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是危及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约3%,其中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准确的临床分期尤其是腋窝转移淋巴分级对评估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发现有腋窝淋巴侵犯的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相对于无腋窝淋巴转移患者下降40%[2]。以前临床上评价腋窝淋巴转移情况主要依靠腋窝淋巴(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致使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均接受了腋窝淋巴。自从20世纪90年代前哨淋巴活组织检查(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首次应用于乳腺癌手术以来,SLNB逐渐改变了上述状况,使得SLNB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避免接受ALND,SLNB现已成为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ALND的主要依据[3]。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部分SLNB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即使不接受ALND,其预后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4],这引起了学者对SLNB阳性乳腺癌患者是否一定要行ALND问题的思考。笔者就近年来有关SLNB指导腋窝淋巴切除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SLNB在未来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Ⅰ、Ⅱ期乳腺癌腔腋窝淋巴术的可行性。方法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腔下腋窝淋巴术55例,同时选取传统腋窝淋巴术63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数量、腋下引流液量及预后进行比较。定量资料的分析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腔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1.0min,术中出血51.0m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数量17.3枚,术后总引流量平均208.0ml,随访1~3年术后复发转移者2例;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70.0min,术中出血平均80.0m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19.5枚,术后总引流量平均350.0ml,术后复发转移者2例。腔手术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长,但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液明显低于传统手术(P〈0.05)。两组间近期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89)。结论腔手术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窥镜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术(ALND)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2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乳腺癌ALND中保留ICBN的患者有90例(ICBN保留组),切除ICBN的患者有138例(ICBN切除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时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的感觉进行观察。两组患者间感觉异常发生率和上肢水肿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淋巴检出数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1、6、12个月时,ICBN保留组患者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2.2%(38/90)、43.3%(39/90)和33.3%(30/90),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的84.1%(116/138)、81.2%(112/138)和80.4%(111/138)(χ2=43.491、34.847、51.214,P均〈0.001)。术后1个月时,ICBN保留组患者的主观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27.8%(25/90)比46.4%(64/138),χ2=7.918,P=0.005];而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主观感觉异常发生率相似[13.3%(12/90)比21.0%(29/138),χ2=2.179,P=0.140;8.9%(8/90)比15.2%(21/138),χ2=1.965,P=0.161]。术后1、6、12个月时,ICBN保留组患者的客观感觉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35.6%(32/90)比76.8%(106/138),41.1%(37/90)比76.8%(106/138),31.1%(28/90)比76.8%(106/138),χ2=38.807、29.693、46.953,P均〈0.001)。并且,ICBN保留组与ICBN切除组患者间淋巴的检出数目相似[(19±4)枚比(18±3)枚,t=1.848,P=0.066],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也相似[术后1个月:11.1%(10/90)比15.2%(21/138),χ2=0.782,P=0.377;术后6个月:15.6%(14/90)比15.9%(22/138),χ2=0.006,P=0.938;术后12个月:16.7%(15/90)比15.9%(22/138),χ2=0.021,P=0.885]。中位随访14个月(12~41个月)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乳腺癌ALND中保留ICBN在术后早期可以明显降低感觉异常的发生�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肋间臂神经
  • 简介:近年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已成为中国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术,而腋窝淋巴是各种乳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术后常发生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疼痛等并发症。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其心理负担。为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本院于2002年1月~2006年12月对10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腋窝淋巴除术对比实验研究,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肋间臂神经 腋窝淋巴结清扫
  • 简介:以30例门诊颈部溃疡型淋巴结核患者护理为案例,主要介绍伤口评估及处置、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方法,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效果,使病人的伤口早期愈合。

  • 标签: 淋巴结结核 伤口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前哨淋巴活检(SLNB)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亚甲蓝作为示踪染料对乳腺癌开展SLNB,并且对术中冰冻检查前哨淋巴(SLN)阴性的病例分组施行部分腋窝淋巴术(PALND)及常规全腋窝淋巴(TALND),观察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等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SLN检出率97.6%,假阴性率14.3%;接受PALN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TAL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生存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区SLNB能准确反映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状态,为临床缩小乳腺癌手术范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 简介:近年来,一系列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了前哨淋巴活组织检查术(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其提供了循证医学Ⅰ级证据,并显著影响和引导了乳腺癌患者腋窝处理的临床实践,其对乳腺癌分期、预后及治疗的影响已被纳入第七版AJCC乳腺癌分期系统、NCCN指南、ASCOSLNB指南、最新St.Gallen专家共识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腺癌前哨淋巴活组织检查临床指南。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移 淋巴 综合治疗
  • 简介:近年来,乳腺癌前哨淋巴(sentinellymphnode,SLN)研究发展迅速。一系列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了前哨淋巴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的安全性。SLNB可以提供准确的腋窝淋巴分期、SLN阴性患者SLNB替代腋清扫术腋窝复发率和并发症很低,为其提供了循证医学Ⅰ、Ⅱ级的证据。此外,目前的研究也证实SLNB中应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是安全的。SLNB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

  • 标签: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 BIOPSY 替代腋清扫术 放射性同位素
  • 作者: 樊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1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1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 551700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众多治疗患者中,选取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00例,依照单双号的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为50个单号,为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为50个双号,为患者实施腹腔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从而得出有效结论。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数据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上明显更短,数据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取得了良好效果,明显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肛门排气,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
  • 简介:目的,讨论腹腔妇科手术治疗盆腔疾病的疗效。方法: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应用腹腔进行盆腔手术86例,其中:卵巢囊肿28例(包括巧克力囊肿4例,良性囊性畸胎瘤5例,浆液性囊肿卵巢冠囊肿19例),宫外孕30例,黄体破裂出血5例,子宫肌瘤7例,不孕症8例,盆腔炎7例,子宫穿孔1例。除一例术中转开腹止血外,所有手术腹腔成功完成。囊肿剥除26例、附件切除2例、输卵管切除25例、输卵管切开孕囊剥除术5例,输卵管脓肿切除1例、盆腔炎分粘6例、子宫全切4例、子宫肌瘤剜除术3例、子宫穿孔修复1例。平均时间为49.6分钟。结论:采用电视腹腔手术能以最小创伤,最少后遗症,安全治疗盆腔疾病。

  • 标签: 电视腹腔镜 外科手术 盆腔疾病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例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了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炎的特点和诊治体会。其中,经过7天治疗,该患儿的症状全部得到改善,无任何不适感,且给予复查血常规及腹部彩色B超均显示为正常故痊愈而出院。通过分析发现小儿腹痛多出现在脐周或右下腹,此时,要注意想到急性肠系膜淋巴炎,并注意询问患儿是否同时合并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尽早明确诊断,同时还要避免误诊,以免影响惠儿的诊治。

  • 标签: 小儿腹痛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诊治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浅表淋巴肿大病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3例淋巴肿大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局部病变233例,占72.1%,包括急慢性淋巴炎及结核;全身病变90例,占27.9%,包括: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结论:儿童浅表淋巴肿大病因复杂,结合临床资料、流行病史、接触史、实验室检查、B超、CT、病理活检进行综合分析多能明确诊断。

  • 标签: 浅表淋巴结肿大 儿童 病因
  • 简介:近十余年来,随着前哨淋巴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B)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应用的不断普及,已经改变了近一百多年来腋窝淋巴(axillarylymphnodesdissection,ALND)作为外科治疗乳腺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一历史。欧美一些学者认为,SLNB达到甚至超过了ALND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目前乳腺癌SLNB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乳腺癌的淋巴转移是临床分期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腋窝淋巴。内乳淋巴因其部位的特殊性,没有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临床对其研究较少。本文针对内乳淋巴的问题综述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乳淋巴结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下妇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山东临清市人民医院妇科采用腹腔手术551例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手术史、子宫大小、子宫内膜病史等并发症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51例腹腔手术患者中有5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07%。其中穿刺和气腹建立时的并发症5例,术中并发症32例,主要为大量失血(28例),术后并发症13例,主要为术后感染10例。Ⅰ(子宫附件手术)、Ⅱ(子宫肌瘤剔除术)、Ⅲ(子宫次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Ⅳ(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类手术的并发症率依次为1.25%(2/160)、4.2%(6/141)、11.3%(17/150)、25.0%(25/100)。(2)根据单因素分析,未发生并发症和发生并发症患者在BMI、手术医师工作年限、手术类型、腹腔手术史和子宫内膜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3个影响并发症率的因素:医师工作年限(OR=7.796,P〈0.05)、腹腔手术史(OR=6.634,P〈0.05)、手术类型(OR=0.423,P〈0.05)。结论腹腔下妇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中大量出血和术后感染。BMI、手术医师工作年限、手术类型、腹腔手术史和子宫内膜病史可能与并发症发生相关;而医师工作年限、腹腔手术史和手术复杂程度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手术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腹腔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全世界各国广泛地开展.随着腹腔技术在临床手术中的广泛应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和出现以往传统手术中没有出现的问题逐渐显现并得到重视.临床医师除了研究腹腔技术外,还开展了与临床紧密相关的有关基础方面研究工作,包括腹腔手术设备、器械、气体、各种能源及该项技术所要求对应的与人体组织学解剖关系以及对人体的影响等,并通过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结合提高腹腔手术的理论,为临床微创手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腹腔手术更快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以有百余年传统外科手术为参照,人们进行了一些腹腔对机体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技术 机体影响 术中 临床应用 传统手术
  • 简介:腹腔手术的腹壁创口微小,灵活机动,使得腹腔下联合手术为多种腹部病灶同时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2004年3月-2006年8月,我院在腹腔下同时处理两种以上腹腔内病变23例,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多脏器联合手术 腹腔镜手术 腹腔内病变 腹部病灶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炎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76例肠系膜淋巴炎患儿,使用ALOKA3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并记录肠系膜淋巴数量、分布部位、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观察肿大淋巴内血流分布的情况。结果:76例患儿中,于右下腹扫查出64例(84%),于右中上腹扫查出46例(61%),于左上腹扫查出14例(18%),于左下腹扫查出4例(5%)。肿大淋巴内有丰富血流信号显示的45例,见点状、条状血流信号增多的24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的7例。结论:高频超声可为患儿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高频超声 肠系膜淋巴结炎 后续治疗 肿大淋巴结
  • 简介: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核较少见,国内外只有少量病例报道。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师认为乳腺癌患者触及腋窝淋巴肿大可高度怀疑为转移。本文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1994—2007年收治的8例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核病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核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