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乳腺鳞细胞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的例数很少,而原发性乳腺鳞细胞更为罕见,大约只占乳腺癌的0.04%~0.10%~[1]。大多数的乳腺鳞细胞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激素受体一般为阴性且进展较快,对其治疗方案和预后尚存争议~[2]。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乳腺鳞细胞。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一绿豆大小结节,轻压痛,两个月后自感肿块增大,遂于2011年9月7日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切除活组织检查+右乳囊肿穿刺抽吸术。术后病理提示:纤维腺瘤囊性变,穿刺液中未见恶性细胞。术后两个月因肿块再次增大入院并体检:

  • 标签: 乳腺肿瘤 鳞状细胞癌
  • 简介: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是就有些人不怕烫,饭桌上一举起筷子,就像上了战场,进食如风卷残云一般,不论多烫的食物都会毫不犹豫地吞下去。需要提醒这些人的是,吃烫食易造成食管损伤,甚至诱发食管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损伤 保健知识 饮食健康
  • 简介:口腔是世界上最常见的10种癌症之一,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口腔如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很高。但不幸的是,大多数口腔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预后不良。早期发现口腔的关键是自我识别“前病变”,特别是其“高危相”以及“早期”的特点。

  • 标签: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 口腔癌 早期癌 预后不良 治愈率 中晚期
  • 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社和医学参考报妇产科学频道,共同拟于2012年4月20日至4月22日举办第九届全国子宫颈前期病变、子宫颈热点研讨会暨高峰论坛(国家级继续教育1类学分10分),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及卫生部两筛查专家组成员就子宫颈前期病变、子宫颈进行专题讲座与讨论。包括:国内外HPV感染和子宫颈流行趋势、不同地域子宫颈筛查方法的优化组合、

  • 标签: 宫颈癌前期病变 子宫颈癌 癌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
  • 简介: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及女性健康,子宫内膜(endometrialcancer,EC)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具有侵袭和转移的特性,且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提出的“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中也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分化和增殖的肿瘤千细胞,这些干细胞可能是子宫内膜发生、转移和复发的关键。CDl33作为一个公认的新型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同样也有望成为子宫内膜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及评估子宫内膜预后的有效标记物。

  • 标签: 肿瘤千细胞 CDL33 子宫内膜癌
  • 简介:目的通过宫颈细胞学和DNA倍体分析,探讨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细胞(ASCUS)伴有DNA倍体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在夷陵地区进行宫颈筛查的635例农村妇女的宫颈细胞学、病理学及DNA倍体分析资料进行分析。将宫颈脱落细胞制成两张玻片,一张巴氏染色行TBS诊断,另一张Feulgen染色行DNA倍体分析。结果在635例宫颈细胞学标本中,正常细胞学418例,ASCUS145例,不除外高度鳞上皮内病变(ASC-H)17例,低度鳞上皮内病变29例,高度鳞上皮病变26例,其中伴DNA倍体异常(非整倍体细胞)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6%(11/418)、22.8%(33/145)、76.5%(13/17)、89.7%(26/29)和96.2%(25/26)。在阴道镜下活检的145例ASCUS患者中,伴DNA倍体异常者33例,其中10例(30.3%)为CIN2及以上病变;DNA倍体正常者112例,其中9例(8.0%)为CIN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例ASC-H患者中,13例(76.5%)DNA倍体异常者均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4例DNA倍体正常者检出1例CIN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CUS、ASC-H伴有DNA倍体异常患者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风险增高。

  • 标签: DNA倍体 图像分析 宫颈癌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 简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是乳腺上皮肿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占乳腺癌的3%~6%[1]。国内尚少见男性患者的报道,而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更为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1例男性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4年前发现右侧乳头下方肿块,未予重视,近1年来自觉有所增大,于2011年8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标签: 乳腺 男性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PDCD5(ProgrammedCellDeath5)在卵巢上皮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107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6例和正常卵巢组织1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内PDCD5蛋白的表达。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和图像分析软件测定PDCD5蛋白在卵巢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①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PDCD5蛋白呈高表达;卵巢组织中PDCD5蛋白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DCD5蛋白在不同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卵巢上皮性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随着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PDCD5蛋白的表达下降;③PDCD5蛋白表达强弱与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R=0.731)。结论PDCD5蛋白与卵巢上皮性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卵巢上皮性癌 PDCD5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时间
  • 简介:镜检查可直接观察乳腺导管系统内病变,是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理想方法之一。对于有占位性病变的导管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及所属区段乳腺组织,传统的手术定位采用体表定位结合溢液乳管内注射亚蓝的方法,但是定位往往不准确,导致手术切除范围过大。近年来,有报道经乳镜在病变乳管内置定位针的方法,有助于术中准确地找到病灶。笔者通过两种定位方式的对照,评估乳镜下置入定位针在乳管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乳管镜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病变切除 乳管内 定位针 置入