侧较右侧肥厚,随着年龄增大左侧肢体较右侧逐渐增长、增粗,下颏及舌尖渐向右侧偏斜。患儿母亲孕期无风疹等疾病及用药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左侧耳廓及面部、舌左侧、左侧上切牙较右侧明显肥大,下颏及舌尖偏向右侧(图1)。左侧胸腹部及上下肢肥大。左下肢较右侧长约1cm。左侧阴囊肥大。智力发育基本正常。

  • 标签: 肥大症 足月顺产 母亲孕期 体格检查 下肢肥大 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