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儿童乳腺癌(breastcarcinomainchildren或pediatricpatientswithbreastcarcinoma)泛指发病年龄小于20岁的乳腺癌患者[1],占儿童恶性肿瘤的比例〈1%,占乳腺癌的比例〈0.1%。分泌性乳腺癌(secretorybreastcarcinoma,SBC)以肿瘤细胞可在胞内和胞外产生丰富的乳汁样、嗜酸性分泌物为显著特征[2-3],占乳腺癌的比例〈0.15%[4-5],但却是儿童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1-2,6-8]。SBC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6[9-10],因此,男性SBC较为少见,而男童SBC则更为罕见。笔者以"乳腺肿瘤(breastneoplasm)"、

  • 标签: 乳腺肿瘤 儿童 男性
  • 简介:现代女人常常为了保持苗条的体形,吃得越来越少,但你可知道,吃得多固然会增加脂肪带来的烦恼,吃得太少也会造成很多困扰呢。

  • 标签: 少女 内分泌 体形 脂肪 饮食
  • 简介: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接近完成,将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领域一系列基础研究的发展,而生殖医学基础研究在生命科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解配子及胚胎发生的基础理论,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探讨生殖细胞的发生、成熟、排放、受精和胚胎着床过程以及调控机制,对临床研究与应用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生殖内分泌学的发展,基本阐明了生殖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和对卵巢局部的调节因素,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机体如何适应内外环境的变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生殖内分泌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不育症 生命科学 体外受精
  • 简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肿瘤内分泌治疗中历史最久,可以追溯到1895年苏格兰外科医师率先给33岁晚期乳腺癌妇女实施双侧卵巢切除术,使其生存了4年,从而揭开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序幕。此后100年来,随着对乳腺癌了解的逐步深入,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经历了肾上腺切除、卵巢切除、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等发展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妇女采用药物去势代替手术去势,而肾上腺切除和垂体切除,因手术本身的风险及内分泌治疗新药的发展,已基本不用。故现在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主要是指药物治疗。1971年引入临床治疗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被誉为内分泌治疗的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和诺雷德等药物性卵巢切除术制剂先后研制成功,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并已成为21世纪各期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敏感性乳腺癌的患者可以降低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的概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
  • 简介:乳腺分泌性癌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程度较低的乳腺肿瘤,WHO将其归类为特殊类型乳腺癌中的少见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发病率的0.15%。男女均可发病,由于其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中缺乏特异性,加上临床发病率较低,术前穿刺及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 标签: 乳腺分泌性癌 特殊类型乳腺癌 癌发病率 冰冻病理诊断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法国里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200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中,乳腺癌的新发病例达115万,仅次于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死亡率却有所下降。这主要得益于早期的诊断及有效的综合治疗。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就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 女性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统计数据 研究机构
  • 简介:近年来,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就临床研究的进展方面进行介绍。1芳香化酶抑制剂(AI)辅助内分泌治疗AI方面的Ⅲ期临床试验主要分为4种:起始方案(upfront)、后续强化方案(extend)、转换方案(switch)和序贯方案(sequence)。起始方案试验的设计为直接比较他莫昔芬和AI单药治疗5年的疗效及安全性,如ATAC研究、BIG1—98研究和TEAM研究,纳入的患者在随机分组前未接受内分泌治疗。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 简介:前列是男性的生殖器官之一,它参与人类的生殖与繁衍。其生产的前列液是精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前列的“工作”,人体的生殖功能就会出现障碍而引发不育。然而,前列有一个坏“毛病”,它的身体会随着人体的衰老而“发胖”起来,即人们通常说的“前列肥大”,由于它的发胖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尿道变得狭窄,排尿会出现困难甚至危及健康。医生们为了打通狭窄的尿道,只好把前列切除掉。当男性这么重要的一个性器官没有了,当然生殖功能就没有了,但“性趣”是不是也没有了呢?有些人由此而忧心忡忡。

  • 标签: 前列腺液 “性趣” 男人 生殖器官 生殖功能 前列腺肥大
  • 简介:乳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在临床上十分少见,而恶性AME更为罕见。本院于2011年11月28日收治1例乳腺AME恶变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腺肌上皮瘤
  • 简介:目的:评价我院实施良性前列增生临床路径后有关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方法:比较临床路径实施前、后良性前列增生行经尿道前列电切术的平均术前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检查费、药费、总住院费用。结果:应用临床路径可以缩短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15.49%,平均住院日减少16.70%,降低患者的总住院费用8.05%、检查费用12.81%及药费11.91%。结论:良性前列增生的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成本,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控制医疗费用,减轻看病负担。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临床路径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火针治疗宫颈囊肿的疗效及其利弊。方法先排除相关禁忌证,在月经干净2周内常规消毒宫颈后,用8号注射针头以酒精灯烧红后对准囊肿顶部迅速刺入深约2~3mm,可停留1~2s,且根据囊肿大小可重复上述操作1~3次。结果239例患者,治疗后1月痊愈23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58%。结论火针治疗宫颈囊肿具有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价格低廉,预后良好等特点。

  • 标签: 宫颈腺囊肿 火针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子宫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肌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子宫肌病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肌层。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位于肌层内的内膜类似基底层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缺乏反应,常处于增殖期。本病约20%~50%合并EM,约30%合并子宫肌瘤(leiomyoma),合并盆腔粘连也很常见。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 诊断 正常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
  • 简介:2000年12月6~9日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第8届世界妇科内分泌会议。网址:www.biornedicaltechnologies.com大会内容包括:雌激素的作用、更年期全球展望、非避孕药与口服避孕药、输卵管功能的内分泌调控、细胞毒性肽类似物、雄激素受体突变和男性不孕等。会议议题内容有:青春期疾病和性腺发育不全妇女的随访、下丘脑性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与月

  • 标签: 内分泌和代谢 多囊卵巢综合征 意大利 性腺发育不全 雄激素受体 雌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Wnt-1诱导分泌蛋白-1(WISP-1)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南昌市第三医院2011年1~6月手术切除且经常规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标本120例及其癌旁组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WISP-1蛋白在12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随访结果,采用X。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中WIS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差异,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WISP-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5%,102/1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5%,42/120)(χ^2=7.653,P=0.003)。WISP-1表达与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χ^2=22.846,P〈0.001)、淋巴结转移(χ^2=11.663,P=0.001)、HER-2表达(χ^2=7.825,P=0.005)以及远处转移(χ^2=35.737,P〈0.001)有关。患者随访时间为24.0-6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9个月。生存分析结果发现,WISP-1表达水平是患者DFS的预后因素(χ^2=19.354,P〈0.001)。低表达WISP-1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是48个月,而高表达WISP-1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是40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WISP-1(OR=2.129,95%CI:1.099-4.124,P=0.025)、年龄(OR=4.617,95%CI:2.803-7.605,P〈0.001)、淋巴结转移(OR=2.014,95%CI:1.209-3.355,P=0.007)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高表达WISP-1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WISP-1蛋白可能是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 标签: 乳腺肿瘤 Wnt1蛋白质 预后
  • 简介:对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由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小、疗效好,是激素受体阳性没有内脏危象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优先选择.内分泌治疗可能最终会导致耐药,如何延缓耐药,推迟化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总结了绝经前、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其与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希望为广大乳腺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微创治疗子宫肌腺瘤和肌病的疗效和临床特点.方法应用热凝固器,将射频定点介入到子宫病灶内,使病变组织热凝固坏死吸收,治疗直径小于5.0cm的子宫肌腺瘤122例、子宫肌病56例.结果经妇科检查和B超诊断,本组子宫肌腺瘤平均直径3.9cm、子宫肌病病变肌层平均厚度为4.0cm,2~3个月后病灶直径不同程度的缩小,痛经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18个月,对子宫肌腺瘤总有效率为93.3%,子宫肌病为96.4%.结论B超介入射频热凝固器微创治疗肌腺瘤和肌病等子宫良性疾病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切除子宫带来的痛苦,对月经无明显不良影响.与其他非手术方法比较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疗效高、住院时间短和费用低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子宫肌腺瘤 子宫腺肌病 微创技术 射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