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深静脉置换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重症黄疸,其中18例采用深静脉置换为治疗组,24例采用保守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一日后总胆红素水平,总住院天数,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胆红素下降快,住院时间短,临床不良反应少,降低了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结论:新生儿重症黄疸采用置换疗法疗效好、副作用少。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黄疸 全血置换
  • 简介:目的:空腹静脉标本留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及探讨。方法:选取136例健康体检者,采集血清在同温、同压、同湿度的情况下密封避光保存,分别测定其在采集当时,采集放置4h、8h、12h、24h、48h、72h的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糖(GLU)、总蛋白(TP)等进行测定,作统计学比较。结果:在4小时、8小时、24小时分别有1、3、11项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有影响,其中对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等7项结果检测值偏高,尿素氮、总胆红素两项结果偏低,比较差异显著(P〈0.01)。

  • 标签: 静脉血标本 留置时间 检验结果
  • 简介:<正>文章发表于2013年11月的《PrenatalDiagnosis》上。该研究是美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通过羊水游离RNA测定基因组表达谱,阐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所涉及的生物学通路。共有8例TTTS和8例正常单胎妊娠作为匹配对照纳入研究。所有标本从羊水中提取RNA后逆转为cDNA后利用芯片行微阵列杂交。结果提示TTTS病例

  • 标签: 全基因组 双胎输血综合征 羊水 受血 前瞻性研究 生物学指标
  • 简介: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穿刺方法和护理要点。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技巧与体会。结果使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输液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从2010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的部分患儿共计280侧施行静脉留置针。结果静脉留置针减轻了患儿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结论静脉留置针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基因组测序是当今遗传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基因组测序是对未知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个体的基因组测序。1986年,RenatoDulbecco是最早提出人类基因组定序的科学家之一。也有人称这一技术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在第五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上,我们邀请到了来自贝勒医学院的于福利教授讲授了有关基因组测序的课题。

  • 标签: 全基因组测序 贝勒医学院 人类基因组 未知基因 定序 热门话题
  • 简介:子宫切除术为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的手术方式有子宫切除术和次子宫切除术两种,目前临床工作中子宫切除术占大多数,次子宫切除术的比例很少,因为认为同时切除宫颈可预防残端癌的发生,但近来有关资料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且19世纪80年代早期有研究显示次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性功能的恢复更有利。近期又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两种术式对盆腔器官功能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次全子宫切除术 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 宫颈残端癌 子宫良性病变 治疗方法
  • 简介:妊娠期高雄激素症是比较罕见的一种妊娠期合并症。患者可表现多毛、痤疮、嗓音低沉、喉结生长及阴蒂肥大等男性化体征,还可导致女胎男性化表现。妊娠期高雄激素症可能因卵巢瘤样病变、特发性卵巢肿瘤或肾上腺肿瘤所致。本文对造成妊娠期高雄激素症的病因、诊断及其治疗等方面综述。

  • 标签: 妊娠 高雄激素血症 卵巢瘤样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监测钾的倾向性及低钾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行择期手术的325例住院患者术后低钾血症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监测钾组与未监测钾组及低钾血症组与钾正常组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是否48h后进普通饮食(普食)等临床特点。结果术后监测钾组与未监测钾组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48h后进普食与术后监测钾相关(r分别为41.262、30.656、28.564、25.270,p均=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肠道准备类型是妇科手术后是否监测钾的独立影响因素(OR=2.608,95%CI:1.405~4.839;OR=2.620,95%CI:1.535~4.471)。术后低钾血症组与钾正常组术后48h内进普食者与术后低钾血症相关(r=5.525,p=0.030)。结论对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术后48h后开始进普食患者,术后应加强监测患者术后钾情况,对低钾血症者提早采取补钾措施,以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妇科手术 血钾 监测 低钾血症
  • 简介:静脉用药是临床疾病救治、营养供给的重要途径,其终端均由护理人员完成,成功与否关系到疾病救治效率,甚至医患间融洽。护士在临床静脉用药终端环节中,保证"每一针、每一滴"的安全性、可靠性至关重要,凭借多年的临床静脉用药经验,对这一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保证疾病救治质量,促进医患和谐。

  • 标签: 临床疾病 静脉用药 终端 救治质量 医患和谐 营养供给
  • 简介:目的:临床静脉留置针普遍应用,有利于抢救患者生命配合医生治疗。方法:为患者采用有效的静脉留置术,密切观察脉留置效果,加强护理。结果:患者置管后能便捷快速给药,减少反复穿刺痛苦,提高护理效率。结论: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做好护理防范措施,是静脉留置针技术普及应用的质量保证。

  • 标签: 临床 静脉留置术 应用护理
  • 简介:基于国内外对胎儿静脉导管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超声多普勒评估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宫内生长受限、双胎输血综合征及胎儿水肿问题进行一系列综述,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就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在上述疾病诊断方面给予建议,为产前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思路.

  • 标签: 早孕期 胎儿 静脉导管
  • 简介:围产期母检测到相关病毒的IgM抗体,提示孕期该病毒原发或复发性感染,因母胎间病毒可垂直传播,胎儿有先天感染的可能。近年我们对孕期弓形虫(toxoplasma,TOXO)、风疹病毒(rubelltvirus,RV)、巨细胞病毒(clnomaglo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simplexvirus,HSV-H)四种特异性抗体阳性的21例孕妇,进一步行胎儿脐静脉穿刺宫内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宫内诊断 TORCH感染 围产期 临床分析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特异性抗体阳性
  • 简介:乳腺癌的改良根治与保乳手术是可手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种手术方式,但是对于某些较早期的乳腺癌采用改良根治不但对外观影响较大,还可能会有过度治疗之嫌;而采用保乳手术又可能增加局部复发率,如:有导管内扩散的导管内癌,病灶不大但有多中心病灶者等。同时,乳房较小的较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手术后,双侧乳房明显不对称也影响保乳手术的美容效果。近3年来,西南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开展了腔镜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标签: 内窥镜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 简介:静脉为位于腋动脉前内侧的大静脉,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静脉穿刺、神经阻滞、动静脉造瘘时,腋静脉的解剖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关腋静脉变异,较少见文献报道。笔者在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发现腋静脉3支变异1例,为积累腋静脉变异资料,避免腋静脉损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腋静脉 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最适合的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191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头皮、腋下、上肢、下肢部位的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不同部位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使用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104.06±25.94)h,分别与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针穿刺最佳部位为腋静脉

  • 标签: 腋静脉 留置针 新生儿
  • 简介: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第六届母胎医学大会自公开征集会议交流论文以来,投稿者踊跃,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专业英文论文共92篇。会议期间均以POSTER的形式进行展示,提供了作者与专家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本刊编辑从中摘编了9篇论文摘要,以飨读者。

  • 标签: 胎儿生长受限 细胞计数 脐带血 干细胞 造血干 正常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停经周数的异位妊娠和先兆流产患者的β-HCG值,取静脉以BayerAcs180HCG双抗体夹心光化学测定法测定β-HCG值.结果84例异位妊娠β-HCG值与停经天数无显著相关(r=0.21,P=0.0638),78例先兆流产的β-HCG值与停经天数正相关(r=0.59,P=0.0001).两组的平均β-HCG分别为2014.5U/L和41726U/L,异位妊娠组的平均β-HCG值显著低于流产组,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相对较低的β-HCG值和较低幅度的上升变化,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有肯定价值.

  • 标签: 异位妊娠 先兆流产 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诊断
  • 简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流程,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程序。避免静脉输液给病患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尽量杜绝输液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规避风险 护理程序 护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