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北京412例儿童18年后血压变化轨迹的规律。方法对1987年开展的“北京地区儿童血压研究”队列人群于2005年进行追访,采用同样的方法测量血压并进行心血管相关因素的健康体检。结果①18年间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升高幅度表现为SBP〉DBP,男性〉女性。青春期前,男、女血压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青春期后,血压升高幅度减缓,男性仍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女性随年龄变化趋势不明显。②儿童期血压与成年期血压呈现正相关关系,控制成年体重指数(BMI)和身高,男性两个时期SBP偏相关系数为0.23(P〈0.01),DBP偏相关系数为0.29(P〈0.01);女性两个时期SBP偏相关系数为0.38(P〈0.01),DBP偏相关系数为0.19(P〈0.01)。③分别按儿童期SBP/DBP〈P25、~P50、~P75、~P90、~P95、≥P9,分组,控制成年身高、BMI、年龄和男、女成年期SBP/DBP均值都随儿童期血压百分位水平升高而增加。④血压正常的儿童,成年后血压仍正常的比例为53.5%(174/325);高血压儿童,成年后血压仍偏高的比例为75.0%(42/56)。随儿童期血压升高,成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χ^2=41.5,P〈0.001)。结论儿童青少年时期血压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与其身体发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血压轨迹现象由儿童期持续至成年期,随儿童期血压升高,成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应从儿童时期抓起。

  • 标签: 血压 轨迹 儿童青少年 随访
  • 简介:目的描述性分析1985至2013年北京7~18岁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健康状况和肥胖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罹患现状。方法利用1985、1991、1995、2000、2005和2010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北京数据,以及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2004、2007、2010、2013年完成的北京小、中学生4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北京学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变化趋势;并以同期北京GDP数据,分析社会经济水平变化与学龄儿童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的关联性。结果1985至2010年,北京人均GDP持续增长,学龄儿童的身高、胸围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以12岁男生增长速度最快,城市和农村身高(cm)分别由150.2、144.7增长至159.6、156.1,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24%和0.30%;胸围(cm)分别由69.6、69.0增长至81.1、78.1,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62%和0.49%。而1985至2005年城市学龄儿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体重和BMI水平在2005至2010年部分年龄组出现下降拐点,但此期间农村学龄儿童的体重和BMI依然呈上升趋势;以12岁男生为例,城市和农村BMI(kg·m-2)分别由19.6、18.1增长至21.6、20.6,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2%和2.23%。相比2005年前,50m跑用时有所缩短;城市男女生肺活量增加,肺活量指数上升;农村男女生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数依然呈下降趋势。结论北京城市学龄儿童的体质状况开始有所改善,农村学龄儿童的体质状况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持续增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 标签: 学龄儿童 生长发育 体质状况 肥胖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简介:目的通过对武汉0-6岁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初步得出各年龄段的中医体质分类,为健康儿童中医保健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将0-6岁健康儿童分为4个不同年龄组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350份有效问卷,其中平和质总体分布为65%(228/350),偏颇质为35%(122/350)。随年龄增长不同年龄组平和质占比逐渐减小(84%-52%),偏颇质比例逐渐增加(16%-48%),其中兼夹体质由0%增至30%;各年龄组体质分布各有其不同特点,肺不足体质中,兼夹特禀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即肺不足质易兼特禀质.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父母其子女出现偏颇质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0?6岁儿童中医偏颇体质分布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增大且复杂;各年龄组偏颇体质分布各有特点,说明划分成4个年龄段有其现实意义,并提示在体质干预中对不同年龄组应有所侧重,在疾病治疗中也需注意不同年龄段的体质特点,进行“辨体施治”,以提高中医疗效.

  • 标签: 体质 中医 调查 辨体施治 儿童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儿的疾病谱病因学及危险因素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调查方法,总结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51例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患儿发病平均年龄为(3.0±3.8)岁;男性156例,女性95例。动脉缺血性脑卒中(AIS)占62.5%(157/251),出血性脑卒中(HS)占37.5%(94/251)。两者均无明显季节分布差异,但郊区(县)发病较城区更为严重。特发性脑卒中(IS)51例(32.5%,51/157)居于AIS病例各亚类首位。已明确病因的AIS病例中以感染(12.1%,19/157)、烟雾病(12.1%,19/157)、头部外伤(10.8%,17/157)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7.6%,12/157)最常见。惊厥(20.4%,25/157)和言语困难(15.9%,25/157)则是IS患儿较常见症状。颅内出血发生部位主要为大脑内(41.5%,39/94)和蛛网膜下隙(13.8%,13/94)。维生素K缺乏(76.6%,72/94)则是导致小婴儿颅内出血的重要诱发因素。结论IS是儿童AIS的最常见类型;维生素K缺乏仍是我国引起小婴儿颅内出血的最常见诱发因素。

  • 标签: 儿童 脑卒中类型 病因学 危险因素 疾病谱
  • 简介: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是医学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AC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放射科信息系统RIS(RodiologyInformationSystem)共同组成医院完整的信息化管理.

  • 标签: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本文以学术发展为脉络、以学科史料为基础,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小儿脾胃学说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包括起源、奠基、成熟、发展4个部分,着重论述小儿脾胃学说的起源、流派及争鸣。目的在于使小儿脾胃学说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试图在中医儿科领域中,较全面地构建小儿脾胃学说的理论框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脾胃学说 源流 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哈尔滨1~19岁健康人群水痘IgG抗体水平,为完善水痘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203名1~19岁健康调查对象,按年龄分为1岁~组(n=240)、4岁~组(n=396)、7岁~组(n=364)和14~19岁组(n=20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VZV-IgG)浓度,VZV-IgG浓度≥100mIU/mL判定为阳性,表明调查对象具有抵抗水痘病毒感染的能力。结果VZV-IgG的抗体阳性率为71.49%(860/1203),抗体浓度为447±17mIU/mL。随着年龄增加,VZV-IgG抗体浓度呈上升趋势(P<0.05);城市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农村(P<0.05);不同剂次水痘疫苗免疫史人群VZV-IgG的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2剂次免疫史人群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病史人群VZV-IgG的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患过水痘人群的抗体浓度最高。结论哈尔滨1~19岁健康人群水痘抗体水平存在城乡及年龄差异,需加强薄弱地区和14岁以下人群含水痘成分疫苗的接种工作。

  • 标签: 水痘 疫苗 抗体浓度 IGG抗体 健康人群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主城区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2010~2015年重庆环保局网站的大气污染数据划分重庆主城区为污染区和清洁区。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分别位于清洁区、污染区的2所小学3~4年级的儿童共695人为研究对象,其中清洁区313名,污染区382名。对两区儿童进行肺功能检测,并采用美国流行病学标准问卷(AST-DLD-78-C)对两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污染区环境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氮氧化物(NO_X)浓度均高于清洁区(P〈0.05)。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污染区儿童咳嗽(OR=1.644)、感冒时咳嗽(OR=1.596)、感冒时咯痰(OR=2.196)、持续性咯痰(OR=1.802)、喘鸣(OR=2.415)的发生的危险性高于清洁区儿童(P〈0.05)。清洁区女童和男童的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均高于污染区(P〈0.05)。结论重庆主城区大气污染与学龄儿童一些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增加有关,并对儿童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空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症状 肺功能 学龄儿童
  • 简介:目的调查沈阳大东区4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为区域内学龄前儿童营养干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测量大东区389名学龄前儿童身高、体质量并计算Kaup指数,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儿童日常饮食种类、饮食习惯.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儿童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389名儿童,Kaup指数平均值为16.30±2.07,其中男孩Kaup指数平均值为16.45±1.87,女孩Kaup指数平均值为16.12±2.27,正常346例,偏瘦41例,偏胖仅有2例.根据《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表》调查显示,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为不喜欢食用鱼、肉、蛋、豆等;挑食、进食速度慢、三餐吃的不及时等;父母对营养健康的理念等.结论沈阳大东区部分学龄前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 标签: 营养状况 身高 体质量 饮食种类 饮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北京3~18岁人群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的分布特征;在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提出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方法对2004年北京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总人群中3—18岁人群的WC、WHtR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采用工作者特征曲线分析方法,研究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并利用《北京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血脂健康调查中6—17岁人群生理、生化检测数据,对上述界值进行交叉验证。结果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基础上的WC适宜界值为性别年龄组的第80百分位值,WHtR的适宜界值为0.46。交叉验证显示:按WC和WHtR适宜界值划分的肥胖组血压、血脂等CVD危险因素无论均值还是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上述WC、WHtR适宜界值可敏感地区分高血压、高三酰甘油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CVD危险因素,WC作为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应列入学生体检的常规测量项目。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腰围 腰围身高比 适宜界值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黄埔区社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现状,探讨儿童气质及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对广州黄埔区7所幼儿园1237名(应答率74.9%)3~6岁儿童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家长版长处和困难问卷(SDQ)、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117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对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1.4%(134/1170),未发现性别差异;同伴关系困难检出率最高(23.2%),其次是多动注意缺陷(16.6%)、品行问题(11.8%)、情绪症状(8.4%)和亲社会行为(8.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解释SDQ困难总分约50%的变异,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有父亲大专/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家庭亲密度和文化性;危险因素有:联合家庭、儿童疾病史(严重先天性疾病或头部严重外伤)、儿童气质的坚持性低、适应性弱、情绪消极、节律性低、反应强烈、活动水平高。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定预防及干预措施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学龄前 行为问题 气质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川崎病(KD)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部分患儿为不完全性KD临床表现,本文拟对KD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的ESR、CRP、PLT、血浆白蛋白(ALB)、ALT、Hb和WBC进行分析,探讨各项实验室指标异常协助临床诊断的意义及与冠状动脉损害和IVIG抵抗的关系。方法根据KD的诊断标准,对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45家医院2000至2005年收治的急性期KD患儿的实验室资料进行汇总,将各指标同冠状动脉损害和IVIG抵抗行Pearson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KD患儿1745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有1335例进入分析,其中男868例,女467例。本组患儿ESR、CRP、PLT和WBC增高,ALB减低和Hb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96.0%、90.0%、92.2%和80.4%,45.7%和48.8%。Hb降低的发生率在不同的年龄组中存在明显差异,ALB和Hb降低与冠状动脉损害有相关性(P(0.05),CRP、ALB、ALT、Hb和WBC计数与IVIG抵抗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ALB、Hb降低与冠状动脉损害有相关性,CRP升高、Hb降低、ALT和WBC升高与IVIG...

  • 标签: 川崎病 实验室检查 冠状动脉损害 IVIG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广州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及恢复期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广州儿童医院收治的KD患儿,对伴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KD患儿恢复期接受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分别比较其发病及变化特点。结果共纳入KD患儿356例,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41.3%(147/356);巨大型和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确诊前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冠状动脉扩张组[(18.5±12.0)d、(12.9±8.2)dw(7.4±3.6)d,P均〈0.01)]。有119例(81.0%,119/147)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定期门诊随访。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组72例患儿冠状动脉全部恢复正常;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77.8%(28/36)患儿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11例患儿无一例恢复正常。40例冠状动脉有损害的KD患儿恢复期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型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P〈0.05)。结论KD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损害为一过性;大部分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改变可恢复;巨大型冠状动脉瘤造成的损害可长期存在。超声心动图和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追踪观察KD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心肌供血有重要帮助。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超声心动图 随访
  • 简介:目的在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单一患病率和聚集水平评估的基础上,验证和提出适合北京学龄儿童人群腹型肥胖筛查的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分类标准。方法依据北京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的现况调查结果,笔者前期研究提出腰围的性别年龄别P80及腰围身高比0.46可作为初步筛查腹型肥胖的界值,但提出上述标准时,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指标中血脂、血糖水平是基于指末梢血的检测结果,因此有待于依据准确性更高的静脉血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从该项目调查人群中非随机选择3525名6~18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压测量和静脉血生化指标检测,对儿童肥胖与脂肪肝研究中1454名7~18岁学龄儿童,除上述检测项目外,行B超检查脂肪肝及肝功能生化检测,筛出非乙醇性脂肪肝儿童,在前期儿童腹型肥胖初筛界值的基础上,提出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的备选分类标准,通过比较各备选标准检出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效率,对腰围、腰围身高比判定学龄儿童腹型肥胖的适宜界值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及其聚集的检出率均随腰围及腰围身高比的升高逐渐增加。通过比较不同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备选界值检出上述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 标签: 腰围 腰围身高比 学龄儿童 心血管危险因素 非乙醇性脂肪肝
  • 简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将于2009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婴幼儿行为发展与贝利量表评定方法讲习班》,系统介绍婴幼儿行为发展的基本知识,培训婴幼儿心理评估方法及心理发育障碍的早期诊断、干预。培训结束,学员授I类学分10分。为保证教学质量,学员人数限20名,详情登录www.childmh2009.com,联系电话:0731-85292124(罗学荣)或0731-85531781(黄菲);E-mail:luoxr@vip.sina.com

  • 标签: 行为发展 量表评定 婴幼儿 讲习班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简介:为努力帮助改善中国儿童的营养状况,2007年雅培基金会与世界健康基金会以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家机构合并资源,合作建立了雅培临床营养发展中心(AFINS).临床营养发展中心的目标在于通过建立循证临床营养支持指南,增强临床营养科研能力,培训健康专业人士以及开展公众教育,从而强调未被重视的儿童临床营养需要以及提高儿童营养的公众意识和知识.该中心的任务是推广儿童临床营养在中国健康专业领域中的深入发展以及利用现有资源来为住院患儿提供全面的照护,特别是营养支持.

  • 标签: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世界健康基金会 临床营养支持 雅培 中国儿童 营养状况
  • 简介:金星明教授欢迎MarkD.Simms教授来中国上海参加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DevelopmentalandBehavioralPediatrics,DBP)学组的成立大会。

  • 标签: 儿科学 行为 发育 中国 PEDIATRICS 借鉴
  • 简介:目的通过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中主题词共现的方式,研究儿童心血管学科知识发展、分布,研究学科知识聚类,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于2012年12月以PubMed数据库心血管疾病Mesh主题树下全部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选取全部心血管专科杂志,影响因子>1的内科综合杂志和儿科学杂志检索文献,同时将研究分为1966至1980年、1981至1990年、1991至2000年和2001至2010年4个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中分别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及EndnoteX6提取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建立共词矩阵.之后使用SPSS22.0软件对共现矩阵进行转换、降维和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绘制战略坐标图.最后使用Ucinet6.0软件绘制可视化网络.结果共提取文献50200篇.成功建立儿童心血管学科知识发展可视化图谱,直观展示全球范围内儿童心血管学科知识发展.1966至1980年儿童心血管学科以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及病因学研究为主,发展方向相对局限,所关注疾病种类较少.1981至1990年先天性心脏病逐步成为研究核心,聚类归纳较好,新兴研究领域发展稍显不足;同时通过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学科发展.1991至2010年先天性心脏病整体治疗及保护性策略研究成为核心,并伴随多种治疗手段如导管治疗、心脏移植等的逐步应用,各个聚类间发展更为平衡,知识更新快速,学科研究所关注疾病种类进一步增多.结论目前儿童心血管学科发展良好,研究热点与时代发展相联系.新型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对于学科发展推动力显著,儿童心血管学科知识网络逐渐完善,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儿童心血管学科的核心问题.

  • 标签: 儿童心血管学科 多元统计 社会网络分析 知识图谱 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