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先天性外生殖发育异常是临床上一类复杂问题,不仅涉及生殖系统的近远期结构和功能,也与个体及家庭的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据统计由此导致性别难以确定的发生率是1/4500,而一定程度的男性化不足或女性男性化在存活婴儿中则高达2%。近年来由于许多尚未完全明了的原因如环境雌激素类物质等的影响使得它的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有关研究进展也很快,包括许多传统的认识和诊疗观念等都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尽管目前有关的治疗策略还不尽统一,但其需要早期评定则为大家所普遍认同,本文对近年来先天性外生殖发育异常的早期评定作以下综述。

  • 标签: 生殖器发育异常 先天性 早期 女性男性化 心理社会因素 生殖系统
  • 简介:062311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治研究/徐宏贵…∥中华儿科杂志.-2006,44(2).-126~130对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出现出血性膀胱炎(HC)的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中发生11例HC(21%),发病时间为+2d~+25d。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C发病仅与年龄(OR=3.53,P<0.05)和巨细胞病毒感染(OR=4.31,P<0.05)有显著的相关性。采用充分水化、碱化尿液、选择性输注血小板、抗病毒和尿道膀胱冲洗等综合性治疗,全部病例均获得治愈。表1参13(张小冬)062312影像学检查在儿童膀胱输尿管返流中的应用/陈彦…∥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5).-473~476062313补体与小儿肾小球疾病/杨霁云…∥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246~25006231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PBMCNF-κB活性水平与IL-8关系探讨/邓颖敏…∥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264~26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和正常儿童IL-1β组核因子(NF)-κB活性及IL-8浓度最高,TPCK组最...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疾病
  • 简介:910825尿细胞形态鉴别儿童血尿来源方法探讨/许亚欣…∥中华肾脏病杂志。-1990,6(5)。-289~290测肾小球性血尿患儿80例(年龄4~14岁),非肾小球性血尿者26例。发现尿细胞形态如环状、芽胞、穿孔三种形态为肾小球血尿特征性红细胞(GHCR)。按统计学原理和从临床分类计数误差,提出以下诊断标准:当GHCR>30%时肯定诊断,15~30%时初步诊为肾小球血尿,<15%诊为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尿比重越低,尿叶特征性红细胞百分比越少,越易漏诊。比重>1.016时98%病例可肯定诊断。一日4次检查可减少漏诊机会,有助于两类血尿的鉴别。参5(梁桂棋)

  • 标签: 肾小球性血尿 尿比重 中华肾脏病杂志 细胞百分比 单纯性肾病 计数误差
  • 简介:8910711005例健康儿童用试纸法尿筛查结果分析/王吉安…∥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89,10(1)。-51~52应用北京化工厂提供的三项试纸,检测蛋白尿、亚硝酸盐(细菌尿)及潜血。对2~14岁的健康儿童1005人进行了尿筛查。最后发现血尿19人,占总人数的1.89%。结合B超、同位素肾动态及腹部平片等检查,对血尿病因进行分析,发现隐匿性肾炎2例,链球菌感染后状态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2例,IgA肾病可能2例,肾结核1例,肾下垂2例,腰骶隐裂、神经原性膀胱可能1例,泌尿道感染1例,磺胺

  • 标签: 肾下垂 隐匿性肾炎 试纸法 泌尿道感染 王吉安 肾病综合征
  • 简介:发病原因口腔内出现白色溃疡这种溃疡米粒般大小呈白色,被称为“口疮”,在宝宝体质比较弱的时候容易出现,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其发病的原因。

  • 标签: 口腔炎 溃疡 保健知识 预防措施
  • 简介:中医、西医视角不同西医认为,小儿口腔黏膜薄而嫩,易被过热食物烫伤、过硬食物擦伤或进食时咬伤,继而发生感染,导致口腔溃疡。有的幼儿在腹泻或营养不良时也会发生口腔溃疡,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一旦溃疡形成,所进食物的化学成分就会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引起创面疼痛,此时小儿会表现出拒食、烦躁甚至发热的症状,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维生素B12 微量元素锌 低免疫功能 口腔黏膜 营养不良
  • 简介:宝宝得了口腔炎没有食欲,不吃东西怎么办?宝宝患口腔炎时,应该多喂些比较温和容易吞咽的食物,比如酸奶、菜粥等。如果宝宝还是不吃也不要强行喂,但是一定要保证水分的及时补充。

  • 标签: 口腔炎 舌头 牙齿
  • 简介:8岁女性患儿,因间断咳嗽、发热3年余,再发1月余入院。近1年反复出现口腔黏膜溃疡。体格检查发现右上背部皮肤色素脱失。外院多次查血常规和免疫功能正常。多次肺部CT提示肺部感染病灶,经抗感染治疗,发热咳嗽仍反复,右肺部病变持续存在,抗结核治疗无效。多次血常规检查发现粒细胞缺乏,行基因检测,确定为RTEL1基因纯合突变所致先天性角化不良(DC)。RTEL1基因突变的先天性角化不良患者易出现肺部并发症。由于RTEL1基因序列有高度可变性,突变位点很多,突变方式多样,且可以通过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遗传,因此其临床表现多样,易致漏诊及误诊。对不明原因反复肺部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口腔、皮肤和指趾甲的检查并监测血常规以排除DC。DC目前无特效治疗,出现骨髓衰竭和肺功能衰竭时,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肺移植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雄激素及其衍生物对部分病人有效,针对端粒途径的靶向药物有望给DC患者带来希望。

  • 标签: 先天性角化不良 肺部感染 口腔溃疡 皮肤白斑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